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法會主要包括哪些形式,佛教法事活動包括哪些

2021-03-04 05:32:20 字數 5901 閱讀 6286

1樓:aaa**王

在佛教中,法會是很多的,其中最盛大的是水陸法會,也稱為「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這是為了超度水、陸、空三界亡靈而舉辦的法會。因為在三界中,最痛苦的又是水、陸二界的眾生,所以就簡單地稱為水陸法會,或者叫水陸道場、水陸齋、水陸齋儀、悲濟會等。水陸法會一共要舉行七天七夜,包括結界灑淨、遣使發符、請上堂、供上堂、請下堂、供下堂、奉浴、施食、授戒、送聖等內容。

除了水陸法會,另外還有幾個比較重要的法會:

一是龍華會浴佛節,在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彌勒佛生日的這一天,各個寺廟都要設齋,以五色香湯浴佛,以此作為紀念。

二是放生會,也就是把那些**的魚、鳥等動物釋放出去,先在三寶座前說法,授三皈五戒,再把動物們放歸山野水池。

三是盂蘭盆會,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開壇拜佛,為父母懺罪,報父母之恩。

四是獅子會,在每年的重陽節,在開寶寺、仁王寺都有獅子會,所有的僧人坐在獅子座下,作法事講佛法。

另外,禪宗每年的法會有祝聖會(慶聖壽萬歲);佛降誕會;成道會、涅槃會(紀念佛陀成道);國忌會(帝王忌日);祈禱會(祈雨祈晴);楞嚴會(祈安居如意);青苗會(祈莊稼生長);觀音菩薩聖誕會;達摩忌會;百丈忌會;開山歷代祖忌會等。

現在經常舉辦的一些法會有:光明燈會、報恩會、金剛禪坐會、婦女法座會、唸佛會、消災會、福壽會等。這些法會大多是在農曆每月的初

一、十五舉行,一般先由僧眾誦讀經典,信徒隨眾禮拜,再由有德師僧開示佛法,然後在寺院中用齋。

佛教法事活動包括哪些

2樓:毗沙王

佛教法事介紹:

法事是寺院道場重要行事之一。在所舉辦的法事當中,有的是自我懺悔的方式,如懺摩;有的是經大眾附議通過者,如布薩;有的是對大眾宣說佛法,如陞座說法;也有於新春時為國家、檀那祈福祝禱者,乃至到山門迎春等;一年當中更有春秋二祭,及三皈五戒、八關齋戒的多次舉行等,方便社會大眾參與修持。今略述數條於下:

一、布薩羯磨:僧團中,僧眾若有犯戒者,則於大眾前發露懺悔,稱為「布薩」。凡與大眾有關的決策,須經大眾三次決議通過,稱為三番羯磨。

二、懺摩請戒:三壇大戒中,每於登壇受戒前夕,由羯磨和尚引導戒子懺悔發願,以便身心清淨,納受戒體。

三、護戒誦戒:僧團中受過菩薩戒的僧眾,每半個月誦菩薩戒法一次,藉以勉勵自己不忘發心,行菩薩道。

四、陞座說法:叢林中,大和尚晉山就職,或逢節日慶典,乃至平日對大眾說法,都稱為陞座。陞座就是正式對外宣布、通告。例如新春陞座即正式昭告一年的行事。

五、年慶祈禱:叢林中,在大年初一的早課時,大眾一起唱贊、誦經,為國家祈禱國泰民安,為**檀那祈求福慧。

六、山門迎春:叢林生活,僧眾平日不輕易走出山門,唯過年時,在初一到十五的某一天,早課後,由大和尚或監院領導大眾,從大雄寶殿到山門外巡禮參訪,藉此接觸大自然。

七、上燈勝會:燈代表光明,點燈主要是點亮自己的心燈,因此,信徒在佛前點燈,是表示佛與人的心光互相輝映。一般寺院均在新春期間舉行上燈法會,江蘇省的揚州,有所謂:

