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禮器中國古代貴族在舉行祭祀、宴饗、征伐及喪葬等禮儀活動中使用的器物。用來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級與權力。商周青銅禮器又泛稱彝器。
禮器是在原始社會晚期隨著氏族貴族的出現而產生的 。如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的龍山文化大墓中,出土有彩繪龍盤及鼉鼓,在良渚文化的一些大墓中,出土有玉琮、玉璧等 。進入商周奴隸制社會後,禮器有了很大的發展,成為「禮治」的象徵,用以調節統治階級內部的秩序,從而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治。
這時的禮器包括玉器、青銅器及服飾。玉禮器有璧、琮、圭、璋等。青銅禮器種類數量眾多,工藝精美,最為重要,種類有食器(如煮肉盛肉的鼎、盛飯的簋)、酒器(如飲酒器爵,盛酒器尊、壺)、水器(如盥洗器盤、匜)、樂器(如鐘、鐃)。
進入秦漢封建社會後,青銅禮器逐漸衰落,退出了歷史舞台。
考古發現表明,我國最早的禮器出現在夏商周時期,主要以青銅製品為主。禮器是陳設在宗廟或者是宮殿中的器物,常在祭祀、朝聘、宴饗以及各種典禮儀式上使用,除此之外,禮器還用來顯示使用者的身份和等級。
青銅禮器是奴隸主貴族用於祭祀、宴饗、朝聘、征伐及喪葬等禮儀活動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級和權力,是立國傳家的寶器。青銅禮器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工藝精美,其存在是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顯著特點。青銅禮器可分為四大類:
食器。有鼎、鬲、甗、簋、簠、盨、敦、豆等。其中盛肉的鼎是最重要的禮器。
安陽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重達875千克,是已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西周中晚期形成列鼎制度,即用形狀花紋相同而大小依次遞減的奇數的成組鼎來代表貴族的身份。據《春秋公羊傳》何休注,天子用9鼎,諸侯用7鼎、卿大夫用5鼎、士用3鼎或1鼎。
在考古發現中,奇數的列鼎往往與偶數的盛黍稷的簋配合使用,即9鼎與8簋相配、7鼎與6簋相配等。
酒器。包括飲酒器爵、觶、觥及盛酒器尊、卣、壺、斝、罍、觚等。商代貴族飲酒成風,西周初曾嚴厲禁酒,西周中期以後青銅飲酒器大為減少。
水器。有盤、匜等。主要用於行禮時盥手以表示虔敬。
樂器。有鐃、鐘(包括甬鐘、鈕鐘與鎛)、鼓等。湖北隨州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多達65件的青銅編鐘,音域寬廣、音色優美,代表了中國古代青銅冶鑄技術及**的高度水平。
2。主禮器:玉、酒、犧牲、黍稷。
〔祭天〕用玉——「石之美者」。源於人類歷史中99%以上石器時代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石崇拜。正是在新石器時代,人類第一次加速發展。
青銅時代,則是第二次大加速度發展。這是人類第一次使用金屬。
〔祭祖〕用酒、犧牲、黍稷,盛以青銅器。
酒——使人類達到最原始的狀態,以與天、祖溝通。源於「物類相感」的理念。
〔例〕中國古人崇奉的兩種聖蟲:蟬與蠶。它們的蛻皮、羽化,反映了留連人世,關照後代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中國古人的生死觀,或者說「終極關懷」。
蟬的習性是「飲甘露」,「甘露」象徵著「天地清和之氣所鍾」,具體化就是酒。蠶絲被用作祭祀禮服,特性是聖潔和精細。蠶也是中國古人最早豢養的昆蟲,有神蟲的地位。
曾有「帝王一日三省蠶」的規矩。
犧牲——如這兩個字的偏旁部首所示,犧牲是以牛為主的。其排列方式即所謂的「九牢」。
黍稷——黍稷之精者為「糧」(公尺+良),但不能祭祀。因為要在最原始狀態下與天、祖溝通,必須反映「樸」的含義。但是,也不能取用最粗的「稻」。
(南方食稻,到漢代才脫皮。)這裡同樣反映了「中庸」的指導思想。
