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的特點及含義高二政治

2021-03-04 04:41:01 字數 6077 閱讀 3737

1樓:匿名使用者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3個核心、3大規律)

3個核心:實踐、認識、真理

實踐(物質性、直接現實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1、(主觀見之於客觀)實踐是人類特有的「主觀見之於客觀」的一切活動,特別是改造物質世界的物件性活動.

2、基本特徵:

a、(物質性)唯物主義實踐觀與唯心主義實踐觀的區別;

b、(直接現實性)實踐與認識的區別;

c、(主觀能動性)人的實踐活動與生物消極適應活動的區別;

d、(社會歷史性)實踐是人和社會的存在方式.

3、基本形式:物質生產;社會關係;科學實驗及精神生產實踐.

認識(反映論、能動性、創造性)

1、(能動的反映論)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a、堅持了唯物主義反映論原則,認為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b、揭示出人的認識所具有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特徵;

c、強調能動性和反映性在實踐基礎上的統一,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以實踐為中介而實現的.

2、(能動性)主體反映客體的過程就是主體獲取並加工、處理客體資訊的過程,需要發揮人的資訊選擇機制和資訊重構機制的作用.

3、(創造性)人的認識不僅僅是客觀事物的「摹本」,並且為改造客觀事物提供「藍圖」.

真理(客觀性、具體性)

1、(真理和謬誤相伴而生,既有原則區別,又相互包含和轉化)真理是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的意識中的正確反映.

2、(客觀性)a、真理中包含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b、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

3、(具體性)真理的具體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主觀對客觀的符合,它要受條件的制約,並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離開具體的時間、地點和條件,真理就是抽象的、無意義的.

認識論(辨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1.人具有主觀能動性

內容原理:人的主觀能動性包括「想」、「做」及在想與做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人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

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制約.

方**: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就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從客觀實際條件出發,必須不斷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

2.實踐及其作用

內容原理:實踐就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是社會性歷史性活動,實踐的基本形式有三種,即變革自然的生產實踐活動,處理社會關係的

實踐活動,科學實踐活動.

生產實際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它對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處理社會關係的實踐推動著社會歷史的變遷和進步,科學試驗是歷史前進的有力槓桿,其作用集中表現在提高物質生產和改造社會活動的水平上,使人類能夠更合理的從自然界獲取物質生活資料,使社會獲得全面進步.

3認識和實踐的辨證關係

(1)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實踐是認識的**、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的最終目的和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非科學的理論則會把實踐引向歧途,對實踐產生消極作用.

方**:實踐的觀點是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觀點,因此,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重視實踐.做到

理論和實踐具體歷史的統一.要重視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以科學理論指導我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成功的

改造世界.

4.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

內容原理:科學理論是從客觀實際中抽象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證明的,正確的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理論.是系統化的真理性認識,它能夠預見事物的發展方向,指導人們提出實踐活動的正確方案,對人們的實踐活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它能提出正確的認識事物的方法,指導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

方**: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著眼與科學理論的應用,著眼與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

5.認識的根本任務

內容原理:認識的根本任務是使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

方**:佔有豐富的感性材料,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

6.認識是不斷發展的

內容原理:任何乙個具體的認識只是對整個界乙個層次的認識、乙個方面的認識、乙個發展階段的認識.因此,人們應當在實踐的基礎上不但深化認識、擴充套件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

方**:要堅持認識是不斷發展的觀點.一切把認識凝固化、僵化的觀點都是不科學的.

7.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

內容原理: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人民群眾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從根本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推動了社會的全面進步;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社會變革中要起主體作用.

總之,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方**:要同群眾實踐相結合,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做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鬥.

8.改造主觀世界與改造客觀世界的關係

內容原理:改造主觀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改造主觀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係,兩者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觀世界是為了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

無論改造客觀世界還是改造主觀世界,都離不開社會實踐.

方**: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也是人在社會中進行的活動,我們要在實踐中實現主觀與客觀的科學統一,個人與社會的正確統一.

高中政治的認識論包含哪些原理

2樓:angela韓雪倩

1.實踐的含義及其特點。

2.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方**】要求我們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3.真理是客觀的,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真理對於特定的過程、條件和範圍才是真理,否則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4.人的認識具有反覆性和無限性、上公升性,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3樓:匿名使用者

1.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3.真理是客觀的,人們對既定物件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乙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真理對於特定的過程、條件和範圍才是真理,否則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4.人的認識具有反覆性和無限性、上公升性,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4樓:日下咲

你手裡肯定是有大綱的吧,這些都是大綱上的內容,希望你認真看大綱。

即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高階階段和科學形式。是關於認識的本質、**、發展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理論。

其基本原理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即實踐論。它堅持從物質到意識的認識路線,認為認識從實踐中產生,隨實踐而發展,認識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踐,認識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證明;認為認識的發展過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到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辯證過程;乙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物質與精神、實踐與認識之間的多次反覆;社會實踐的無窮無盡決定了認識發展的永無止境。 分析和綜合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對於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有很強的指導作用。研究方法是有層次的,科學研究方法的最高層次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也就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或方**。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揭示了關於自然、社會和人的思想發展的普遍規律,為一切科學研究提供了方**:

一、要按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來認識它們,不要為種種唯心主義觀點所蒙蔽;

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聯絡的,不要孤立地看問題;

三、事物是發展變化的,不要靜止地看問題;

