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夢之緣文化
王陽明的心學重要理論之一,致良知,今早讀書,理解先生要告訴我的,每個人心中都有良知,每個人心中都有無盡寶藏,堅信良知而明。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這是一條讓自己和眾人走上大道,走向光明的路,先生用他的苦難經歷驗證了這一真理,唯有從心上去除不明和貪慾,才能恢復清澈良知,才能依道而行,心生萬法,看透萬物,開發智慧。
大學》言:「誠其意者,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慊」,如果像討厭惡臭、喜歡美色那樣真誠,直接,做任何事都成於內心真正的起心動念,一良知而行,做到心安理得還有何煩惱困惑。
只是乙個偽字害了自己,心裡想的、嘴上說的和做出來的真的一致嗎?
心裡想老公你做的不好,不能和我一起學習提公升自己,孩子才沒有學習動力才不聽話;嘴上說要改變自己,不要求老公改變,站在對方角度考慮;真正做出來的就是你管管孩子或者你別管他讓孩子自己反省,老公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心裡想孩子你讓我很頭疼,為什麼不能懂事積極上進?嘴上說要包容接納理解支援鼓勵讚美孩子;做出來的要不想說教要不無能為力。
真正的智慧媽媽應該知行合一,理上明,事上煉,讓自己從心上接納家人,真正的去掉自己的知見,放下抱怨,沒有人拒絕你真誠的對他好,從起心動念為了他們好而不是心有抱怨做虛偽的事,這讓自己很痛苦。
誰也改變不了,渡人者先自渡。
紀伯倫說:「如果有一天,你不在尋找愛情,只是去愛;
你不在渴望成功,只是去做;
你不在追求空泛的成長,只是開始修養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一切,才真正開始!」
2樓:青檸姑娘
朱熹和王陽明都主張「存天理,滅人慾」,但兩者卻有所不同。朱熹所指的「天理」需要外向於萬事萬物中去求,即之前的封建道理思想,這就是天理,就是需要去維護的;而王陽明主張的「天理」是無需外求,只需發明本心,即良知;只要不違背良知的東西就是天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那麼什麼是良知?違背良知的就是心中的賊,最簡單的也不過七情六慾,即七種感情和六種慾望。人生在世難免不稱意,但當這種情況來臨時,很多人保持不了所謂的平常心態,開始哀傷憂愁,這也是當代社會上的一種通病。
其實從根本上這也是一種「心賊」,錯誤觀念的思想或者僵硬的頭腦想法,讓自己在失敗和挫折面前不敢接受,選擇逃離,我們必須要將其破除。
四顆心破賊。
心中之賊,它既然藏在心中那麼就點亮心燈以此攻克。
第一要有自省之心,不可讓自己輸在起跑線上。早在唐朝開始,太宗說過這樣一句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正是因為這幾面「鏡子」也讓太宗開啟了貞觀之治。歷史上的其他皇帝難道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話嗎?他們只是不反省自己,從而賊心作孽。
第二要有向善之心,乙個人必須要順應天理,行走在正義的道路上。只要是人之所願,它就是人們心中一盞不滅的明燈。《聖經》裡面曾經提到這樣一句話: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三句話就包括了乙個人正常的生活,三個「不」字就包括了乙個人心向善的正義之路。
第三要有堅定之心,內心要有真理定力,一定不向庸俗等勢力低頭。只要堅定信念,生活就不會迷失方向,更是保持了乙個作為公民的基本素養。這一點說起來非常的容易,而且道理都懂,但做起來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情。
不管面對什麼樣的情況,前進的路途中一定要堅持這顆本心,這才是乙個人真正的內在「美」。
第四要有清潔之心,不斷去除自己的私心雜念。什麼是私心雜念?基本的慾望之外的,或者說自己兩隻上認為都是錯的就是私心雜念。
乙個人慾望可以有,但這個尺度很關鍵,我們不能任由它生長;倘若不控制隨著時間的發展就會成為「極端」。所以說看得開,識得破,懂得透才是人們保持清潔之心的關鍵,即良知合理的表現。
乙個人真的攻克了內心之賊,那麼你就可以成為聖人了。
2018-12-12《致良知是一種偉大的力量》讀後感
3樓:正香教育
王陽明先生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四句教即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人心皆有良知,乙個人如果能去除物慾的牽制障敝存天理,滅人慾,喚醒良知良能,做到知行合一,就是遵循良知的自然執行。
聖人的學問,就是心學。堯、舜、禹這些聖人一脈相承的心法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這句話就是心學的源頭。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都是屬於學,沒有學了不踐行的。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聖人的學問只有乙個功夫,知與行不能分成兩件事。立志用功,就像種樹,剛剛生根發芽,沒有長樹幹,等有了樹幹,沒有樹枝,有了樹枝,就開始長樹葉,有了樹葉,然後才能開花結果。
喜、怒、哀、懼、愛、惡、欲被稱為七情,七情都是人心中本有的,對七情有了執著,是良知的障蔽,一旦覺知,障蔽自消,就恢復了心的本體。
人一生的學問功夫,立志、責志,「正諸先覺,考諸古訓,」除去人慾,存養天理,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讀聖賢經典,求助於聖賢垂訓。當自己有私慾心、嫉妒心、憤恨心、貪婪心、傲慢心、慳吝心、懈怠心、輕忽心、浮躁心生起是,追問此志,沒有一事不是立志、責志的機會,責志的功夫,對於去除私慾的作用,猶豫如烈火燎毛,又如太陽一齣,魑魅魍魎立刻消失,在光明的世界裡,黑暗的問題原本就不存在。感恩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與祖國同頻共振,有機會隨時聖賢,建設心靈品質,走向人生的康莊大道!