以上祭品的盛器,就是當時的尖端科技產品——青銅器。作為盛裝禮器之用的青銅器,具有特殊的材質、造型、紋飾和用途。需要注意的是,青銅本身不是禮器,它所盛之物才是禮器。
〔按用途分類〕
酒醴之盛:觚,爵,卣,罍,斝,觶
沐水之盛:匜,盤,鑑(照鏡,冰箱),潔字原寫作絜,就是從這裡來的。
犧牲之盛:鼎(三足鼎立是最穩定的結構。自然界中沒有三足動物,而中國人作出了三足鼎。中國文化不是寫實文化。)、鬲、甗
(全世界的陶器都以圓底始(果殼橫削去一截),後來才發展出平底、多足。)
黍稷之盛:簋
儀仗器:斧、戚、戈、矛、鉞
樂器:鐘、鏞(大鐘)、鐸、鈴、鐃
炊具:〔按化學成分分類〕
砷青銅——>鉛青銅——>錫青銅(商周)
〔紋飾〕
主要母題:獸面、龍(水的象徵)、鳳(風的象徵)、蟬、蠶、火、「饕餮」
作用:鎮懾,渲染氣氛。
張光直:「獸是天人溝通的工具。」(不全面)
——「大人世及以為禮。」「世及」即父子相襲,統治者壟斷了天人溝通(祭祀)的權力,把「天」神化、鬼化,與人民距離拉遠,以領導群眾。(「絕地天通」)
(巴別塔?)
〔銘文〕
文字和禮器的天作之合。
——「殷道親親,周道尊尊。」
「親親」即諸子平等,兄終弟及,看重自然關係,不是「禮」的體現。
「尊尊」即宗子(嫡長)獨尊,壟斷祭祀祖先的權力。「別子為(另立)宗」。
-------------------------------------------
〔附〕玉器與青銅
白巍,通選課《中國美術史》,2023年9月。
〔玉〕上古,人們認為玉即「美石」——色澤鮮豔,手感光滑的石頭。最貴者為翠色。具有透、潤、柔、溫涼的特點。
龍形玉飾——反映了古代龍與豬的相似性。考古實證:碧玉龍,玉豬龍,鬣吻俱備。
〔青銅〕
1。從原始時代的代表材料彩陶,發展到先秦時代的代表材料青銅。
2。調節銅和錫的比例,可以控制青銅的硬度,以區分用途。詳見《周禮•考工記》。
鄭州博物館藏品甚精。
3。青銅器始於夏(河南偃師有發現),鼎盛於商,品類繁多,用途廣泛,風格凝重雄奇,紋飾繁複怪異,具有一種獰厲美,鎮懾感。
4。分類:
酒器:爵,角,斝,觥(獸形),觚,尊,彝,卣,罍
**與工具:戈、鉞、矛、鏟
食器:鼎、簋、豆
水器:盉、盤(祭祀用)
雜器:車飾、馬飾、衣帶飾
裝飾紋樣以饕餮為代表。
5。到周代,青銅器由禮儀性向實用性發展,外形和紋樣變得較為輕靈和世俗化,花紋由方形基調製為圓形基調。
爵,觶,觥,尊,壺,卣,斝,罍,觚怎麼讀
2樓:匿名使用者
讀法如下:
爵:jué ,觶:zhì ,觥:gōng ,尊:zūn ,壺:hú ,壺:yǒu ,斝:jiǎ ,罍:léi ,觚:gū
組詞介紹如下:
爵:爵位、官爵、爵祿
觶:象觶、揚觶、瓢觶
觥:罰觥、觥政、巨觥
尊:尊敬、尊嚴、尊重
壺:投壺、便壺、懸壺
卣:虎卣、圉卣、鳳卣
斝:進斝、侑斝、清斝
罍:樽罍、罍尊、酒罍
觚:剖觚、灶觚、觚翰
投壺圖:
3樓:檀世靜
爵,觶,觥,尊,壺,卣,斝,罍,觚讀音是:爵:jué 觶:zhì 觥:gong 尊:zūn 壺:hú
卣:you 斝:jiǎ 罍:léi 觚:gū
一、爵拼音:jué
爵是中國古代一種用於盛放、斟倒和加熱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銅器的考古發現中是非常常見的。
爵可以說是最早的酒器,功能上相當於現代的分酒器或溫酒壺。流行於夏、商、周。爵的一般形狀,前有流,即傾酒的流槽,後有尖銳狀尾,中為杯,一側有鋬,下有三足,流與杯口之際有柱,此為各時期爵的共同特點。
青銅器爵實際上就是相當於現今的酒壺。其形狀為"圓腹前有傾酒用的流,後有尾,旁有把手。當屬最早期的酒杯。
爵字還用為君主國家貴族封號(但從目前的考古和古文本研究來看,並不能說明爵位的爵和酒器的爵有何隱身關係),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後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
二、觶拼音:zhì
古代酒器,青銅制,形似尊而小,或有蓋。盛行於中國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
從字形特徵不難看出,這類酒具大多源於上古獸角製作的水器。《禮記·禮器》"尊者舉觶。"鄭玄注稱:凡飲酒時,"三公升曰觶"。
青銅器中習稱的觶有兩類,一類是扁體的,一類是圓體的,此兩類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皆有,後者且沿用至東周。
