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史料運用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 06:14:33 字數 4930 閱讀 3696

1樓:匿名使用者

史料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廣為應用的時間還不長,一線教師對史料教學的目的理解還不夠深刻,教師在使用方法上還不夠嫻熟,因而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史料運用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出現有效性偏低甚至無效的現象。具體表現有三個方面:1、史料運用只是招牌,學生未能從中獲取任何史學方法和歷史學科能力;2、史料堆砌,與主要歷史知識關聯不緊密;3、史料有誤,給予學生錯誤資訊,構建了錯誤的歷史情景。

細分析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史料運用不充分

①在學習中,「論從史出」大致有以下步驟:研讀史料,辨析史料,提取資訊,論從史出。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運用也應遵循這幾步進行,某一步不到位即會導致史料運用不充分。

不充分的具體表現為:引導學生研讀不到位,導致學生對史料理解不透,也就談不上辨析史料的可信度,更談不上提取有效資訊,史論或問題的結論也只能由教師得出,這樣的情況致使史料運用成了招牌,走形式而已,學生無法從中獲取《課標》中所要求的「蒐集史料」、「提取資訊」、「解決問題」、「交流成果」等歷史學科能力。

2、 史料失真失準

史料從內容上分為直接史料和間接史料兩大類,從表現形式上分為文字、實物、口碑三大類。因為史學研究是依據史料進行的,因而史料的真實性和可信度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史學研究首選的是直接史料,間接史料運用則要多方印證。

現代資訊科技為查詢歷史資料提供了便捷,也帶來了弊端。網路上所提供的史料多為轉手的間接史料,其真實性和準確性都需要考證,但一線歷史教師受時間和閱讀面的限制,對網路上查到的史料不進行考證而直接使用,時常會發生史料有誤的現象。此外,別人**或資料中轉引的史料也應考證,多次轉引容易出現訛傳現象。

一旦史料有誤,給予學生的資訊以及學生據此建構的歷史情景和歷史知識也就出現差錯了。

另外,課堂教學中常出現引用電影和電視劇集片斷的現象,常常有失妥當。目前歷史題材的電視劇集很多,走「戲說」路線的絕不能成為歷史課堂的教學資料,即使非「戲說」類也很難成為真實可信的史料,比如七年級下冊教材引用了電影《鴉片戰爭》中虎門銷煙的場面圖,此場景就算是根據文字材料再現,也很難做到絕對準確,所以給予電影**不如給予文字史料讓學生自己建構歷史情景更為妥當。電影和電視劇集,只有在將來研究傳媒史或生活文化史時才能成為可信的真實史料。

三、提高史料運用的有效性

1、 合理選用史料

(1)充分合理使用教科書上的史料

滬版新編歷史教材與舊教材相比更重視史料,且以直接史料為多,間接史料也多經過史學家的考證,可信度較高。史料的種類也很多:文字史料、**史料、圖表史料等等,非常豐富。

這些史料基本上是圍繞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選取的,和正文內容相互補充,具有情景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啟發性。在教學中應重視運用,細緻地指導學生閱讀和理解材料,必然能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助於學生形成「證據」與「史實」之間的邏輯意識,更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強歷史知識的真實感。

(2)適當補充史料

教材中的史料受篇幅的限制是有限的,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適當補充課外史料。補充的史料應遵循幾個原則:

一、史料應確保真實可信;

二、史料與教學重點難點應緊密關聯;

三、史料的長短應適宜;

四、史料的難易度應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在補充史料的同時,根據歷史知識與史料本身特質、學生的認識水平,提出相應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史料,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提取資訊」、「解決問題」、「交流成果」的學科能力。

在補充史料時,如需學生自己查詢蒐集史料,教師最好要先行瀏覽一遍,因為史料太廣,學生還沒有能力甄別史料的真偽,教師應給與一定的指導。

2、 加強對運用學生史料的指導

**如何運用史料進行歷史課堂教學

2樓:匿名使用者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新的課堂教學方式不斷出現,猶如一夜春風,呈現出了「千姿百態」的教學模式。而對於歷史課堂教學來說,無論是哪一種課堂教學方式或所謂的模式,都離不開對「史料」的運用。因為無論對於歷史這門學科,還是對於歷史課堂教學來說,史料的價值是至關重要的。

