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風音
這一首七絕,是詩人借遺物而感興,引起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議論。此詩是一首詠史詩,詩篇的重心在後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寫法上純屬議論,對此古今評家均無異議。但詩人對歷史故實的議論自有其特色,即用形象議論,而非為抽象評說,如此便使本來枯燥無味的歷史教訓極具可視性可可感性,並能使讀者深受其藝術力量的烘染,感到回味無窮。
具體說,便是末句寫得尤為匠心獨運,作者以「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乙個生動場景告示讀者,若東風不與周郎方便,那麼將將會是吳敗魏勝,而不是吳勝魏敗的結局了。如此下筆,便叫形象性議論,便叫以點帶面,以具體寫抽象,這是文藝創作的一般性規律,大凡稍有文學修養的創作家和文論家都深諳於此。其次,本詩另乙個重要手法便是角度新穎。
大凡寫詠史詩,特別是同古蹟有關的,詩人往往從形勝古壘入手,詠嘆物是人非一番,這樣的模式沿襲已久,至劉禹錫可謂到達頂峰。他的《金陵五題》《西塞山懷古》等均為這類詩作中不朽的名篇。但既為高峰,後人便難以超越,總不能步趨於劉禹錫之後,再寫與「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相同構思和句式的詩篇吧。
杜牧在此詩中轉移角度,另闢蹊徑,盡拋前人窠臼,勇闖新路,以一把折斷了的戟頭為導引物,先將讀者的視線與思維拉回悠遠的歷史長河中,再去聆聽他的一番高論。這便是杜牧的聰明之處,也是他詠史詩高人一籌之處。此詩開端也是獨出心裁,與其它詠史詩相比,顯得新穎別緻。
最後兩句是全詩的重點,詩人從面落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議論在抒情中,這樣論史的寫法,又有新意,不落俗套。
此論兵之詩,立意奇特,不寫赤壁史實,卻以假設發言:若無東風助周郎,說不定戰爭的勝負就相反了。表面看來,這似乎是一種歷史偶然論。
而另一層深意,大約是杜牧自負深知兵法,認為周瑜當時之用兵,並無必勝的把握,就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若無東風,則萬事皆成徒勞矣。前人以為杜牧過分誇大了東風的作用。其實杜牧的見解是非常有道理的,戰爭的勝負,的確需要百慮而無一失,有一失則足以毀百慮。
古今中外無數戰事是因一著不慎而導致滿盤皆輸的,這其實是極普遍的真理。
2樓:卑瀾府映雪
抒發了作者對於歷史興亡,成王敗寇,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的情感。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流沫
利用古代赤壁之戰的事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表面上是說周瑜的僥倖勝利、曹操的落敗,實質上是說自己的懷才不遇,希望能像周瑜一樣能成功。(這是我們語文老師上個星期講課時講的,沒錯)採納哦
4樓:風音
這一首七絕,是詩人借遺物而感興,引起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議論。此詩是一首詠史詩,詩篇的重心在後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寫法上純屬議論,對此古今評家均無異議。但詩人對歷史故實的議論自有其特色,即用形象議論,而非為抽象評說,如此便使本來枯燥無味的歷史教訓極具可視性可可感性,並能使讀者深受其藝術力量的烘染,感到回味無窮。
具體說,便是末句寫得尤為匠心獨運,作者以「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乙個生動場景告示讀者,若東風不與周郎方便,那麼將將會是吳敗魏勝,而不是吳勝魏敗的結局了。如此下筆,便叫形象性議論,便叫以點帶面,以具體寫抽象,這是文藝創作的一般性規律,大凡稍有文學修養的創作家和文論家都深諳於此。其次,本詩另乙個重要手法便是角度新穎。
大凡寫詠史詩,特別是同古蹟有關的,詩人往往從形勝古壘入手,詠嘆物是人非一番,這樣的模式沿襲已久,至劉禹錫可謂到達頂峰。他的《金陵五題》《西塞山懷古》等均為這類詩作中不朽的名篇。但既為高峰,後人便難以超越,總不能步趨於劉禹錫之後,再寫與「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相同構思和句式的詩篇吧。
