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內容是什麼

2021-03-03 21:49:59 字數 5156 閱讀 5150

1樓:第二明寒

水龍吟⑴·次韻章質夫楊花詞⑵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⑶。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⑷。縈損柔腸⑸,困酣嬌眼⑹,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⑺。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⑻。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⑼。春色三分⑽,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1]

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寫作的背景是什麼?

2樓:手機使用者

再從這首詞的背景來看,更有助於我們探析。此詞約作於元豐四年(1081),45歲的蘇軾,正謫居黃州。是年四月章質夫出為荊湖北路提點刑獄。

章作了一詞來,當時十分被看好,也送了好友東坡,此詞曰:「燕忙鶯懶花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

閒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

繡床旋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全是春色宜人景致。

章雖是東坡先生好友,但沒有東坡那份心情,因為此時蘇軾因烏台詩案貶官黃州,純是另一種心境,所以在作詞之後與章質夫信雲:「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

如果純是一首和詞,為什麼告「不以示人」呢?何況這是一首藝術上更超原詞的一首呢?

詩以言志。借景托物是常用手法,讀詩看詞不能僅看表面,而要看其心志,這一點常為人所疏忽,王國維在評該詞時亦說「「詠物之詞,自以東坡《水龍吟》為最工。」,如此大家也只看一面,而沒有看到更深一層,更何況一般人呢?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讀書是以自己的心境去讀作者的心思,各有所見,亦不可強求一致。讀後作後記如下:

點點楊花離人淚,

無情有思誰人會?

似花非花數百年,

曉來雨過無言愧。

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寫作的背景

3樓:year醫海無邊

蘇東坡貶謫黃州時,其好友章質夫曾寫《水龍吟》一首,內容是詠楊花的.因為該詞寫的形神兼備、筆觸細膩、輕靈生動,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因而受到當時文人的推崇讚譽,盛傳一時.蘇東坡也很喜歡章質夫的《水龍吟》,並和了這首《水龍吟 .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寄給章質夫,還特意告訴他不要給別人看.章質夫慧眼識珠,讚賞不已,也顧不得蘇東坡的特意相告,趕快送給他人欣賞,才使得這首千古絕唱得以傳世.   這首詞的上闋主要寫楊花的飄忽不定的際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態.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開頭一韻,非同反響,道出了楊花的性質和際遇.「似花還似非花」:

楊花即柳絮.看著柳絮像花又畢竟不是花.藝術手法上顯得很「抽象」,但仔細品味琢磨,這「抽象」超出了具體形象,一語道出了柳絮的性質.

這一句與歐陽修的「環滁皆山也」可謂異曲同工.一般來講,藝術要求用形象反映事物.而蘇東坡卻「反其道而行之」,匠心獨運,以「抽象」寫出了非同反響的藝術效果.

因此,在藝術描寫上,「抽象」有「抽象」的妙用.「也無人惜從教墜」,則言其際遇之苦,沒有人憐惜這像花又畢竟不是花的柳絮,只有任其墜落,隨風而去.「無人惜」是詩人言其飄零無著、不被人愛憐的際遇,也正說明了唯獨詩人惜之.

乙個「惜」字,實在是全篇之「眼」,妙不可言.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這一韻承接上一韻中的「墜」字,賦予柳絮以人的性情.

「拋家傍路」說楊花的飄忽無著,仔細思量,那柳絮墜離枝頭,「拋家」而去,不是很無情嗎?可是柳絮「傍路」飄零,卻又依依難捨,戀「家」之情躍然紙上.真是「道是無情卻有情」!

「有思」言其不忍離別的愁思和痛苦.其實,這是詩人的想象,「思量」是「惜」的進一步的深入,使楊花飄忽不定的形態具有了人的情感.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這一韻承接上一韻的「有思」,採用擬人的手法,以極其細膩獨到的筆致,盡寫柳絮飄忽迷離的神態,讓人柔腸百轉,思緒萬千,嘆為觀止.從上闋「無情有思」開始,詩人便想象的羽翼,把楊花比喻為乙個思親**,將「有思」具體化、形象化,活脫脫地展示出她的完整形象.這裡,「有思」成為思親**的「愁思」.

