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如下所述:
(1)經濟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① 社會經濟的發展制約著教育的發展規模和速度;
② 社會經濟發展制約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
③ 經濟的發展制約著課程的設定及教學內容;
④ 經濟的發展影響著教育結構、教育制度、教學組織方式、教學方法等的變革。
(2)教育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① 教育是使可能的勞動力轉變為現實勞動力的基本途徑;
② 教育能使科學知識得到普及和推廣,並能產生新的科學知識;
③ 現代教育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因素。
教育與政治的關係,如下所述:
(1)政治對教育的制約
① 政治決定了教育的領導權;
② 政治決定受教育的權利;
③ 政治決定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教育內容。
(2)教育對政治的促進作用
① 教育能促進年青一代政治社會化;
② 教育可以促進政治民主化。
關於「教育」的概述: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增長能力經驗,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控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關於「政治」的概述:
政治是上層建築領域中各種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的特定行為以及由此結成的特定關係,它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時期產生的一種重要社會現象。政治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有重大影響和作用,這一社會現象很複雜,各時代的政治學家都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重點對它作過各種論述。政治隨著社會從低階到高階的程序而發展,社會成員參與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也隨之向前發展。
政治體制指政治制度的具體表現和實施形式,是管理國家政治事務的規範體系,具體指和國家根本制度相適應的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工作制度等具體制度,簡稱政體。
政治包涵兩層含義:
(1)「政」指的是正確的領導;
(2)「治」指的是正確的管理。
「政」是方向和主體,「治」是手段和方法,治是圍繞著政進行的。從人類社會學來講,政治是人類社會中存在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現象,它影響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個社會現象非常複雜,因而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以及從不同學科角度,不同的學者對他的論述也不相同。
而且政治內涵的本身也在不斷的變化,因此對政治的闡釋也充滿了爭議,始終沒有乙個確切公認的定義。
關於「經濟發展」的概述:
經濟發展不僅意味著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更意味著經濟和社會生活素質的提高。所以,經濟發展涉及的內容超過了單純的經濟增長,比經濟增長更為廣泛。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複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乙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乙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乙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程序。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簡述教育與政治經濟發展的關係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教育與經濟的關係
(一)經濟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1、生產力的發展制約著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
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辦教育必須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作支撐和保障,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歸根到底是由社會生產力水平決定的,一定的教育必須與一定的生產力發展相適應,這是學校教育在社會發展上必須遵循的規律。當學校教育的發展規模和速度長時間落後於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社會經濟發展將會因人才的缺乏而受到阻礙,就需要重視辦學興教,使教育發展的速度跟上社會的發展,但當學校教育的規模和速度超越了生產力的發展,會使生產力難以接受,人才過多,就業困難,給社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需要對教育作出及時的調整。
2、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人才的培養規格和教育結構。
什麼樣的生產力決定了教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設立什麼樣的學校,開設什麼樣的專業,各類學校和各專業的比例如何。學校結構必須反映經濟的技術結構和產業結構的發展變革,教育為生產培養的人才在總量、型別和質量上才能滿足生產力發展的需求,否則,即便在人才總量上有餘,但仍然會出現結構性失調,因此學校教育不僅要考慮學生當前的職業分工與需求,還要考慮未來的社會變革與職業演變,以應對未來加速發展的科技與社會變革。
3、生產力的發展促進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的發展和改革
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科學的發展與更新,也必然促進教學內容的發展與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也一樣,都是以生產力為前提的。
(二)教育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1、教育是使可能的勞動力轉變為現實勞動力的基本途徑。
個體生命的 成長只構成了可能的勞動力,但只有經過教育和訓練,掌握一定生產部門的勞動知識、技能和技巧,並參與生產某種使用價值,創造一定財富,才能成為現實的生產力。
2、教育能使科學知識得到普及和推廣,並能產生新的科學知識。
要實現由知識形態的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除了要通過艱鉅複雜
的科學研究、發明創造或革新實踐外,其技術成果的推廣、經驗的總結與提公升都需要通過教育與教學的緊密配合,使更多人掌握科學知識和勞動技能。
3、現代教育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因素
