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分封制正式起源於何時,近代學者說法不一。分封制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乙個漫長的過程,起源時間已經難以考證。根據史記記載,黃帝時代,「諸侯鹹來賓從」、「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黃帝「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
五帝三代時期不斷發展,到周朝時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達到頂峰。柳翼謀謂:「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即從堯、舜經夏、商到周朝,採用的都是封建制度。
古代中國的「天子」將土地分給親屬,功臣或先代貴族,所封之地稱為「諸侯國」、「封國」或「藩國」等等,統治封地的君主被稱為「諸侯」、「藩王」等等。
為了維護統治,分封制規定,諸侯必須①服從周天子的命令;②諸侯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③隨從作戰;④交納貢賦;⑤朝覲述職的義務。同時,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又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將土地和人民分賜給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級承擔作戰等義務。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形成了貴族統治階層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秦始皇大一統,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漢初又兼採之,七國之亂平定之後,封國的官吏全部由**任免,諸侯只徵收租稅,封國名存實亡。魏晉以後,歷代王朝也還有分封制,其性質不全相同。
分封諸侯國的制度最早開始於哪個朝代
2樓:淡泊明志宿掵
我認為分封應該從周朝開始。
但關於從何時開始一直有爭論。分封制正式起
源於何時,近代學者說法不一。分封制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乙個漫長的過程,起源時間已經難以考證。根據史記記載,黃帝時代,「諸侯鹹來賓從」、「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黃帝「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
五帝三代時期不斷發展,到周朝時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達到頂峰。柳翼謀謂:「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即從堯、舜經夏、商到周朝,採用的都是封建制度。
1.分封制也稱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狹義的「封建」,由共主或**王朝給宗族姻親、功臣子弟、前朝遺民分封領地和相當的治權,屬於政治制度範疇。
2.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會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是王族貴族按血緣關係分配國家權力,以便建立世襲統治的一種制度。其特點是宗族組織和國家組織合二為一,宗法等級和政治等級完全一致。
這種制度確立於夏朝,發展於商朝,完備於周朝,影響於後來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稱天子,稱為天下的大宗。
天子的除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被封為諸侯。諸侯對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國內卻是大宗。諸侯的其它兒子被分封為卿大夫。
卿大夫對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內卻是大宗。從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貴族的嫡長子總是不同等級的大宗(宗子)。
大宗不僅享有對宗族成員的統治權,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權。後來,各王朝的統治者對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漸建立了由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組成的封建宗法制。
3樓:匿名使用者
諸侯國源自分封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當時土地和連同人民,分別被授予王族、功臣和貴族,讓他們建立自己的領地,拱衛王室。諸侯國封國的面積大小不一,封國國君的爵位也有高低。
諸侯必須服從周王室,按期納貢,並隨同作戰,保衛王室。
4樓:匿名使用者
周朝 天子分封天下 諸侯國
分封制是什麼朝代開始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分封制是從周朝開始的,在周以前的諸侯都是自然形成的部落,大的部落首領就成了中國最古老原始的貴族諸侯。從周開始,因為它是趁著紂王帶著軍隊出去平叛的機全,鼓動其它諸侯和一些小部落聯手推翻了商朝,但由於其本身實力並不足以鎮壓天下,於是它就採取分封天下諸侯的方法還換取其它勢力支援他稱王。在秦始皇一統天下後,看出分封制的害處,於是就廢除了分封制,改用郡縣制。
再後來秦末群雄逐鹿,楚漢爭霸,終於把中國最古老正統的貴族都殺光了,最後乙個平民混混劉邦一統天下。那時剩下的貴族也已經元氣大傷沒有實力了。而漢朝分封的諸侯在經過開國初的幾次誅殺異姓王叛亂後,就只剩下劉氏皇族了,等七王之亂被平後,劉氏皇族諸侯的實力就更進一步被削弱了,再也沒有能力對抗**朝庭了。
6樓:俏麗咪咪
= =秦朝。要不就是黃帝炎帝開始的- -
實行過分封制的朝代有哪些 分封制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7樓:喵喵喵
周、西漢、西晉、明、唐宋封王侯只有食邑,清朝只領俸祿。
分封制最早出現在西周。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奴隸主國家政權,分封的物件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異姓功臣貴族、同姓王室貴族、先代帝王後代和遠氏族部落首領)分封到各地去做諸侯,建立諸侯國。
被分封的物件主要有以下幾部分人。主要是王族或後來的皇族。另外是部分異姓,包括皇室(以前是王室)的親戚,即所謂外戚。
然後是功臣,主要是幫助王族皇族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的這些人進行獎酬,比如西周功勞最大的姜尚姜氏,封在山東的齊國。
擴充套件資料
分封制特點:
首先在政治方面,具有政治意義的分封只在某些王朝的建國之初實行,用這種方法來制約異姓王、官僚,使本姓王朝穩固立足,維持本姓皇位的長久和私性家族在王朝中的世襲利益,這是它的根本目的。實行的狀況,最明顯的是西漢初和西晉初,唐朝、明朝建立之初也曾實行這種分封。
西晉建國之初,總結以前的歷史教訓,認為曹氏家族所以能取代東漢,是因為東漢沿襲了西漢中期以後實行的弱藩政策,以致東漢末期董卓、曹操的勢力強大,漢獻帝受制,而沒有本宗人強藩輔佐漢獻帝。而曹操建立魏國以後,仍沿襲東漢政策,曹魏又被司馬氏取代。
