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分組討論

2021-03-04 05:41:40 字數 5852 閱讀 5344

1樓:新野旁觀者

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旨在對現行的以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傳授為主要特徵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教學過**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主要以靜聽、靜觀、靜思的方式進行學習,處於被動地位,其活動形式主要是大腦機械記憶的活動。在這種方式下造成學生以個體學習為主,相互競爭,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實踐性,缺乏群體的合作性,學習無興趣,無動力,不會學習,不會關心,不會交往,自我封閉等等,影響了學生全面、健康、主動地發展。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其模式的構建和實施直接影響著本門學科的教學效果。

教育者們對教學模式的研究越來越重視,各式各樣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也是千姿百態。合作是人類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

新時代的學生不但要有競爭的意識,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發展的意識。

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分組合作學習成為一種最時髦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確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給數學課堂帶來了新的氣息,也給數學課堂帶來了新的激情與活力,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氣氛下,數學思維活躍了、開拓了,演算法多樣化的意識加強了。

但這種小學數學分組合作學習不能流於形式。因為有時雖然看起來課堂上的學習氣氛非常的熱烈,其實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真正的參與到討論的話題中!在欣喜之餘,有時不得不對課堂上小組合作討論進行反思。

課堂上只要是小組討論,學生個個嘴巴都在動,看似場面非常熱鬧,好像在合作討論,但仔細觀察,有的學生趁機還做其它的事,根本沒有耐心傾聽別人的發言,那如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之中?

組建學習小組,是分組合作學習的前提,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在學生自願的基礎上進行。根據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心理素質進行綜合評定,然後搭配若干異質學習小組,通常以4-6人為宜。小組成員要有具體明確的分工,在每乙個階段每個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職責,擔任乙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人、記錄員、匯報員,一定時間後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鍊和提高。

有時這種學習方式存在弊端,在數學學習中尤其突出。這種弊端就是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減弱,特別是哪些能力稍差的學生,在遇到獨立完成解決問題的時候,就不知道如何去理解題意,不知道怎樣去思維。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呢?因為小組進行合作交流學習的時候,大多數是那些思維敏捷,反應快的學生主導著交流的過程,能力稍差的學生只有啟發式的思維,這樣的狀況如果長期保持下去,那麼那些能力稍差的學生就養成了一種惰性,等著別人給他提示和啟發,或者乾脆等著別人說答案的過程,因此當他獨立解決問題的時候就不能獨立完成,往往是在別人或老師的提示或啟發下完成問題的解決,甚至有的家長說只要我把題再讀一遍,孩子就說我會了,難道他自己不會讀題嗎?其實這個讀的過程就是對學生的一種提示,這也說明了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在下降!

作為一位老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現實的教學中怎樣才能做到靈活的採用恰當的分組教學模式,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合理分組,增強凝聚力。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性別等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

其次,在開展教學之前在班裡制定學生合作守則。交流是在合作學習中的重要表現形式,通過交流可以展現自我。合作守則應由全班參與制定,教師適當進行指導,這樣既便於規則的執行,又能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還有,要將實踐反饋回來的資訊,及時運用於分組教學的調整。與此同時,還要有公平的考核制度。每週或沒兩周進行考試,內容就是一週所學內容,主要考察基礎知識。

考察後評出優秀小組,給予鼓勵。

最後就是課後交流要充分,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後的小組合作交流。小組學習不單純是課堂的表現形式,更是一種互助學習。充分的課後交流討論可以彌補部分組員由於課堂時間有限而對知識理解不透徹的缺陷。

分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重要學習形式,也是促進學生會學習,學會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努力研究,使這種學習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新課標的頒布與實施,使得強調**精神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中乙個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在教學活動中佔有越來越大的比重,而小學教學中的分組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只要加以高效的利用,一定會改變以往那種忽視學生個性發展和認知規律以教師灌輸知識、講解知識的舊的課堂形式,為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提供更好的條件。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2樓:匿名使用者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答: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學習活動應當是乙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教師通過激發合作興趣、合理組織小組成員、把握時空、精心設計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注重小組評價等有效形式,使學生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積極主動,形成一種生動活潑、潛力無盡、人人參與、主動學習的活動形式。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有效情境?

3樓:匿名使用者

摘 要: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樓:戈恆史樂

通過學習深刻認識到創設情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我在今後的教學中,竟可能

創設一下幾種教學情景:

一、創設愉悅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上根據小學生的特點,設法把枯燥的數字、符號、抽象的概念公式變成形象性、愉悅性的教材。尤其是一堂課的開始,為學生創設最佳教學情境,對於激發其興趣,啟動其思維顯得非常重要。為此我利用講故事、聽**、猜謎語、做遊戲等方式,創設愉悅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激疑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善於創設和諧的情境,使學生處於興奮和求知的進取狀態,誘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以最佳心理狀態投入到探索新知識的學習之中。

三、創設**情境,發展學生創新能力

教學時,挖掘教材本身潛在的智力因素,充分利用數學知識的魅力,為學生創設乙個發現、探索的學習情境,使他們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創新能力。

四、創設討論情境,促進學生認知深化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小學生樂於交往,而討論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對教學中的知識障礙點和思維障礙點,在學生處於「憤悱」狀態時,創設討論情境,更有利於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生在討論中開闊了思路,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創設成功情境,引發學生成就意識

伴隨課堂教學活動進一步開展,學生由於長時間集中注意,在下課前的十幾分鐘左右,注意力便開始逐漸減退,學習情趣明顯變弱。教學時,注意設計針對性強、形式多樣、難易適中的練習,創造讓全體學生經過一番努力後,都能獲得成功的機會,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踐證明,學生在豐富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教學活動更加符合認知規律,課堂教學更加輕鬆、活躍、高效,

新課程理念強調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學習數學,並不是數學課脫離了情境,就遠離了兒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有專家建議:並不是每節課都一定從情境引入,對於一些不好創設情境的教學內容,可以採取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匯入新課。

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就是「到位不越位,幫忙不添亂」。

**在小學數學中如何有效進行概念教學

5樓:新野旁觀者

數學概念不僅是小學數學知識的基本要素,也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內容。對它的理解和掌握,關係到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關係到學生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關係到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直觀形象思維制約了對數學中抽象概念的掌握,導致孩子們在學習和運用概念的過程中,經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

那麼,怎樣才能使數學概念教學更有效呢?

