中國古代是怎麼說年月年月的叫法的啊謝謝

2021-03-04 08:38:46 字數 6066 閱讀 8881

1樓:潑茶

古代有好幾種紀年方法。

在2023年之前,通常是以皇帝年號加上其在位的年份來稱呼。比如乾隆三十年、光緒三十年。前乙個皇帝死了之後,新皇帝登基,則是新皇帝的帝號加元年,比如同治當了十三皇帝後崩了,次年光緒繼位,就是同治十三年(即2023年),次年為光緒元年(1875)。

「元」是「第一」的意思,比如「元旦」。

與之平行的,是甲子紀年。以天乾+地支來輪迴,六十年乙個輪迴。比如同治十三年是甲戌年,次年光緒元年就是乙亥年。

甲子紀年與公元紀年,以及帝號紀年如何對應,在網際網路上一搜就出來了。不用記。

還有一種叫「歲星紀年」,那個太偏門了,就不多說了。

現在回答你所問的:

古代最常用的是稱謂是「八字」。八字也叫四柱,是從曆法查出的天干地支八個字,用天地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合起來是八個字。八字(八字命理,八字命理學)是一種根據八字推命的方法。

「八字」也叫四柱 (年柱、月柱、日柱、時柱),每柱兩個字,上為天乾(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下為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正好八個字,所以稱為「八字」。

八字**於《易經》。八字算命是認為,我們人的命運是可知和可**的,我們可以通過人的出生時間來**人的一生之命運運動方向。為我們揭示,人命在天地自然的「氣」中的運動規律提供了理論基礎。

這裡的「氣」是「炁」的異體字。天乾就是「天炁」,地支就是「地炁」。   八字算命術又叫「子平術」。

這是因為徐子平對前人的算命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寫出了第一本八字的專著——《淵海子平》(《淵海》和《淵源》的合集),使得八字得以快速的發展,所以後人又稱八字算命術為「子平術」。

十天幹: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一到十二月在古代怎麼表達?類似於子日是幾月!詳細點謝謝! 5

2樓:南瓜蘋果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

三月建辰,四月建巳,

五月建午,六月建未,

七月建申,八月建酉,

九月建戌,十月建亥,

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十二地支又稱十二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總稱。天干地支組成形成了中國古代的傳統曆法紀年。中國古代拿它和天乾相配,用來表示年、月、時的次序。

擴充套件資料

《爾雅·釋天》中講,「歲陰者,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月。同樣十二地支的順序也蘊含著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子」就是「孽」,表示萬物繁茂的意思;「醜」就是「紐」,是用繩子捆住的意思;

「寅」就是「演」,指萬物開始生長的意思;「卯」就是「茂」,指萬物茂盛的意思;「辰」就是「震」,指萬物震動生長的意思;「巳」就是「已」,指萬物已成的意思;

「午」就是「仵」,指萬物已過極盛之時,又是陰陽相交的時候;「未」就是「味」,是萬物已成有滋味;「申」就是「身」,是萬物初具形體的意思;「酉」就是「鮑」,指萬物十分成熟的意思;「戌」就是「滅」,指萬物消滅歸土;「亥」就是「核」,指萬物成種子的意思。

3樓:不忍擲年華

【子日】

這是陰曆的天干地支紀年法,由甲、乙、丙、丁……等十個天乾與子、醜、寅……等12個地支(每乙個地支對應乙個屬相)一一輪流相對應組合得出的紀年,因10與12的最小公約數為60,故每60年輪迴一次,這種紀年法後來也用於紀月與紀日。

子日並不是乙個特定的日子,每隔12天就出現乙個子日,當然天乾不同。而每60天就出現乙個天干地支都相同的日子。

根據天干地支與五行相對應的關係:子屬水,顏色為黑,位北方,屬於玄武。

至於子月子日子時出生好不好,還要結合天乾來判斷,不過值得放心的是這種排列不會遇上羊刃,有一點不太好的地方是水過重,三子甚至可以克土。

【古代記年月日的方法】

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古人用天干地支來表示年、月、日、時。年月日時就象四個柱子一樣撐起「時間」的大廈,所以稱為四柱。

古人制定天干地支的理論,應該有觀察和實踐基礎,不是閉門造車弄出來的概念。比如中醫針灸取穴,講究子午流注,不同的日子和時辰,取穴是有規律的,和天干地支的規律符合。至於後世把天干地支用到算命中,**乙個人的命運,就大家自己判斷其真偽吧。

