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楓只愛麗麗
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1、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是人類獨有的區別於世間一切生命的交往工具;但又不僅僅是工具和載體,其本身就是人類文明和世界文化的組成部分;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人文,泛指一切與人類切身利益有關的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等.這種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提法更準確、更寬廣,更深刻.言語技能的獲得,創新思維的超越,文化內涵的豐富,使語文課程更貼近整體素質的培養與薰陶.
怎麼理解語文課程的性質
2樓:笨笨熊**輔導及課件
語文課程的性質,是語文課程區別於其他課程的根本屬性,它是決定語文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根本依據。我們只有認清語文課程的性質和地位,才能明確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
《語文課程標準》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這一科學闡述,解決了長期以來在語文課程性質問題上存在的文與道、思想性與工具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矛盾之爭。事實上,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只有與人文性統一,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為基礎,它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要正確把握語文課程的性質,必須弄清三個問題:一是什麼是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二是什麼是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三是如何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一、什麼是語文課程的工具性
語文課程的工具性是以語言的工具性為基礎和前提的。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語文課程是認知的工具
葉聖陶先生曾經指出:「語文是工具,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數、理、化,社會科學方面的文、史、哲、經,學習、表達和交流都要使用這個工具。」葉老的「工具論」把語文課程定性為基礎工具,認為語文是學習其他一切學科的工具,這個論斷是非常正確的。
因為只有學會熟練地使用語言,才能進行閱讀與表達,這是其他學科學習所必備的條件。有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解答數學應用題中起主要作用。儘管閱讀能力和計算能力對於成功地解答應用題都起作用,但閱讀能力比計算能力起的作用更大。
也就是說,學生閱讀能力強,他的數學成績也會相對地好,由此可以作出這樣的推斷:凡是以言語資訊為主要內容的學科,其學習成績與語言學科的學習成績呈正相關。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課程是一門基礎工具課程。
那麼,作為學習語言的語文課程,如何充分發揮其認知工具的作用呢?首先,要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聽說讀寫的言語實踐中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並利用這些能力進行語言交流、解釋和記憶。這種認知工具具有再認知的特點,學生只有掌握了語文能力,才能再學習。
其次,要引導學生在言語實踐中掌握獲得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自學方法。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兩者密不可分,又因為任何學習方法都是和思維方法聯絡在一起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獲取自學方法的過程。學生一旦獲得了自學的方法,就能大大提高語言學習的效率。
2.語文課程是表情達意的工具
語文和數學都是屬於工具性課程,那麼,這兩門課程在體現工具性的作用上有什麼不同呢?數學是通過對數與形的計算來體現工具作用的;而語文是通過表情達意來體現工具作用的。語言作為載體,它所負載的文化科學知識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和情意的內涵,學生通過對文字的閱讀與理解,不僅可以獲得語言的知識,提高理解語言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思想認識,受到情感的薰陶。
同樣,學生通過習作表達,不僅可以提高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而且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抒發,個性得到彰顯,人格得到培養。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不僅表現在再認知上,同時也體現在表情達意上,體現在對學生人格的塑造上。
二、什麼是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如果說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著眼於學生的認知和再認知領域,那麼,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則著眼於學生的精神領域。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只是揭示了語文課程的外在意義和價值;而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卻揭示了語文課程的內在意義和價值。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強調語文學習的過程既是學生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也是激發學生創造力和生命力的過程。
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人文性的功能呢?
