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做到靜若止水,波瀾不驚?

2025-04-16 05:05:24 字數 2015 閱讀 1144

1樓:匿名使用者

心若止水,波瀾不驚。塵世的浮華和喧囂,世俗的幸福和快樂。可以處之泰然,一笑而過。除了聖人,但我們不是。

生命的價值也許不是我們的理想,幸福的含義也得重新定義。態度決定一切,年少懵懂的備腔一無所知,至今才曉:少年不努,老大圖傷悲。

窮則生變,已經山窮水盡,沒有退路,只有飢滾擾向前,哪怕是沉落海底,無愧於自己和他人,等到千年以後的打撈,歷史會給自己乙個奮鬥的標記。可以微笑著看的自己崢嶸的過去。

以後的日子,已經沒有選擇的權利。無論前面是上刀山,還是下火海,我爛旦們也要過。不是奮起開航,迎風破浪,期待榮歸故里;就是隨波逐流,草草收場,了此一生。

生命給我,詮釋我們的機會有限,也太少。凡世的喧囂和明亮,世俗的快樂和幸福,如同這瀰漫著菸灰的空氣,壓抑的我們胸慌氣悶,可我們卻遠離不得。

佛語:"寒時水結成冰,暖時融冰成水;迷時結性成心,悟時融心成性,心性本同,依迷悟而有所差別。"一切皆態度使然。

2樓:匿名使用者

靜若止水,波瀾不驚,是一種境界。

林則徐說過:有容祥運首乃大。人只有心胸開悄巨集闊到能包容萬事萬物的時候才能達到這謹數樣的境界,雜念是可以擦拭的,需要時間的磨練,就如你說的,領悟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

虛懷若谷!

3樓:匿名使用者

距離和時間會讓乙個人淡忘很多事。

怎樣才能做到心如止水,波瀾不驚

4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看破這紅塵,不過是一場幻覺,所有的一切終將湮滅,散去。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 紅樓夢》

題主如果非常追求這種心境,建議修行。儒 釋 道 皆可,注意分辨,真經難得。

5樓:網友

現在的和尚道士都做不到,普通人就更難,只要有七情六慾在就不可能。

6樓:暖愛殤夏

不在乎任何事。。。這個不簡單啊。。。

7樓:篤勳盈高旻

菩提本無樹,何處染塵垓。淡定。。遇到事的時候自己在心裡反覆唸咒語:淡定,淡定。。反覆幾下就會好多了。

8樓:洛綠魚浩淼

出家為尼,善哉善哉!

9樓:澄璞丙清懿

自己乙個人安靜一點…

自然就會靜拉。

10樓:耿卉檀籟

增加控制力。

就當看到的是一陀屎。

11樓:皋空緒敏慧

這是一種心境,我也在追尋這種心境,如同平靜的水面,有句話是,只有平靜的心態才會看清楚一切,才會讓遇事不驚,不急躁,不退縮,不輕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和經驗,但是並非每個人都會做的很好,這並不是我們欠缺經驗和經歷,其實經驗和經歷給我們的只是一些所謂的自信而已,實際上仍然是還是本象,急躁,浮躁,害怕而已。因為人內心的變化的每乙個經過都會讓大腦記住,當遇到的時候把這些經驗拿出來而已,可想內心仍然不是平靜,因為他在尋求幫助,尋求大腦裡的幫助。

我告訴你乙個方法,就是找乙個寂靜的地方,去聽風,感受大自然,自己給自己大腦裡想象一種心境,如,一泓毫無波瀾的清水,感受著風的吹過,體驗內心的變化是否在起伏。好了不多說了自己能堅持才是最重要的。

12樓:卓寄漆雕翠巧

建議樓主可以學禪讀一些佛學書籍!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太過執著才會徒生煩惱,心中無煩無惱,自可泰然自若,風清雲淡!我且問樓主乙個問題:

你把一塊錢的硬幣放在手上,請你認真思考一下:是你的這隻手擁有這枚硬幣,還是這枚硬幣擁有這隻手?

怎樣才能做到「心如止水,波瀾不驚」?

13樓:網友

這個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這樣的人一般都有的幾個特點:1經歷過大風大浪。

2有一定身份地位。3有真才實學。4目空一切淡泊名利。

5有豐富的經驗遇事能很好的化解。6勇於面對現實。

14樓:廣東天邊的浮雲

知識+經驗,得出的量越大越好。

如何能培養處事不驚沉穩的性格,怎樣才能做到沉穩,老練 處事不驚?

老練說明乙個人的工作經驗豐富,多做一些對技能提高的事情,這樣就會變得老練。處事不驚,說明是泰山壓頂而面不改色,需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這個比較難,因為所有的人都會有自己懼怕的事情,只有勇敢的面對了,就會有所領悟。望能幫到你。怎樣才能做到沉穩,老練 處事不驚?怎樣才能成為乙個沉穩的人?10條乾貨,你夠沉...

今天是世界糧食日,怎樣才能做到不浪費糧食?

節約糧食不浪費,要從娃娃抓起,要讓孩子們懂得糧食來之不易,不浪費糧食要從學校食堂管控,形成從小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同時,學校也有必要每年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孩子參觀甚至體驗糧食生碰頃產的全過程,不僅僅伍吵旦從書本上背得來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更要在思想上,形腔擾成這種意識。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不...

怎麼才不糾結一些事情,怎樣才能做到不糾結?

如何不糾結,養成看書的習慣 正確認識自我 養成善於接受新事物的習慣 對一些事情不要武斷 不要以偏概全等。養成看書的習慣,多讀一些好書,豐富的知識可以開啟人的智慧型,使人思想開闊,使人不拘泥於教條的陳規陋習,同時也可以從偉大人物的心路歷程中獲得心靈上的慰藉,從書籍中獲得激勵 正確認識自我,腳踏實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