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孟子七十二代孫
西方通過工業革命,科技發生了質的飛躍,由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中國還是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式,成產效率極低
指出16至19世紀中葉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異?
2樓:匿名使用者
(1)從領先轉為落後。歐洲是近代科學,中國是古典科技
(2)時代特徵: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歐洲近代科學的興起和發展;反對封建**;啟蒙運動達到高潮。評價:對保護文化遺產貢獻很大。禁毀書籍數量可觀。
3樓:匿名使用者
中:為封建經濟政治框架內以人力和自然力為動力基礎的古典科技,和農業科技的自我完善。西:以蒸汽和電力動力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經濟條件下的近代科技。
4樓:匿名使用者
手工操作與機械化大生產的差異。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紀至19世紀中葉中西科技成就簡表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業
5樓:手機使用者
(1)從領先轉為落後。歐洲是近代科學,中國是古典科技。
(2)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成長刺激了對技術的需求,為近代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資產階級革命為資本主義發展;科技進步開闢了道路;人文主義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動近代科技迅速發展。
(3)君主**維繫腐朽制度;重農抑商、閉關政策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自然經濟不能提供近代科技發展的物質基礎;文化**政策(或崇尚理學、八股取士、***等)禁錮思想,摧殘人才,阻礙科技發展。
(4)「略」(言之有理即可。)
十世紀到十九世紀中葉中西方科技發展上有哪些差異
6樓:得錢好不
西元前10世紀到19世紀中葉 中國所經歷的朝代依次是 五代宋元明清 其中 宋代的指南針、印刷術、火槍 元朝的火炮 明朝的天工開物一書 是這時期的科技精華 明末和清朝就是黔驢技窮 閉關鎖國的害的 西方此時工業崛起
7樓:天亮゛說晚安
2023年的時候,愛因斯坦已經研究出來光子、電子、質子、中子等等這些現代人都不一定懂的東西,我們這邊還在皇上萬歲萬萬歲呢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0世紀至19世紀中葉中西科技成就簡表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業的巨
8樓:百度使用者
(1)從領先轉為落後。歐洲是近代科學,中國是古典科技。
(2)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成長刺激了對技術的需求,為近代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資產階級革命為資本主義發展、科技進步開闢了道路;人文主義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動近代科技迅速發展。
(3)君主**維繫腐朽制度;重農抑商、閉關政策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自然經濟不能提供近代科技發展的物質基礎;文化**政策(或崇尚理學、八股取士、***等)禁錮思想,摧殘人才,阻礙科技發展。
(4)「略」(言之有理即可)。
16世紀至19世紀中葉,中西方科技發展存在怎樣的差異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為封建經濟政治框架內以人力和自然力為動力基礎的古典科技,和農業科技的自我完善。西方:以蒸汽和電力動力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經濟條件下的近代科技。
10樓:訾智饒媚
西元前10世紀到19世紀中葉
中國所經歷的朝代依次是
五代宋元明清
其中宋代的指南針、印刷術、火槍
元朝的火炮
明朝的天工開物一書
是這時期的科技精華
明末和清朝就是黔驢技窮
閉關鎖國的害的
西方此時工業崛起
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葉中國對外**特點及原因 10
11樓:匿名使用者
**是標準貨幣。****和**外流是**的主要特徵。當時還出現了易貨**,易貨**發揮了當時培育市場的金融功能。
**的特點:有充足的庫存,充足的資本和低息的貸款。絲綢仍是重要的**商品。
說明在十世紀至十九世紀中葉與歐洲相比中國科技水平所處的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指出十六世紀至十九世...
12樓:匿名使用者
明前期 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劃時代發展、遠洋航海技術
16世紀 哥白尼太陽中心說 明中期 李時珍《本草綱目》
17世紀 伽利略天文望遠鏡、哈維血液迴圈學說、波義耳近代化學、笛卡爾解析幾何、牛頓力學體系 明後期
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葉中國對外**的特點及其原因?
