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為何不聽恩師諸葛亮的話,而選擇在山上紮營呢?那樣做,有什麼道理?

2025-04-10 11:10:26 字數 2815 閱讀 6697

1樓:禮渤自倫利間

要了解街亭之戰,就得了解一下,這次街亭之戰的背景。

總的來說,這是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是諸葛亮最有機會的一次,原因很簡單,就是出其不意,在曹魏看來,劉備死後,蜀國大亂,即使是諸葛亮,也會選擇休養生息,做好防禦,而不會主動出擊的。

曹魏這樣想,屬於曹魏,磨孫羨靠近蜀國的郡縣也是這樣想,所以當諸葛亮突然來襲的時候,三個郡直接就望風而降了。

而諸葛亮這個時候,最需要做的是什麼呢?收服這三個郡,比如人才,百姓,錢糧之類的凱信。對於諸葛亮來說,最重要的自然是時間。

馬謖在街亭能打敗張郃嗎?顯然不行,因為兵力不夠,主帥的經驗也不夠,張郃是個名將,而馬謖是首次擔任先鋒來迎敵的,之前是做為謀士存在的。

諸葛亮需要馬謖的,就是拖住張郃,給諸葛亮時間,到時候諸葛亮再率大軍前來迎敵,擊退魏軍。

諸葛亮既然不是想馬謖打敗魏軍,那麼他必然就會給馬謖下達明確的命令,應該怎麼佈防,怎麼迎敵。

可是馬謖是個眼高手低,紙上談兵,言過其實的人,他根據他自己的經驗和判斷,認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比如駐紮于山上,然後有高勢,說不定還能勢如瞎拍破竹,對此,副將王平表示強烈反對,可是馬謖還是一意孤行。

如果山上有水源,馬謖這樣做,也沒有什麼問題,但關鍵是山上並沒有山源,最後的結果就是被張郃圍住了山,切斷了水源,要知道人幾天不喝水就受不了,所以馬謖相當於不降而敗了。

所以一切的責任在於馬謖,他過於高看自己,低看了張郃,導致了失敗,當然,諸葛亮也有過錯,選人上面的錯誤,不過經過街亭之戰,諸葛亮發現了王平這個人才,還有在這次北伐中,找到了姜維,這個是另外乙個收穫。

2樓:三棵樹

因為當時馬謖認為,居高臨下可以佔據更多爛喚模的優勢,勝率會大大提高;但是,他忘鏈搭了,飢緩只是防守,並且只有他一支軍隊,並沒有後援,導致被斷了水源。

3樓:煦日和風

馬謖認為這樣居高臨下更加有利於防守,才會不聽勸告,駐紮在山上。

4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他想凸顯自己的能力,想讓別人對自己刮目相看,所以不聽從棗猜喊恩師的安排;他那樣做和韓信的背水一戰是一樣的道理,但是他凳野並沒有因地制宜,所以最後還兆改是失敗。

諸葛亮錯用馬謖的整件事過程,詳細點的來

5樓:東吳孫休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國。諸葛亮命令趙雲、鄧芝作為疑軍,佔據箕谷,自己親自率領十萬大軍,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當時有久經戰場的老將魏延、吳壹等,議論者都說應該以這些人為先鋒,而諸葛亮違背眾人意見提拔馬謖,任命馬謖為先鋒,統領各軍前行。

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漢來伐後,派大將張郃總督各路軍馬在街亭阻擋馬謖。由於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放棄水源將部隊駐紮在南山上,部隊分置排程混亂,馬謖的先鋒王平連續多次勸諫馬謖,馬謖不採納他的計謀。而且馬謖仗恃南山的地勢,不在山下據守城邑。

張郃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並大敗馬謖,馬謖的士兵敗逃四散。諸葛亮進軍沒有落腳據點,只得攻取西縣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漢中。

諸葛亮下令處斬了馬謖。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有何鮮為人知的難言之隱?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呢?

6樓:sqc猥猥瑣瑣

諸葛亮實在是不捨得殺馬謖,怎奈第一次北伐就因為馬謖大意失街亭,導致蜀軍全線潰敗,損失慘重,馬謖還畏罪潛逃,這更讓諸葛亮憤怒不已!

