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從古至今,阮籍詠懷詩(以下簡稱阮詩)的研究者大多認為,阮詩隱晦難懂,這是
一大缺陷。其實,這正如有人說《左傳》「富而豔」是「浮誇」,筆者認為,「隱晦難懂」正如「富而豔」一樣,是一種藝術至境,而非阮詩的缺點。正由於阮詩「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才鞭策著越來越多的詩評者和詩作家去解讀和借鑑阮詩的精華,這正是阮詩充滿藝術生命力之所在。
本文擬從以下三方面略論之:
一、長於抒情
阮詩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政治抒情組詩的先河,非一時一地之作,是其一生政治感慨的記錄。後人對之多有關注和評價,如:
鍾嶸曰:「詠懷之作,可以陶性靈,發幽思,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會於風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遠大,頗多感慨之詞」《詩品??上》。
作為玄學家的阮籍,其生活於魏晉易代之際,當時「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晉書??阮籍傳》,詩人「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文選》,故而「本有濟世去」《晉書??阮籍傳》的他,在人命危賤的時代,迫於司馬氏集團的黑暗統治,其人生理想是根本無法實現的,因此,只有寄情老莊,將一位正直知識分子的滿腔憤懣髮而為詠懷詩,形成其為獨特的抒情風格,其抒情意味極濃,各篇都有感而發。
二、工於比興和象徵
關於比興和象徵,袁行霈曰:「中國古典詩歌確實有寄託象徵的傳統,美人香草、春蘭秋菊各有習慣的寓意。詩人有時不敢或不願把自己的政治見解明白說出,就用隱晦曲折的手法透露給讀者。
有時為了使詩歌含蓄蘊藉,也故意隱去真意,用其他事物來比興。那些題為詠懷、詠史、感遇、感懷的作品,尤其多用這種手法」。從袁氏的闡釋中,我們可以看出阮詩工於比興和象徵,除了詩人對藝術境界的追求外,更多的是詩人別有所託。
阮詩「厥旨淵放,歸趣難求」《詩品??上》,這也與其所處時代有關,他不滿司馬氏,但身仕亂朝,常恐遭禍,故處世極為謹慎,作詩亦不便直言,常常借比興象徵的手法來表達感情,寄託懷抱,這恐怕也是情理中事。王夫之評阮詩:
「遠紹《國風》,近出於《十九首》」《古詩評選》,陳祚明評曰:「公詩自學《離騷》,而後以為類《十九首》耳」《采菽堂古詩選》,嚴羽曰:「黃初以後,惟阮籍《詠懷》之作,極為高古,有建安風內骨」《滄浪詩話??
詩評》,黃節曰:「若阮公之詩,則小雅之流也」《阮步兵詠懷詩注》序篇。上述諸例說明,阮詩工於比興象徵,還源於其對中國古典文學傳統的大膽繼承和發揚光大,這是一位有識之士在文學創作上的大膽嘗試。
三、精於用典
眾所周知,典故是在神話或歷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體驗、想象、理解、談論當下事件、情狀或環境的心理、語言和文化行為。在司馬氏的高壓政策下,阮籍懷才不遇,雖說「亂世之音怨且怒」《禮記??樂記》,但作為文化人的他,不得不憑藉古人古事來隱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故其用典之多已成必然。
這正如清??趙翼說:「詩寫性情,原不專恃數典,然古事已成典故,則一典已自有一意,作詩都借彼之意,寫我之情,自然倍覺深厚,此後代詩人不得不用書卷也」《甌北詩話》。
綜上所述,阮詩之所以含蘊婉至,能做到「超以象外,得其環中」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是由於時代的悲風苦雨敲擊著詩人的琴弦,正如沈德潛曰:「遭阮公之時,自應有阮公之詩」《說詩啐語》,加之詩人:「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博覽群籍,尤好《莊、》《老》」《晉書??