致良知~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原文版)閱讀筆記(35)
4樓:樂燕鈮
卅。五、歐陽崇一書(
1、本篇啟發、感悟纖緩叢:
寧不了事,不可不加培養」,對於事的理解正則正,非則非。事哪亮,一也。
人情機詐百出……」段,道理能通,但是心還是不能通,不知道致良知四合院至今有誰真的於此能知行合一且一以慣之了?反省自己只是在某些時候能如出此而已。路漫漫兮,還待上下於己心求索。
2、補充註釋:
虔:江西省贛州市的簡稱。
倥傯kǒng zǒng:指忙亂、事情的紛繁迫促;也可以意為困苦窘迫。
集義:即致良知,義毀櫻者宜也,心得其宜之謂義。能致良知則心得其宜矣,故「集義」亦是知良知。
寧不:難道不。
了事:a.辦妥事情;使事情得到結束。
b.明白事理;精明能幹。
3、精彩摘錄:
若是良知發用之思,則所思莫非天理矣。良知發用之思,自然明白簡易。良知亦自能知得。若是私意安排之思,自是紛紜勞擾。良知亦自會分別得。蓋思之是非邪正,良知無有不自知者。
《致良知~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原文版)閱讀筆記(28)
5樓:一襲可愛風
廿八、《與黃勉之書其二》(
1、本篇啟發、感悟:
非常精彩。黃勉之對先生致良知的理解、體悟,首世正、真、清晰明瞭、言之質樸易懂。
2、補充註釋:
用是:因此。
客氣:一時的意氣;偏激的情緒。
3、精彩摘錄:
以良知之教涵泳之,覺其徹動徹靜,徹晝徹夜,徹古徹今,徹生盯芹侍徹死,無非此物。不假纖毫思索,不得纖毫助長,亭亭凱吵噹噹,靈靈明明,觸而應,感而通,無所不照,無所不覺,無所不達,千聖同途,萬賢合轍。無他如神,此即為神;無他希天,此即為天;無他順帝,此即為帝。
本無不中,本無不公。終日酬酢,不見其有動;終日閒居,不見其有靜。真乾坤之靈體,吾人之妙用也。
竊又以為《中庸》『誠者』之『明』,即此良知為明;『誠之者』之『戒慎恐懼』,即此良知為『戒慎恐懼』。當與惻隱羞惡一般,俱是良知條件。知戒慎恐懼,知惻隱,知羞惡,通是良知,亦即是『明』」。
今若又於好色字上生如許意見,卻未免有「執指為月」之病。昔人多有為一字一句所牽蔽,遂致錯解聖經者,正是此症候耳,不可不察也。
4、費解處:無。
《致良知~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原文版)閱讀筆記(8)
6樓:瀕危物種
十。一、寄李道夫。
1、精彩摘錄:
學絕道喪,俗之陷溺,如人在大海波濤中,且需援之登岸,然後可授之衣而與之食。若以衣食投之波濤中,是適重其溺,彼將不以為德而反以為尤矣。
2、補充註釋:
依阿 yī ē曲從附順。
比聞:近來聽說。
執事:對對方的敬稱。(執事也有**、主管之意)
弘毅:抱負遠大,意志堅強。
溥:廣大。3、本篇啟發:
引導人向上向善,包括引導人開發心靈寶藏、學習陽明心學致良知都該如文中先生所言,須隨機導引,因事啟沃,寬心平氣以薰陶之,俟其感發興起,而後開之以其說。
因為,此如人在大搭碰孫海波濤中,先須幫其上岸再予其衣食,如果還沒救其上岸投衣物食物給他,反而是增加其負擔害了他。
引導吵侍人學習致良知起初最好的辦法就是送他一本紅皮書,邀他一起開啟紅皮書學習之旅。
4、費解處:
僂爾:不要尊嚴的屈從?
為什麼致良知本質是挽救封建王朝
因為致良知反對程朱理學,而近代中國科學技術落後和這有點關係。個人意見。現在社會更需要道德。王陽明主張通過內心反省,克服私慾,以 致良知 其根本意圖是 a 克服程朱理學的弊端 b 挽救封 b試題分析 思想是為政治服務的。解題關鍵是認識王陽明的心學實質。克服 私慾 以 致良知 是針對社會動盪 世風日下提...
愛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
愛是一種向上的力量,就像一粒種子,哪怕是放在石頭縫隙裡,只要有一點點的土壤,有水,有陽光,它就一定要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慢慢地成長一棵參天大樹,把那一塊石頭撐開,給自己一片廣闊的天空。真愛不是別人饋贈給你的禮物,而是你內心的一種能力 你應當一直都擁有這份能力和熱情,直到遇見那個你認為值得愛的人,再把...
有一種不辣的姜叫洋姜,吃了會有什麼好處,會致癌嗎
不會致癌,首先洋姜是菊 科植物,薑黃素主要存在於薑科 天南星科植物裡面,比如生薑,而不是洋姜。其次,薑黃素致癌是謬論,薑黃素是有很好的抑制腫瘤的作用的,在抗癌製劑方面應用很多。再者,洋姜裡面有類人體胰島素的成分,在控制血糖方面是一種不錯的食療方法,醫學上也應用廣泛,其他好處就是營養挺豐富的,多種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