「十三上燈,十八落燈,十九算帳,二十開張。」在台灣的北港燈會是從農曆二月一日才開始,佛光山則自農曆正月初一開始舉行半個月的春節平安燈法會。

八、結夏解居:結夏就是結夏安居,日期為每年農曆四月十五日,解居則於農曆七月十五日。另有冬安居,是於每年十月十五日至隔年一月十五日解居。

九、大座講經:以講經為主,講演前先唱香讚、鐘聲偈等,並有信徒請法等儀式,是一種解行並重的佛事法會。

十、三皈五戒:指皈依三寶及受持五戒。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寶」,乃至「自性三寶」,皈依即是肯定自己、尊重自己;受持五戒則是尊重別人、不侵犯別人的善行。

十一、八關齋戒:提供在家信徒學習出家生活,培養出離心,而於一日一夜遠離家庭,進住寺院,並持守八條戒。過去一般均於六齋日舉行,現在一般寺院均在星期日舉行,乙個月舉行四次。

十二、家庭普照:以信徒家中為聚會場所,一般均邀請法師主持並說法,透過輕鬆的佛法座談方式,增進參與者對佛法信仰的理解及解答有關信仰、行持上的疑問。

十三、供佛齋天:供養三寶並請諸天吃飯,台灣習俗稱為「拜天公」,佛教則稱為「供佛齋天」。一般於農曆元月初九舉行。

十四、春祭秋祭:指農曆四月清明法會與七月孝道月的報恩法會,稱為春秋二祭。

十五、生亡普佛:指延生普佛與薦亡普佛。延生普佛用於消災、作壽、喜慶;薦亡普佛用於往生、超薦、冥壽。普佛者,即對三世一切諸佛普遍恭敬,普遍禮請,普遍結緣的意思。

十六、三時繫念:元朝中峰明本禪師著。屬淨土法門,主要目的是藉著繫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超薦亡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離業海,直證不退,圓滿無上菩提。

十七、蒙山施食:為超度亡者舉行的施食法會,有大小蒙山之分。源於宋朝不動法師(也稱甘露法師)於蒙山所發起,後由上海興慈法師大力倡導,今日一般寺院大都於晚課後隨堂施放小蒙山。

十八、盂蘭盆會:是藉著供佛齋僧的功德,以解救餓鬼脫離苦趣,並且報答七世父母恩德的佛事法會。一般寺院道場均於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

十九、瑜伽焰口:施放焰口,能令餓鬼得度,也是對亡者追薦的佛事之一。除了施食,以解除餓鬼的飢虛之外,最重要的是為他們說法、皈依、授戒,令其具足正見,不再造罪受苦,以祈早日脫離苦趣,成就菩提。

二十、水陸法會:中國佛教中,儀式最隆重、功德最殊勝的法會,著重對水陸眾生的普濟,除了施食,並有誦經持咒的法施,可令受苦眾生心開意解。

弘法利生是寺院的使命,雖然接引眾生的法門很多,然而八萬四千法門,皆是不離佛語,重要的是,要能應機教化,應病與藥,如此才能示教利喜,接引眾生悟入佛的知見。

佛教的主要表現形式及特徵

3樓:木繹

佛教儀規

是佛教宗教生活和宗教修行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宗教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

佛教儀規是佛教徒在宗教修行及舉行各種法事活動時所依據的種種儀制、規範、行法等,具體包括僧眾們日常修行的朝暮課誦、唸佛禮拜儀式,各種懺法以及應信徒、施主要求而作的超度、薦亡、修福等各類佛事。廣義而言,佛教舉行的各種宗教活動儀式,都可稱為佛教儀規。

佛教儀規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漸漸形成的。原始佛教時期,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為便於僧團共同生活和修行,曾為**們制訂了一些儀規戒律。此後,隨著佛教的發展,佛教的儀規也不斷發展。

