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真意真憶
1.於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受任於敗軍之際
此兩處中於字的用法是一樣的,表示引進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意義相當於「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2.以諮臣以當世之事
此句中的以當「把」、「拿」講,表示對事物的處置,意為「拿時世問臣」.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此句中的以當「依、按、憑」講,表示動作行為的憑藉或前提.可理解成「按眾人的評議舉寵為督」.
3.之奉命於危難之間
此句中的之表示在某個時間或處所,意為「接受任務於危難的時候」.同樣的用法還有之前之後之上之下等.
願陛下親之信之
此句中的之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稱,相當於他、她、它、他們
文言文 出師表 虛詞用法
2樓:臭臭最愛麻麻
1.於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受任於敗軍之際
此兩處中於字的用法是一樣的,表示引進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意義相當於「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2.以諮臣以當世之事
此句中的以當「把」、「拿」講,表示對事物的處置,意為「拿時世問臣」。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此句中的以當「依、按、憑」講,表示動作行為的憑藉或前提。可理解成「按眾人的評議舉寵為督」。
3.之奉命於危難之間
此句中的之表示在某個時間或處所,意為「接受任務於危難的時候」。同樣的用法還有之前之後之上之下等。
願陛下親之信之
此句中的之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稱,相當於他、她、它、他們
4.而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從古沿用下來的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這裡表示遞進的關係。
挺劍而起
此句用法同上
高考的18個古文言文虛詞及意思
3樓:本初丶跳
文言虛詞用法(超詳細版)
一 、而
1.用作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4樓:爛谷
一、《考綱》要求掌握的常見的18個文言虛詞
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為、10焉、11也、12以、13因、14於、15與16、則、17者、18之
二、教材中常見的17個文言虛詞
19安、20但、21耳、22夫、23蓋、24故、25或、26即、27既、28然、29雖、30遂、31惟 維 唯32已、33矣、34猶、35哉
三、文言虛詞題例
1.而(1)連詞 1>表並列 今譯為:而且、又 。
例釋: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過秦論》注:
並列關係連詞兩側的詞語可以調換,調換後語意不發生變化。
2>表修飾 今譯為:著、地。 例釋: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逍遙遊》
3>表順承 今譯為:就、才。 例釋: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戰國策》
4>表假設 今譯為:如果、假使。例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5>表轉折 今譯為:卻、但。 例釋: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荀子?勸學》
6>表因果 今譯為:因而、所以例釋: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勸學》
7>表方位 今譯為:以例釋:①三代而下,有學而不問。 《問說》② 由孔子而來,至今百有餘歲《孟子》
(2)音節助詞 不譯 例釋: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3)語氣詞 用在句尾 今譯為:啊、吧例釋: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左傳?宣公四年》
(4)比況詞今譯為:如、像、似例釋:白頭而新,傾蓋而故,何則?知與不知也。《新序》
(5)代詞 1>第二人稱 今譯為:你(們)、你(們)的
例釋:①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史記?高祖本紀》
② 業根,死期至矣!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促織》
2>近指 今譯為:此、這樣例釋: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東南飛》
(6)通「能」 今譯為:能夠、才能例釋:①行柔而剛,用弱而強 《淮南子?原道訓》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亦若此矣。《莊子?逍遙遊》
2.何(1)疑問代詞 今譯為:1>什麼 例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于趙。《觸龍說趙太后》
2>誰、哪乙個例釋:①何事非君,何使非民?《孟子?萬章下》
②景王問於萇弘曰:「今茲諸侯,何時吉」?何時兇?《左傳》
3>何處、**例釋:①閣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閣序》 ②丞相祠堂何處尋?《蜀相》
(2)疑問副詞(作狀語)今譯為:1>怎麼、怎麼樣例釋:徐公何能及君也。《戰國策》
2>何故、為什麼例釋:夫子何哂由也。 《論語?先進》
3>多麼(參見p3) 例釋:①作計何不量。 《孔雀東南飛》 ②入門兩眼何悲涼。《貧士嘆》
(3)附動詞(通「呵」) 今譯為:喝斥、譴責例釋:(王琚)至廷中,徐行高視,侍衛何止曰:「太子在!」 《新唐書?王琚傳》
3.乎(1)語氣詞 1>表疑問、反問今譯為:嗎、呢 例釋:壯士,能復飲乎!《鴻門宴》
