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芷艾
c試題分析: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範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a「終荀免而不懷仁」應為:
最終苟且以求免於刑罰。b.如果真的能夠做到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要想到用知足來自我克制.d「豫遊」應譯為「出巡遊玩」。所以選c。
"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出自**?如何理解?
2樓:浢洚
出自唐朝魏徵的《諫唐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徵寫給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在這篇文章中,魏徵緊扣「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它為當時歷史條件下安邦治國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闢的論述,具體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等十個建議。
"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的意思是說:
雖然很謹慎使用嚴刑來監督他們,用聲威嚇唬他們,結果大家只圖苟且免除罪罰,卻不懷念仁德,表面上恭順而不是內心裡悅服。
原文: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車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巨集此九德。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並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出自哪首詩?
3樓:桃子君
《諫太宗十思疏》
《諫太宗十思疏》
唐代:魏徵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望國 一作:
思國)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巨集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諫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諫議大夫魏徵寫給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鑑不遠,故能勵精圖治。隨著功業日隆,生活漸加奢靡,「喜聞順旨之說」,「不悅逆耳之言」。
魏徵以此為憂,多次上疏切諫,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先以比喻開篇,通過成敗得失的比較推論,歸結到「可畏惟人」 ,指出了爭取人心的重要性。在這篇文章中,魏徵緊扣「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規勸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終,虛心納下,賞罰公正;用人時要知人善任,簡能擇善;生活上要崇尚節儉,不輕用民力。
這個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安邦治國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闢的論述,其主題是在於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國家長治久安,君王必須努力積聚德義,具體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等十個建議。寫得語重心長,剴切深厚。
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心不服。的翻譯 10
4樓:斯帕狄
翻譯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人們),用威風怒氣來嚇唬(人們),(臣民)只求苟且免於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內心裡卻不服氣。
原文: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
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譯文:(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他們沒有乙個不為國家深切地憂慮而且治理成效顯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後國君的品德就開始衰微了。國君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嗎?
過去奪取天下時力量有餘,現在守衛天下卻力量不足,這是為什麼呢?
通常處在深重的憂慮之中一定能竭盡誠心來對待臣民,已經成功,就放縱自己的性情來傲視別人。竭盡誠心,雖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結成一家,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路之人。
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人們),用威風怒氣來嚇唬(人們),(臣民)只求苟且免於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內心裡卻不服氣。(臣民)對國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們像水一樣)能夠負載船隻,也能顛覆船隻,這是應當深切謹慎的。疾馳的馬車卻用腐爛的繩索駕馭,怎麼可以疏忽大意呢?
出自《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徵於貞觀十一年(637)寫給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勸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其德義。
5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很謹慎使用嚴刑來監督他們,用聲威嚇唬他們,結果大家只圖苟且免除罪罰,卻不懷念仁德,表面上恭順而不是內心裡悅服。
6樓:卌霚
即使用嚴酷的刑罰監督人民,用威勢和怒責威嚇人民,(人們)最終(只是)苟且免於刑罰,但是並不會懷念(皇上的)仁慈,在表面上恭敬在心中卻不服。
雖:即使
董:監督
振:通震,威嚇
苟:苟且
貌、心:名作狀
7樓:匿名使用者
即使用嚴酷的刑罰督責人們,用威風怒氣恫嚇人們,結果只能使人們圖求苟且以免於刑罰,卻不會懷念國君的恩德,表面上態度恭敬,可是心裡並不服氣。
終苟免而不懷仁的終是什麼意思
8樓:313傾國傾城
終的意思:結果
【原文】:
諫太宗十思疏
翻譯題:1 嗚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為?2 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9樓:匿名使用者
1.唉!我能死裡逃生算是幸運了,可幸運地活下來要幹什麼呢?
2.即使用嚴酷的刑罰監督人民,用威風怒氣來威嚇他們,(人民)最終只是苟且免於刑罰但是並不會懷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敬而在內心裡卻不服氣
雖董知以嚴行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怎麼翻譯?
10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很謹慎使用嚴刑來監督他們,用聲威嚇唬他們,結果大家只圖苟且免除罪罰,卻不懷念仁德,表面上恭順而不是內心裡悅服。
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為怒,終苟兔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人大,可畏惟人
11樓:煩躁的很
雖然(可以)用嚴酷的刑罰監督(人們),用威風怒氣來嚇唬(人們),(人們)最終苟且免於刑罰但不會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內心裡卻不服氣。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
文言翻譯
12樓:小屍行行
整句意思是:
「最終只能使人們圖求僥倖而免於刑罰,卻不會懷念國君的恩德,表面上態度恭敬,可是心裡並不服氣。 」
不應當免而倖免,就叫做苟免。苟,有「圖求僥倖」的意思,免,就是字面意思,也可以理解為「避開」、「免除」。
13樓:匿名使用者
表面上很有好意其實心裡一點都不仁義
雖然舉止很有禮貌但心裡並不服
14樓:玳訾
結果(大家只圖)苟且免除罪罰卻不懷念仁德,外表上恭順而不是內心裡悅服。
15樓:匿名使用者
終究是苟且免於禍患但並無仁義之心,看起來恭恭敬敬但並無順服之意。
給下列句子排序順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4 選擇52413。思路 綠陰 綠陰下的柴房 柴房前的主人和小狗 地上 狗身上的光影內,容 句作總結。http hi.給下列句子排列順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c1 3比較 3起風了,1風漸漸大了。肯定是先起風才有後面的風漸漸大了 3寫風輕拂我的臉,後面應該緊跟我怎麼樣了所以是55說仔細辨別,後面就應該跟...
給下列句子排列順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c1 3比較 3起風了,1風漸漸大了。肯定是先起風才有後面的風漸漸大了 3寫風輕拂我的臉,後面應該緊跟我怎麼樣了所以是55說仔細辨別,後面就應該跟著辨別出的東西,所以是42的 再 字表明是跟在4後面的,最後是1 c 根據題意,可知 是第一句,故排除b d,比較a c可知,迎著風深深呼吸,然後仔細辨別...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選b唄 o v o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 舌尖上的中國 以富有草根氣息的語調,把 b試題分析 此類題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結合具體語境及詞語的意思來分辨,做出判斷。a 栩栩如生 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用錯了物件。b 危 正直。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c芝蘭玉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