佛教傳人中國後,各種供養、誦讀的行儀也有少量傳人,但初期中國的佛教並無統一的日常行事和佛事儀規,大家只是各自隨師修行,「請僧設供,同於祠祀,起坐威儀,略無規矩。」 (見《佛祖統紀》)至東晉道安法師時,才開始依據經律,為四方從學之士制定行香上講、六時行道和飲食唱時之法,為當時全國寺院普遍遵循,並成為後世各種法事儀制的濫觴。

目前中國佛教通行的儀規有嚴淨儀規、關齋儀規、皈依儀規、普佛儀規、佛七儀規等,此外還有各種法事活動儀式。

懺法是佛教各種法事儀式的一部分。在中國佛教中,流行的懺法有「梁皇懺」、「慈悲三昧水懺」、「大悲懺」、「地藏懺」等。本書論述了佛教懺法在宗教修行方面的意義,並**了常見的幾種佛教懺法的產生及發展過程。

梁代,武帝制《六道慈懺》,俗稱《梁皇懺》,此後諸家經師紛紛採用大乘佛教經典中關於懺悔禮讚的內容製成懺儀,由是佛教懺法流行於世。

常見的中國佛教儀規懺法的產生和發展,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主要由佛教的懺法、法事儀規和日常生活儀規等幾大部分組成,具體內容包括觀音懺、地藏懺、大悲懺、法華懺等各種流行的懺法,水陸法會、施食、焰口、嚴淨、上供、齋儀等法事儀規以及安居、威儀等日常生活儀規。

阿彌陀佛

4樓:葫蘆塞子

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那麼少,誤解的人那麼多。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真正的佛教,認識佛法的偉大。

佛教(buddhi**):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西元前6-前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所創,他的名字是悉達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

因為他屬於釋迦 (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東漢時自西向東傳入我國。

佛教與**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非宗教,非哲學,講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種通俗的方便說而已,實則以般若的智慧型自內證打破無明煩惱,成就菩提(覺悟)之道,佛教在歷史上曾對世界文化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簡單給佛下個定義:我這裡所要向各位介紹的『佛』,是無量諸佛的通義,是廣義的。我試將『佛』的定義如下:

『佛』是乙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讓我重複一遍:『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換句話說:

佛是大智、大悲(或謂全智、全悲)與大能的人。這裡請注意佛法與其他宗教的不同點:佛不是萬能,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他只能教導我們,我們還是要憑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脫。

佛不能使我們上天堂,或判我們入地獄。要為『佛』下乙個定義,委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簡單的說,佛就是『覺者』,『乙個覺悟的人』。

也許更明確一點,應該說佛是乙個對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徹覺悟的人。

還有乙個簡明扼要的定義,普遍地為一般人所接受,就是說:佛是乙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換句話說,佛就是乙個自己已經覺悟了,而且進一步幫助其他的人也能夠覺悟,而這種自覺(覺)和覺他(行)的工作,已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

編輯本段源於印度

佛教發源於距今2023年前的古印度。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淨的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釋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就是現在的尼泊爾,它在印度的北方,**的南部。

據經典記載,佛圓寂時,世壽80歲零2個月。

編輯本段傳入中國

東漢永平十年 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傳入中國

佛教發源於印度,傳到中國後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互相影響、吸收,發展為中國的民族宗教之一,成為中國封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古代社會歷史,對哲學、文學、藝術等其他文化形態,都發生了深遠的多方面的影響。

按正式文獻記載,佛教在漢朝傳來中國,(漢武帝為了使得中印交好,所以支援傳播進中國)非正式文獻記載的更早,在周朝時已經陸陸續續傳過來。正式是國家派了使節到西域去迎請,禮請過來,正式來是在後漢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在中國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歷史。最初來的二位法師,是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到中國來之後,因為是中國皇帝迎請過來的,所以是以國賓的禮節來對待他們,來了之後,與我們朝野人士談得很投機,我們非常歡迎他們,希望他們能常住中國。