一、數學和生活實際聯絡,引入概念

數學知識**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把點滴生活經驗變成系統數學知識目的在於使其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去,除了在課堂上一些與生活相連的習題更好體會知識的還是生活本生。

例如,在教學《認識鐘錶》時,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這兩個數學概念本身就比較抽象,你若直接告訴孩子看鐘點的方法:分針對著12,時針對著幾就是幾時,1時=60分,1分=60秒,孩子未必真正理解,而且長期地這樣教學學生就不會去思考,產生一種依賴的心理。因此我們在課起始時便以猜謎揭示課題,而後分認識鍾面,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三步走。

認識鍾面環節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說說鍾面的認識,為了讓學生的介紹更為有針對性把提問變成「你知道鐘面上有什麼?」這樣學生根據手中的鬧鐘很容易回答。在學生撥鐘也讓學生自由的撥出一些整時並說說在這一時刻在幹什麼,這樣學生對各個時段的認識就能聯絡生活而不僅僅停留在1~12各個數上。

在「兩個8時」這一環節,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充分的討論兩個8時的存在和不同,再指導學生會照樣子用一句話說一說,同時從數學角度提醒學生在平時說話時要注意用上「早晨、上午、下午、晚上」 等詞語,這樣說起來就更清楚明白。鍾面、整時和大約幾時三個環節層層遞進,每乙個環節與學生經驗緊密聯絡。

低年級小學生,由於年齡、知識和生活的侷限,理解乙個概念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因此,在低年級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到細心、耐心,盡量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開始引入。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思考的積極性就會高。

二、迎合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概念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慾的基礎。

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抽象的理論如果再加上乾巴巴的講解,必然不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認識角》時, 既要讓學生感知直角、銳角、鈍角等不同種類的角,又要注意變化角的大小和角的開口方向,這樣才能獲得對角的清晰認識。教師可以事先做好乙個只露出三角形乙個角的教具,讓學生觀察露出的乙個角,判斷整個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當露出乙個直角時,學生馬上回答這是個直角三角形;當露出乙個鈍角時,學生馬上回答這是個鈍角三角形;當露出乙個銳角時,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回答這是個銳角三角形。

這時教師拿出的卻不是銳角三角形,這樣,學生就有了懸念:為什麼有乙個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乙個鈍角的是鈍角三角形?而乙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就不一定是銳角三角形了呢?

這時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已經成為一種求知的「自我需要」,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使興趣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為教學新概念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獲得概念的整個過程中感到學習的快樂。

三、動手操作,引入概念

低段小學生他們愛擺弄東西,什麼都想嘗試。但若遇到困難而無法解決時,操作的積極性就會下降。所以利用學生這種心理適當安排動手嘗試的學習內容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得形成概念。

例如,在教學《公尺和釐公尺》時,在認識了「釐公尺」以後我安排學生通過測量,看看你身體上哪個部位的長度最接近一釐公尺。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先是拿出尺子不停的比劃,然後三五成群的議論開了,積極主動地去尋求答案。在交流想法時,小朋友不僅給出了我想要的答案,更讓我收穫了不少的驚喜。

學生在操作、實踐中獲得感性認識,經歷「充分感知-豐富表象-領悟內涵」的過程,在頭腦中切實、清楚地建立了1釐公尺的實際長度和空間觀念,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四、巧用多**,引入概念

應用多**輔助教學,充分啟用課堂教學中的各個要素,全方位地調動和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建立合理的教與學的關係,

例如,在教學《認識分數》時,我設計了這樣乙個動畫:週末,同學們去野餐,在優美的**的聲中,一群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來到了郊外,貼近生活化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跟著提出問題:

「把8個蘋果和4瓶果汁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多少」?學生回答後動畫演示分得的結果,非常直觀地顯示出「平均分」,加強了學生對「平均分」這個概念的理解。接著提出:

「把乙個生日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演示「一半」,提出「一半」用什麼數來表示?自然地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認識分數。

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概念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掌握使用,優化數學概念教學,提高概念教學的有效性,更好地進行概念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有效情境

摘 要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學習深刻認識到創設情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數學課程標準 指出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 合作交流的情境。我在今後的教學中,竟可能 創設一下幾種教學情景 一 創...

如何抓住小學數學重難點教學,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和連續性的學科,是每個小學生都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小學數學重點是基礎知識的掌握基和學習,學習數學的標準就是能夠對該學籍範圍內的題目進行正確的解答.考察公式概念是小學數學重點要掌握的知識,下面這幾個學習方法帶你學好數學.知識反應 1.穩抓課堂,理科的學習重要的是平時的積累,不...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運用變式和遷移進行教學

一 創設情境激發遷移意識 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就叫學習的遷移。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看,無論在接受學習新知識或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凡是有已形成的相關的認知結構就會產生知識 乃至方法的遷移 而這些需要老師有意識地加以引導才會實現 教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的 小數的意義 一課時,我先創設一個生活情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