因「愁思」而「縈損柔腸」,因「愁」而「柔」,因「柔」而「損」;「愁思」煎熬則「困」,「困」則「嬌眼 」「欲開還閉」.思親**的情態被詩人描寫、刻畫地極其細膩,從而把柳絮隨風而墜、時起時落、飄忽迷離、勾魂攝魄的形態,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真乃神來之筆.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有思」,「有思」的情態也描摹出來.那麼**為何而思?上闋的最後一韻作了回答:

她在思念遠方的夫婿.這一韻化用了「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過遼西」的詩意.

「夢隨風萬里」既寫**之夢,又關合柳絮飄忽迷離,輕盈若夢.愁中入夢,夢裡與遠在萬里的君郎相逢,卻被鶯兒的啼聲驚醒,怎不讓人愁更愁,簡直讓人惱恨了!   縱觀上闋是以人狀物,雖然是在詠柳絮,卻叫人難分詩人是在寫柳絮還是寫思婦.

柳絮與思婦達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融,貌似神合的境界,不禁令我想起了莊子做過的乙個夢:「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週之夢為蝴蝶,蝴蝶之夢為周與?

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   詞的下闋與上闋相呼應主要是寫柳絮的歸宿,感**彩更加濃厚.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在上闋「惜」和「愁」的情緒基礎上,詩人下闕的頭一韻直抒胸膩,「愁」化作「恨」,傾注惜春之情,也是在更深的層次上寫柳絮「也無人教墜」的際遇.這一韻應和上闋首韻「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表面上看,因為柳絮像花又畢竟不是花,所以不必去「恨 」,應該「恨」的是西園遍地落英,「零落成泥碾作塵」,春去無奈,最可憐惜.然而,細細斟酌,「落紅難綴」更反襯出柳絮的「無人惜」的遭際,詩人用這種手法進一步寫出了對柳絮獨「惜」的情愫.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

一池萍碎.」拂曉的一場春雨過後,那隨風飄舞、「拋家傍路」卻「無人惜」的柳絮上哪兒去了呢,為何無蹤無影,蕩然無存了?「一池萍碎」即是回答.

看到滿池細碎的浮萍,詩人驀然清醒——原來那沸沸揚揚,滿天的飛絮都化作了水上的浮萍.這裡,「遺蹤何在」是問題,「一池萍碎 」是結果,而「曉來雨過」是柳絮化為浮萍的客觀條件.柳絮化為了浮萍,用現在的科學觀點來看,是不可能的.

但詩人「惜」柳絮又不忍看到它憑空消逝的傷感卻得到慰藉.何況柳絮墜落,化為浮萍也是當時的「公認」.「遺蹤何在」一句寫得極好,把詩人對春雨過後,柳絮消失後的心理情態盡寫出來,又起到了「承上啟下 」的作用,實屬難得.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一韻從柳絮的「遺蹤」蕩然無存生髮,以簡潔洗練的句子寫出了春光易逝的傷感.

雖然花落無情,好景不長,然而春去有「歸」:一部分歸為塵土,一部分歸為流水.即使如此,也是「無可奈何花落去」,柳絮不復存在,大好的春光也隨著柳絮的消失一去不復返了.

「 惜」柳絮,進而「惜」春光,詩人的情感袒露無遺.「春色三分」一句很是別出心裁.把光景分為若干份並不是蘇東坡的創造.

詩人寫這首詞之前,許多騷人墨客寫下了不少類似的句子,如「天下三分明夜月,二分無賴是揚州.」、「三分春色兩分愁,更一分風雨.」等都是經典名句.

但是我們仔細玩味,推敲比較,卻不難看出,上述名句都不如蘇東坡的語意蘊藉、含蓄、巧妙.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這最後一韻,是具有歸結性的震撼全篇的點睛之筆.