他們二位把佛教、佛像、經典第一次正式帶到中國來,為中國朝野所接受,來到中國之後,是國家招待他們,就好像現在的***禮賓司來接待,那時候的政治制度與現在不同,現在的***都在行政院之下,從前的***不歸宰相管理,外交直接歸皇帝管轄,那時的***也不叫這個名稱,而叫做鴻臚寺。所以諸位要明了佛教中的寺是怎麼來的?寺是漢朝的時候**辦事的機關,它並不是廟,而是帝王所轄的一級單位,直接屬於皇帝督導的,皇帝下面有九個寺,寺的長官叫做卿,我們稱做公卿,鴻臚寺卿相當於現在的***長,所以由鴻臚寺來接待,以後由於想把他們常留在中國,這樣一來,鴻臚寺不能長遠招待他們,因此皇帝下面再增加乙個單位,也就是從九個寺增加到十個寺,這個寺就是佛寺,佛寺是從這裡開始的,而最初的佛寺的名稱是白馬寺,當時首都在洛陽,故洛陽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的第一寺。

佛教能夠在東方好多國家廣泛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佛教本身的宗教思想與東方文化相吻合。我們特別要說的是佛教傳到中國後,與中國文化的融合發生的變化。實際上由於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佛教的教義主要是通過佛經的翻譯來傳達的。

古代從事佛經翻譯的主要是一些外來的傳教僧人,最早的佛經翻譯可能是漢明帝時代從大月氏國來的迦葉摩騰、竺法蘭,他們在洛陽白馬寺譯出《四十二章經》。漢桓帝時安息國安世高和月氏國支讖,譯佛經數十部,約一二百卷。靈帝時有印度竺佛朗也在洛陽宣講佛教,並著有《牟子理惑論》,主張佛教思想與中國文化調和。

佛經翻譯家最著名的是西域名僧鳩摩羅什。

魏晉南北朝時代佛教逐漸在民間流傳開來,另外其它的一些印度佛教派別也來到中國,如禪宗祖師菩提達摩就是在這個時期來到中國。達摩在嵩山少林寺隱居面壁九年的故事在中國廣泛流傳。

到唐朝時代(公元618——907年),印度的佛教已經發展了幾百年了,出現了多種佛教派別。在唐代中國佛教的一件大事,就是在中國婦孺皆知的《西遊記》中的唐僧——玄奘大師不遠萬里去印度留學。他回國後,唐太宗非常重視,安排了數千人參加玄奘大師的佛經翻譯事業。

因玄奘大師的弘揚,使印度後期佛教哲學和大、小乘佛教的經典,在中國得到廣泛地傳播。(書上曾說,唐太宗多次反對玄奘出使印度,曾多次阻攔)

編輯本段中國禪宗

佛教節日有那些,中國佛教有哪些主要節日

一 佛bai誕節 又稱浴佛節 潑du水節 花節 是紀念釋 zhi迦牟尼dao誕生的節日。漢專族定於每年農曆四屬月初八舉行。傣族定在清明節後十天。二 佛圓滿節,是紀念釋迦牟尼逝世的節日,為每年五月中旬月圓日 農曆四月十五日 三 成道節,是紀念釋迦牟尼成道的節日,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舉行。漢族地區的僧尼在...

佛教咒語有哪些佛教的咒語有哪些?

1.咒語是諸佛菩薩的心印 也是法界諸佛菩薩或鬼神眾等之名號 亦可比作軍中暗號 你持誦咒語就相當於與法界聖眾取得聯絡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咒語是口頭出聲,絕對離不開心念 即持誦者必須具備清淨心與真誠心,方得諸佛菩薩加持並與法界聖眾感應道交。2.持咒是修行者必修功課之一,咒語具有滅罪除障 得佛菩薩加持,...

資本輸出的主要形式包括哪些

甲午中日戰爭以後,帝國主義國家攫取了在修築鐵路 建立銀行等特權。在當你直接投資設廠,就地生產來剝削當地的勞動力 19世紀末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主要形式?投資辦廠 爭做中國債主 爭奪在中國修築鐵路和開採礦山權利 在中國開設銀行 1 從 19 世紀 40 年代起,即鴉片戰爭後,來華商船增多,為了維修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