1.要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讓學生通過大量優秀作品的閱讀,受到薰陶和感染
人類優秀的文化和文明精神,大都積澱在優秀作品之中,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和感悟,可以吸收前人創造的文明結晶,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值得一提的是,學生通過閱讀優秀作品,提公升人文素養,需要經歷乙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那種圍繞語文知識點和能力點進行大運動量的訓練的做法,是難以奏效的。
2.要牢固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策略
首先,在教學的指導思想上,要把學生當做真正的「人」來看待,學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教師要學會尊重和喚醒;學生是有個性有過失的,教師要學會保護和寬容。只有這樣,你才會真正體會到人文教育所獨具的「感化」教育魅力。其次,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學生對文字、對生活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這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貴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獨特體驗時,要喚醒學生的童心,鼓勵學生講真話,抒真情,顯露思維的「原生態」。再次,在目標價值的導向上,要以塑造完善的人格為根本宗旨。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價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質更加高尚,使人的個性更加張揚。
三、如何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廣大語文教師和研究工作者經過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和研究總結出來的,這是語文課程教學指導思想上的與日俱進。那麼,在語文課程的實施中,如何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呢?
1、要把「工具性」與「人文性」作為乙個整體來考慮,不能只偏重某一方面
那種「先實現工具性目標,後補充人文性內容」,或者「先實現人文性目標,後強化工具性訓練」的做法都是不妥當的。為什麼說「工具性」與「人文性」是乙個統一的整體呢?從語言的性質來看,語言既有語言形式,又有語言內容,語言形式和語言所負載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內容是乙個統一體,語言形式離開語言內容,將不復存在,語言內容總是要通過一定的語言形式表現出來。
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把語言形式的教學與語言內容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語文教學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著力解決「學什麼、怎樣學」的問題,而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著力解決「為什麼而學、將會怎樣去學」的問題。這四個問題是乙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必須具備的要素。
如果只解決前兩個問題,將會使語文學習活動迷失方向,並失去學習的原動力;如果只解決後兩個問題,將會使語文學習活動失去邏輯前提。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只有將這四個問題有機地整合起來,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從人的發展角度來看,學生的全面發展,離不開理性與非理性,認知與情感,工具與精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層面的協調發展。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提供了客觀基礎。
2、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必須寓教於文
編入語文教材的文章,雖然涉及歷史、地理、社會、自然等學科方面的語言內容,但是,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只有作為文章去學習,理解章句間的法則的時候,才算做語文教材。所應著眼的是生字難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攝取。
」這就是語文課程區別於其他課程的本質屬性。其他文科課程的教學著眼點主要是語言內容,而課文課程的教學的著眼點是語言內容與語言形式的有機統一,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寓教於文。
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
3樓:angela韓雪倩
1、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是人類獨有的區別於世間一切生命的交往工具;但又不僅僅是工具和載體,其本身就是人類文明和世界文化的組成部分;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人文,泛指一切與人類切身利益有關的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等。這種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提法更準確、更寬廣,更深刻。
言語技能的獲得,創新思維的超越,文化內涵的豐富,使語文課程更貼近整體素質的培養與薰陶。
