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老生怎麼化妝?京劇中的老生通常是以什麼樣的造型登場呢?

2025-03-19 00:10:15 字數 3134 閱讀 4807

1樓:匿名使用者

京劇老生的化妝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先打底彩,然後將眼睛用微紅的油彩塗上慢慢的眼睛的下方擴散。鼻子白色,在畫眉毛,眼線。

眉毛生角基本上是直線。就和小生,小旦花的裝差不多。比較簡單。

你多化就會畫好。

京劇中的老生通常是以什麼樣的造型登場呢?

2樓:路邊的風兒

裡面的老生,一般會戴長長的白鬍子,穿一身文士服,顏色一般是黑、紅、黃三種,也會帶乙個非常寬鬆的腰帶。

3樓:行樂

通常都是穿著戲服來登場,來展示自己在這方面的乙個職業道德,而且這樣的行為也是表明了自己對於京劇的乙個愛好,同樣也是表明了在這方面自己也做出了相應的努力,所以也希望他人能夠肯定自己。

4樓:樂樂在此呢

是會以一種特別有氣派的形象,而且張口就特別穩的造型登場的,一出場就會引起觀眾的掌聲。

5樓:撒的謊

就是那種大鬍子頭上帶冠的形象出來的,關於京劇上的角色,其實每個人物都有固定的服裝要求。

京劇的人物化妝有哪些

6樓:小韓談娛樂花邊

京劇的人物化妝,面部化妝分為兩種:俊扮和勾臉。

俊扮又稱素面,主要用於生、旦(彩旦除外)行當的面部化妝;勾臉,主要是對淨、醜而言,需要按譜式進行面部化妝,統稱為臉譜。

俊扮」的基本用色是紅色、肉色、黑色。肉色作為底色,紅色用來敷腮和雙唇,黑色用來描眉及勾勒眼圈。青年男女人物的底色較淡,紅色較濃,以突出中年人的穩重端莊;老年男女人物基本不著紅色,以表現其衰老的面色;兒童角色兩眉之間點乙個或兩個圓點,表現兒童的天真爛漫和幼稚之氣。

勾臉是京劇臉譜勾繪方法之一。演員用筆在臉上勾勒出眉、眼窩、鼻窩、嘴角,並在臉膛、腦門等部位勾畫出各種紋樣、圖案,並在空白處填充主色。凡不同揉臉、抹臉的淨角臉譜,均為勾臉。

旦角面部化妝:

拍底色:由紅、白色化妝油彩調配成嫩肉色,拍均勻;塗腮紅:用大紅色化妝油彩,略加玫瑰紅色,自眼窩以下直到雙腮,均勻拍打(留「三白」,即額頭、鼻樑、下頦);定妝:

柳葉眉;畫嘴唇:櫻桃口。

京劇化妝步驟

7樓:靜待花開

京劇化妝步驟如下:

1、拍底色:底色由紅、白色的化妝油彩調配成嫩肉色。底色的深淺要根據舞臺燈光的強弱、人物的年齡、身份而加以區別。

2、 塗腮紅:從眼窩、鼻樑兩側開始,壓住眉毛,再由上而下、由中間向兩側,由深漸淺地均勻的拍打,直到與底色融為一色。

4、塗胭脂橘旁:用大紅、荷花、赫紅等顏色的胭脂塗在腮紅的部位。方法是圓野橡從眼窩和鼻樑兩側,眉毛以下開始,自上而下、由淺至深。

重點要突出的是上眼皮,下眼皮和兩頰要逐漸過渡到與底色一樣的深淺。胭脂的作用是使面部色彩更加鮮豔。

5、畫眉毛、眼睛:旦角演員基脊帶本是以鳳眼的形式,外眼角略往上挑,給人嫵媚之感。用鍋煙子和眉筆在原有的眉毛的基礎上加以誇張。

6、畫嘴唇:即用大紅油彩勾畫上下嘴唇的輪廓。

7、勒頭:開始進行勒頭吊眉毛環節,用勒頭帶把眉毛和眼睛吊起來,勁顯人物的精氣神。勒頭是整個造型中最關鍵的一步。

8、貼**:用榆樹刨花的粘液刮出小彎的形狀和大柳,一般傳統戲旦角的小彎和大柳的貼法以鴨蛋形為標準。

9、帶軟頭面:旦角頭面分軟頭面和硬頭面。軟頭面是頭髮的基礎部分,分為線簾、網子、發墊、髮簪、大發、水紗等。硬頭面則類似於釵環簪花,分為點翠、水鑽和銀泡三種 。

京劇人的化妝間叫什麼

8樓:link專注休閒娛樂

京劇人的碰咐化妝間就叫後臺。

演員到後臺先要洗臉、換水衣子(專用的化裝內衣),再到化妝臺前抹彩或勾臉,臉部化好後,旦角演員還要梳大頭、貼**(由梳頭桌師傅用榆樹膠刮好**,折成小彎、撇桃、大柳等造型按臉型貼好)、插戴泡子。

