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是如何稱謂一週七天的,中國古代如何稱呼星期?

2021-03-04 04:52:00 字數 4389 閱讀 2658

1樓:老實話好聽

所謂 「星期」、「周」 的概念是從**教教義派生出來的 。中國古代還沒有**教,使用古人不這麼說 。

【新舊約全書 · 創世紀】裡面說 ,世界是上帝耶和華用了 6 天 「造出來」 的,第七天就休息了。全世界的**徒就每工作 6 天,就休息一天 ,後來全世界不管是不是**徒,都這樣了。

中國古代,**們每十天休息一天 ,叫做 「休沐日」 ,意思是洗洗澡、洗洗頭 ,換換衣裳,休息一天 。這種作息時間的安排 ,和天干地支沒有任何關係 。

2樓:手機使用者

古代慣常以月和日記。

中國古代如何稱呼「星期」?

3樓:匿名使用者

【星期】

星期,又叫作周或禮拜,是古巴比倫人創造的乙個時間單位,也是現在制定工作日、休息日的依據,乙個星期為七天。星期在中國古稱七曜。七曜在中國夏商周時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個主要星體,是當時天文星象的重要組織成份。

後來借用作七天為一週的時間單位,故稱星期。

【我國古代的叫法】

中國的「七曜」和西方以七星命名的七天相對應,大約發生於唐朝。

印度佛經《宿曜歷經·七曜直日曆品第八》:

「夫七曜者,所謂日月五星,下直人間。一日一易,七日周而復始。…… 故今列諸國人呼七曜如後:

日曜太陽,胡名蜜,波斯名曜森勿,天竺名阿儞(泥以反)底耶(二合)。

月曜太陰,胡名莫,波斯名婁禍森勿,天竺名蘇上摩。

火曜熒惑,胡名雲漢,波斯名勢森勿,天竺名糞盎聲哦囉迦盎。

水曜辰星,胡名咥(丁逸反),波斯名掣森勿,天竺名部(引)陀。

木曜歲星,胡名鶻勿,波斯名本森勿,天竺名勿哩訶娑跛底(丁以反)。

金曜太白,胡名那歇,波斯名數森勿,天竺名戌羯羅。

土曜鎮星,胡名枳院,波斯名翕森勿,天竺名賒乃以室折囉。

右件七曜,上執行於天,下直於人間。其精靈神驗、內外典籍,具備自南西北三方諸國。」

其中「具備自南西北三方諸國」一語,可見當時佛家宣揚,七星命名七天為一週的方法當時已通行於南、西、北,希望東方的大唐也採納這種紀日法。

唐朝時,七曜和二十八宿結合生成曜日。《宿曜經下》曰:「太陽直日(日曜日也),月與尾合。

太陰直日(月曜日也),月與心合。火曜直日,月與壁合。水曜直日,月與昴合。

木曜直日,月與井合。金曜直日,月與張合。土曜直日,月與亢合。

已上名金剛峰日。」二十八宿及其對應的動物與七曜相配,組成值日星君:「亢金龍、氐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鬥木獬、牛金牛、女土貉、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㺄、奎木狼、婁金狗、胃土彘、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老黃曆的值日星君就是曜日。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土曜日是星期六。中國在**成立後改稱星期,其中的「星」字便是指這七曜,但在日本、南韓和朝鮮仍沿用曜日名稱。

【古代國外的星期叫法】

一星期的七天是從拉丁語直接轉變過來的,拉丁語中星期日為「太陽日」,星期一為「月亮日」,星期二為「火星日」,星期三為「水星日」,星期四為「木星日」,星期五為「金星日」,星期六為「土星日」;五顆行星的名稱都對應古羅馬神話中神的名字。 法語直接採用拉丁語的名稱,只是將星期日改為「主的日」。 英語將其中幾個換成古日爾曼人神話中的神,如星期二--戰神「提爾」的日子,星期三--(主神)「奧丁」的日子,星期四--雷神「索爾」的日子,星期五--女神「弗麗嘉」的日子。

 俄語、其他斯拉夫語言和葡萄牙語中,已變成「第一」、「第二」日。

4樓:放風箏的海角

星期在中國古稱「七曜」。七曜在中國夏商周時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個主要星體,是當時天文星象的重要組織成份。後來借用作七天為一週的時間單位,故稱星期。

在西方,古巴比倫人首先使用七天為一週的時間單位,後來猶太人把它傳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傳到羅馬,公元3世紀以後,就廣泛地傳播到歐洲各國。明朝末年在歐洲和中國的交流中傳入了中國,到了**以後被廣泛採用。

在中國上古時代,古人就以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為七曜,亦作七耀。東晉范寧《榖梁傳序》中就有七曜為之「盈宿」的記載。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土曜日是星期六。

中國在**成立後改稱星期,其中的「星」字便是指這七曜,但在日本、南韓和朝鮮仍沿用此名字。

5樓:由家的

我國古代則採用干支記日法,也稱甲子記日法,這是我國獨特的計時方法。

干支」,是「天乾」和「地支」的簡稱。天乾有十個,因而也叫「十天幹」或「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因而也叫「十二地支」或「十二支」,即: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天乾記日,即用十天幹周而復始地來記日,早在夏代就出現了。這從夏代後期的幾個國王棗胤甲、孔甲、履癸等用天乾命名可以得到有力的證明。

