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學角度分析梵谷的作品星月夜,怎樣欣賞梵谷的《星月夜》

2021-03-04 08:28:46 字數 3938 閱讀 3709

1樓:匿名使用者

作品用斑斕的線條,展現星月夜流動的光景,富於動感,給人舒心、積極的感官享受。整個畫面看來,由藍、黑、紅、黃組成,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色彩豐富的世界的細緻觀察和敏銳的色彩感,一如梵谷內心的單純和敏感。色彩斑駁的光線,不僅給人運動、鮮豔和消除疲憊之感,而且直觀展現了人對於星光和月光的感受,是人類內心感覺的反映。

在梵谷眼裡,一切法官法的物體都是偉大神聖的,就像他太陽般明媚的心。深藍的背景安謐的託著熟睡的村莊,高大的柏樹在黑暗中舞動火焰般的裙袂和柔軟的腰肢,平添靜謐和諧甜美之感。傳達的是永恆不變的流動的印象。

梵谷的《星月夜》作品賞析。

2樓:王大前

作品鑑賞:梵·高通過這幅畫作不是想用浩瀚的宇宙來反襯出人類的渺小,令人類生出畏懼之心,而是傳達出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天空中飛卷的星雲,好像在旋轉著跳舞,好像鮮花一樣怒放,那柔韌的枝條雖然力量微薄,卻無畏地抽向天空。

而直上雲端的巨大柏樹,形如一團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奮力伸展著枝葉。傳達出作者內心的苦悶和憂鬱。也表現出人類的掙扎與奮鬥。

這幅畫的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也有星星發光的黃色,深藍色的 基調,給人以沉重的感覺,加強了夜色的黑暗,前景中的柏樹用了深綠和棕色,意味著黑夜的籠罩。明亮的白色和黃色來畫星星及周圍的光暈,又給人一種溫暖光明的感覺。

梵·高運用濃厚並且短促的筆觸,交織成彎曲的旋轉線條,海浪般的圖形使畫面呈現出炫目的奇幻景象,畫中旋渦狀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對比。在大面積冷色調的流動星雲中,一輪橙色的月亮散發出亮光,彷彿明燈般點亮了沉寂的夜宅,奇幻的色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整個畫面著色搭配協調。

濃淡相宜,深淺適中,很好地配合了畫中的氛圍。

作品簡介:《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威廉·梵谷於2023年在法國聖雷公尺的一家精神病院裡創作的一幅油畫,是梵谷的代表作之一,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作者簡介:文森特·梵·高(1853-2023年),出生於荷蘭贊德特鎮乙個新教牧師之家,24歲之前,曾在海牙、倫敦、巴黎等地的古匹爾畫店當店員。後來成為傳教士,在比利時西南部的博里納日礦區傳教,由於同情和支援窮苦礦工的要求而被解職,在度過了一段極度失望和貧困的生活後,他決定在藝術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脫。

3樓:咖哩不見不散啊

梵谷《星夜》賞析

天空與大地被緊湊的粗線條所清晰的勾勒出來,深沉和凝重的底色色調給人帶來的是一種恐懼、壓抑甚至是悲劇的感覺。天空和大地就像是黑夜中掩面哭泣的人,充滿了很多無奈,但是並非沒有抗爭。旁邊那種高聳起來的柏樹,深深的刺入天空的黑暗當中,感覺就如同人伸出的唯一的手臂想要去做最後的努力和抗爭,撕裂著覆蓋在臉上和身上讓人窒息的束縛。

儘管那被描繪成波浪狀的夜空和月亮給人一種眩暈的感覺,但是從心裡在看到這一切的時候,他們似乎能從這眩暈中把握住那巋然不動的心境,就像是迷幻中時隱時現的希望,感覺是那樣的親切那樣的舒服。儘管整個畫面的構圖和色彩都在運動和變化中,但是這樣的變化並非是沒有目的性,沒有方向的,這種扭曲和四處碰撞是帶著一種向上的掙扎著。黃色和黑色的色彩對比,小鎮上**與夜空中長線的線條對比,稜角分明的小鎮和渦旋狀夜空構圖上的對比,這一切帶給我們的感覺唯有震撼了。

讓我們看到的是一種激情在壓抑之後肆無忌憚的放任和表達。

4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當時梵谷是生病的狀態和病魔抗爭,但是畫畫的時候至少他是理智的,因為線條都是有規律的,還有跟梵谷的信仰有關,他是一名傳教士,虔誠的**徒,或許也正暗示了每個人都會看到末後的景象,天際紊亂,星宿放大搖搖欲墜,雖然現實壓抑,但是因為他的信仰值得他期待,就像那個大樹不是衝破天際,而是孤獨,我覺得更多的是大樹此刻的他身邊無人,孤獨寂寞與無助,期盼新天地的到來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幅畫的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也有星星

發光的黃色,深藍色的 基調,給人以沉重的感覺,加強了夜色的黑暗,前景中的柏樹用了深綠和棕色,意味著黑夜的籠罩。明亮的白色和黃色來畫星星及周圍的光暈,又給人一種溫暖光明的感覺。

梵·高運用濃厚並且短促的筆觸,交織成彎曲的旋轉線條,海浪般的圖形使畫面呈現出炫目的奇幻景象,畫中旋渦狀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對比。在大面積冷色調的流動星雲中,一輪橙色的月亮散發出亮光,彷彿明燈般點亮了沉寂的夜宅,奇幻的色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整個畫面著色搭配協調。

濃淡相宜,深淺適中,很好地配合了畫中的氛圍。

6樓:匿名使用者

???????????

