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活寶牛來倫子
第一章 機械運動
一、長度的測量
1、⑴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公尺(m)。
⑵常用單位有:千公尺(km),分公尺(dm),釐公尺(cm),公釐(mm),微公尺(um),奈米(nm)。 ⑶換算關係:
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106μm;1m=109nm
2、刻度尺的使用規則:
a、「選」: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
b、「觀」: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測長度時,尺要沿著所測直線(緊貼物體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
(用零刻線磨損的的刻度尺測物體時,要從整刻度開始)
d、「看」: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e、「讀」: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記」: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也可表達為:測量結果由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
3、長度測量結果由數值和單位組成,數值包括準確值和估讀值
二、時間的測量
1、時間測量的工具是停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主單位是。
2、常用的單位有:小時(h)、分(min)等。3、換算關係是:1h=60min 1min=60s
三、誤差:1、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
2、減小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儀器,改進測量方法
四、機械運動
物理學裡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為研究物體運動狀態時被選做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就看和參照物之間的位置是否發生變化,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結論可能不同。故運動和靜止的相對的.
五、速度
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相同時間比較路程。
2、速度的分類:(根據運動路線)⑴曲線運動 ⑵直線運動
ⅰ:勻速直線運動:
⑴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⑵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⑶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v ⑷計算公式:t t 變形v =
⑸單位:國際單位制中 m/s ,運輸中單位km/h,兩單位中m/s 單位大。
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15
2樓:凌漪冠浩
第一章機械運動
第二章聲現象
第三章物態變化
第四章光現象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
第六章質量與密度
3樓:啊是
初二上物理知識點總結
第一部分 聲現象
1. 聲音的發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但並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音。
2. 聲的傳播:聲的傳播需要介質,聲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氣) 真空不能傳聲。
3. 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
(2) 低於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音只能使原聲加強。
(3)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遠(聲納系統)
4. 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 響度: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 音色: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
7. 雜訊及**
從物理角度看,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於雜訊。
8. 聲音等級的劃分
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雜訊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9. 雜訊減弱的途徑: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10.聲的利用:(1)利用聲音傳遞資訊(如b超、聲納、雷達等) (2)利用聲音傳遞能量(潔牙、超聲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第二部分 光現象及透鏡應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雷射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並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並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介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可歸納為:「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
8、理解: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
9、兩種反射現象
(1)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介面反射後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2) 漫反射:平行光經介面反射後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 平面鏡對光的作用:(1)成像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2、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
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
13、 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 平面鏡的應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鏡成像 (3)潛望鏡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於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裡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既發生折射,同時也發生反射
2、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規律分三點:(1)三線一面 (2)兩線分居(3)兩角關係分三種情況:
①入射光線垂直介面入射時,折射角等於入射角等於0°;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③光從水等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 透鏡及分類
透鏡:透明物質製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乙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鏡厚度遠比其球面半徑小的多。
分類:凸透鏡:邊緣薄,**厚
凹透鏡:邊緣厚,**薄
5、 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虛焦點:
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後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乙個光心。
6、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7、 凸透鏡成像規律
①虛像物體同側;實像物體異側;
②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
③離焦點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物 距(u) 成像大小 像的虛實 像物位置 像 距(v) 應 用
u > 2f 縮小 實像 透鏡兩側 f < v <2f 照相機
u = 2f 等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f < u <2f 放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幻燈機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虛像 透鏡同側 v > u 放大鏡
8、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9、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乙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於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並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第三部分 物態變化
1 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把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
3溫度計
(1) 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
(2) 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3) 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4.使用溫度計做到以下三點
① 溫度計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
② 待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③ 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溫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
5.體溫計
構造: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量程:35—42℃ 分度值:0.1℃ 用法:離開人體讀數
6.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7.熔點和凝固點
(1) 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2) 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
(3) 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
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
8.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9.蒸發現象
(1) 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2)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10. 沸騰現象
(1) 定義: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 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
11. 昇華和凝華現象
(1)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
(2) 日常生活中的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溼衣服變乾,冬天看到霜、雪、冰花)
12. 昇華吸熱,凝華放熱
第四部分 電路與電流
【知識結構】
一、 電路的組成:
1.定義:把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連線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電源:提供電能的裝置;(2)用電器:工作的裝置;(3)開關:控制用電器或用來接通或斷開電路;(4)導線:連線作用,形成讓電荷移動的通路
二、電路的狀態:通路、開路、短路
1.定義:(1)通路:處處接通的電路;(2)開路:斷開的電路;(3)短路:將導線直接連線在用電器或電源兩端的電路。
2.正確理解通路、開路和短路
三、電路的基本連線方式:串聯電路、併聯電路
四、電路圖(統一符號、橫平豎直、簡潔美觀)
五、電工材料:導體、絕緣體
1. 導體(1) 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2)導體導電的原因:導體中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2. 絕緣體(1)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2)原因:缺少自由移動的電荷
六、電流的形成
1.電流是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元電荷:e=1.6×10—19c
2.形成電流的電荷有:正電荷、負電荷。金屬導體中是自由電子。
七、電流的方向
1.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
2.電流的方向跟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3.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
八、電流的測量
1.單位及其換算:主單位安(a),常用單位毫安(ma)、微安(μa)
2.測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電流表;(2)量程;(3)分度值(4)電流表的使
用規則。
九、電流的規律:
(1)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i=i1=i2);
(2)併聯電路: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i=i1+i2)
【方法提示】
1.電流表的使用可總結為(一查兩確認,兩要兩不要)
(1)一查:檢查指標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
(2)兩確認:①確認所選量程;確認每個大格和每個小格表示的電流值(分度值)。②兩要:
一要讓電流表串聯在被測電路中;二要讓電流從「+」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③兩不要:一不要讓電流超過所選量程,二不要不經過用電器直接接在電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電流的大小時,可以用試觸法選擇合適的量程。
2.根據串併聯電路的特點求解有關問題的電路
(1)分析電路結構,識別各電路元件間的串聯或併聯;
(2)判斷電流表測量的是哪段電路中的電流;
(3)根據串併聯電路中的電流特點,按照題目給定的條件,求出待求的電流。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
第四章 物態變化 1 溫度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2 攝氏溫度的規定 規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 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100 3 體溫計的溫度範圍 35 42 分度值是0.1 4 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的轉換 t t 273k t t 273 5 物態變化及...
求八年級下冊期末複習知識點,求八年級下冊期末複習知識點
對於期末考試複習,有以下幾點複習方法,希望能幫助到你 一 迴歸課本為主,找準備考方向 學生根據自己的丟分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備考方向。基礎差的學生,最好層層追溯到自己學不好的根源。無論哪個學科,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層層關聯的,希望基礎不好的同學以課本為主,配套練習課本後的練習題,以中等題 簡單題為輔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結構圖
建議你去學科網 那裡的資料還不錯 還有八上沒什麼難點,中考也不是重點,不用學太精 打出來太慢了,文庫裡有,全都附著的 自己上教育網查去 讓我回答累死也打不完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 條理清晰,分章分點 八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種環境中的動物 動物的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