而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好史料,尤其是面對連史料的概念,都不是很了解的初中學生來說,歷史教學就顯得更難開展,然而沒有史料的歷史教學,肯定是空洞的、無力的,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更是無從談起。所以初中歷史教學必須要重視史料的作用,以及史料的運用和技巧。如何在初中教學中運用史料教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弱水三千」,現僅從以下幾個方面,粗略談一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的幾點看法。

一、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在實際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了大量的史料,方式方法也變化多樣,借助多**技術和新的教學模式的運用,使課堂絢麗多彩,聽者目不暇接。然而無論怎樣運用史料,必須要有乙個宗旨,那就是史料教學的運用必須緊扣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如果是教師帶領學生行駛的一艘木船的話,那麼它最終航行的目的就是到達核心素養的彼岸,教學方法的春風再溫暖舒適,也不能脫離核心素養這個目的,縱然風再大,也只能在「蘆花淺水邊」。所以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史料的選擇和運用必須體現核心素養的五個方面,即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

如果史料教學中體現不了這些素養的話,那麼課堂教學再絢麗,也只是「繡花的小船」,行之不遠。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恰當的運用史料教學,充分體現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下第四課《經濟大危機》這一課中,要把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充分體現,就需要合理恰當的運用史料教學。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可以首先利用**史料,展示「美國汽車長龍」 、「交易所前的擁擠人群」等**史料,讓學生了解美國經濟危機爆發前的社會狀況,用**史料讓學生感受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美國社會的狀況,利用直觀的**史料,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然後教師結合這些史料分析,得出所謂「繁榮」的背後蘊藏的危機,在此基礎上,展示「1929-2023年美國失業率」的圖表史料和「英國失業者街頭求職」的**史料,讓學生討論思考,從這些史料中分析危機爆發前,那種所謂的「繁榮」其實是虛假繁榮,從而讓學生能夠從史料中提取有效資訊,作為歷史敘述的可靠證據,並據此提出自己的歷史認識,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在此基礎上再次展示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乙個美國煤礦工人家母女的「對話史料」以及1920—2023年美國貧富分化,以及各階層工資比例的兩段文字史料,然後同學生一同**出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從而讓學生利用歷史情境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歷史上的各種現象,同時能夠客觀論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理解、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

當然除了這些素養外,要讓本課主旨得到進一步的昇華,就需要利用史料滲透歷史價值觀核心素養,所以這一課,可以展示羅斯福的生平史料,以及他面對經濟危機所應對的措施,讓學生意識到羅斯福在美國歷史上所起到的關鍵作用,讓學生們意識到只有把個人的價值同祖國民族的利益相結合,才能實現自己最大的價值。讓學生們對歷史事實、人物的判斷與價值判斷相統一,從而在對歷史真實和歷史意義的追求中,凝練出來正確的價值取向。所以史料教學的運用方式方法多種多樣,但必須有的放矢,始終要圍繞著歷史核心素養這個目的,只有這樣,在「蘆花淺水邊」的這艘課堂教學的木船才會行的穩,駛的遠。

二、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作為一線的歷史教師都知道,史料教學的運用必須圍繞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在此基礎上我們就需要慎重的選擇史料了,可以說史料選擇的型別和角度,直接關係到一堂歷史課教學的成敗,而面對浩如煙海的史料,我們如何選擇,如何把選擇的史料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更好的為課堂教學服務。這就需要歷史教師有紮實專業的素養,和敏銳的史料意識。而這種素養和意識不僅來自專業的學習,更源自於實際的教學經驗。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歷史教師同仁都會感到,往往一堂課的知識點,都會有大家最熟悉的史料,我們一上某一課,要用史料教學時,第一時間也會想到這些「經典」的史料,可以說在這些