古代生產率靠增加勞動力數量和延長勞動時間,但現代是依靠科學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推廣和不斷革新,依靠提高勞動者受教育的程度與質量,依靠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擴大腦力勞動者的比重、發揮勞動者在生產和改革中的創造性。
綜上所述,教育通過優化自身結構,分流培養各層次、各型別勞動者和專門人才,使可能的生產力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力,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教育與經濟的關係是複雜的,變化多端的,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條件,會受不同因素的影響,教育投資與國民收入不一定成正比,尤其是個人的收入情況更為複雜,高學歷的人的收入不一定比低學歷的高,因此我們不能只作簡單的分析論斷,更不能否定教育對經濟所起的巨大作用。
二、教育與政治的關係
(一)政治對教育的制約
1、政治決定了教育的領導權。
統治階級總是利用他們的政權力量來頒布教育方針、路線和政策;制定教育目的和制度,規定教育的內容,派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員和教師,控制教育經費,決定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按照他們的思想政治要求影響和控制受教育者。
2、政治決定受教育的權利。
在乙個社會裡,讓哪些人受什麼樣的教育是由社會的經濟政治制度決定的。古代只有官品的子女受教育,現在使每個社會成員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
3、政治決定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教育內容。
教育目的是乙個社會經濟政治制度對教育提出的主觀要求的集中體現,它直接反映著統治階級的利益和需要。在階級社會裡「超階級」或「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總的來說,學校教育必須為政治服務。
(二)教育對政治的促進作用
1、教育能促進年青一代政治社會化
教育能引導人們接受一定的社會的政治意識形態,形成適應於一定社會政治制度的政治態度與政治認同感,以及積極參與政治、監督政治的習慣和能力。
2、教育可以促進政治民主化
教育通過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進政治體制的變革與完善,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推動國家民主政治建設,學校是知識分子和青少年集中的地方,他們有知識、有見解,思想敏銳,勇於發表意見,通過言論、演講、文章等宣傳思想,造就一定的**,影響政治局勢。
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政治經濟制度通過對教育方針、政策的頒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經費的分配,教育內容特別是意識形態教育內容的規定,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的任命聘用等,實現對教育領導權的控制。
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
乙個國家設立怎樣的教育制度,什麼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進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標準怎樣確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經濟制度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裡,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權。
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特別是培養出來的人應當具有什麼樣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識傾向,則是由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決定的,體現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要求的。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
4)教育相對獨立於政治經濟制度
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
a.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才
通過培養人才實現對政治經濟的影響,是教育作用於政治經濟的主要途徑。
b.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的**力量
學校自古以來就是宣傳、灌輸、傳播一定階級的思想體系、道德規範、政策路線的有效陣地。學校又是知識分子集中的地方,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的言論、教材、文章以及他們的行為,是宣傳某種思想,籍以影響群眾,服務於一定政治經濟的現實力量。
c.教育可以促進民主
乙個國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決於乙個國家的政體,但又間接取決於這個國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業發展展的程度。
簡述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簡述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
經濟增長 economic growth 通常是指在乙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乙個國家人均產出 或人均收入 水平的持續增加。較早的文獻中也將乙個國家的總產出 或總生產能力 作為考查物件。經濟發展是在經濟增長基礎上,乙個國家經濟與社會結構現代化演進過程。20世紀50 60年代前,傳統理論認為 經濟發展意味...
當代政治經濟文化和學前教育發展的關係是什麼
一 經濟對學前教育的影響 經濟是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是構建人類社會並維繫人類社會執行的必要條件。其具體含義隨語言環境的不同而不同,本書所稱的經濟主要指乙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總稱或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統一體。1 學前教育機構的產生和發展受經濟發展的影響 1 經濟的發展促進社會學前教育機...
文化與經濟發展的關係,經濟與文化的辯證關係
相互影響 經濟 政治和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個領域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 政治所決定。一定的文化反作用於一定的經濟 政治,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的影響。相互交融 文化經濟相互交融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