那沸沸揚揚,飄忽迷離的柳絮在詩人的眼裡竟然「點點是離人淚」!這一韻照應了上闋「思婦」「愁思」的描寫,比喻新奇脫俗,想象大膽誇張,感情深摯飽滿,筆墨酣暢淋漓,蘊意回味無窮,真是妙筆神功!   前人對蘇東坡的這首「和詞」與章質夫的「原唱」孰優孰劣,曾有過爭執.

歸納起來,觀點有三.一說「原唱」優於「和詞」,「曲盡楊花妙處」;二說「和詞」優於「原唱」,「幽怨纏綿,直是言情,非復賦物」;三說「原唱」與「和詞」均為絕唱,「不容妄為軒輊」.究竟如何?

我們不要先妄下結論,還是先來看看章質夫的「原唱」.詞曰: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楊花飄墜.

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青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黏輕粉,魚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面對一件藝術珍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觀點,不同的審美觀點獲得不同的審美享受,這是正常的.但是當兩件同類藝術珍品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就有了乙個審美價值比較問題,「不容妄為軒輊」是不成立的,必然有個孰優孰劣的評價和選擇問題,非此即彼.

前面說過,章質夫的這首《水龍吟》形神兼備,筆觸細膩,輕靈生動,是一篇難得的佳作.然而,只要與蘇東坡的這首「和詞」加以比較,章質夫的「原唱」就相形見絀了.   大凡詩詞,「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

有境界,本也.氣質、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

」因此,只做到形神兼備還不夠,必須做到「有境界」.觀章質夫的「原唱」,雖然描寫細膩生動、氣質神韻不凡、「瀟灑喜人」,但終歸是「織繡功夫」,「喜人」並不感人,因而較之「和詞」在「境界」上就大為遜色.蘇東坡的「和詞」「先乎情」,「以性靈語詠物,以沉著之筆達出」,不僅寫了楊花的形、神,而且寫景「言情」,在楊花裡傾注了自己的深摯情感,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達到了高超的藝術境界,從而獲得了永恆的藝術生命.

這是章質夫的「原唱」望塵莫及的.   「和詞」勝於「原唱」,也突出表現在藝術構思上.「原唱」在總體上沒有跳出詠物寫景的園囿,而「和詞」卻別有洞天,採用擬人的藝術手法,把詠物與寫人有機地、巧妙地結合起來,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乙個完整的思婦形象,寫柳絮的際遇,綰合著思婦的際遇,情景交融,物我一體.

這也是「原唱」無法相比的.   在語言藝術特色上,「原唱」雖然精巧靈動,但也不過是「大珠小珠落玉盤」,令人驚奇和感動的好句子不多.詩詞無好句如登山無勝景,終歸有些缺憾.

而「和詞 」的語言卻新穎別緻,舒放自如,並且好句比比皆是.如「似花還似非花」、「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點點是離人淚」等,都是可圈可點、令人稱頌的佳句.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東坡楊花詞,和韻而似元唱;章質夫詞,元唱而似和韻.」步韻填詞,從形式到內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約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的情況下,「和韻」要超越「原唱」實屬不易.

但蘇東坡卻舉重若輕,以其卓越的藝術才華,寫出了這首「和韻而似元唱」的傑作,真可謂曠世奇才.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是蘇東坡婉約詞中的經典之作.我們不僅從中領略了豪放派詩人的婉約風格的一面,體驗到詩人感情豐富的內心世界,而且這首詞獨具的藝術魅力,給予了我們不盡的審美享受.

蘇軾水龍吟的譯文註釋,蘇軾水龍吟翻譯

水龍吟 蘇軾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 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 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 離人淚。譯文 楊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沒有...

蘇軾的水龍吟全篇,蘇軾的《水龍吟》及賞析

1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 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 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2 譯文 楊...

賞析 蘇軾《東坡》,蘇軾的《水龍吟》及賞析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說點自己見解,第一句是起手句,雨洗代表自己遭受的磨難,中國人喜歡用風雨來形容磨難 東坡是雙關,既是地名也是自比 月色清代指自己歷經磨難依然不改自己清白的志向。末句以鏗然為結語,意思是說不論自己人生的道路多麼曲折,依然會自潔自愛,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