杜牧在此詩中轉移角度,另闢蹊徑,盡拋前人窠臼,勇闖新路,以一把折斷了的戟頭為導引物,先將讀者的視線與思維拉回悠遠的歷史長河中,再去聆聽他的一番高論。這便是杜牧的聰明之處,也是他詠史詩高人一籌之處。此詩開端也是獨出心裁,與其它詠史詩相比,顯得新穎別緻。
最後兩句是全詩的重點,詩人從面落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議論在抒情中,這樣論史的寫法,又有新意,不落俗套。
此論兵之詩,立意奇特,不寫赤壁史實,卻以假設發言:若無東風助周郎,說不定戰爭的勝負就相反了。表面看來,這似乎是一種歷史偶然論。
而另一層深意,大約是杜牧自負深知兵法,認為周瑜當時之用兵,並無必勝的把握,就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若無東風,則萬事皆成徒勞矣。前人以為杜牧過分誇大了東風的作用。其實杜牧的見解是非常有道理的,戰爭的勝負,的確需要百慮而無一失,有一失則足以毀百慮。
古今中外無數戰事是因一著不慎而導致滿盤皆輸的,這其實是極普遍的真理。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匿名使用者
這樣的問題發在煩惱戀愛分類裡,獨一無二同學,你似乎和杜牧有某種共同特點哦。既然看到了,就回答你的問題。
要理解「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兩句,得先說幾句杜牧其人和寫此詩的背景。杜牧生於晚唐,戰亂頻頻。他才華橫溢,不僅能寫詩,還頗有政治、軍事才能。
雖然很有志向,但仕途際遇一般,當師爺的時候多。性格又很是豪放,不拘小節,風花雪月的事沒少做。這是一;
二呢,對於歷史,杜牧也很有自己的觀點,比如對曹操,史書上對曹操評價不是很好,但杜牧很認可曹操,覺得赤壁之戰曹操失敗,只是運氣不好而已。
三、此詩背景,杜牧遊赤壁之戰古戰場,看到一根折斷鐵戟,清洗乾淨,辨認出是當時戰爭遺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不禁大發感慨——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不過,這個感慨很有意思,切入點很特別,鎖二喬——真是風,流成性啊!
他因為曹操的遭遇,聯想到自己。那麼,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出來了:空有滿腔抱負卻象曹操赤壁之戰的失敗一樣,缺乏機遇,他渴望施展自己的政治軍事才能。
所以,這兩句詩反映出作者抑鬱不平的苦悶和按捺不住的豪邁!
6樓:i好雨知時節
周瑜的獲勝是偶然機遇所致,僅憑一時僥倖並不是邦定國之策。假若不是東風驟起,蜀軍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計大顯神威,那麼,東吳政權就必然為曹操所滅。詩人對周瑜的諧謔揶揄 ,暗示了對曹操的肯定。
7樓:匿名使用者
苦悶、、、事業不順,感情不暢,好事多磨的無耐之感!
8樓:匿名使用者
感情不暢,好事多磨的無耐之感!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9樓:匿名使用者
植的銅雀臺賦 有一bai句「攬二du喬以……」 被諸葛亮引zhi用 在舌dao戰東吳的時候激怒周瑜
事實版上是權欺騙周瑜 原文並非以二喬指大小喬 ,這兩句是蘇軾以後人的身份評說此事 假若當時沒有東風給周瑜創造如此的條件,就不會有火燒曹軍的戰果,赤壁之戰就不一定誰笑到最後,銅雀臺裡就可能真的俘虜大小喬來侍奉曹操 , 這是作者感慨於歷史,對英雄成敗的一種感慨。 借歷史抒發興亡之感
10樓:匿名使用者
曹植的銅雀臺抄賦 有一句「攬二喬以……」 被諸葛亮引用 在舌戰東吳的時候激怒周瑜 事實上是欺騙周瑜 原文並非以二喬指大小喬 ,這兩句是蘇軾以後人的身份評說此事 假若當時沒有東風給周瑜創造如此的條件,就不會有火燒曹軍的戰果,赤壁之戰就不一定誰笑到最後,銅雀臺裡就可能真的俘虜大小喬來侍奉曹操 , 這是作者感慨於歷史,對英雄成敗的一種感慨。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11樓:匿名使用者
抒發了作者對於歷史興亡,成王敗寇,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的情感。
12樓:大大鎝微笑
「東風」是指赤壁之戰中突然颳起的東南風,周瑜領軍的東吳因此火攻成功,致使曹操大敗。
東風應該是暗喻機會
這估計是告訴我們要善於把握機會吧.
13樓:喪屍
抒發感情???
何來感情抒發??