2>表讚美、感嘆今譯為:啊、呀 例釋: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呂氏春秋》
3>表推測 今譯為:吧、呢 例釋: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
4>表祈使 今譯為:吧 例釋:勉速行乎!無重而罪! 《戰國策》
5>表商榷 今譯為:呢 例釋: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容乎,失之宰予。《韓非子?顯學》
6>表呼告 今譯為:啊 例釋:叄乎!吾道一貫之。 《論語》
7>表肯定 今譯為:也 例釋:此非汝所及乎,顧謂顏回紀之。《列子》
(2)助詞 用在形容詞後今譯為:地 例釋:凌清風,飄搖乎高翔。 《戰國策》
(3)介詞 相當「於」 今譯為:在、對 例釋:①生乎吾前,其文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②德隆乎三皇,功羨於五帝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4.乃(1)代詞 1>第二人稱 今譯為:你、你們 例釋: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2>指示代詞 今譯為:如此、這樣例釋:①子無乃稱《莊子》②真長性至峭,何足乃重。《世說新語》
(2)副詞 1>表肯定今譯為:是、就是、原來是 例釋:①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遊褒禪山記》②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表範圍 今譯為:僅僅、只 例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史記?項羽本紀》
3>表時間銜接今譯為:就例釋:良乃入,具告沛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鴻門宴》
4>錶兩事順承今譯為:才例釋:設九儐於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5>表意外今譯為:卻、反而、竟然 例釋:①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話源記》
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觸龍說趙太后》③不改過自新,乃益驕恣。《漢書?吳王劉濞傳》
(3)連詞 1>表順承 今譯為:於是、便 例釋:①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鴻門宴》
②以為諸侯莫足遊者,乃入西關見衛將軍。《王夫偃列傳》
2>表他轉 今譯為:至於 例釋:乃所願,則學孔子也。《孟子?公孫丑上》
(4)助詞無義不譯 例釋: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尚書》
5.其(1)代詞 1>第三人稱 今譯為:他(它)、他們例釋:①成以其小,劣之。《促織》 ②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阿房宮賦》
2>第三人稱表領屬 今譯為:他的、他們的 例釋: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
②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3>表其中的例釋: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石鐘山記》
4>表指示今譯為:那、那些例釋:即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朱熹?中庸集注》
5>活用為第一人稱 今譯為:我的、自己的 例釋: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遊褒禪山記》
(2)副詞 1>表推測 估計 今譯為:大概、或許例釋: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師說》
2>表祈使今譯為:可要、當例釋:①子其勉之《左傳》②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
3>表反詰今譯為:豈、難道例釋:①國無主,其能久乎《左傳》②其孰能譏之乎《石鐘山記》
4>表未來今譯為:將、將要例釋:今殷其淪喪,若涉大水其無津涯《尚書》
(3)連詞 1>表假設今譯為:如果例釋:湯其無潿,武其無岐,賢雖十全,不能成功。 《呂氏春秋》
2>表選擇今譯為:或者、還是例釋:嗚呼!其信然耶,其夢耶,其傳之非其真耶?《祭十二郎文》
3>表讓步今譯為:尚且例釋:天其弗識,人胡能覺《列子?力命》
(4)助詞 1〉 附在代詞「彼」「何」後,不譯。 例釋:①賜!汝來何其晚也 。《孔子世家》
②何其毒也
2〉用在單音節形容詞前,加強形容的狀態 今譯為:有多麼,非常
例釋:①羊肉其鮮乎。
②北風其涼,雨雪其滂páng。《天下春秋》
6.且(1)副詞 作狀語 1>表將發生的動作 今譯為:將要例釋:①甘茂亡秦,且之齊,出關遇蘇子。《戰國策》
②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2>表動作的暫時今譯為:姑且、暫且 例釋:①民勞,未可,且待之。《伍子胥列傳》②吾今且報府,且暫還家去。《孔雀東南飛》
3>表時間、數量的接近 今譯為:幾、近
例釋:三年,大疾疫,死者且半,乃各散引去。《後漢書?劉玄傳》
4>表事物的唯一性今譯為:只、但
例釋:崆峒小麥熟,且願休王師。《杜甫?送高三十五書記》
(2)連詞 1>表並列 今譯為:又、與、及例釋:①河水清且漣漪《詩經》
一邊…一邊②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居一二日,蕭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淮陰侯列傳》
2>表遞進今譯為:而且、況且例釋:①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陳涉世家》②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
3>表選擇今譯為:還是 例釋: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史記?魏世家》