六十甲子

十天幹和十二地支進行迴圈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復始,無窮無盡。

年月日時都是60乙個迴圈。60在時間領域是個奇妙的數字。不但中國古人用60作為迴圈,現在來自西方的計時法中,一分鐘是60秒,一小時是60分鐘。

難道僅僅是巧合嗎?同樣,現在的一天24個小時,和中國傳統的每天12個時辰(時辰也就是大時,兩個小時為乙個大時)對應,中國用5天作為乙個時辰的大迴圈,所謂「五日一候」,共是60個時辰。下面列出六十個干支組合(稱為六十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醜、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年月的紀法以節氣來劃分:

紀年用六十甲子依次紀年,六十年乙個輪迴。比如2023年是辛亥年,爆發了辛亥革命。干支紀年,新的一年是立春交節之後開始的。

比如2023年立春在2月4日上午7點27分,那麼7點26分還屬於乙酉年,7點27分開始就是丙戌年。

紀月同樣的道理,用六十甲子依次紀月。乙個新的干支月也是從乙個節氣開始的。比如2023年3月6日01時29分是驚蟄,那麼在此之前是庚寅月,在此之後就是辛卯月。

紀年和紀月,都是根據節氣劃分的。而節氣的交節時間,則是精確觀測天象後才能確定的,它反映了太陽系和地球在宇宙中的執行位置。

日子以乙個起點日開始,60天乙個迴圈:

紀日乙個晝夜為一天。用六十甲子來依次紀日。比如今天是甲子日,明天就是乙丑,60天乙個迴圈。新的一天是從夜裡子時開始的。

紀時每天劃分為12個等份,是12個時辰。5天共60個時辰,用六十甲子表示。比如當前時辰為丙寅,下乙個時辰就是丁卯。時辰的確立,需要用真太陽時計算。

紀日和紀時,記錄了地球繞太陽運動和自轉的情況。

四柱年、月、日、時的天干地支數值,分別稱為年柱、月柱、日柱、時柱。

八字我們常說乙個人的八字,就是他出生時的時間四柱記錄。它記錄了乙個人出生時的地球、太陽、宇宙相對位置的一些資訊。所以從八字本身的意思來說,它是乙個時間記錄,至於怎麼去解讀八字,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如果過份地依賴它,就是迷信。因為它畢竟只是記錄了乙個人的很少的一部分資訊,宇宙這麼浩瀚、人生如此複雜,人的一生主要還是靠自己努力和奮鬥。

【十二個月的別稱】:

一月: 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開歲、陬月

二月: 麗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

三月: 桃月、綢月、季月、鶯月、晚春、暮春

四月: 陽月、麥月、梅月、純月、清和、初夏、余月

五月: 蒲月、榴月、鬱月、嗚蜩、天中、仲夏、皋月

六月: 荷月、焦月、署月、精陽、溽暑、季暑、且月

七月: 瓜月、巧月、蘭月、蘭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

八月: 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壯月

九月: 菊月、暮商、霜序、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十月: 良月、露月、初冬、開冬、陽月、冬、飛陰月

十一月: 暢月、葭月、仲冬、幸月、龍潛月

十二月: 冰月、臘月、嚴月、除月、季冬、殘冬、末冬、嘉平、窮節、星回節

4樓:夢之影

子日的含義:

這是陰曆的天干地支紀年法,由甲、乙、丙、丁……等十個天乾(幹:主要、主幹的意思,不是乾燥的意思)與子、醜、寅……等12個地支(每乙個地支對應乙個屬相)一一輪流相對應組合得出的紀年,因10與12的最小公約數為60,故每60年輪迴一次,這種紀年法後來也用於紀月與紀日。

子日並不是乙個特定的日子,每隔12天就出現乙個子日,當然天乾不同。而每60天就出現乙個天干地支都相同的日子。

根據天干地支與五行相對應的關係:子屬水,顏色為黑,位北方,屬於玄武。 至於子月子日子時出生好不好,還要結合天乾來判斷,不過值得放心的是這種排列不會遇上羊刃,有一點不太好的地方是水過重,三子甚至可以克土。

所以子日不是月份的稱呼!

