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合行你
東風不與周朗便,銅雀春深鎖二橋」
這一首七絕,是詩人借遺物而感興,引起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議論。此詩是一首詠史詩,詩篇的重心在後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寫法上純屬議論,對此古今評家均無異議。但詩人對歷史故實的議論自有其特色,即用形象議論,而非為抽象評說,如此便使本來枯燥無味的歷史教訓極具可視性可可感性,並能使讀者深受其藝術力量的烘染,感到回味無窮。
具體說,便是末句寫得尤為匠心獨運,作者以「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乙個生動場景告示讀者,若東風不與周郎方便,那麼將會是吳敗魏勝,而不是吳勝魏敗的結局了。如此下筆,便叫形象性議論,便叫以點帶面,以具體寫抽象,這是文藝創作的一般性規律,大凡稍有文學修養的創作家和文論家都深諳於此。其次,本詩另乙個重要手法便是角度新穎。
大凡寫詠史詩,特別是同古蹟有關的,詩人往往從形勝古壘入手,詠歎物是人非一番,這樣的模式沿襲已久,至劉禹錫可謂到達頂峰。他的《金陵五題》《西塞山懷古》等均為這類詩作中不朽的名篇。但既為高峰,後人便難以超越,總不能步趨於劉禹錫之後,再寫與「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相同構思和句式的詩篇吧。
杜牧在此詩中轉移角度,另闢蹊徑,盡拋前人窠臼,勇闖新路,以一把折斷了的戟頭為導引物,先將讀者的視線與思維拉回悠遠的歷史長河中,再去聆聽他的一番高論。這便是杜牧的聰明之處,也是他詠史詩高人一籌之處。此詩開端也是獨出心裁,與其它詠史詩相比,顯得新穎別緻。
最後兩句是全詩的重點,詩人從面落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議論在抒情中,這樣論史的寫法,又有新意,不落俗套。
東風不與周郎便寫的是什麼之戰
2樓:穿袋失樂人兩捷
東風不與周郎便」寫的是赤壁之戰。出自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皮哪弊周郎便,銅緩昌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燃族作戰。
曹操率二十萬眾順江而下。孫權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共計3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的劉備軍一起溯長江西進,與曹軍相遇在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染疾病,初一交戰,曹軍敗退,暫駐軍於烏林地帶,周瑜等人在南岸,雙方隔江對峙。
周瑜採用部將黃蓋的火攻之計,命其率小戰船十艘,上裝柴草,灌以膏油,假稱投降,向北岸而進,至離曹營二里之處時,各船一齊點火,然後藉助風勢,直向曹軍衝去,曹軍大敗,舟船被燒。曹操又下令將剩餘的曹軍舟船都予以燒燬,然後撤退,又因為士卒飢疫而死者大半。
赤壁之戰中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爾後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翻譯
倘若當年,東風不將周瑜助,那麼銅雀高台春光深,深鎖住,江東二喬,淪為曹公妾。可以此時沒有東風,周瑜無法借風破敵,如此一來,攻下江東,大喬小喬就是曹操的,曹操可以將 她們所在銅雀閣中了。不是東風的援助,江南已是一片廢墟 美麗的二喬,只有永遠被鎖在銅雀臺裡.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是什麼意思?意...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賞析
解析 由此想到,如果當年東風不給周瑜方便,東吳美人大喬 孫策夫人 和小喬 周瑜夫人 可能就深鎖銅雀臺了。賞析 通過寫東吳兩個美女的命運側面反映東風如何幫助周瑜取得了勝利,這一富於形象性的詩句,以小見大,給詩歌增添了無限的情致。銅雀 銅雀臺。曹操在鄴都修銅雀臺,上置美女。二喬 三國吳喬公的二女,極美,...
赤壁中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是什麼意思 作者的
若那晚東風沒如諸葛亮所料那樣,赤壁仍吹西北風,那麼東吳極可能戰敗,而戰敗的表現之一,就是兩個美女被鎖到銅雀臺,委身於曹操 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認為周瑜勝利於僥倖,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國家興亡的慨嘆,他認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或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為,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