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巨本塗料
是良渚古城水利工程,距今約2023年,甚至比大禹治水都早2023年。
位於杭州餘杭區瓶窯鎮境內的良渚水利系統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攔洪水壩系統。
2樓:匿名使用者
位於杭州餘杭區瓶窯鎮境內的良渚水利系統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攔洪水壩系統。
3樓:匿名使用者
念「zhu」,第三聲。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峽水利工程算不算呀?
5樓:摘葡萄的阿哥
不知道,我以為是都江堰呢。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哪啊!
6樓:匿名使用者
溝通江淮的邗[hán 含]溝
相傳早在商朝末年,我國即已鑿成一條規模可觀的運河,它的名字叫泰伯瀆,是周太王的長子泰伯將王位繼承權讓給其弟季歷、避地到荊吳(太湖流域)後穿鑿的。它位於今無錫市東南。
春秋時期,開鑿的運河漸多,有的為陳、蔡兩國所開,在今淮水上游;
有的為楚國所開,在湖北、安徽境內;有些為吳國所開,在太湖流域和長江、淮河、黃河之間。吳國鑿的這批運河,無論對當時及後代,都有深遠的影響。
吳國首建於商末周初的泰伯,長期默默無聞。到春秋末年,闔閭、夫差父子相繼為王,由於當時的太湖流域有了初步開發,又有伍子胥、孫武等人的襄助,國力逐漸強大。它首先對南方地區的兩個鄰國越國、楚國發動戰爭。
為了在戰爭中便於運兵和運糧,西元前6 世紀末至西元前5 世紀初,在太湖
流域,利用自然河道的基礎,陸續鑿成三條運河。一條叫胥浦,北起太湖東面,南到杭州灣。這是一條從對越戰爭的需要出發而穿鑿的運河。
另一條叫胥溪,位於太湖西面,是溝通太湖、長江間的運河,便於吳船向西進入楚地。
還有一條由吳(江蘇省蘇州市)北上,到今江陰西部與長江會合,便於吳船經此騷擾長江下游的楚地。吳在大軍代楚以前,對楚採用聲東擊西的「疲楚」
戰術,這一戰術就是利用後兩條運河,或向西擾楚,或向北擾楚,使楚軍防不勝防,疲於奔命。「疲於奔命」的典故即源於此。這些運河的穿鑿,不僅促進了區域性的統一,而且還為後來的江南運河奠定了初步基礎。
周敬王十四年(西元前506 年),吳軍大敗楚師於柏舉(湖北麻城縣東北)。12 年後,即周敬王二十六年(西元前494 年),它又敗越師於夫椒(太
湖西洞庭山)。經此兩戰後,楚國一蹶不振,越國也臣服於吳。吳王夫差認為自己在長江流域的霸主地位已確立,決定用兵北方,以便強迫晉、齊、魯、宋等黃河流域的諸侯俯首聽命。
築邗城、穿邗溝,都從用兵北方的需要出發而興建的工程。
周敬王三十四年(西元前486 年),「秋,吳城邗,溝通江淮。」(《左傳·哀公九年》)邗,就是古揚州,在今揚州市西北郊蜀岡一帶,遺址周長約九公里。這是揚州建城的開始。
吳國築邗城,目的是在長江北岸建立進軍北方的基地。鑿邗溝旨在便於運送軍隊和糧秣。據《水經注·淮水注》載,這條邗溝從邗城西南引進江水,經過城東,再向北流,從陸陽、廣武兩湖(兩湖分別位於今高郵縣東部和西部)中間穿過,北注樊梁湖(今高郵縣北境),又折向東北,連續穿過博芝、射陽兩湖(兩湖位於興化、寶應間),再折向西北,到末口(今淮安市東北)入淮。
邗溝的線路比較曲折,所以如此,目的在於利用當地的眾多湖泊,以便減輕施工的負擔。這是我國、也是世界有確切穿鑿紀年的第一條大型運河,長約150 公里。
7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師 秦:李冰父子、《都江堰》
8樓:星河霸業
新發現了乙個西元前3.3千年到2.3千年
中國歷史著名水利工程有哪些
9樓:熱心網友
1、鄭國渠
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
,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鄭國渠的作用不僅僅在於它發揮灌溉效益的100餘年,而且還在於首開了引涇灌溉之先河,對後世引涇灌溉發生著深遠的影響。
秦以後,歷代繼續在這裡完善其水利設施:先後歷經漢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豐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廣惠渠和通濟渠、清代的龍洞渠等歷代渠道。
2、龍首渠
龍首渠位於陝西省,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開發洛河水利的歷史上是首創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前身。
龍首渠大約是在漢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間根據莊熊羆的建議而修建的。這是開發洛河水利的首次工程,徵調了1萬多民工,挖通起自徵縣(今澄城縣)終到臨晉(今大荔縣)的渠道。據說渠成後,重泉(今蒲城縣東南)以東的1萬多頃鹽鹼地得到灌溉,每畝能收10石糧。
3、大運河
