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子路問強 後半句的解釋太突然了

2025-03-31 17:55:15 字數 3262 閱讀 9389

1樓:匿名使用者

翻譯成「其實」,先說兩種「強」是不對的,然後推理而出其實際情況。

對《中庸》第十章中「子路問強.....國無道」這這段話表達的觀點加以闡述或評價

2樓:馬青寅

不要亂答的結果就是沒人答,開心嗎。

這段話開始是論強,後來國有道無道,也不是乙個觀點呀,起碼說了兩件事。問強是說君子以何處世,國有道無道是說君子在不同世態下如何處世。

用發生過的例子解釋:子路問什麼是強。「南方之強與?北方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服無道,南方之強

3樓:網友

1、「躬自省而薄責於人」出自悶頃雀《論語。衛靈公》

詳析:本句出自《論語。衛靈公》,原句是:子曰:「【躬螞早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意思是:孔子。

說:「多反省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那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

2、「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和而不濟」均出自《中庸》

詳析:《中庸》10原文如下:子路。

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

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乎銷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

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濟,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譯文:子路問什麼是強。孔子說:

南方的強呢,北方的強呢,還是你自己的那種強呢?用寬厚柔順的精神教化別人,即使別人橫行無道,也不去報復,這是南方的強,君子具有這種強。把兵器甲盾當做枕蓆,死了也不後悔,這是北方的強,強力者信守這種強。

所以君子和順而不隨波逐流,多麼強啊!以中 庸立身而不偏倚,多麼強啊!國家政治清明,決不改變志向,多麼強啊!

國家無道,滿地是小人而寧死不變節,這樣的人多麼強啊! 」

<中庸>節選 誰能解釋一下?

4樓:網友

或者是你自己認為的強?教育人們寬緩柔和,對不講道義的人不加報復,這是南方人的強,君子就持守這種強。以刀槍為枕,以鎧甲為席為臥,馳騁戰場死而無悔,這是北方人的強,強悍勇武的人就堅守這種強。

所以君子與人平和相處而又不喪失自己的原則立場,這才是真正的強啊!君子恪守中庸之道而無偏無倚,這才是真正的強啊!國家政治清明,不因挫折而改變自己的志向,這才是真正的強啊!

國家政局混亂,社會動盪不安,至死也不改變自己的道德節操,這才是真正的強啊!」

5樓:八百里破陣

各有所強,不恃強不凌弱為真強。

中庸章句上第十章原文翻譯

6樓:豆小智

什麼是真正的強。

原文】子路問強(1)。子曰:「南方之強與?

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2)寬柔以教,不報無道(3),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4)。

衽金革(5),死而不厭(6),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7),強哉矯(8)!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9),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第10章)

註釋】1)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學生。(2)抑:

選擇性連詞,意為「還是」。而:代詞,你。

與:疑問語氣詞。(3)報:

報復。(4)居:處。

5)衽:臥席,此處用為動詞。

金:指鐵製的兵器。革:

指皮革製成的甲盾。(6)死而不厭:死而後已的意思。

7)和而不流:性情平和又不隨波逐流。(8)矯:

堅強的樣子。 (9)不變塞:不改變志向。

譯文】子路問什麼是強。孔子說:「南方的強呢?

北方的強呢?還是你認為的強呢?用寬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對我蠻橫無禮也不報復,這是南方的強,品德高尚的人具有這種強。

用兵器甲盾當枕蓆,死而後已,這是北方的強,勇武好鬥的人就具有這種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順而不隨波逐流,這才是真強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這才是真強啊!

國家政治清平時不改變志向,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黑暗時堅持操守,寧死不變,這才是真強啊!」

讀解】子路性情魯莽,勇武好鬥,所以孔子教導他:有體力的強,有精神力量的強,但真正的強不是體力的強,而是精神力量的強。精神力量的強體現為和而不流,柔中有剛;體現。

為中庸之道;體現為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動搖,寧死不改變志向和操守。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強。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自有後來人。」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強。

說起來,還是崇高的英雄主義,獻身的理想主義。

不過,回到《中庸》本章來,孔子在這裡所強調的,還是「中立而不倚」的中庸之道,儒學中最為高深的道行。

中庸原文

7樓:星建愛驕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第1章)譯文: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

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

鄭玄和朱熹等人認為"抑而強與"的"而強"指的是什麼

8樓:感恩人大

一、「抑而強與」中「而強」的意思是「你認為的強」,「而」字在此做「你」講。

二、「抑而強與歷源」一詞出自《中庸》,原文:「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

三、根據現在通用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子路問怎樣才能稱得上強。孔子說:「你問得是南方的強呢還是北方的強?或者是你自己認為的強?」

四、朱熹曾批語:「:寬柔以教,謂含容巽順以誨人之不及也。

不報無道,肢判態謂橫逆之來,直受之而不報也衝神。而,汝也。 衽,席也。

可見在這裡朱熹認為「而強」指的是「你認為的強」,這與一般通用理解相適應。

五、鄭玄沒有對「而強」作出具體的批註,反而對「塞」做出了批註,認為:塞,或為「色」。但是從他對全文的理解來看,應該也是認同「你認為的強」這種觀點。

偉大愛情的開始,總歸有得耍流氓。後半句

所以白娘子被法海壓在雷峰塔下了,祝英台哭在梁山伯墳前哭死了,七仙女被玉帝永鎖冷宮了,牛郎和織女被非開在天地兩端了,所以耍流氓的愛情總是不會長久的。偉大愛情的開始,總歸有乙個得耍流氓。這句話是誰說的,出處是 謝謝。白娘子故意下雨騙許仙的傘,祝英台十八相送時裝瘋賣傻調戲梁兄,七仙女擋住了董永的去路,牛郎...

我看不懂後半句話,with之後的

我覺得with some left over for emergencies這小半句不太通,做什麼成分?most of the money 是主語,be spent on fixing 是謂語,the house,是賓語,那麼with some left over for emergencies是修...

歇後語後半句為全靠一張嘴的前半句上樹

上樹 全靠一張嘴啄木鳥上樹 全靠一張嘴母豬上樹 全靠一張嘴蝸牛上樹 全靠一張嘴 上樹 全靠一張嘴 啄木鳥上樹 全靠一張嘴 母豬上樹 全靠一張嘴 上樹 全靠一張嘴 為什麼?一說 上樹 全靠一張嘴 因為 不會上樹,只會吹大氣 吹牛 這種說法是寫意的,突出後半句,後半句是對前半句的解釋,沒有後半句就很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