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張
詠柳後兩句用自問自答的形式,賦予巧妙的想象,把對柳樹的讚美,引向對春天的讚美。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兩句是對大自然生化,萬物唱的戰歌
詠柳這首詩後兩句採用了自問自答的形式具有怎樣的作用
3樓:張敦揚小男神
詠柳的後兩句把比喻和設問結合起來,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緻,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烘托無限的美感。
一、全文
《詠柳 》
唐 ·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二、譯文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裡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三、賞析
首句寫樹,柳樹就像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單單用碧玉來比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髮、互為補充的。
二是碧玉這個字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
故第二句就此聯想到那垂垂下墜的柳葉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墜的綠色的絲織裙帶。中國是產絲大國,絲綢為天然纖維的皇后,向以端莊、華貴、飄逸著稱,那麼,這棵柳樹的風韻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綠絲絛」繼續聯想,這些如絲絛的柳條似的細細的柳葉兒是誰剪裁出來的呢?先用一問話句來讚美巧奪天工可以傳情的如眉的柳葉,最後一答,是二月的春風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給大地披上新裝,給人們以春的資訊。
這兩句把比喻和設問結合起來,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緻,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烘托無限的美感。
四、作者簡介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少時以詩文知名。
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
4樓:梨s花q李6華
比喻,把二月春風比作剪刀.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兩句是對大自然生化萬物所唱的讚歌。那巧如剪刀的春風裁製出絲絲碧柳,給大地披上新妝,是自然活力的象徵,給人以美的啟迪。宋代梅堯臣《東城送運判馬察院》詩云:
「春風騁巧如剪刀,先裁楊柳後杏桃。」清人金農《柳》詩云:「千絲萬縷生便好,剪刀誰說勝春風。
」無不由此化出。清黃周星《唐詩快》說它是「尖巧語,卻非有雕琢而得」,也就是說它比喻新巧,卻出語自然,毫無人工的痕跡
5樓:匿名使用者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一詩中採用比喻寫法並自問自答的一句詩是?再寫另一首
6樓:尚品核緣坊
《詠柳》【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是一整首詩,採用比喻手法並自問自答的一句詩是「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句,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裡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賞析:首句寫樹,柳樹就像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單單用碧玉來比有兩層意思:
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髮、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字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跡,南朝樂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時」已成名句。
還有南朝蕭繹《採蓮賦》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後來形成「小家碧玉」這個成語。「碧玉妝成一樹高」就自然地把眼前這棵柳樹和那位古代質樸美麗的貧家少女聯絡起來,而且聯想到她穿一身嫩綠,楚楚動人,充滿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聯想到那垂垂下墜的柳葉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墜的綠色的絲織裙帶。中國是產絲大國,絲綢為天然纖維的皇后,向以端莊、華貴、飄逸著稱,那麼,這棵柳樹的風韻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綠絲絛」繼續聯想,這些如絲絛的柳條似的細細的柳葉兒是誰剪裁出來的呢?先用一問話句來讚美巧奪天工可以傳情的如眉的柳葉,最後一答,是二月的春風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給大地披上新裝,給人們以春的資訊。這兩句把比喻和設問結合起來,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緻,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烘托無限的美感。
總的來說,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後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
《回鄉偶書二首·其一》【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我在年少時離開家鄉,到了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髮卻已經疏落。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乙個認識的。他們笑著詢問:這客人是從**來的呀?
賞析:這是一首久客異鄉、緬懷故里的感懷詩。寫於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在第
一、二句中,詩人置身於故鄉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之中,一路迤邐行來,心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
次句以「鬢毛衰」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並以不變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鄉,故鄉可還認得我嗎」之意,從而為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問作好鋪墊。
三四句從充滿感慨的一幅自畫像,轉而為富於戲劇性的兒童笑問的場面。「笑問客從何處來」,在兒童,這只是淡淡的一問,言盡而意止;在詩人,卻成了重重的一擊,引出了他的無窮感慨,自己的老邁衰頹與反主為賓的悲哀,盡都包含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問中了。全詩就在這有問無答處悄然作結,而弦外之音卻如空谷傳響,哀婉備至,久久不絕。
就全詩來看,一二句尚屬平平,三四句卻似峰迴路轉,別有境界。後兩句的妙處在於背面敷粉,了無痕跡:雖寫哀情,卻借歡樂場面表現;雖為寫己,卻從兒童一面翻出。
而所寫兒童問話的場面又極富於生活的情趣,即使讀者不為詩人久客傷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這一饒有趣味的生活場景所打動。
楊衡《對床夜語》詩云:「正是憶山時,復送歸山客。」張籍雲:
「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盧象《還家詩》雲:「小弟更孩幼,歸來不相識。
」賀知章雲:「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語益換而益佳,善脫胎者宜參之。
7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8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山行的前兩句和後兩句的意,山行這首詩後兩句是什麼意思
首句 遠上寒山石徑斜 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 字點明深秋季節 遠 字寫出山路的綿長 斜 字照應句首的 遠 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遊山。次句 白雲生處有人家 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 生 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升騰 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
遊園不值前兩句和後兩句的寫作手法
遊園不值 宋代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釦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應憐屐齒印蒼苔,小釦柴扉久不開 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 柴扉 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
鄉思古詩後兩句色彩有什麼變化,《鄉思》的後兩句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有這樣的變化
詩人的視野由遠而近 由大而小地收縮,色彩由明而暗地變化,鄉思愈來愈濃,以至濃得化不開.錢鍾書說 詩歌裡有兩種寫法 一是天涯雖遠,而想望中的人更遠 二是想望中的人物雖近,卻比天涯還遠.這首詩屬於第一種寫法.詩人寫空間距離之遠,遙望家鄉的視線被碧山 暮雲層層阻隔,給人以故鄉遙不可即之感,突出了詩人歸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