大運河,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偉大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在大運河成為漕運的主體水道之後,漕運借助大運河溝通南北的便捷條件,將漕糧轉運到全國大部分地區,成為王朝調劑物資、制衡社會的有力手段。尤其是在明清兩代,漕運的社會歷史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4、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靈渠主體工程由鏵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洩水天平、水涵、陡門、堰壩、秦堤、橋梁等部分組成,儘管興建時間先後不同,但它們互相關聯,成為靈渠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西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5、都江堰水利工程
西元前256年,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率眾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四川 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側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該大型水利工程現存至今依舊在灌溉田疇,是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不僅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蹟,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建立,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
10樓:金果
1、鄭國渠
鄭國渠是西元前246年由南韓水利專家鄭國主持興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餘里(灌溉面積號稱4萬頃)。
鄭國渠是乙個規模巨集大的灌溉工程。西元前246年,秦王政剛即位,韓桓惠王為了誘使秦國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設上,無力進行東伐,派水工鄭國到秦國執行「疲秦」之計。
鄭國給秦國設計興修引涇水入洛陽的灌溉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韓王的計謀暴露,秦要殺鄭國,鄭國說:當初韓王是叫我來作間諜的,但是,水渠修成,不過為韓延數歲之命。
為秦卻建萬世之功(《漢書·溝恤志》)。秦王政認為鄭國的話有道理,讓他繼續主持這項工程。大約花了十年時間這項工程才告竣工。由於是鄭國設計和主持施工的,因而人們稱為鄭國渠。
2、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西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
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型的結晶。
都江堰風景區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巖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3、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西元前214年鑿成通航。
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2023年8月13日,靈渠等4個專案入選2023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4、白渠
白渠建於漢武帝太始二年(西元前95年),因為是趙中大夫白公的建議,因人而名,故名白渠。這是繼鄭國渠之後又一條引涇水的重要工程。
它首起谷口,尾入櫟陽,注入渭河, 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餘頃 。該渠在鄭國渠之南,兩渠走向大體相同,白渠經涇陽、三原、高陵等縣至下邽注入渭水,而鄭國渠的下游注入洛水。
東漢遷都洛陽後,白渠一度廢棄,直至 十六國時前秦以關中為根據地時, 苻堅方組織農工對白渠加以整修。西魏定都關中之後,也對白渠加以重修。
至唐朝時,由於 鄭國渠已完全廢棄,白渠遂成為關中灌溉的主要 河渠,分為 三白渠:即太白渠、中白渠和南白渠。 唐高宗 永徽年間,白渠灌溉總面積達到一萬多頃,成為關中農業命脈。
唐中期之後,由於白渠上大量設立 水車、 水磨等水力機械,並且涇河上游用水增加,導致白渠水量急劇減少,雖然幾乎每二十年疏浚一次,灌溉面積還是減少至原有的五分之一。
5、隋唐大運河
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起杭餘(杭州),北至涿郡(北京),隋朝開鑿全長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東南沿海和華北大平原上。