阮籍傳》,故其詩能收到蘊味無窮的藝術效果,產生永不衰竭的藝術生命力。
簡述阮籍《詠懷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2樓:平舒君
阮籍的文學成就,主要是《詠懷詩》,其中五言詩八十二首,四言詩十三首。前者尤為著名,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崇高的地位。這些詩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生活態度,尤其是對於人生問題的反覆思考。
只是,由於處境的危險,他只能用隱蔽的象徵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用筆曲折,含蘊隱約。所以鍾嶸《詩品》說他「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頗多感慨之辭,厥旨淵放,歸趣難求」。
不過,儘管《詠懷詩》所牽涉的具體的人物事件已無法探求,但並不是說這些詩是無法理解的。尤其是其中許多篇,雖是從現實感受出發,卻又往往超脫具體事實,推廣為人生的根本問題,詩中所包含的哲理、所抒發的感情,仍然可以追索、體味。
首先,《詠懷詩》中顯然有一部分憂憤傷時之作。如第三首: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凝霜被野草,歲暮亦雲已。
前人多以為此詩暗喻魏晉之際的政治狀況,表現正直之士難以自保的憂患,大約是不錯的。此外,憑弔戰國魏都遺址的第三十一首,詩中「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歌舞曲未終,秦兵已復來」云云,表面是懷古,真意卻在於諷今。
還有一些詩,表現了作者不甘碌碌無聞,渴望建功立業的願望。如第三十九首「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驅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云云,流露出同建安文學一樣的慷慨激昂之氣。
只是這一類作品在《詠懷詩》中為數甚少。
《詠懷詩》的核心內容,是帶有哲理性的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並且集中於個人的內在意志與外部力量相衝突,生命從根本上無法獲得自由這樣乙個命題。
在這方面,同《古詩十九首》及建安詩歌一樣,《詠懷詩》中也反**出諸如「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之類對人生短促的感嘆。不過,在《古詩十九首》中,追求現世的享樂,追求友誼和愛情,被當作解脫途徑來歌詠;在建安詩歌中,追求不朽的功業,被視為有限生命的延續。換言之,阮籍以前的詩歌,是把自然規律視為人生不自由的最重要原因,而認為在社會生活中可以找到解脫的道路。
而阮籍則不同。他雖然也看到自然規律的作用,但他更強調社會力量對人生的壓迫。
在《詠懷詩》中,逐一排除了可能的解脫道路。「膏火自煎熬,多財為患害」,追逐富貴使人傾軋相爭,以至覆滅;「高名令志惑,重利使心憂」,「千秋萬歲後,榮名安所之?」名和利一樣,使人喪失自我,喪失本性,虛幻無價值。
建功立業,確實是阮籍所嚮往的,但這並不是個人可以隨意選擇的道路。「陰陽有舛錯,日月不常融」,遇與不遇,為命運的偶然所決定,生活在不幸的時代,個人能有什麼作為?家庭、朋友之情誠然是美好的,但黑暗的現實隨時可以奪走它們,愈加喚起人生的悲哀: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臨觴多哀楚,思我故時人。對酒不能言,悽愴懷苦辛。
」而且,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虛偽、怨毒、猜疑、背棄:「人知交友易,交友誠獨難。險路多疑惑,明珠不可幹。
」「親暱懷反側,骨肉還相仇。」《詠懷詩》中雖多種寫到對神仙世界的嚮往,但這只是乙個虛幻的影子,作者並沒有把它當作真實的追求。甚至,即使能長生,在這樣的世界上也是徒然:
「人言願延年,延年將焉之?」
在阮籍看來,現實猶如一張大網,使人無處可逃:「天網彌四野,六翮掩不舒。」在第三十三首中,他還對人生作了乙個總的描繪:
一日復一夕,一夕復一朝。顏色改平常,精神自損消。
胸中懷湯火,變化故相招。萬事無窮極,知謀苦不饒。
但恐須臾間,魂氣隨風飄。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
這裡指出,人生由於受到兩種力量的壓迫,因而是極端不自由的。一是人所生存的社會。社會充滿矛盾,充滿危險,一切都不可**,再多的智慧型也不足應付。
因而人的一生焦慮重重,如懷湯火。即使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躲過了人世的一切危險,另一種力量也必將使你毀滅,那就是死亡。
我們應當注意到,阮籍雖然厭惡司馬氏集團的所作所為,但他並不是從政治上站在曹魏政權的一邊來反對他們。如果說司馬氏奪取曹家天下的手段是虛偽而卑劣的,那麼過去曹丕登上皇帝寶座,還不是用了同樣的手段?作為哲學家的阮籍,他所感受到的是一種具有廣闊歷史意義的悲哀。
所以,他在現實中找不到出路。由此在《詠懷詩》中形成一種強烈的生命孤獨感。第一首就表現了這種感情: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月色如水,寒風拂衣,孤鴻悲鳴,宿鳥驚飛,在這一片冷漠枯索的氣氛中,主人公獨處空堂,徘徊憂思。這裡所描摹的並非實有的場景,也未必隱喻著什麼具體的事件,而只是借詩的意象和意境,用象徵的手法,寄託一種絕對的孤獨感,一種幽深而難以名狀的愁緒。除了這一首外,還有好幾首類似的詩篇。
