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番茄特攻
首先,二者都是漢(這句貌似廢話),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漢語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首先是詞義的變化,乙個詞(古代漢語的詞大多數是單音節詞,現代漢語大多數是雙音節詞),隨著人們交流以及對客觀現象認識的加深,會出現較大的變化,產生詞義縮小,詞義擴大,詞義轉移等許多變化.然後語音也會產生變化,現在較為明顯的就是各地方言的不同.
有些地區的方言儲存著古代的發音.還有就是語法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不過這個較小,大多數是虛詞的變化.
古漢語發音與現代漢語有何差別?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古今漢字的讀音不同造成的。和現代漢語、中古漢語相比,上古(兩漢以前)漢語有以下特點:
1、古無輕唇,指兩漢前沒有唇擦音。中古三十六字母唇音有幫滂並明、非敷奉微8個聲母,前4個稱重唇音,後4上輕唇音(即唇齒擦音)。上古沒有輕唇音非敷奉微4母,中古讀非敷奉微4母的那些字,在上古分別讀作重唇音幫滂並明4母。
如:「匍匐」又可以寫作「扶服」,地名「文水」即「門水」,《論語》「子貢方人」的「方人」即是「謗人」,古書中的「毋」即是「莫」,「封」即是「邦」,「妃」讀如「配」,等等,上述扶、文、方、毋、封、妃等字,在中古讀輕唇,這些字在上古應一律讀作相應的重唇音。
2、古無舌上,指兩漢以前沒有舌面前塞音。中古三十六字母舌音有端透定泥、知徹澄娘8個聲母,前4母稱舌頭音,後4母稱舌上音(即舌面前塞音)。上古沒有舌上音知徹澄3母,中古讀知徹澄3母的字,在上古分別讀作舌頭音端透定3母。
如:「衝子」猶「童子」,「古音『直』如『特』」,「『但』『直』聲相近」,「追琢」即「雕琢」,又寫作「敦琢」,「古讀『棖』如『棠』」,「古讀『池』如『泥』」,「古讀『沈』如『潭』」,等等,上述衝、直、追、棖、池、沈等字,在中古讀舌上音,這些字在上古應一律讀作相應的舌頭音。
3、娘日歸泥,指兩漢以前沒有舌尖後鼻音和擦音。中古三十六字母舌頭音有泥母,舌上音有娘母,半齒音有日母,上古沒有娘母(舌尖後鼻音)和日母(舌尖擦音),中古讀娘日兩母的字,在上古一律讀作泥母。如:
「涅從日聲,《廣雅•釋詁》『涅,泥也』,『涅而不緇』亦為『泥而不滓』,是日泥音同也。」又說「古音『任』同『男』」,「古音『而』同『耐』、『能』,在泥紐也。」又說「仲尼」《夏堪碑》作「仲泥」,足證今音尼聲之字古音皆如泥,「有泥紐無娘紐也。
」又說「『女』之音展轉為『乃』,有泥紐無娘紐也。」
4、照二歸精、照三歸知,指兩漢以前舌葉塞擦音與舌尖前塞擦音同類,舌面前塞擦音與舌尖中塞音同類。中古三十六字母正齒音照穿床神四母,這四個聲線在中古當分為照二(舌葉塞擦音)和照三(舌面前塞擦音)兩組,照三組用「章昌船書」(也用「照穿神審」)表示,照二組用「莊初崇生」表示,中古照二組在上古與粗組精清從心(舌尖關塞擦音)同類,中古照三組在上古與舌上音知徹澄同類。古無舌上,那麼「照三歸知」實際上就是照三歸舌頭音端透定(舌尖中塞音)。
如:「且」字是精組字,從「且」得聲的字,在中古有讀粗組的,例如「租,則吾切」,「租,昨胡切」;有讀照二組的,如「菹,側餘切」,「鉏,士魚切「,由此得出在上古照二組與粗組同類的結論。」「旃」是照三組字,從丹得聲,中古音「丹,都寒切」,端組字;「闡」是照三且字,從單得聲,中古「單」與「丹」同音,也是端組字,由此得出在上古照三且與知組(即端組)同類的結論。
黃氏照二歸精說博得學術界的廣泛支援,照三歸知說卻沒有得到普遍認同。其原因在於照三組字音**複雜,並非都來自端組,如「樞,昌朱切」,「杵,疑古切」,都是中古照三組字,而樞從區得聲,杵從午得聲,區、午都是見組字。
5、喻三組匣、喻四歸定,指中古喻母在兩漢前分別屬於舌尖中塞音和舌面後擦音。中古三十六字母喉音喻母,經陳澧等學者研究,認為實際上是兩個聲母,一為喻三,一為喻四。喻三為於母,稱喻四為喻母。
中古哈三在上古與匣母(舌尖後擦音)同類,中古喻四在上古與定母(舌尖中塞音)同類。曾氏說:「於母古隸牙聲匣母,喻母古隸舌聲定線,部仵秩然,不相陵犯。
」他舉的例證很多,如:「古讀『瑗』(喻三母——編者)如奐,《春秋》左紙經襄二十七『陳孔奐』,公羊作『陳孔瑗』。按:
奐,胡玩切(玩字中古讀去聲——編者),匣母。古讀瑗如環,《春秋》襄十七年『齊侯環卒』,公羊作『齊侯瑗』。環,匣母。
」「古讀餘(喻四母——編者)如荼,《易•公升》『來徐徐』,《釋文》『子豐作荼荼,翟同,音圖,王肅作余余。』按:茶,宅加切,澄母,又同都切,定母。
澄定二母古音非類隔也。」
古漢語 發音 與現代漢語有何差別
3樓:fly劃過的星空
這是古今漢字的讀音不同造成的.和現代漢語、中古漢語相比,上古(兩漢以前)漢語有以下特點:
1、古無輕唇,指兩漢前沒有唇擦音.中古三十六字母唇音有幫滂並明、非敷奉微8個聲母,前4個稱重唇音,後4上輕唇音(即唇齒擦音).上古沒有輕唇音非敷奉微4母,中古讀非敷奉微4母的那些字,在上古分別讀作重唇音幫滂並明4母.
