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隨太陽直射點,地轉偏向力和高低壓影響移動,如虧蘆:當太陽直射赤道時,赤道中間溫度高,形成低壓,南北緯23度36附近形成高壓,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用手立放順氣流方向,北半球向手背偏,南半球則相反;當直射北緯23度36時,此線附近形成低壓,赤道形成高壓,按上述方法得知:夏季,即太陽直射北緯23度36時,加上陸地低氏空歷壓,海洋高壓,故赤道到此線有部分吹西南風(雲南),中國南方大部分吹東南風,此線到北緯66度64吹西南風,故中國北方沿海地區雨量豐富,內地乾燥。
2樓:匿名使用者
想怎麼動,就怎麼動。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3樓:匿名使用者
隨太陽直射點移動?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是如何影響南亞季風的??
4樓:天羅網
北半球夏季時,氣壓帶風帶整體向山攔北移動,本在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受北半球地轉偏向力的作用變為南亞的夏季風西南季風。由於該季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帶來暖溼氣流,形成南亞的雨季。
而北半球冬季時則只受北半球東北信風影響。
如果不動,南亞將整年受東北信風影響。,2,夏季,氣壓帶和風帶向北移動,南亞受信風帶控制,形成高溫多此唯譁雨的天氣,成為南亞的雨森行季。
冬季,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南亞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氣候乾燥,1,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是如何影響南亞季風的?
冬季有影響嗎?
如果不移動,那南亞季風會是怎樣的?
高中地理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是什麼意思
5樓:水雲間
因為太陽直射點是在南北迴歸線之間來回移動的,太陽直射點移動,影響氣壓帶風帶的移動。
比如1月份,太陽直射南半球,氣壓帶風帶偏南。
6樓:網友
指的是隨著太陽直射點做南北往回運動,其中向北移的時候是北半球夏季,向南移的是北半球冬季。
高中地理:風帶氣壓帶的季節性移動是南亞夏季風形成的原因,請問這個怎麼理解
7樓:0寄語飛鳥
南亞季風的成因有兩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前乙個成因比較好理解,後乙個成因主要是指南亞西南季風(夏季風)的形成成因。
原本位於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在夏季由於氣壓帶風帶北移,越過赤道一線,使得原本東南風發生向右偏轉,成為西南風,這股風就是西南季風的主體。
8樓:匿名使用者
南亞季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其夏季風即西南季風是由於氣壓帶風帶的移動造成的,其冬季風即東北季風則是由於海陸熱力差異影響造成的。所以說南亞季風的成因即有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也有海陸熱力差異的影響,只不過由於南亞的夏季風強於冬季風,所以一般都說南亞季風的主要成因是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9樓:sky小誰
對呀 你還要考慮地轉偏向力的因素啊、風帶氣壓帶移動之後,東南信風在地磚偏向力的作用下就會發生偏轉。(東南信風本來就是在北半球的吧?)
亞洲東部夏季風季風是怎樣流向的
10樓:網友
下面這個圖可以幫助到你。亞洲東部冬季風是西北季風和東北季風,夏季風主要是東南季風。
11樓:網友
季風的形成:由於大陸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熱和冷卻程度不同,在大陸和海洋之間大範圍的、風向隨季節有規律改變的風,稱為季風。形成季風最根本的原因,是由於地球表面性質不同,熱力反映有所差異引起的。
由海陸分佈、大氣環流、大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為週期的大範圍的冬夏季節盛行風向相反的現象。
亞洲東部的夏季季風一般經歷爆發、活躍、中斷和撤退4個階段。亞洲東部的季風從5月上旬開始,自東南向西北推進,到7月下旬趨於穩定,通常在9月中旬開始回撤,路徑與推進時相反,在偏北氣流的反擊下,自西北向東南節節敗退。
兒詩四季風的拼音怎麼寫,古詩《風》帶拼音
四季風s j f ng 夏天的風很輕 xi ti n de f ng h n q ng它踏在荷葉上 t t z i h y sh ng連露珠都沒碰落 li n l zh d u m i p ng lu 秋天的風很重 qi ti n de f ng h n zh ng它停在高梁上 t t ng z i...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移動。如何理解
分布 赤道是低氣壓 30度是副高 60度是副極地低 90度是極地高。理解 赤道和兩極是一熱一冷成低壓和高壓。30和60是氣流被迫下沉和上公升成的高壓和低壓。風帶 赤道低和副高之間是信風帶,副高和副極地低之間是西風帶,副極地低和極地高之間是東風帶。理解 風是大氣的水平運動,成因是水平氣壓梯度力,它由高...
1 中國冬季吹的是什麼風向的風,風的級別怎麼用標識表示?還有風向?
中國冬季盛行西北風 從蒙古 西伯利亞來的西北風,帶來寒冷乾燥的氣候。夏季盛行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高溫多雨。讀 亞洲1月和7月氣壓和風向圖 回答下面的問題 1 東亞地區冬季盛行 夏季盛行 風 1 此題考查東亞的季風方向 根據上北下南的方向指示,得出圖中的箭頭代表的風向 2 此題考查冬夏季風風向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