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活動過程的地位和作用

2021-03-04 04:59:52 字數 5624 閱讀 2891

1樓:餅乾兒思密達

教師居於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導地位,起主導作用。學生居於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動地位,發揮主動作用。學生跟老師不是兩個平行的主體,而是兩個處於不同地位、起著不同作用的復合主體。

2樓:匿名使用者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傳遞和掌握社會經驗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是教學資訊反饋和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 。教學中教師起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包辦代替。

活動與交往是形成學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礎。

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樓:杜鵑花仙

學生既是教育的

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

1.學生是教育的客體

其一,學生是教師分析研究的物件,是教師教育的物件,不能顛倒兩者的位置。

其二,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作為管理教育物件,自覺服從教師合理的排程,在教師的指導下,規範地學習是學生的基本任務。

2.學生又是教育的主體

這裡有三點說明:

其一,學生對於教師及教師的教育影響有其主觀評價,對教師的教育影響有選擇性。

其二,學生具有主觀能動性。

其三,學生是不斷發展的主體。

怎樣理解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

4樓:匿名使用者

學生既是教育

的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

1.學生是教育的客體

其一,學生是教師分析研究的物件,是教師教育的物件,不能顛倒兩者的位置。

其二,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作為管理教育物件,自覺服從教師合理的排程,在教師的指導下,規範地學習是學生的基本任務。

2.學生又是教育的主體

這裡有三點說明:

其一,學生對於教師及教師的教育影響有其主觀評價,對教師的教育影響有選擇性。

其二,學生具有主觀能動性。

其三,學生是不斷發展的主體。

5樓:匿名使用者

課堂是教學工作的主陣地,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渠道。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的教育體制和要求,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工作作風,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營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

如何理解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6樓:親親賀小魚吧

正確認識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地位

(一) 教師的主導性

長期以來,人們有一種錯覺,認為發揮主導作用就是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解,學生安安靜靜地聽講,教師連珠炮般的提問,學生如流水般地應答。當然,教師的「講」與「問」是需要的,特別是在關鍵處,教師的精講、精問往往起了畫龍點睛的導向作用。但不能走極端,認為教師的每句話都必要。

主導的根本含義應是「引導事物向某方面發展」。教師主導就應引導學生向著理解問題的方向發展,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據此,筆者認為,「主導」的本意應從下列兩方面考慮:

一是教導。意即教育、指導、引導,重在給學生「指明方向,引導上路」,全面發展,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與發展,學會共同生活。二是輔導。

意即輔助與疏導。針對學生課內外學習中發生的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予以輔助、幫助,如同流水受堵,需要疏導一樣。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的三個角色:

教師是指導者、組織者、激勵者。

1、教師首先是乙個指導者

作為教師首先乙個指導者,應幫助學生明確要學習什麼?和獲得什麼?對學生要**的問題要給予指導。

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分析透教材,讓學生首先能知道自己要通過這種活動獲取什麼,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關注點是什麼?怎樣與教材聯絡起來,又怎樣與社會實踐聯絡起來,學生們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作為教師首先給他們創設**問題的情境,要讓學生們在這些氛圍中發現問題,有進一步研究的興趣,而且是沿著教材大綱要求的教學目標,找到興趣點,**點。

2、 教師應該還是乙個組織者

教育教學中,教師擔任著乙個重要的角色,就是組織者,組織學生如何理解教材,組織學生如何有序地學習,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另外教師還要組織學生的各種活動,當同學們把自己收集來的各種資料整理成文,並得出自己觀點時,作為教師應當幫助同學們創設、營造和維持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積極的學習氛圍,及時延伸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組織各種交流活動,比如:討論會,答辯會,辯論會。

在交流活動中,教師幫助學生抓住主要問題,組織好學生共同**,研究。隨著交流的深入,組織好學生不斷提出新問題,分析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求同存異達成共識。

3、教師還是乙個激勵者

作為教師應把同學們通過艱苦努力獲得的東西應視為最寶貴的財富。不管它是乙個小小的問題,還是乙個有創意的想法,總之是孩子們思想的結果。教師對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表現,除指出不足之外,要給予極大的鼓勵,可利用多**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的資訊,把他們的成果展示在更多的人面前,讓更多的人欣賞鼓勵他們這種探索精神。

只有做好這項工作,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型學習,更有利鞏固學生的研究熱情。對於學生的點滴進步都應給予充分的肯定、表揚,學生 會從中獲得力量,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

(二) 學生主體地位

所謂「主體」,在教育上,學生的主體作用即教師「以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發展的過程。其中,學習主體的主動努力程度往往決定其學習的效果。廣義的自主學習除了學校教育外,還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個人自學在內的一切有目的、個性化的學習活動。

要求教師處處教導學生善於自我反饋、自我監控,包括自我觀察、自我判斷、自我指導、自我反應、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以及自我評價等。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自主性、獨持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1、自主性

學生的自主性特徵表明學生是自己行為的主人。他們有權對自己的活動做出自我選擇和自我決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切行為,包括能否接受教育、如何接受教育,都要受到自身意識的支配。

學生的意識,一般說是在教育者的影響下形成的,但這種主體意識一經形成,就具有明顯的獨立性,表現為對外界的影響具有分析、判斷和選擇的傾向,凡事都要經過他自己的思考,才能做出抉擇。