每月稱謂及含義

一月:通常稱: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開歲、陬月。

正月:正陽之月。

柳月:正月銀柳插瓶頭,稱柳月。

端月:是指農曆的正月,一年的開始為「正」。後來,秦始皇當政,「正」和「嬴政」的「政」諧音,所以正月便改為端月。

端,頂也,仍是開端伊始的意 思。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為「端月」。

二月:通常稱:杏月、仲春、仲陽、如月、麗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二月,大地吐綠,萬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麗的名稱——杏月。「二月紅杏鬧枝頭」,又稱杏月。

三月:通常稱: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蠶月、上春、春日、綢月、季月、鶯月、末春。

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稱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綺麗芬芳,自然稱「桃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曆三月,或陰曆三月。

蠶月:夏曆三月。三月,是養蠶的月份,所以叫「蠶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曆三月。

四月:通常稱: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陽月 麥月 梅月 純月 清和 余月。

槐月:萬物枝長葉茂青翠欲滴,槐樹也綻開了黃白色的花瓣兒,有人稱四月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掛滿枝,又稱槐月。

五月:通常稱: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鬱月、嗚蜩、天中、仲夏、皋月。 蒲月:五月初五端午節,許多人家懸掛菖蒲、艾葉於門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稱「蒲月」。

六月:通常稱: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陽、溽暑、季暑、且月。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許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無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擻,因而,便稱之「伏月」或「荷月」。

七月:通常稱:巧月、瓜月、蘭月、蘭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國婦女向天上的織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織女使她們心靈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八月:通常稱:桂月、壯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竹春。 桂月、壯月、仲秋:農曆八月,一曰桂月,二曰壯月,因居秋季之中, 又叫「仲秋」。

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花期等又將八月稱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

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稱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開是人們爭相吟頌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實了。

九月:通常稱: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花期等將九月稱為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

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稱菊月。到了農曆九月,萬木蕭瑟,落葉紛紛,獨有那婀娜多姿、熱烈怒放的菊花給人們以活力和溫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稱。

十月:通常稱:陽月、陰月、小陽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開冬、冬、飛陰月。

陽月:十月芙蓉顯小陽,又稱陽月。

陰月:十月叫成「陰月」的理由據說是源自古代陰陽學說,十月要「純陰用事,嫌於無陽,故以名之。」

小陽春:指農曆十月,現在還習慣稱夏曆十月為「小陽春」。

孟冬:初冬,指農曆十月。

十一月:通常稱:辜月、冬月、仲冬、中冬、暢月、葭月、龍潛月。

辜月:十一月叫「辜月」,有吐故納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陰生,欲革故取新也。」

冬月:冬月葭草吐綠頭,又稱葭月。

十二月:通常稱:臘月、季冬、嚴冬、殘冬、冰月、嚴月、除月、季冬、殘冬、末冬、嘉平、窮節、星回節。

臘月:古代在農曆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此農曆十二月叫臘月。臘月梅花吐幽香,又稱臘月。臘月是農曆十二月,因在十二月裡要摘臘祭,這種稱呼在秦朝時就已經家喻戶曉了。

中國古代是怎麼生孩子的,中國古代女人怎樣生孩子

遠古時候的人類生孩子那是繁衍後代 生子應該跟最現在最類似人類的猿類差不多吧社會 畢竟是古代 隨著文明的發展就有了接生婆 或者叫產婆吧,是很專業的那種吧 謝謝 首先,男女 後,受孕,然後經過孕期後,女人分娩生孩子,過程跟現在一樣,就這麼生的。生仔是件小事情,是痾屎一樣,如果是危險,人類哪來幾十億。也有...

簾子在古代的叫法,中國古代對窗簾的雅稱是什麼

綢,綾,緞,布,絹,棉,縑 綃,綈,紡 綺,紈,綈,絲,羅,紗 綢 絲織物的乙個大類。指採用基本組織或混用變化組織或無其他類絲織物特徵的 質地緊密的絲織物。按原料分有綿綢 雙宮綢,採用柞蠶絲的鴨江綢 滌綸綢。習慣上把綢與起緞紋效應的緞聯絡起來作為絲織物的總稱 綢緞 有時也用絲綢用為絲織物的代稱。絲綢...

中國古代的拼音怎麼來的,中國古代的拼音怎麼來的

古代沒有字母拼音,但有類似的方法,即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專就是用屬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乙個漢字注音,用兩個漢字注出乙個漢字的讀音。是一種傳統的注音方式,也是中國古代對漢字字音結構的分析。第乙個字為反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聲母 第二個字為反切下字,表示韻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