經過浙江、江蘇、安徽、河南、山東、河北、天津、北京八個省市,通達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後經元朝取直疏浚,全長1794公里,成為現今的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利用了隋朝大運河不少河段,縮短了900多公里的航程。
11樓:阿沾
1、都江堰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西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型的結晶。
2、靈渠
靈渠主體工程由鏵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洩水天平、水涵、陡門、堰壩、秦堤、橋梁等部分組成,儘管興建時間先後不同,但它們互相關聯,成為靈渠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位於興安縣城東南3公里海洋河的分水塘(又稱渼潭)攔河大壩的上游,由於前銳後鈍,形如犁鏵,故稱「鏵嘴」。是與大、小天平銜接的具有分水作用的砌石壩。從大、小天平的銜接處向上游砌築,銳角所指的方向與海洋河主流方向相對,把海洋河水劈分為二,一由南渠而合於漓,一由北渠而歸於湘。
3、鄭國渠
鄭國渠,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6),其時南韓因懼秦,遂派水工鄭國入秦,獻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資財,削弱秦**隊。此舉適得其反,促進秦國更加強大。
鄭國渠首位於「瓠口」(今王橋鎮上然村西北)。渠線沿王橋、橋底鎮東進,過寨子溝後東北折,經掃宋鄉公里、椿樹呂村一線,於蔣路鄉水磨村附近橫絕冶峪河,至甘澤堡後東折,於龍泉鄉鐵李村入三原境。本縣境內長約30公里。
其渠首工程設施無考,灌溉方式為引洪淤灌(大水漫灌)。
4、白渠
白渠的建成使涇陽、三原一帶的大片土地,在改善土肥條件,促進生產發展,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廣大群眾對白公也深為愛戴。
白渠,中國陝西關中地區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白渠開鑿於西漢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由於是趙中大夫白公的建議,故而得名白渠,也常與原有的鄭國渠合稱鄭白渠。
早在西元前129年,漢武帝就採納了大司農的建議,命水工徐伯率領萬人開挖漕渠。自長安引渭水,東通黃河,漕運關東之粟,同時也可灌溉田地萬餘頃。
5、隋唐大運河
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後代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會稽(今紹興)、寧波。
從先秦時期到南北朝,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開鑿了大量運河,其分布地區幾乎遍及大半個中國。西到關中,南達廣東,北到華北大平原,都有人工運河。這些人工運河與天然河流連線起來可以由河道通達中國的大部分地區。
水利工程就業前景,水利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怎麼樣?
主幹學科 力學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主要課程 材料力學 結構力學 流體力學 土力學 建築材料 混凝土結構與鋼結構 房屋結構 橋梁結構 地下結構 道路勘測設計與路基路面結構 施工技術與管理。教學實踐 包括認識實習 測量實習 工程地質實習 專業實習或生產實習 結構課程設計 畢業設計或畢業 等,一般安排4...
水利工程管理的發展趨勢,水利工程管理的發展歷程
中國的水利工程管理經過30多年的實踐,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要盡快實現中國式的管理現代化,還要做很大努力。當前研究的主要內容,側重在以下幾個方面 要貫徹全面服務的方針。除應繼續鞏固提高過去所側重的防洪 排水 灌溉等方面以外,要把水電 水運 城鄉供水和水產都做為重要服務專案。有重點地建立微波 短波通...
長江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長江有哪些水利工程?
長江三峽位於中國重慶市和湖北省境內的長江干流上,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92公里,由瞿塘峽 巫峽 西陵峽組成。長江三峽工程 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 三峽工程全稱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位於中國中部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整個工程由大壩 水電站廠房和通航建築物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