圓腹,侈口,圈足,形狀小瓶,大多數有蓋。這種形狀的觶多為商代器。西周時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圓 的。
春秋時演化成長身、侈口、圈足觶,形狀像觚,自身銘文稱為"鍴"(如王義楚鍴)而不叫觶。
不同時代的觶:
1、商朝時,觶為小瓶形狀,大多有蓋子,圓腹,侈口,圈足。
2、西周時,出現方柱形的觶。
3、春秋時,觶演變成長身,形狀像觚。
三、觥拼音:gong
觥是中國古代盛酒器。流行於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橢圓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帶蓋,蓋做成有角的獸頭或長鼻上捲的象頭狀。
有的觥全器做成動物狀,頭、背為蓋,身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裝飾紋樣同犧尊、鳥獸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將其誤以為獸形尊。然觥與獸形尊不同,觥蓋做成獸首連線獸背脊的形狀,觥的流部為獸形的頸部,可用作傾酒。
基本字義
1. 古代酒器,腹橢圓,上有提梁,底有圈足,獸頭形蓋,亦有整個酒器作獸形的,並附有小勺:觥籌交錯(酒器和酒籌互動錯雜,形容宴飲盡歡)。
2. 大,豐盛:觥羊(大羊)。觥船。觥飯。
四、尊拼音:zūn
尊,今作樽,是商周時代中國的一種大中型盛酒器。青銅器,尊的形制圈足,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徑較大。尊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時期,春秋後期已經少見。
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商周至戰國時期,還有另外一類形制特殊的盛酒器-彝。彝通常呈鳥獸狀,有羊、虎、象、豕、牛、馬、鳥、雁、鳳等形象。
《周禮·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裸用雞彝鳥彝......追享朝享,裸用虎彝蜼彝。"彝紋飾華麗,在背部或頭部有尊蓋。
五、壺拼音:hú
陶瓷或金屬製成的一種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來盛茶、酒等液體:茶壺、酒壺、噴壺、油壺。
漢晉時瓷質壺開始流行,歷代燒製有大量有同形制的壺,如西亞的扁壺、雞頭壺、唾壺,唐代的鳳頭壺、皮囊壺,遼代的雞冠壺、馬鐙壺等。
壺式的演變是:早期壺形由口頸、腹、足構成,有的加雙耳、無流與柄。六朝後盛放汁液的壺,在腹部置流和曲柄,如西晉時的雞首流、羊首流,唐代的短頸管狀流、八方流,宋代細長而彎曲的流。
柄式有管形曲柄、龍柄、鳳柄、曲帶式柄等等。
六:卣拼音:you
卣(讀作「有」)是中國先秦時期酒器。口橢圓形,足為圈形,有蓋和提梁,腹深,有圓形、橢圓形、方形、圓筒形等。
卣常見於商朝和西周時期,通常商朝的卣多橢圓形,西周則多圓形。
古代盛酒器具。古文獻和銅器銘文常有「秬鬯 (juchang音巨唱)一卣」的話,秬鬯是古代祭祀時用的一種香酒,卣在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類,考古發現的數量很多。
器形是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腹或圓或橢或方,有也作圓筒形,作 鴟鴞(chi xiao 音吃消,貓頭鷹一類的鳥)形,或作虎吃人形的等等。
卣主要盛行於商代和西周,一般說,商代多橢圓形的或方形的卣,西周多圓形的卣。西周卣承商代形制而有所變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鳥獸形卣。鳥獸形有提梁的容酒器,一般統稱為鳥獸形卣。
七:斝拼音:jiǎ
斝是古代中國先民用於溫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禮器,通常用青銅鑄造,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商湯王打敗夏桀之後,定為御用的酒杯,諸侯則用角。
斝(拼音:jiǎ ,音同「甲」)山西襄汾出土過乙個陶斝,時間比大汶口文化更早,製作很精美,很多人認定是酒器,但考古發現,裡面盛放的是豬肉,說明是煮東西吃的,與陶灶擺放在一起,應該是烹飪器物。
