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姜姓有什麼名人或名跡呢

2025-02-21 13:05:05 字數 1099 閱讀 8007

1樓:網友

姜子牙,姜維,清康熙間慈谿姜辰英以諸生薦入館修史,特加七品服俸。可惜主試科場時收黑錢,事發後死於獄中。當時有"老薑全無辣氣,小李大有甜頭 (副主考姓李)"的童謠。

姜姓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姜姓的歷史名人有什麼

2樓:星恩文化

1、姜子牙:亦作姜尚,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2、姜小白:齊桓公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名小白。齊僖公的兒子、齊襄公的弟弟。

春秋五霸之首。齊襄公和齊君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

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

3、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裡任命為中郎。

4、姜公輔:字德文,愛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唐朝宰相。建中四年十月,朱泚率叛軍進攻奉天,姜護駕,獻策有功,公升為諫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後因言忤德宗,罷為太子左庶子、右庶子,再貶泉州別駕。貞元二十一年,順宗即位,起用為吉州刺史,未及到任而卒於九日山。

5、姜夔(kuí):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家。

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6、姜士楨:又名李士楨,明末清初山東昌邑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姜士楨生於昌邑城東隅,自幼熟讀經書,學識鴻博,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兵入塞入侵山東,其父姜演被清兵殺害,士楨被清兵掠走,成為滿洲正白旗佐領李西泉繼子,改姓李。

順治四年(1647年),參加貢生庭對,以第十六名中選,授長蘆運判。順治六年(1649年),公升為安慶知府。康熙三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去世。

中國餐桌文化從古至今有什麼變化,中國餐桌文化從古至今有什麼變化?

中國自古本是分餐制,到了北宋以後才進化到如今的合餐制。分餐的歷史要比合餐長得多。從古代的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聚餐時,人們分別就坐於各自案幾的後面,彼此間隔著相當的距離,各有一套相同的飯菜,各吃各的。這就是典型的分餐制。著名的鴻門宴,就是這樣幹的。而從分餐變到合餐,始諸唐代,完成於北宋。這個轉變,是社...

從古至今,資訊傳遞方式有了怎樣的發展

一 古代資訊傳遞 很久很久以前,資訊傳遞方式十分落後1 有用候鳥,特別是鴿,雁等作傳輸工具 將信件系在鴿子的腳上然後傳 遞給要傳遞的人。古代通訊不方便 所以聰明的人利用鴿子會飛且飛 得比較快 會辨認方向等多方面優 點,馴化了鴿子,用以提高送信的 速度。2 有以燈光,火光,如孔明燈,烽火台等 古時用於...

從古至今,棺材為什麼絕對不能落地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任何人都不能例外。而輕易不說 死 字的中國人有著獨特的喪葬文化,在古代,事死如事生 是人們的一種喪葬觀念,帝王將相傾盡全力為自己修建巨大的陵寢墓葬,平民百姓則提前攢錢備一口好棺材,至於死後連棺材都買不起的窮人,家人們會給他嘴裡塞乙個銅錢。中國人歷來講究入土為安,人死後躺進棺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