4>表讓步今譯為:尚且、還、即使、縱然例釋: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②狂風橫雨且相饒,又恐有彩雲迎去。《杜安世?胡搗練》
5>表假設今譯為:如果例釋:且靜郭君聽辨(人名)而為之也,必無今日之患也。《呂氏春秋》
6>表轉折今譯為:卻例釋:王公直雖無殺人之事,且有坑蠶之咎,法或可恕,情在難容,《王公直》
(3)助詞 用在句首同「夫」,不譯 。 例釋:且子之言克於子之君者,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史記?魏世家》
7.若(1)代詞 1>第二人稱 今譯為:你、你的例釋: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捕蛇者說》
2>指示代詞 今譯為:如此、這樣、這個、這些例釋:①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齊桓晉文之事》
②南宮追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論語》
(2)連詞 1>表選擇 今譯為:或、或者例釋: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記》
2>表假設 今譯為:如果、假如 例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隱:憐恤)《齊桓晉文之事》
3>表他轉今譯為:至於例釋:①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齊桓晉文之事》②若臣,則不可入矣。《左傳》
(3)副詞 作狀語 今譯為: 乃、才 例釋:①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國語》②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以託天下。《老子》
(4)附動詞 表比況今譯為:像、如同例釋:①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齊桓晉文之事》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戰國策》
③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所(1)特指代詞 1>所+動詞,組今譯為:所…的人例釋:①彼所將中國人《赤壁之戰》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成名詞性結構所…的事③衣食所安,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2>所+介+動,表今譯為:…的地方例釋:是吾劍之所從墜《察今》
處所、工具、方法 …的原因例釋: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原因、物件。用來…的例釋:①其竭力致死,無有二心,以近臣禮,所以報也。《左傳?成公三年》②師者,所以傳道受也解惑也
3>為…所… 今譯為:被(表被動)例釋:①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赤壁之戰》②先即製人,後則為人所製。《項羽本紀》
(2)附名詞處所、位置 今譯為:地方 例釋:①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②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無所《左傳》
(3)附數詞表約數今譯為:許例釋:①從**女十人所。《滑稽列傳》②彗星出天市,長二尺所《後漢書》
9.為(1)介詞 1>表物件今譯為:替、給、對例釋:①為君翻作《琵琶行》。②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③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史記?鴻門宴》」
2>表原因今譯為:因為、因此 例釋: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孟子》
3>表目的今譯為:為了例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貨殖列傳序》
4>表被動今譯為:被 例釋: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史記?高祖本紀》
(2)助詞 語助、提賓無實義不譯 例釋:①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球之為聽。《孟子》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
(3)連詞 表假設今譯為:如、如果例釋:①秦為知之,必不救也。《戰國策?秦策》
②王愛子美矣,雖然,惡子之鼻,子為見王,則必掩子鼻。《戰國策?楚策四》
(4)附動詞 作謂語 今譯為:1>做、作例釋: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孟子》
2>治、治理例釋:①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國語》
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六國論》
3>擔任、充當例釋: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②董卓自為太師《後漢書》
4>變為、變作例釋: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逍遙遊》
5>當作、作為 例釋: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墨子?公輸》
6>算作、算是例釋:齊卿之位不為小矣,齊滕之路不為近矣。《公孫丑下》
7>叫做、稱為例釋: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逍遙遊》
8>是例釋: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為善,斯不善矣。《老子?二章》
9>有 例釋:夫滕,壤地褊小,將為君子焉,將為小人焉。《孟子》
10>參與例釋: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