「經典」史料運用後,往往課堂教學效率高、氣氛好,事半功倍,讓其他史料黯然失色,教師會有一種「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感覺。再用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下第四課《經濟大危機》為例,如果讓你用史料表現經濟大危機下,資本主義國家的表現,那麼課本上的「等待領取救濟麵包的長龍」的**、「英國失業者街頭求職」**、「1925—2023年美國失業率」的圖表,這些史料雖然直接來自課本,但它們能從不同的角度,反應出經濟大危機下資本主義國家的真正表現出的危機。相信只要上這一節課的教師,運用到史料教學,都繞不開這三個史料,它們就是《經濟大危機》這一課的經典史料,所以一堂歷史課史料的運用,不在於史料多麼與眾不同、多麼標新立異,而在於是否符合一堂課的主旨和教學目的最佳完成,從一節的實際出發,這些史料就在我們身邊,它往往就是我們教學過程中的「滄海」和「巫山」。

關鍵我們要學會選擇,這個選擇,這個「曾經」和「除卻」的過程,就是我們教學經驗積累和昇華的過程.

三、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正確合理的選擇了史料後,不意味著就一勞永逸了,因為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不一樣,他們的基礎、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都會有所差異,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要利用史料教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面對班級全體學生,採取不同的史料教學方法。而這個目的的實現,可以通過不同型別史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實現。再以《經濟大危機》一課為例,面對「後進生」,我們可以用「淺種稻」的方式,展示經濟大危機下的**史料,讓他們回答經濟大危機下,究竟資本主義社會是乙個什麼樣的狀況,既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又可以讓他們參與其中和其他同學一起**後面的歷史知識。

面對「中等生」,我們可以用「不深不淺種荷花」方式,出示有關經濟大危機原因方面的史料,讓他們和不同層次的學生分析經濟爆發的原因,既可以把他們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又可以利用「中等生」這一班級最大的群體,中間帶兩頭,活躍整個班級的課堂氣氛。面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就可以用「深處種菱」的方式了,展示羅斯福本人以及羅斯福新政內容的有關史料,讓學生思考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及其影響,並讓他們學會評價羅斯福,這種史料的運用,一方面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有餘力」學生真正的「餘力」,同時也能帶動其他學生的積極思考,從而通過不同史料的運用,以及史料角度的不同運用,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讓不同特點的學生在課堂的「湖面」上茁壯的成長。

綜上所述,史料教學法是初中歷史教學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種的教學方法。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慎重的選擇史料,並注意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最大限度的把所有學生的潛力發揮出來,讓史料教學的方法發揮到最大的限度。讓教師和學生經過「種菱、種稻、種荷花」的耕耘後,經歷了「滄海」和「巫山」,能在「蘆花淺水邊」欣賞課堂最美的風景!

初中歷史問題

洒家來解釋 1 洋務運動是對技術的學習,1850年左右 頒布 欽定憲法大綱 廢除科舉制度是對制度的學習,1908年 五四運動的德先生和塞先生是對思想的學習,1919年。2 考的是解放戰爭的知識,即國民黨進攻延安,黨 轉移的時間,歷史書上有現成的。3 不明 4 第乙個五年計畫是1953年開始實施的,而...

初3歷史問題,初中歷史問題。

1 因為二戰後期,雅爾塔等國際會議確定了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係新體制,即雅爾塔體制,它勾畫出戰後世界兩極格局的基本框架,事實上劃分了美蘇的勢力範圍。所以說雅爾塔會議確定了世界兩極格局的形成。2 題目設計得不太準確。不是社會主義世界體系形成對資本主義國家產生了威脅,而是由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

初中歷史教學設計包括哪些主要方面

舉例如下 第13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教材與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課為八年級下冊第13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以講述建國以來黨和對臺政策的變化 發展及在此影響下,兩岸民間交流的種種表現為主要內容。由於第12課明確的解釋了什麼是 一國兩制 學習本課的理論基礎,已經具備 學情分析 學生對台灣問題比較熱心,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