13樓:匿名使用者
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葉,以商品流通為基礎的**全球化是今天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第一階段。當其時,中國豐富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對推動**全球化起了舉足輕重的主導作用。
一、中國是**全球化的大市場
15、16世紀是世界歷史發展的重大轉折時期。1405—2023年中國鄭和七下西洋;2023年義大利人哥倫布(c.colonbo)發現美洲;2023年葡萄牙人達.伽馬(vasco.da.gama)繞過好望角開闢歐洲到印度的東方航線;1519—2023年葡萄牙人麥哲倫(f.d.magalh*aes)作環球航行等航海的偉大壯舉,從地理範圍上使分散隔離的世界逐漸變成了聯絡為一體的世界,人類歷史也愈來愈大的程度上成為全世界的歷史,為商品**全球化提供了人文地理的條件。
但是,作為**全球化所賴以運轉的基礎即商品流通來說,則是有賴於中國強大的商品製造能力和生產出來的豐富商品。據史料記載,從世界經濟發展史的經濟規模上看,15世紀中葉(明中葉)至2023年(嘉慶元年)以至2023年(嘉慶二十五年)期間,中國是世界經濟發達的國家。據統計,1522—2023年(嘉靖年間),中國的生鐵產量達到45000噸,居世界第一位,而英國到2023年才達到2000噸川。
2023年(乾隆十五年),中國工業總產量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32%,而全歐洲僅佔23%;中國的國內**總值為4億銀兩[2]。直到2023年(嘉慶二十五年),中國的gdp仍佔世界經濟總量的32.4%[3],居世界各國的第一位。所以,「在近代以前時期的所有文明中,沒有那乙個國家的文明比中國更發達,更先進」[4],「中國乃是乙個偉大、富饒、豪華、莊嚴的國家」[5]。
就是說,直到2023年左右,中國在世界經濟史上是佔著首要地位的,是世界經濟的中心。當時中國的商品如生絲、絲織品、瓷器、茶葉、棉布、砂糖、糧食、藥材等,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正如當時乙個西方作家報道說:
中國人有世界上最好的糧食——公尺;最好的飲料——茶;最好的衣料——棉布、絲織品及皮貨。擁有這些主要物品和數不盡的其他次要的物產[6]。
特別是中國絲貨,外國商人更是讚嘆不絕,說:
從中國運來的各種絲貨,以白色最受歡迎,其白如雪,歐洲沒有一種出品能比得上中國的絲貨[7]。
2023年(崇禎二年),荷蘭駐台灣第三任長官訥茨(nuyts)在給其國王的乙份報告書中說:
中國是乙個物產豐富的國家,它能夠把某些商品大量**全世界[8](p109)。
確實如此。根據史料記載。16—18世紀,中國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約有236種之多,其中手工業品有137種,佔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又以生絲、絲織品為大宗,其次是瓷器和茶葉等。
而在這個時期,歐美各個國家由於「**革命」的衝擊,加多戰亂、災荒、瘟疫流行,經濟曰益蕭條,各類商品極為匱乏。所以,這些國家根本沒有什麼民生產品可以打進中國市場。它們只好攜帶大量銀子來中國購買貨物販回國內傾銷。
所謂夷船「所載貨物無幾,大半均屬番銀」[9]。在2023年(道光十年)以前,當中國對外**經常是出超的時候,**是不斷地從印度、不列顛和美國輸入中國。據統計,自2023年至2023年,西方國家到廣東**而流人中國的**達5億兩以上[10]。
1585—2023年日本因到中國**而輸人中國的**達到1489.9萬兩[11]。可見,直到鴉片戰爭前夕,中國在當時商品**全球化中,是遙遙領先於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的[12]。
全世界其它國家都來中國購買價廉物美的商品,使中國成為**全球化的大市場。
二、廣州是**全球化的中心市場
15—19世紀初中,中國明清**基本上實行「時開時禁,以禁為主」的海外**政策,禁止沿海商人出海**。但是,卻對廣東實行特殊政策。嘉靖元年(1522),「遂革福建、浙江二市舶司,惟存廣東市舶司」[13]。
乾隆二十二年(1757),規定外國番商「將來只許在廣東收泊交易」[14]。因此,自嘉靖元年至道光二十年(1522—1840),廣東一直是中國合法對外**的省區,省會廣州則成為全國合法進出口**的第一大港,而且是「印度支那到漳州沿海最大的商業中心。全國水陸兩路的大量貨物都卸在廣州」[5](p116,序言)。