11>認為例釋: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
10.焉
(1)代詞 1>作賓語相當「之」今譯為:它 例釋:①謹食之,時而獻焉《捕蛇者說》②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2>表疑問今譯為:**、怎麼例釋: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曰:「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
(2)兼詞 兼「於之」 (前面的動詞沒有賓語或需要有介賓短語做狀語而沒有時)
今譯為:於是、於此 例釋:①晉國天下莫強焉《孟子?梁惠王上》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
(3)助詞 1>表語氣 今譯為:了、呢、啊 例釋:①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②故錢塘之人日日候焉。《柳毅傳》
2>a詞尾 今譯為:…地、…的樣子 例釋:①穆穆焉,皇皇焉,濟濟焉,信天下之壯觀也。《東京賦》 ②盤盤焉,囷囷焉(…的樣子)《阿房宮賦》
11.也
助詞 句中表句讀句尾表判斷。例釋:①有夢也難尋覓《長亭送別》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也」前是名詞,表判斷) ③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12.以
(1)介詞 1>表原因今譯為:因為例釋: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②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也。《廉藺列傳》
2>表處所今譯為:從、在、於例釋:田單以即墨攻破燕軍。《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3>表時間今譯為:在…時候 例釋:不以此時引綱維,盡思慮。《報任安書》
4>表處置今譯為:把、拿、用 例釋:①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韓非子》②以沛公言報項王。《鴻門宴》
5>表手段今譯為:憑、憑著 例釋:亞夫以中尉為太尉。《絳侯周勃世家》
6>表依據今譯為:按照、根據例釋:①斧斤以時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
(2)連詞 1>表並列今譯為:並且、而且 例釋: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遊褒禪山記》
2>表目的今譯為:來、用來例釋:①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左傳》②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
3>表結果今譯為:因而、以致 例釋:①孝公德商君,地以廣,兵以強。《韓非子》②日削月割,以趨於亡《六國論》
4>表修飾今譯為:地 例釋: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5>表假設今譯為:如果例釋:以齧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
(3)助詞 1>表時間、方位 相當「之」 例釋:殷夏以上,后妃之制,其文略矣。《後漢書》
2>句中句末語氣 不譯 例釋:①歡欣踴躍,以歌以舞《韓愈?賀冊尊號表》②君王之事因是以。《戰國策》
3>通「已」今譯為:停止、已經、 例釋:①無以則王乎!《孟子?梁惠王上》②五國以破齊秦,必南圖楚。《後漢書》
太 、甚③四月無君則吊,不以急乎?《孟子?滕文公下》
(4)附動詞 作謂語今譯為:1>認為例釋:自以壽不得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2>用、使用例釋:賢俊失在岩穴,大臣怨於不以。《漢書》
3>率領、帶例釋:宮之奇以其族行。《左傳》
4>連及例釋:餘一人有罪,無以萬夫。《國語》
5>有 例釋:農民以鬻子者。《管子》
(5)附名詞 作賓語 今譯為:原因 例釋:古人思秉燭夜遊,良有以也。(良:的確)《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全文,諸葛亮《前出師表》與《後出師表》的全文是什麼?
因為兩篇表的名字都叫出師表,為了區分,就用做表時間的先後分為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前出師表出自 三國志 諸葛亮傳 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 227年 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 奪取長安 今漢長安城遺址 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後出師表 載於三國時期吳國張儼的 默記 一般認為是諸葛亮的作品,出師表 前...
《出師表》的解讀,《出師表》解釋 !急啊
表 是奏摺的意思。出師表 出自於 三國志 諸葛亮傳 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闡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對後主劉禪治國寄予的期望,言辭懇切,寫出了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這篇表文以議論為主,兼用記敘和抒情。歷史上有 前出師表 和 後出師表 通常所說的 出師表 一...
出師表中的問題急,關於出師表的問題,急!!!!!!!!!!!!!!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1.先帝開創的事業沒有完成一半,卻中途去世了。2.現在天下 成三個國家。蜀漢民力困乏.3.然而朝中 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誠有志的將士在外面捨生忘死,是因為追念先帝對他們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報恩.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