2、 獨特性

學生學習的獨特性,實際上也就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差異性。它是學生主體的乙個重要表現。它表明在現實的學習生活中,每乙個學生都是具有自己內在世界的鮮活、生動、獨立,是不可重複、不可再造的價值主體。

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針對學生學習的獨特性所提出的「因材施教」,至今被我們乃至世界各國教育界作為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每個學生由於遺傳因素、家庭條件、社會環境和教育作用等方面的不同,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差異,甚至是很大差異。可以說,每個學生的內心世界都是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素質組成的乙個獨特結構。

在這個獨特的整體素質結構中,總會表現出某些方面的優勢和特點;同時,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弱點,即表現出個體內在素質之間的差異,表現出不同於他人的獨特個性。

3、能動性

學生的能動性主要指學生在認知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自覺、積極和主動的特徵。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積極能動地反映客觀世界是人類認識的本質特性。這一本質特徵在各種形式的認知中體現出來,學生的認知也不例外。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學生作為能動的認知的主體,他不是像一面鏡子似的直接地反映客觀事物,也不像錄影機那樣,機械地把教師講的或外界的資訊錄取和儲存下來,而是經過自己頭腦的認識加工,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把外在的知識、資訊、要求、影響等等,內化為自身的東西,形成為主體的認知、經驗和行為品德。

4、創造性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主要是掌握人類認識的成果和經驗,憑藉自己的智慧型去了解掌握他所尚未知曉的知識,並能運用它們,就應算是創造力的表現。學生學習的創造性,是學生主體性的最高表現。它表明學生在學習這一特殊的認知-實踐活動中,具有探索新知、追求新知的方式和內在意向,具有無限潛力。

我們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5、整體性

整體性是指學生主體在認識-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生理與心理、智力與非智力、認識與行為等方面的特徵,它是學生主體性形成的基礎所在。主體的發展,不僅僅是某個方面或部分的片面發展,能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等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是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內涵和實質。

7樓:最愛秋天的傳說

在新課程標準中,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化學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化學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這就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使之非常特別的突出了新舊課程的不同.當然,我們不但要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也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向課堂教學要實效。?

(一)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新教材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中,我深深的明白新課程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要提倡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提倡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目前普遍存在著單

一、他主、被動的學習方式,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現狀隨處可見,在接受中學習,學生的心理機制或途徑同化,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新課程倡導的在發現中學習,學生學習的心理機制或途徑是順應,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是傳統的方法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貶低發現和**,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接受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不僅不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反而成為學生發展智力的阻力。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態,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研討等認知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變革自己的教學策略,採用多種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二)教師角色質的變化。

教師的作用不是把學生當做容器,向學生灌輸知識技能,教師的責任中更重要的是啟發、誘導、幫助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學習。根據課堂上學生出現的種種問題,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進行針對性的課堂討論,推動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討論中思考問題,在比較中分析問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教師參與到討論中,並要起到潤滑劑和指向的作用,利用直觀的講解示範,引導、啟發、鼓勵學生討論爭辯、演示比較,及時地進行資訊反饋,使課堂教學成為師生分享彼此的思維、見解、知識及交流彼此情感的場所,求得新的發現,通過歸納、概括,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效果,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的結論和規律。

我在教學做到: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師生關係,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前準備活動、課堂教學活動、課後延伸教育活動。

只有使學生積極投入教學全過程,成為受教育的主體,才能使教育轉化為自我教育。充分尊重學生,就是相信學生,放下老師的架子。徹底轉變「我是老師,你是學生」的觀念。

學生只有愛上你這位老師,他們才會積極的、主動的、熱情的投入到你的教學當中去。但是要學生愛上老師,教師首先必須充分尊重學生,放下老師的架子,真正建立起一座通往師生彼此心靈的橋梁,讓學生認識你,了解你,從而選擇你,信任你。 教師應該是課堂教學的主導。

教師應該營造乙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人說過:「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處於情緒高昂和智力亢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

處於疲倦狀態下的頭腦,是很難有效地汲取知識的。」這就告訴每一位老師,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就要想辦法優化自己的教學語言,創設乙個優化的課堂氛圍。好的課堂氛圍有利於消除他們心理上的疲勞,並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為此,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有機地結合起來,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這是因為兩者具有內在的聯絡,是相互促進的。教學實踐表明,只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具有哪些角色

一 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 進者教師即促進者,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 健康發展。教師即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師最明顯 最直接 最富時代性的角色特徵,是教師角色特徵中的核心特徵。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

學生在教師節應不應該放假,教師節老師應該放假嗎?

老師都放假了!學生肯定也沾點光的。教師節老師應該放假嗎?個人覺得應該放假。很多人說,與其用各種新樣式來為老師們慶祝,還不如給他們一天盡情放鬆和歡愉的假期呢。其實教師節在我們國家沒有被規定為法定節假日,在多數人看來老師們是不缺節假日的,只要在學生放假的大部分時間裡,他們也是處於休息狀態的,而且大部分學...

在教育小學生時,教師學會尊重孩子對孩子有哪些益處?

首先會讓孩子的自尊得以維護,身心更加健康 其次可以給孩子做榜樣,孩子也會和別人互相尊重,養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最後,教師尊重孩子,孩子會更加自信,有助於學業的進步。可以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可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成長得越來越優秀。保護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