再加上諸葛亮又想起以前先主劉備交代的「馬謖言過其實,不能委以重任」的臨終遺言,讓諸葛亮羞愧難當!最終,讓諸葛亮下決心斬殺馬謖。

要知道,這可是諸葛亮首次北伐。

諸葛亮在這次北伐之前,那是內修政理,發展經濟,平定各地叛亂,秣兵歷馬,就是為這次北伐做準備的。

北伐之前,用計讓曹睿和司馬懿生疑,曹睿免了司馬懿總督雍、涼之兵權,在西北少了乙個勁敵。

接著趁曹丕新亡,年輕的皇帝曹睿剛登基,曹魏國內局勢不穩之際,諸葛亮突然發動北伐,打了曹魏乙個措手不及。

第一次北伐前期,效果顯著,連奪天水等三郡,還收降了魏將姜維。

接著,諸葛亮派大將趙雲用疑兵之計,在箕谷阻擋曹真大軍。

諸葛亮派馬謖和王平,還有魏延、高翔等分兵駐守漢中咽喉要道——街亭及其周邊。

臨行前,諸葛亮告訴馬謖要在街亭當道紮營,多聽王平的建議。馬謖立了軍令狀,答應了諸葛亮之後,諸葛亮才讓馬謖當了主將,王平做副將,統領幾萬大軍去守街亭,同時還派了魏延和高翔在後面策應。

馬謖如果按照諸葛亮的指示,到達街亭後,當道紮營,哪怕最後張郃能攻破大營,那也是雙方互有**,平分秋色,諸葛亮這時候要想退兵。可以徐徐而退,肯定不會造成大的**。

哪知道馬謖沒有按照諸葛亮的指示辦事,而是自作聰明,要去街亭旁邊山上紮營。

王平屢次苦勸不聽。估計王平肯定也搬出諸葛亮臨行前的指示。但是,馬謖覺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再說了,諸葛亮好多事情還向他馬謖請教。

比如七擒孟獲,就是諸葛亮聽了馬謖他的建議,攻心為上,才最終平定的孟獲之亂,徹底穩定了南方。

這是北伐前,又是馬謖給諸葛亮獻計離間曹睿和司馬懿,曹睿中計,免了司馬懿的總督雍涼的兵權,才使得這次北伐進展異常順利。

7樓:孤獨的yu呀

因為只有斬了他,才能給全軍振奮士氣,立下自己的威嚴,才能指揮得動兵,實為捨車保帥的一招,告訴我們,以後做事要專心致志,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

8樓:社會生活家

他為了穩定人心,樹立自己的威信。啟示我們做任何事情不要輕易誇下海口。

9樓:帳號已登出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被逼無奈的,因為守不住街亭不是馬謖的錯,是因為他真的守不住,又沒有其它武將願意守,錯就錯在他立下軍令狀。

10樓:無伴懶看花

諸葛亮對馬謖的感情很深,但馬謖兵敗,他只能揮淚斬馬謖。這件事告訴我們,用人的時候不應該摻雜私人感情。

馬謖為何不聽從諸葛亮的安排,他在山上安營紮寨又有什麼道理

馬謖為何不聽從諸葛亮的安排?他在山上安營紮寨有什麼道理?魏太和二年時,諸葛亮親自帶兵攻打曹魏,首先進攻祁山,發動了第一次北伐戰爭。並且諸葛亮的北伐,迅速得到令天水 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的響應,在當時關中引起了很大反響。於是魏明帝親自到長安檢視戰況。諸葛亮進攻祁山時任用自己看重而別人卻不看好的馬謖作為領...

諸葛亮為何揮淚斬馬謖?馬謖犯了何罪?

馬謖擅作主張丟失了街亭,諸葛亮為了嚴明軍紀,才會揮淚斬殺馬謖。因為馬謖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吩咐,丟掉了重要的街亭。所以說他要斬了馬謖。馬謖立下了軍令狀模攔鏈,衡餘說自己一定可以守住街亭,守不住就把旦孫命交出去,結果馬謖沒能守住街亭,所以才執行了軍令狀的命令,諸葛亮才會揮淚斬馬謖。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真的存...

諸葛亮謀略過人,為何不在劉備死後上位呢?

有很多因素使然。.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的情誼感動出山幫助劉備,他對劉備是忠誠的而且他在劉備死前也答應了劉備要好好打理蜀國。.集團內外部的阻力,益州集團和原從集團對蜀國忠誠未必對諸葛亮忠誠 而且像楊儀一樣的小人更不會對諸葛亮忠誠。.外部力量的阻力,吳國對待諸葛亮的態度不明,南蠻西羌魏國蠢蠢欲動。.兵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