如第十七首,寫遙望整個世界空無一人,唯見失群的鳥獸驚惶奔飛,效果十分強烈。這種從生命本質意義上提出的孤獨感是過去詩歌中從未有過的。
阮籍是特定時代中的悲劇人物。歷史喚起了個性的覺醒,促使人們以極大的熱情去追求人格的尊嚴、生命的完美,追求真誠的道德、自由的生活,卻並不給這種追求以實現的希望。然而阮籍的追求並不是沒有意義的。
確實,從未有人像他那樣把人生描繪得如此沉悶、孤獨、陰冷,但這並不純然是消極的東西。它比前人的文學更為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壓迫人性的本質。而且,人們從《詠懷詩》中,同時也感受到了對生命的完美的期望和執著的愛戀。
它對生命的哀嘆,也是對生命的歌頌。
在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過程中,《詠懷詩》也帶來了重大的改變。在此以前,詩歌的主體是民歌以及在民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文人詩,其內涵通常是比較單純的,所表現的大多是具體的問題。阮籍則完全擺脫了對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學觀照方式引入詩歌中來,同時巧妙地將它與一系列藝術形象相結合,使詩歌呈現出十分廣闊的視野,包容了十分深沉的內涵。
在表現手段上,它多用象徵寓意,形成若即若離、閃爍曲折的特點,誘導人們去反覆體味,反覆思索。這就是《文心雕龍》所說的「阮旨遙深」。可以說,到了《詠懷詩》,中國古代抒情詩明顯變得厚重了。
《詠懷詩》的感情也極為真誠激切,具有感人的力量,所以《詩品》說它「可以陶性靈、發幽思」。這種以組詩方式來抒發心理深層的情緒的形式,也為後人所重視。陶潛的《飲酒》、陳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風》,都是從這一路發展而來的。
3樓:我的臉哥
我曉得那是乙個好詩,但具體的我不了解啊
急求:論述阮籍《詠懷詩》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
4樓:匿名使用者
阮籍(2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早年「好書詩」,有「濟世志」,但處於魏晉易代之際,在統治階級內部的殘酷鬥爭中,不僅抱負無法實現,自身的安全也沒有保障。於是轉而崇尚老莊思想,對黑暗的現實採取了一種消極反抗的態度。
他終日「飲酒昏酣,遺落世事」,做官只是「祿仕」而已,言談交際更是「發言玄遠,口不藏否人物」。
阮籍儘管在行動上佯狂放誕,內心卻十分痛苦。他把這種深藏內心的、無法宣洩的痛苦與憤懣,用隱約曲折的形式在詩歌中表達出來,這就是他的著名的八十二首五言《詠懷詩》。《詠懷詩》不是一時之作,它們真實地表現了詩人一生的複雜思想感情。
詩中表現了生活在黑暗現實中的詩人的內心苦悶,以及看不見任何希望和出路的憂思。詩中還表現出儘管詩人有懼禍的思想,但對暴虐的現實政治仍表現出一種守正不阿的品格。詩歌從進步的思想出發,對曹魏統治者的日趨荒淫腐朽也進行了揭露。
以上這些都是《詠懷詩》思想上的積極表現。此外,也有不少作品表現了詩人意志消沉、畏禍避世的消極思想。
阮籍處於政治高壓之下,雖然滿腹憤懣不平卻不能直接說出,因此,在表現上多用比興手法:或用自然事物象徵,或用神話遊仙暗示,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隱約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阮籍是建安以來第乙個全力作五言詩的詩人,且能吸收多方面的影響,創造獨特的風格,在五言詩的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阮籍《詠懷詩》的藝術風格,阮籍詠懷詩的藝術特色
顏延之曰 阮籍在晉文代常慮禍患,故發此詠耳。李善曰 嗣宗身仕亂朝,恐罹謗遇,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故粗明大意,略其幽旨也。節案 晉書本傳雲 籍本有濟世志,屬魏 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又雲 籍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
試從思想內容和藝術上分析蘇軾的江城子記夢
江城子 乙卯正月 bai二十du日夜記夢 是宋代大文學家蘇zhi軾為悼念dao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專首悼亡詞,表屬 現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此詞情意纏綿,字字血淚。上闕寫詞人對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寫實 下闕記述夢境,抒寫了詞人對亡妻執著不捨的深情,寫虛。上闕記實,下闕記夢,虛實結合,襯托出對亡妻的思...
賦比興中,最能體現《詩經》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的
簡言之,賦就是 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乙個事物來作比喻。興則是觸物興詞,客 觀事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端。這樣看來,應該是賦最能體現 詩經 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了.這三個不是一種概念,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