因此,全世界各國商人到中國**,都萃集到廣州。2023年(嘉慶三年),瑞典人龍思泰(anders liungstedt),就記述外國商人來廣州做生意的實況:
廣州的位置和中國的政策,加上其他各種原因,使這座城市成為數額很大的國內外**舞台。……中華帝國與西方各國之間的全部**,都以此地為中心。中國各地的產品,在這裡都可以找到;……東京、交趾支那、柬埔寨、暹羅、馬六甲或馬來半島、東方群島、印度各港口、歐洲各國、南北美洲各國和太平洋諸島等地的商品,都被運到這 裡[15](p301)。
據不完全統計,從康熙二十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685—1757)的72年間,到廣州**的歐、美各國商船有312艘[16];乾隆二十三年至道光十八年(1758—1838)有5107艘①,平均每年為63.8艘。
與此同時,中國各地和廣東省內各地的商人也集中到廣州進行進出口**,名曰「走廣」[17]。2023年(崇禎二年),荷蘭駐台灣第三任長官訥茨(nuyts)在給其國王的乙份報告中也記述:
中國人把貨物從全國各地運到他們認為最有現款購買他們貨物的市鎮和海港……後來他們運往廣州市集上的貨品的數量如此之大,以致葡萄牙人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參加這些市集的商人們看到他們的貨賣出去,就用他們自己的船,責任自負地把貨運往馬尼拉、暹羅、望加錫等地去。[8](p115,109)
龍思泰於2023年(在嘉慶朝)來到廣州,也看到中國內地商人雲集廣州經商的情形:
中國各地的產品,在這裡(廣州)都可以找到;來自全國各省的商人和**人,在這裡做著興旺的、有利可圖的生意。[15]
明清**為了發展集中於廣州的對外**,除了設定廣東市舶司和粵海關進行管理外,還「官設牙行,與民**」[18],以至後來發展成為專門從事對外**的商業團體「三十六行」和「十三行」,同外國商人直接**。在當時外國商人不熟悉中國情況、不懂漢語以及不了解中國**管理外貿的制度的情況下,此種商業團體的設定,成為外商與中國商人進行**的中介者,使外貿做得更活更好。所以,當時外國商人普遍感到在廣州做生意比世界其他地方更方便、更好做。
正如英國議會於2023年(道光十年)對廣州**的英國商人進行調查後得出結論:
外國商人對於這整個廣州制度(它在實踐中經過種種修正)是怎樣看待呢?2023年英國下議院關於對華**的極為重要的審查委員會會議中,幾乎所有出席的證人都承認,在廣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方便和容易[19](p51)。
這麼一來。16世紀中葉至工9世紀初葉,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商人絡繹不絕前來廣州做生意,使廣州成為商品**全球化的中心市場,呈現出對外**一片繁盛的景象
中西方科技在發展上的差異在19世紀中後期中西方文明碰撞中導致了怎樣的後果
發展趨勢差異 中國科技逐漸落後於西方 西方近代自然科學興起和發展。結果 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西方列強逐步使落後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中國傳統的農耕文明開始艱難地向工業文明轉型。新中國取得的成就 1 政治方面的成就 港澳回歸,一雪百年恥辱 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 實現共同...
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進化思想是怎樣發展的
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達爾文提出了演化論,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起源說。衍生知識點 達爾文演化論 在文藝復興以及思想啟蒙之後,現代科學的理性思維已經建立起來。達爾文的時代是十九世紀中後期,正是走出蒙昧,提倡科學的前一階段,在思想和理性上,為達爾文創立自然選擇演化論提供了思想依據。而青年時的遠遊,則...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列強對華發動的兩次侵華戰爭的名稱
19世紀說日本不是列強,明治維新後人均也有農業國的10倍以上,說日本是西方列強,人均也只有西方的 分之一。所以日本是列強,但不是西方列強。日本明治維新是1868年,而西方第一次工業革命是1760年左右,日本晚了西方100年左右才發展。直到1900年左右,日本人均大概與蘇聯持平,英法德的8分之一,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