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譯文
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時曾與鮑叔牙交往,鮑叔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貧困,常常佔鮑叔的便宜,但鮑叔始終對他很好,不把這種事對外說。
後來鮑叔侍奉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
等到小白立為齊桓公,公子糾被殺死,管仲也被囚禁起來了。鮑叔於是向桓公推薦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後,執掌齊國的政事,齊桓公的霸業因此得以成功,多次會集諸侯,統一天下,都是根據管仲的計謀。
管仲說:「我當初不得志的時候,曾經和鮑叔一起經商,分財利時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鮑叔並不認為我貪財,知道我是由於生活貧困的緣故。我曾經為鮑叔辦事,結果使他更加困窘,但鮑叔並不認為我愚笨,知道這是由於時機有利和不利。
我曾經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職,但鮑叔並不認為我沒有才幹,知道我是由於沒有遇到好時機。我曾多次作戰,多次都戰敗逃跑,但鮑叔並不認為我膽小,知道這是由於我還有老母的緣故。公子糾失敗,召忽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來受屈辱,但鮑叔並不認為我不知羞恥,知道我不拘泥於小節,而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為羞恥。
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卻是鮑叔啊!」鮑叔在推薦管仲輔佐齊桓公之後,甘願身居管仲之下。鮑叔的子孫世代都在齊國享受俸祿,十幾代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為有名的大夫。
所以天下人不稱讚管仲的賢能,卻稱頌鮑叔能夠識別人才。
管仲在齊國執政任相,使地處海濱的小小齊國發展**,積聚財帛,富國強兵,辦事能夠與百姓同好噁。所以他說:「倉庫充實了,人才知道禮儀節操,衣食富足了,人才懂得榮譽和恥辱。
居於上位者遵循禮法行事,則六親自然和睦而關係穩固。
禮義廉恥得不到伸張,國家就要滅亡。國家頒布的政令像流水起於高山流入平原一樣自然暢通,是因為它能順適民情。」因為道理淺顯,容易實行。
百姓所要求的,就順應他們的願望提供給他們;百姓所反對的,就順應他們的願望拋棄它。
管仲治理政事,善於轉禍為福,把失敗變為成功。重視經濟的發展,慎重地進行比較。桓公實際上是由於怨恨少姬,南下襲擊蔡國,但管仲卻借這個機會,責備楚國不向周天子進貢包茅。
桓公實際上是北伐山戎,但管仲卻借這個機會,命令燕國恢復召公的政令。
桓公在柯地與魯國會盟,後來又想違背同曹沫的盟約,但管仲借助這個盟約使桓公建立了信義,因此諸侯都來歸附齊國。所以說:「知道用先給予的方法來取得自己想要的,這是為政的法寶。」
太史公說:管仲是世人所說的賢臣,但孔子卻看不起他,莫非是認為周朝的統治已經衰微,桓公既是賢君,而管仲不勸勉他稱王,卻輔佐他稱霸嗎?《孝經》說:
「鼓勵並順從好的,糾正並制止不好的, 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親」。這大概說的是管仲吧?
二、原文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
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
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遇時。
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噁。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與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
桓公實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於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
「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
三、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
四、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 。西漢史學家、散文家。
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司馬遷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擔任太史令,從太初元年(前104年)開始創作《太史公書》(後來稱為《史記》)。
後因向漢武帝為李陵戰敗投降匈奴之事辯護而**入獄並處以腐刑,在形體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創傷。出獄後任中書令,忍辱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大約在徵和二年(前91年),終於完成了全書的撰寫和修改工作。
二、作品賞析
史記獨特的敘事藝術,非常注重對事件因果關係的更深層次的**,綜合前代的各種史書,成一家之言,縱向以十二本紀和十表為代表,敘寫了西漢中期以前的各個歷史時代,橫向以八書、三十世家和七十列傳為代表,統攝各個階層、各個民族、各個領域和行業,形成縱橫交錯的舒適結構。
另外,《史記》的章法、句式、用詞都有很多獨到之處,別出心裁,不循常規,以其新異和多變而產生獨特的效果。
有古今異義嗎出自《史記.管仲列傳》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今異義詞
1、窮困
1)今義
生活貧窮困難,窮困潦倒。
2)古義
不得志,走投無路。
2、不肖
1)今義
不成材;不正派
2)古義
子不似父
有古今異義嗎出自《史記.管仲列傳》
3樓:課文你來說
史記.管仲列傳》古今異義示例如下:
1、不肖——古義: 不賢, 沒有才能;今義: 品行不好。
2、窮困——古義:不得志,走投無路;今義: 生活貧窮困難,窮困潦倒。
史記管仲列傳中鮑叔牙的哪些行為讓你感動
4樓:朵朵愛粑粑
1.《管晏列傳》是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管仲和晏嬰的合傳。司馬遷描寫這兩位春秋中後期齊國國相,能抓住其特點,並選取典型細節加以生動地表現,如寫管仲,著重寫其同鮑叔牙的交往,以及任政相齊、助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謀略,寫晏嬰則通過對重用越石父和御者的典型事例的詳細敘述來突出其「賢」。
文章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比如對管、鮑之間的真摯友誼及晏子任用御者緣起的敘述極為詳細,而對管仲生活的奢侈等不太重要的方面則一筆帶過。傳記之末「太史公曰」以後的簡短議論與評價更是深化了對管、鮑二人的認識,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2. 管仲的出生的家庭很是貧窮,而且很早就是個單親家庭,有母親需要贍養。管仲和鮑叔牙是怎麼認識的?