如:「匍匐」又可以寫作「扶服」,地名「文水」即「門水」,《論語》「子貢方人」的「方人」即是「謗人」,古書中的「毋」即是「莫」,「封」即是「邦」,「妃」讀如「配」,等等,上述扶、文、方、毋、封、妃等字,在中古讀輕唇,這些字在上古應一律讀作相應的重唇音.
2、古無舌上,指兩漢以前沒有舌面前塞音.中古三十六字母舌音有端透定泥、知徹澄娘8個聲母,前4母稱舌頭音,後4母稱舌上音(即舌面前塞音).上古沒有舌上音知徹澄3母,中古讀知徹澄3母的字,在上古分別讀作舌頭音端透定3母.
如:「衝子」猶「童子」,「古音『直』如『特』」,「『但』『直』聲相近」,「追琢」即「雕琢」,又寫作「敦琢」,「古讀『棖』如『棠』」,「古讀『池』如『泥』」,「古讀『沈』如『潭』」,等等,上述衝、直、追、棖、池、沈等字,在中古讀舌上音,這些字在上古應一律讀作相應的舌頭音.
古代漢語發音和現代漢語發音有什麼不同
4樓:暖
語言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改變的。
望採納!
古漢語和現代漢語有什麼區別
5樓:番茄特攻
古代漢語
:都是用文言文的形式 現代漢語:是白話文,通俗易懂(1)這區別最起碼也首先在古代漢語是有很多「之乎者也」的文言文,而現代漢語則是和口頭文化密切聯絡的白話文.
(2)就是在文字方面,古代漢語基於象形造字方法而來,所以字形整體比較複雜,但現代漢語除港澳台一些地區外,大陸則主要是通行簡化字了.還有一點與哲學相關,據說還很關鍵,
(3)就是古代漢語缺少像英文中「is」功能那樣的「是」動詞,由此就不能出現西方哲學中那種本體論.但這是以西學繩中學,並且對中學的了解也不深,因為事實上恰恰唯有中國古代哲學是真正徹知萬有實體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漢語:都是用文言文的形式 現代漢語:是白話文,通俗易懂
古代漢語發音是不是和現代漢語發音差別很大!聽說我們現在說的普通話有很多的滿語成分!還有古代漢語好像
7樓:搞忘遺址
現代的語言是讀音「滿化」而不是有了滿語成分,在讀音上失去了去聲。即使真有了他國成分也並不是什麼大事。現在多少現代詞語不是音譯,不是舶來品?
古代漢語接近日語?日本人學習了中國的文字,但卻以本國原先的語言讀,所以怎麼可能相同。但很多日語的詞彙仍然保留著古漢語,這的確是真的。是文字像而不是讀音像
聽說古漢語和現代漢語發音不同為什麼用現
8樓:時光若非平靜
發音沒有太大的不同,不同的是注音方法,拼音是現代才有的。
不過古代不同的漢字發音相同的更多,數量上也是不斷增加的,也就是現在的通假字。
所以並沒有什麼不同,而且現代拼音確實是更加方便了,也更容易普及,所以肯定是要用現代拼音和現代漢語的。
古漢語與現代漢語發音不同,為什麼詩詞歌賦
9樓:文以立仁
古漢語與現代漢語確實存在發音不同的問題,但是,除了極少數字以外,大多數字的讀音變化不是很大。所以,古代的詩詞歌賦現在讀起來照樣韻味十足。
其中,有的字讀音只有輕微變化,不容易被人注意。例如「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的「回」,古讀音同徘徊的「徊」,與「開」押韻,現代漢語不讀開口音,由於發音接近,沒有不押韻的感覺。
但是,也有些字完全不同了,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的「斜」,古讀如「霞」;還有古入聲字一部分歸入平聲後,也存在不押韻的問題。
另外,現在很多南方方言仍然保留有古音,讀古詩更朗朗上口。
古漢語中的數詞在用法上與現代漢語有哪方面的明顯區別
古今數詞的 異同表示數目和次序的詞就叫數詞,古今漢語的數詞的概念內涵相同,但由於語言 最大的區別就是古漢中數詞後面沒有量詞,多是數詞直接修飾名詞,而現漢中數詞要修飾名 詞必須加上量詞構成數量短語才能做句法成分。別人好心幫忙,只是提供一種建議,具體的語言組織還是得自己做,你總不能讓別人代替你去考試吧?...
現代漢語中的“形式”在用古漢語中怎麼講
近義詞1 方法 f ng f 是一個漢語詞彙,方法的含義較廣泛,一般是指為獲得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而採取的手段與行為方式。方法在哲學,科學及生活中有著不同的解釋與定義。2 模式 m sh 是主體行為的一般方式,包括科學實驗模式 經濟發展模式 企業盈利模式等,是理論和實踐之間的中介環節,具有一般性 ...
新華大字典與現代漢語字典有何區別
1 新華大字典收錄的漢字較多,現代漢語字典相對較少。2 新華大字典的釋義包括古代 現代。現代漢語字典的釋義只是現代的。新華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有什麼區別 1 時間不一樣 現代漢語詞典於1958年6月正式開編,1960年的試印本採取了定稿一部分 印刷一部分的方式,印製了1000本。新華詞典於1971年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