所以司馬氏在建立西晉以後,又封同姓王到地方上去。明初也有類似情況。以上歷代分封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導致皇家內亂,即七國之亂、八王之亂、靖難之變。
這些事件結束後,朝廷都實行弱藩、削藩政策。
西漢中期以後的再分封,就不再給予領地,眾建以分其勢,僅予食邑之封,尤其限制兵權,西漢中期以後各代已不是完全意義的分封制,只是封爵,使其享有世襲性的經濟特權,而且這種經濟特權也逐漸減小。
西漢時期,宗室王的封國食邑多者有幾十個城,這幾十個城下面所轄的老百姓所交的租賦,都歸封主食用。東漢時期,封國地區就小了。到了隋唐時期,主要是食封戶。
後來這種食封戶也逐漸減少,封為萬戶,實際的收租戶,可能只有幾千戶,實際的食封戶就叫食實封。到明清時期,就沒有食封戶的問題了,都是賜給土地,自己出佃收取地租,另外就是給養贍銀公尺。
其次在政治權力方面,分封制仍有殘留。比如以世爵為官,以世爵蔭子,主要是異姓功臣後裔,但數量很少,屬於貴族政治的殘留。
8樓:牙牙的弟弟
有商朝、周朝、漢朝、西晉、明朝。最早出現於商朝。
1、商朝
商朝(約西元前2023年—約西元前2023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乙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 ,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末代君主帝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而亡。
2、周朝
周朝(前2023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1年。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建立,定都鎬京(宗周)(今陝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營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陽)。
西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3、漢朝
漢朝(前202年—8年,23年-220)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是中國較強盛的時代之一。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西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
漢武帝即位後開闢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史稱「孝宣中興」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 ,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4、西晉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四帝 ,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
為了區別於東晉,史稱西晉,兩晉又被稱為***。
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改元建武,史稱東晉。
5、明朝
明朝(2023年 ―2023年 )是乙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2023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2023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於應天府。
2023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國力強盛。
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2023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明朝覆滅。
9樓:_深__藍
分封制最早出現在西周。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居於至高無上的絕對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他庶子則作為小宗被分封為各地諸侯。
他們在各自封國內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卿大夫。
實行過分封制的朝代有周,西漢,西晉,明朝。漢朝的七國之亂的根源是強大的諸侯王勢力與**皇權的矛盾,七國之亂的平定,標誌著西漢諸侯王勢力的威脅基本被清除,**集權進一步得到加強。
分封制導致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八王之亂:
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能在政治、軍事中佔據主導地位,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字諸侯依次成為霸,史稱:
春秋五霸
戰國七雄是指戰國時期的七個最強的諸侯國,也代表了除了周文化之外不同文化體系(楚文化、齊文化、秦文化、三晉文化、燕文化)。經過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的無數次兼併戰爭,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統治階層歷時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內亂。這場權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史官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屬於哪個部門
傳說倉頡是黃帝時期的造字史官。倉頡,原姓侯岡,名頡,是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蒐集 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被後人尊為 造字聖人 夏朝時,已經設定了史官,呂氏春秋 先識篇 記載 夏桀荒淫無道,太史令終古出其圖法進行勸...
古琴最早出現在哪個時期古琴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一九七三年 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七弦琴 被斷為 漢初 一九七八年 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十絃琴 被斷為 戰國初 一九九三年 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七弦琴 被斷為 戰國中 由出土文物大致可以斷定 古琴器型穩定為七弦 實在戰國初期到戰國中期相傳古琴最初的形制為五弦 周文王加一弦為六弦 周武王加一弦為七弦...
玉雕毛筆架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玉雕蓮花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筆架出現的時間不太早,畢竟毛筆是秦朝才發明的。而且一直到晉代,由於書寫載體的匱乏,毛筆都不算是常用物品。三國時期,主要還是刀筆,就是用來刻竹簡的。漢代出現紙張後,毛筆逐漸成了文人喜愛的東西 所以我們才能看到王羲之的字啊 筆架也在晉代才出現。不過晉代有筆架的記錄 南朝梁的吳均寫有 筆格賦 筆格就是筆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