從《史記》裡我沒有找到答案。最早記載管仲和鮑叔牙交往的事情是管仲和鮑叔牙合夥做生意。攢錢後分錢的時候,每每管仲都中飽私囊,分的要比鮑叔牙多。
別人認為管仲貪財,但是鮑叔牙卻不這樣認為,僅僅是說管仲家貧理應如此。有次那,鮑叔牙遇到點問題,管仲就給鮑叔牙出主意,結果是使事情變得更糟,而鮑叔牙不認為管仲愚蠢,僅僅是認為是時機不好。管仲曾經也做過小官吏,但是每次都被開除了,鮑叔牙卻認為並不是管仲沒有才華而是使用他的人不知道。
管仲參軍後打仗的時候,作戰很是膽怯,臨陣逃跑,但是鮑叔牙卻不認為管仲膽小,卻稱讚管仲孝道(管仲是獨生子,母親在堂,不敢先亡)。管仲起先輔佐的公子糾被殺後,管仲沒有殺身成仁,而鮑叔牙不認為管仲無恥卻認為管仲是為了更大的事業在時刻準備著。
我不知道你怎麼看管仲,等同身受的考慮一下,你有管仲這樣乙個朋友,你會怎麼看他那?這確實是鮑叔牙難能可貴的地方,那雙慧眼可不是誰都能夠長出來的。所以管子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把鮑叔牙對於管仲的知遇之恩比作再生父母確實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這麼乙個「貪財」「惹事」「膽小」「無恥」的人在機會真正的降臨在自己面前的時候,確實表現的如鮑叔牙預料的那樣出色。通貨積財,富國強兵,令行禁止,修禮威邦。就是公子小白再好色,再好酒,再好狩獵玩樂,也終於成為春秋時代的最成功的霸主。
管仲的政策對齊國的影響是深遠的,齊國始終在動盪不安的那個年代裡是泱泱大國。
試翻譯《史記商君列傳》,《史記商君列傳》中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翻譯
原文是 太史公曰 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 開塞 耕戰 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解釋是 太史公說 商君,是個天性刻薄的人。考查他起初用帝王之術來求取秦孝...
史記 蔡澤列傳,史記 范雎蔡澤列傳原文及翻譯
五年之後,昭王採用應侯的謀略,施行反間計使趙國大上其當,趙國因為這個緣故,讓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代替廉頗統帥軍隊。結果秦軍在長平大敗趙 隊,進而圍攻邯鄲。此後不久應侯與武安君白起結下了怨仇,就向昭王進讒言而把白起殺了。於是昭王任用鄭安平,派他領兵攻打趙國。鄭安平在戰場上反被趙軍團團圍住,情況危急,他...
李將軍列傳翻譯,李將軍列傳全文翻譯
李廣跟隨大將軍衛青打匈奴。出塞的時候,衛青抓到俘虜得知單于所在地,就帶領精兵趕過去。並且命令李廣和右將軍的軍隊合併,走東路。東路很難走,並且軍隊糧草匱乏,情況不太好。李廣自己請示說 我的軍隊是前鋒,現在大將軍 李將軍列傳全文翻譯 李將軍列傳翻譯 李將軍列傳 節選 的翻譯 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