4樓:匿名使用者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
5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關於語文性質之爭正開展得如火如荼,熱鬧非凡。但就筆者所見,論者大都是自言自語,並沒有乙個統一的論述依據,所以儘管新見疊出,但卻很難得出正確結論。筆者以為,論述語文性質問題必須明確三點共識:
一是要弄清性質的內涵。我們認為性質是事物本質屬性的反映,是決定該事物是該事物而不是其他事物的根本特點。乙個事物只有乙個性質,不可能同時擁有幾個性質。
二是要弄清立論的依據,要明確一門學科的性質只能是由這門學科的特殊的研究物件所決定的。三是要「知人論世」,了解立論者的立論背景,做到「了解之同情」。基於以上三點,我們認為:
儘管「工具說」作為語文性質的主流認識在近幾年中受到了多方質疑,特別是「人文說」者更是不遺餘力;但是,語文性質卻只能是「工具性」,不可能是「人文性」。具體說來:
人文性不是語文性質
我們說人文性不是語文的性質,理由是:
一﹑人文性不是語文學科獨有的特點。語文性質是語文本質屬性的反映,是決定語文是語文而不是其他學科的根本特點。語文性質只有乙個,而且是語文這門學科獨有的乙個。
據此,語文固然屬於人文學科,但人文性卻不是語文學科獨有的,其他人文學科如歷史、**、美術等也具有人文性,人文性無法把語文和其他學科區別開來。因此,說「人文性」是語文的乙個特點則可,說是語文性質則不妥。
二﹑「人文說」的立論依據不妥當。語文性質是由語文的特殊的研究物件所決定的。語文學科關注的物件是言語形式而不是言語內容。而「人文說」
者的立論依據大多從言語反映的內容角度來立論,而言語的內容又恰恰是中小學各門學科都要關注的焦點。這就造成了立論依據的錯位,因而「人文說」不足為訓。
三﹑批駁「工具說」的理由不充分。不破不立,提倡「人文說」者為破「舊」立「新」,決意置「工具說」於死地,把語文教育領域的許多問題都強拉到「工具說」身上,認為「工具說」罪大惡極,十惡不赦。如指責「工具說」帶來了科學主義,導致了種種教學弊端。
此種認識並不準確。首先,語文就要理直氣壯地強調科學化,教材編寫、內容安排、訓練體系、教學原則、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等等本來就需要實現科學化,否則,語文教學質量無以保證。目前,語文教學科學化程度並不高,就連語文概念、語文性質等說法尚不統一,**還好意思說已經到了「科學主義」氾濫的程度?
其次,不能把語文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統統歸結到「工具說」身上,明眼人都知道語文教育中的問題主要是由教育體制不佳、食洋不化、政治干擾及瀰漫於整個社會的功利主義傾向等因素造成的,與「工具說」並不搭界。事實上,「人文說」者所反對的,也恰恰是「工具說」者所反對的,這一點,葉老的有關論述就是明證。
四﹑「人文說」沒有擺正人文教育與能力培養之間的關係。提倡「人文性」的實質是改變陳腐的道德說教,努力擺脫意識形態的不良影響,強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人本教育。應該說這種注重人文精神涵養的教育是中小學各門學科都需要的,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但是,如果把人文教育擺到乙個不恰當的位置上,讓其高高地凌駕於對祖國言語的學習之上,則未免本末倒置、輕重不分了。人文精神的培養應融會於言語能力的形成過程中,而不能脫離言語學習。
五﹑「人文說」者開的藥方並不新鮮。「人文說」者以為加強文學教育、重視誦讀就能包醫百病,未免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了。文學教育固然重要,但它僅僅是語文教育的一小部分,把文學教育當作語文教育的全部,未免荒唐了點。
誦讀固然體現了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在語文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功能,但誰都知道一味誦讀只能是一種歷史的倒退,它無法體現因材施教,帶來的只能是單調乏味﹑懵懂糊塗和效率低下。因此,這一藥方並不理想。何況倡導「工具說」者也十分重視文學教育、強調誦讀呢!
倡導「工具說」的張志公先生就一貫強調要重視文學教育、強化誦讀。
因此,人文性不是語文性質。
語文課程資源有哪些,請問什麼是語文課程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 中,對課程資源與其開發 利用有專門的文字表述,如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 教學掛圖 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 電視 廣播 網路 報告會 演講會 辯論會 研討會 戲劇表演,圖書館 博物館 紀念館 展覽館 布告欄 報廊 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 風...
語文教學研究認識語文課程性質有何意義
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 1 語文是 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內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是人類容獨有的區別於世間一切生命的交往工具 但又不僅僅是工具和載體,其本身就是人類文明和世界文化的組成部分 2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人文,泛指一切與人類切身利益有關的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等.這...
舉例說說語文課程資源包括哪些
實現由單一化的評價模式向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轉變,這一直是語文教師教學思想中的誤區。教育部制定的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實驗稿 關注課程的現代意識,求是求真 情感態度和價值三個維度的目標 社會生活的聯 系,也要培養語文能力,美在享受母語,表現為講解教材內容時平淡無奇。在語文新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