便可以穿彩褲、彩鞋或厚底靴、薄底鞋。接著是男演員勒頭、吊眉,再到衣箱那裡穿箭衣、打衣、系裙子、系大帶、絛子或穿靠衣、系靠旗,還要再到盔箱戴盔頭,再到衣箱穿外面的蟒袍、開氅或官衣等。

需要戴髯口(鬍子)的還要到盔箱戴好髯口,至此穿戴整齊,才能到上場門附近的旗包箱拿各種兵器和笑凱純馬鞭、牙笏、船槳等道具。在京劇演出的後臺,我們就會看到所有的演員都在有條不紊地、按著這一順序穿戴化裝。

發展歷史:

京劇流播全國,影響甚廣,有「國劇」之稱。以梅蘭芳命名的京劇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為世界三大表演孫螞體系之一。京劇是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的多種藝術元素被用作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符號。

京劇老生的戲

9樓:匿名使用者

老生: 譚派——譚鑫培,《定軍山》、《秦瓊賣馬》;汪派——汪桂芬;孫派——孫菊仙;汪派——汪笑儂;王派——王鴻壽;劉派——劉鴻聲; 餘派——餘叔巖《上天台》、《捉放宿店》、《擊鼓罵曹》、《陽平關》、《連營寨》、《空城計》、《武家坡》、《汾河灣》、《賣馬當鐧》、《珠簾寨》、《桑園寄子》、《託兆碰碑》、《洪羊洞》、《四郎探母》、《打漁殺家》、《御碑亭》、《打侄上墳》、《天雷報》、《二進宮》、《失印救火》、《烏龍院》、《烏盆記》、《翠屏山》、《打嚴嵩》《瓊林宴》《失(街亭).空(城計).

斬(馬謖)》;言派——言菊朋《讓徐州》、《臥龍弔孝》; 高派——高慶奎《逍遙津》、《斬黃袍》、《轅門斬子》、《哭秦庭》; 馬派——馬連良《借東風》,《甘露寺》,《青風亭》; 麒派——周信芳《**士》《徐策跑城》《蕭何月下追韓信》《清風亭》《烏龍院》等; 楊派——楊寶森《洪羊洞》、《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桑園寄子》、《文昭關》; 奚派——奚嘯伯《范進中舉》、《白帝城》、《失空斬》、《楊家將》、《十道本》、《四郎探母》、《空城計》、《上天台》、《擊鼓罵曹》、《法門寺》、《白蟒臺》、《蘇武牧羊》、《二堂舍子》、《紅鬃烈馬》、《二進宮》、《烏盆記》、《三孃教子》、《白毛女》、《霓虹燈下的哨兵》、《奇襲白虎團》等; 唐派——唐韻笙《甘寧百騎劫魏營》《長坂坡》《豔陽樓》《金錢豹》《鐵籠山》《刀劈三關》《古城會》《驅車斬將》《鬧朝撲犬》《絕龍嶺》《摘星樓》《追韓信》《徐策跑城》《未央宮》等。

10樓:匿名使用者

京劇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

關於京劇老生行當的問題,京劇中生指的是什麼?

一般來說,一齣戲中的主要角色的行當肯定需要分不同行當來進行表現,使觀眾能夠在一齣戲中體會不同行當的魅力。對於諸葛亮和周瑜這兩個角色來說 第一,諸葛亮明顯要比周瑜更加穩重,更適合老生應工 周瑜更顯氣盛,不免有驕躁的感覺,所以小生應工。第二,就諸葛亮這個角色來說,更加著名且深入人心的應該是三國後期 失空...

安徽被譽為老生泰斗京劇鼻祖的藝術家是

京劇老生有 前四派 和 後三派 前四派是程長庚 余三勝 張二奎和王九齡。後三派是譚鑫培 汪桂芬和孫菊仙。譚派 在京劇興盛時期曾為老生之冠,有 無生不學譚 之說。京劇老生鼻祖。程長庚 1811 1880 余三勝 1802 1866 張二奎 1814 1864 程長庚 余三勝 張二奎,同為京劇奠基人之一...

這是京劇中的誰,這是京劇中的什麼符號

小生是傳統戲曲角色行當之一,指扮演青少年男子,按照飾演人物的不同,一般分為 娃娃生 窮生 扇子生 紗帽生 翎子生等等。這是京劇中的什麼符號 這是伴奏曲譜中的打擊樂部分,行話叫 鑼鼓經 樓主給出的應該是 快長錘 是鑼鼓經的一種,相當於唱腔裡的曲調或者板式,常用於快節奏唱段的過門,或者人物在台上快步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