這首詩根本不是這個樣子
的,是《三國演義》杜撰的,講諸葛亮巧妙的修改了原先詩歌的字眼,並謊稱這詩是曹操在建銅雀臺時所吟。在明知大喬是孫策之妻,小喬正是周瑜之妻的情況下,故意裝不知道說出來,為了激周瑜說出心裡實際上是主戰的實話,讓周瑜憤恨曹操。
完全是諸葛亮的激將法,根本不存在什麼感情抒發。也根本不存在什麼作者。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4樓:木瑤
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係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見大。
15樓:匿名使用者
這二句是bai議論本來可以寫對這du場戰爭的回顧,但zhi
是他省略了,所dao以不是緬懷,不版是描述,也不是一般的歷權史評價,而是直接的對歷史結局提出自己的評判。他不以成敗論英雄,對戰爭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異於史家的評價。他認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
他在乙個更高的層次觀察、思考著歷史,頓使詩歌平添一種更上一層樓的氣概。不直言戰爭之勝敗,而說「銅雀春深鎖二喬」。用一「鎖」字,重台密閣,更加重了藏嬌之意。
試想英雄如曹操者,於橫掃天下勝利之後,擁江東二喬於銅雀臺,弦歌艷舞,以享受纏綿之春色,當是何種得意氣概。寫設想中的東吳敗亡,不言河山破碎,生民塗炭之類,而拈出「二喬」入魏以暗喻,同樣把東吳領袖人物之風流儒雅的風神傳遞出來了。但是杜牧之寫史論,除了為表現出非凡的見識,還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
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又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16樓:溢滿愛的摩天輪
感慨歷史
如果東風沒有幫助諸葛亮的話,那諸葛亮的軍隊定會打敗,那麼大喬和二喬定會去到那曹操晚年行樂得地方
17樓:清隱無菸
懷才不遇的失落,對提攜的渴望
想那周郎如此得意也是因為東風的原因,若非東風,二喬只能被關在銅雀臺了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橋,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8樓:賢瀾
這一首七絕,是詩人借遺物而感興,引起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議論。此詩是一首詠史詩,詩篇的重心在後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寫法上純屬議論,對此古今評家均無異議。但詩人對歷史故實的議論自有其特色,即用形象議論,而非為抽象評說,如此便使本來枯燥無味的歷史教訓極具可視性可可感性,並能使讀者深受其藝術力量的烘染,感到回味無窮。
具體說,便是末句寫得尤為匠心獨運,作者以「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乙個生動場景告示讀者,若東風不與周郎方便,那麼將將會是吳敗魏勝,而不是吳勝魏敗的結局了。如此下筆,便叫形象性議論,便叫以點帶面,以具體寫抽象,這是文藝創作的一般性規律,大凡稍有文學修養的創作家和文論家都深諳於此。其次,本詩另乙個重要手法便是角度新穎。
大凡寫詠史詩,特別是同古蹟有關的,詩人往往從形勝古壘入手,詠嘆物是人非一番,這樣的模式沿襲已久,至劉禹錫可謂到達頂峰。他的《金陵五題》《西塞山懷古》等均為這類詩作中不朽的名篇。但既為高峰,後人便難以超越,總不能步趨於劉禹錫之後,再寫與「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相同構思和句式的詩篇吧。
杜牧在此詩中轉移角度,另闢蹊徑,盡拋前人窠臼,勇闖新路,以一把折斷了的戟頭為導引物,先將讀者的視線與思維拉回悠遠的歷史長河中,再去聆聽他的一番高論。這便是杜牧的聰明之處,也是他詠史詩高人一籌之處。此詩開端也是獨出心裁,與其它詠史詩相比,顯得新穎別緻。
最後兩句是全詩的重點,詩人從面落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議論在抒情中,這樣論史的寫法,又有新意,不落俗套。
此論兵之詩,立意奇特,不寫赤壁史實,卻以假設發言:若無東風助周郎,說不定戰爭的勝負就相反了。表面看來,這似乎是一種歷史偶然論。
而另一層深意,大約是杜牧自負深知兵法,認為周瑜當時之用兵,並無必勝的把握,就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若無東風,則萬事皆成徒勞矣。前人以為杜牧過分誇大了東風的作用。其實杜牧的見解是非常有道理的,戰爭的勝負,的確需要百慮而無一失,有一失則足以毀百慮。
古今中外無數戰事是因一著不慎而導致滿盤皆輸的,這其實是極普遍的真理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翻譯
倘若當年,東風不將周瑜助,那麼銅雀高台春光深,深鎖住,江東二喬,淪為曹公妾。可以此時沒有東風,周瑜無法借風破敵,如此一來,攻下江東,大喬小喬就是曹操的,曹操可以將 她們所在銅雀閣中了。不是東風的援助,江南已是一片廢墟 美麗的二喬,只有永遠被鎖在銅雀臺裡.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是什麼意思?意...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賞析
解析 由此想到,如果當年東風不給周瑜方便,東吳美人大喬 孫策夫人 和小喬 周瑜夫人 可能就深鎖銅雀臺了。賞析 通過寫東吳兩個美女的命運側面反映東風如何幫助周瑜取得了勝利,這一富於形象性的詩句,以小見大,給詩歌增添了無限的情致。銅雀 銅雀臺。曹操在鄴都修銅雀臺,上置美女。二喬 三國吳喬公的二女,極美,...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用了什麼手法,有什麼深刻含義
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認為周瑜勝利於僥倖,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國家興亡的慨嘆.有情有致.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東風指的是諸葛亮的火燒曹軍戰船的火攻,二橋指的是東吳的大喬小喬,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