怎樣欣賞梵谷的《星月夜》

7樓:冰原大陸

星月夜(油畫,72釐公尺×90.5釐公尺,2023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凡高(荷蘭)

凡高的《星月夜》是一幅帶有強烈的主觀情感的作品。畫家以奔放的類似火焰般的筆觸,描繪了夜空中奇特的月亮和星星。那一大片陷入藍色和黃色的旋渦之中的天空,好像已經變成一束反覆遊蕩的光線的一種擴散,使人頭暈目眩。

這是凡高的躁動不安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其中包含著畫家身受精神創傷後後的某種非理性的成分。凡高的這種強調主觀情感的表現,充分發揮了色彩的情感因素。與印象主義繪畫只是停留在描繪客觀世界處表的光與色的美有著根本的區別。

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出生於荷蘭格魯特—宗德爾特的乙個牧師家裡,他的童年是在鄉下度過的,這喚起了他對大自然、農民和勞動的熱愛。2023年凡高開始學畫。對於乙個27歲的人來說,開始學畫是有些晚了,然而對藝術狂熱的激情、對生活執著的愛和他那獻身人類的宗教般的情感,卻彌補了這一不足,使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創造出超乎尋常的業績。

2023年凡高來到巴黎,通過他的弟弟提奧結識了印象派的畫家(提奧在他死前幾乎成了惟一能理解他的親人,是他資助了凡高的創作,而凡高在短短幾年中寫給他的數百封感人至深的信,既表現了他們之間的友誼,又闡明了凡高的藝術思想),尤其是畢沙羅,這使他突然發現了色彩的力量,他的調色盤明亮起來。從他當時的風景看,他明顯受到了修拉點彩的影響,只是凡高在運用這些色點的時候更注重了線條的作用。在2023年去南方阿爾之前的這個準備階段,凡高開始了自己更全面的研究,這些研究包括印象派和新印象派、古典大師哈爾斯、倫勃朗和魯本斯、蒙蒂切利和日本版畫。

這些研究使他最終將富有表現力的色彩和線條與他內在衝動的知覺力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從而開創了自己嶄新的風格。

在凡高的畫裡到處充滿了明媚的陽光,他把光看作是生命,看作是力量,看作是世界生生不息的源泉。因此他特別喜歡黃色,由此,他又發現了向日葵這個從未被人注意過的植物,因為在他眼裡,向日葵就是地上的太陽,就是他的化身,它每天和他一樣,從早上就追逐太陽,直到太陽落山。

凡高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這種悲劇既是他生命歷程的展示,也在深層上揭示了世紀末歐洲人精神上的痛苦。凡高從最初他在礦區與貧病交迫的下層人的接觸中,到幾次戀愛的失敗,再到對現存社會制度和藝術制度的不滿,使他的理想與現實之間始終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他企圖以自己的藝術去喚起人們的愛心和最純樸的情感,然而,在一次次的失望以至絕望中,他的精神最終崩潰了,最後不得不以自殺來徹底完成自己的藝術創作。

《星月夜》表現出了凡高茫然的不安和對自身悲劇的預感。這段時間他正住在聖雷公尺瘋人院,但這件作品是在他神智清醒的時候畫成的。夜晚,他看到夜空中有乙個奇特的月亮,還有星星和幻想的彗星。

這些星星和幻想的彗星是黃色的旋渦,在天空中旋轉著。它們變成一束反覆遊蕩的光的擴散,帶動整個深藍色的天。凡高面對這一自然奧秘,不禁感到戰戰兢兢。

他懷著絕望的恐怖,畫下了這幕完全出於他個人幻覺的夜景。他以濃烈厚重的用色、有力顫動的用筆表現了他在自然面前的惶惑不安:夜空神秘莫測,繁星如睹俯視著大地,一切都令人恐怖地扭動起來。

顯然,用色彩來表現強烈的情感,並賦予這些色彩以象徵意義,是凡高最有特徵的藝術手法。

8樓:崔老師

那是靠自己的感覺才能讀出來的,如果你了解梵谷, 你會懂得,,任何人給你的解釋也不會成為你真正的思想 只有自己真正了解梵谷後你才會了解 那是一種無法說出的感覺

9樓:吧檯威士忌

要欣賞畫作,先要了解畫家本人和畫作創作時的心境啊。

10樓:allan_保保

只能靠感覺啊,藝術之所以是藝術就是應為每個人看都是不同的,不然那就叫建築施工圖紙!

怎麼從藝術美學的角度的分析廣告作品

因此,從倫理學和政治學的角度來看,美學與美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些思想反映在藝術哲學或美學領域,也是如此。在分析東西方美學相通的同時,有些 試對一件藝術品作藝術學與美學不同的分析 藝術美學的目錄 前言第一編 審美本質論 第一章 美學範疇體系論 一 對美學體系的自覺追求 從美學角度分析梵谷的作品星月...

怎麼理解現代設計美學,從現代設計美學的角度,怎樣理解視覺的主觀性

服裝美學 costume aesthetics 研究服裝美 美感及其規律的學科。形成於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主要研究內容是服裝與著裝人 環境融為一體的綜合美感效果。服裝的綜合美可概括為以下4個方面 個性美。是服裝與著裝人的性格 風度 愛好 志趣產生的美。流行美。是服裝與著裝人迎合時代精神和社會風尚...

怎樣從美術作品藝術語言角度分析《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法國達維特 生活於十八世紀與十九世紀之交的雅克.路易.達維特 1748 1825 是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期最傑出的畫家,是新古典主義繪畫的最大代表。他出生於巴黎的乙個中產階級家庭,1766年經當時最著名的洛可可繪畫大師布歇的介紹,進入皇家美術學院院士維恩的畫室學畫。1774年,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