斝(音jia三聲與假同音),中國古代先民盛酒器和禮器,由新石器時代陶斝發展而成。盛行於商晚期至西周中期,用於盛酒或溫酒。
基本造型為侈口,口沿有柱,寬身,下有長足。
斝的形制較多,器身有圓形、方形兩種,有的有蓋,有的無蓋;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柱有蘑菇形、鳥形等不同形式;腹有直筒狀、鼓腹狀及下腹作分檔袋狀幾種;有的是扁平素面,有的用獸頭裝飾;底有平底、圓底;足有三足、四足、錐狀空足、錐狀實足、柱形足等。
一般來說,商早期斝多為平底、空錐形足或較瘦的袋狀足,胎體輕薄,紋飾簡單,一般只有一層花紋。商中期至西周早期,斝多為圓底或肥圓的 袋狀腹,柱形足,器體厚重,花紋繁縟, 常用蕉葉紋、饕餮紋、雲雷紋等紋樣裝飾,有的以雲雷紋做地,其上飾有多層花紋。
斝作為禮器,常與觚、爵等組合成套使用。
八罍拼音:léi
罍是中國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根據目前的資料考證,罍是從商代晚期出現,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體量略小於彝,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於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
從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漸由瘦高轉為矮粗,繁縟的圖案漸少,變得素雅。
罍有泥質灰陶、白陶、印紋硬陶、原始青瓷及瓷製品,商、週至兩漢時期的遊行器。陶製品以小口短頸,圓肩,深腹圓鼓,平底形為常見。商代後期至西周前期器物肩部有雙鼻,西周後期多無鼻。
原始瓷製品在商代以斂口中,深腹圓底為常見,在西周則以低領折肩或帶器鼻、圈足為常見。
九觚拼音:gū
是中國古代一種用於飲酒的容器,也用作禮器。圈足,敞口,長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現為喇叭狀。觚初現於二里頭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見。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早期。
基本字義
1.古代酒器,青銅制,盛行於中國商代和西周初期,喇叭形口,細腰,高圈足。
2.古代用來書寫的木簡:操~。
3.稜角:「甘泉泰畤紫壇,八~宣通象八方」。
4.劍柄:「操其~,招其末」。
5.古同「弧」,獨立不群。
古代烹飪用具的稱呼有什麼,古代廚房一般稱為什麼?
鼎 d ng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鑊 hu 古代煮牲肉的大型烹飪 回銅器。三個足架空答,可以燃火,兩耳用鉉 銅鉤 和扃 橫槓 抬舉。甑 z ng 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底部有許多透蒸氣的孔格,置於鬲上蒸煮,如同現代的蒸鍋 甗 y n 古代蒸煮用的炊具。上下兩層,中間有箅子,陶製或青銅制。...
孔子的徒弟都叫什么,孔子的徒弟都叫什麼
1 顏回 子淵 2 閔損 子騫 3 冉耕 伯牛 4 冉雍 仲弓 5 冉求 子有 6 仲由 子路 7 宰予 子我 8 端木賜 子貢 9 言偃 子游 10 卜商 子夏 11 顓孫師 子張 12 曾參 子輿 13 澹臺滅明 子羽 14 宓不齊 子賤 15 原憲 子思 16 公冶長 子長 姓名 字 17 南...
古代的杯子叫什麼,古代喝茶的杯子叫什麼?
很多,看你喜歡了,沒有什麼最好,只有一般經常用樽 觥籌,爵 觥 gong 酒器,蓋作獸頭形。詩經 爵 古代飲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狀顯示使用者的身份 爵 古代飲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狀顯示使用者的身份 rhudhdjdikde1一1一 一 古代喝茶的杯子叫什麼?那叫蓋碗,蓋碗也稱 三才杯 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