商代則在夏代天乾記日的基礎上創造了干支記日法。

干支記日法是用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互相配合,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等共六十個甲子,俗稱「六十花甲子」(簡稱「花甲」)。乙個花甲以後天干地支再從頭相配組合,如此周而復始,連綿不斷。

用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組合成六十甲子的干支記日法,從春秋魯隱公三年(西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一直使用到清代宣統三年(公元2023年),在這長達26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從未間斷過,也沒有發生過錯亂,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悠久而完整的記日史料。

6樓:桶狹間戰神

星期這個概念來自**教,古代中國沒有這個概念,中國古代一般10天為一旬,乙個月分上中下三旬,沒有7天的週期概念。**教剛傳入中國時星期也稱禮拜

請問以前中國古代怎麼稱呼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等等的呀?貌似叫土曜什麼的,好像像是行星,衛星什麼的

7樓:阿斯托利亞時代

星期,又叫作周或禮拜,是古巴比倫人創造的乙個時間單位,也是現在制定工作日、休息日的依據,乙個星期為七天。星期在中國古稱七曜。七曜在中國夏商周時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個主要星體,是當時天文星象的重要組織成份。

後來借用作七天為一週的時間單位,故稱星期。

【我國古代的叫法】

中國的「七曜」和西方以七星命名的七天相對應,大約發生於唐朝。

印度佛經《宿曜歷經·七曜直日曆品第八》:

「夫七曜者,所謂日月五星,下直人間。一日一易,七日周而復始。…… 故今列諸國人呼七曜如後:

日曜太陽,胡名蜜,波斯名曜森勿,天竺名阿儞(泥以反)底耶(二合)。

月曜太陰,胡名莫,波斯名婁禍森勿,天竺名蘇上摩。

火曜熒惑,胡名雲漢,波斯名勢森勿,天竺名糞盎聲哦囉迦盎。

水曜辰星,胡名咥(丁逸反),波斯名掣森勿,天竺名部(引)陀。

木曜歲星,胡名鶻勿,波斯名本森勿,天竺名勿哩訶娑跛底(丁以反)。

金曜太白,胡名那歇,波斯名數森勿,天竺名戌羯羅。

土曜鎮星,胡名枳院,波斯名翕森勿,天竺名賒乃以室折囉。

右件七曜,上執行於天,下直於人間。其精靈神驗、內外典籍,具備自南西北三方諸國。」

8樓:夔桒

中國的「七曜」和西方以七星命名的七天相對應,大約發生於唐朝。

印度佛經《宿曜歷經·七曜直日曆品第八》:

「夫七曜者,所謂日月五星,下直人間。一日一易,七日周而復始。…… 故今列諸國人呼七曜如後:

日曜太陽,胡名蜜,波斯名曜森勿,天竺名阿儞(泥以反)底耶(二合)。

月曜太陰,胡名莫,波斯名婁禍森勿,天竺名蘇上摩。

火曜熒惑,胡名雲漢,波斯名勢森勿,天竺名糞盎聲哦囉迦盎。

水曜辰星,胡名咥(丁逸反),波斯名掣森勿,天竺名部(引)陀。

木曜歲星,胡名鶻勿,波斯名本森勿,天竺名勿哩訶娑跛底(丁以反)。

金曜太白,胡名那歇,波斯名數森勿,天竺名戌羯羅。

土曜鎮星,胡名枳院,波斯名翕森勿,天竺名賒乃以室折囉。

右件七曜,上執行於天,下直於人間。其精靈神驗、內外典籍,具備自南西北三方諸國。」

老黃曆的值日星君就是曜日。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土曜日是星期六

中國古代皇帝一天的行程是怎樣的,中國古代皇帝一天的行程

五更天相當於清晨的5點到7點,至少我知道在清朝的早朝時間是這樣的 因為清朝的歷任皇帝大都比較勤奮 都要五更上朝,那時皇帝和大臣確實比較辛苦,有的家住的遠的擔心遲到甚至要半夜爬起來。其實早朝制度也不是絕對的,要看皇帝自己是否親政和勤勉。最著名的是明神宗萬曆皇帝23年沒有上朝,雖然他不來,但是政務還要辦...

說出古代神話中的五位天帝的名字,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天帝叫什麼名字?

希望對你有幫助五行神和五方天帝 東方 木 天帝 伏羲 也有叫太皓的 後為女媧所繼承。屬神 句芒 生命之神。手拿著乙個圓規掌管春天。南方 火 天帝 炎帝 本來炎帝是最高神,炎黃之戰後退到南方掌管一方。屬神 祝融 有名的大神,先是打敗了水神共工,後來又奉天帝的號令殺了鯀。手裡拿了一枝秤桿掌管夏天。西方 ...

如何判斷判例在中國古代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中國古代主要的法律形式雖是法典法,但自春秋戰國時期起,判例便作為了一種重要的法律形式在司法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中國古代制定法的發展,判例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由春秋時期的主要法律形式逐漸成為了秦漢時期從屬制定法的地位。並且,從漢代開始,中國古代判例法逐漸形成了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