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拉馬拉聞儻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
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徵期望達到的理想的政治境界是什麼? 20
2樓:塵來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3樓:匿名使用者
魏徵在他的《諫太宗十思疏》中說「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竣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最後「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並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4樓:匿名使用者
無聊`````走了!
諫太宗十思疏 中魏徵期望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5樓:匿名使用者
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
或者文武並用,垂拱而治
在<諫太宗十思書>裡,魏徵期望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麼?
6樓:狼中霸王
如果真的能夠作到:看見引起自己愛好的東西,就想到應該知足來警惕自己;將要興建宮室土木,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使百姓安寧;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謙虛加強道德修養;恐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為能居於百川之下;遊樂忘返地打獵時,就要想到古人說的「一年三次」田獵為限度;憂慮自己鬆懈懶惰時,就要想到自始至終都要謹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虛心接受下面意見;擔心有讒邪的人在自己身邊,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沒有因為偏愛而給予不恰當的獎賞;懲罰所涉及,就要想到沒有因為生氣而濫用刑罰:總括這十思,擴大這九德的修養,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們,選擇好的意見採納它,那些有智慧型的就會施展他們的全部才謀,勇敢的就會竭盡他們的威力,仁愛的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信的就會報效他們的忠心,文臣武將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勞神苦思,事事過問代替百官的職務呢?
原文;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巨集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並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諫太宗十思疏第三段原文,諫太宗十思疏第三段翻譯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版 則思謙沖而自牧權 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 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巨集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
《諫太宗十思疏》中哪些用了比喻,排比,對偶修辭手法的句子
比喻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將百姓比作水,將君主比作舟 排比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懼滿溢,則思江海而下百川...
諫太宗十思疏中哪兩句說明人們開始可以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堅持到最後答案
諫太宗十思疏 中用 有善始者實繁,能剋終者蓋寡 說明人們開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堅持到最後。有善始者實繁,能剋終者蓋寡。意思是 國君開頭做得好的實在很多,但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很少。諫太宗十思疏 中以百川到海來形象的說明為人君子是不是?藍太宗十思疏中。李柏村到海南形象的說明為人君子應該是吧!諫太宗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