四、在事物的現象與本質之間存在著矛盾,必須要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即抓住事物的規律性的東西,才能真正認識到客觀事物的真面目。關於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同志在《實踐論》中有詳細的論述,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要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係。黨的實事求是,理論聯絡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也是針對我國思想界實際情況對於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所作的一種描述。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本身也在不斷發展著,就是說人們對它的認識也在隨著科學的發展而不斷深入。今天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上所產生的控制論、資訊理論、系統論,把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有人把這三論說成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深化與具體化。

掌握三論特別是系統論的精神,將會使我們的眼界更加開闊,將會幫助我們從整體的角度、從動態的角度、從一切事物與其上下左右的聯絡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不致使我們陷入一葉障目不識泰山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境地。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各項研究都必須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作為指導思想,有無這一指導思想是大不一樣的,有了這一指導思想就可使科學研究工作順利進行,少走彎路;而沒有這一指導思想,則會把研究工作匯入歧途,甚至得出謬誤的結論。

不過,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只是一種方**,而不是方法本身,它雖對各種方法起著指導作用,或者說,各種具體方法只有在它的指導下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但是它卻不能代替具體的研究方法。要想達到研究的目的,完成研究的任務,還必須熟練地掌握並正確具體的研究方法。各種研究方法除了層次上地位不同及過程上排列不同之外,又都有它們各自的特點,不能互相代替。

例如,研究過去的教育情況只能用歷史法;而想要估計未來的教育情況則只能用**法。在現狀的研究中,如果所研究的現象是研究者直接觀察所及的,就可用觀察法;若只能用間接方法了解的,就可用調查法或文獻法。已有設想或假說而不知結果如何可用實驗法;反之,已見結果而不知原因則可用追因法或經驗總結法;欲知確切數量須用測量法;而整理大量資料則須用統計法。

各種研究方法各有其長,也各有其短。研究者要根據研究的目的、物件、內容及研究過程的需要,並結合研究者本人的條件來選擇最適當的研究方法。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只是為了解決某一研究問題才需要採取這種或那種方法。

所以方法的使用一定要服從於研究的目的與任務的需要,不能片面地追求方法的形式,為方法而方法,那樣就是本末倒置了。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的實踐

從廣義物質論相互作用的理論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物質的相互作用——物質與意識,外界物質與外界物質,外界物質與意識,意識與意識(如個體與群體,過去與現在)的相互作用,是可以相互作用,也可以不相互作用,這是由它們的相對獨立存在所決定的。對人來講,可以不可以,一切取決於實踐。

實踐就是主觀與客觀的相互作用,相互改造。實踐就是主觀與客觀的結合與碰撞,所以,實踐就是主客觀的對立統一。

換句話說:實踐就是人們改造物質世界(包括主觀與客觀)的社會活動。

實踐的三要素:實踐主體、實踐手段、實踐物件。實踐主體是具有決定作用的,對主體來講:實踐就是人們的體力活動——接觸(觀察、操作)與腦力活動——思考。

實踐能使客觀事物的本質與規律性得以真實地顯現;實踐又能把人的主觀思想(目的、意圖)付諸於實現,所以,實踐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充分體現,它對人們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都是具有決定意義的。

堅持「物質源泉觀」,是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一元論」的唯一正確的觀點。認識**於實踐,說到底,認識是經過實踐,根源於外界物質的客觀存在。實踐是認識的必由之路。

人們在實踐中得到認識,在實踐中應用認識,在實踐中發展認識,在實踐中驗證認識,這就是實踐對認識的特定意義。

正確的認識(真理、或叫客觀真理),應當代表客觀事物本身,不能只看成是人腦的反映,更要看成是客觀事物的標誌與屬性,這就是認識的回歸性。

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在於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這才是人類認識的最終目的。

總之,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著眼點、依存點——是在於實踐。人類的認識,脫離不了實踐,沒有實踐,就沒有外界物質與意識的相互作用,沒有相互作用,也就形成不了認識,也就改造不了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是實踐的過程;認識世界的過程也是實踐的過程,即使是接受前人的認識(理論),那麼,前人也有個實踐的過程,都不是憑空捏造的過程。

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

根本點、基本點——是在於人的主觀能動性。沒有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沒有人類認識的回歸性;可以想象,如果沒有人的主觀能動性,外界物質自己,絕不會毫無任何條件,自願自動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產生為人所需的新物質(這裡特指產品)。人們的生活需要,乃是人的能動性的源泉之所在。

所以,認識的意義就在於遵循物質的客觀規律,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之更好地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為人類的生存發展服務。這就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反映論的「能動觀點」。

由此可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的實踐觀點,是要強調實踐對於認識的極端重要性,而不是要拿來代替它的「物質觀點」,「能動觀點」。承認了實踐,就是承認了外界物質與意識的相互聯絡,相互作用,而又不否認外界物質與意識,作為物質的客觀相對獨立存在性,這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高二政治意識的作用有那些,高二政治意識的作用有那些

具有目的性,計畫性,高度創造性,自主選擇性對人體活動的控制與調節 通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既對客觀世界的反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要求我們在實踐中要堅持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 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 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

繼承性是傳統文化的特點嗎高二政治

當然是 傳統文化的四個顯著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4,博大精深。博大 是說中國傳統文...

高二政治認識決定實踐的發展方向,這話對嗎

一 認識決定實踐的發展方向,不能等同於 認識指導實踐。此話表述不全面也不嚴謹,決定 與 指導 在含義上是有差異的,因而是錯誤的。二 解析 1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第一,實踐是認識的 第二,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第三,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標準。第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