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易小敏帶娃日記
很正常啊!首先孝順父母的子女,父母不一定說你好。不是父母心中不知道,而是父母大多記掛著能力差的子女,對於父母來說,嘴上不說,心裡是知道啊!
父母不說,是怕傷害其他的子女。其次別的子女心中也會有數,只不過他們不願意說。有時也存在「能者多勞」的想法。
對於孝敬老人的事,我覺得,我們不必要攀比,我們只管盡到自己的義務。不求別人說好,不用別人表揚。從心底出發,我能有能力孝敬自己的父母,我感到幸福,快樂!
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不多,但是也有。要問十個子女裡面,只有乙個子女孝順,為什麼這個子女為什麼還落不下好?我想有一下方面的原因。
第乙個原因:雖然父母有多個子女,有的因工作在外地,沒有時間照顧父母,只有呆在身邊的子女來照顧,時間長了,難免有怨言,有些埋怨的話只要一齣口,就會惹老人不高興。
遠在外地的子女,利用節假日回來一趟看看老人,買點好吃的好喝的,臨走時,在給老人塞點錢,說話在好聽點,哄老人高興,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遠香近臭的來歷。
第二個原因:往往願意照顧老人的子女,心地比較善良,在老人面前,只會全心全意默默的付出,埋頭幹活,說話直來直去,不會哄老人開心。
單位同事的二姐就是這樣的人,父親因病攤瘓在床十幾年,老人七個兒女,就有五個在外地工作,只有同事和二姐在當地工作,因母親也年事已高,照顧父母的事,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同事和她兒姐的肩上。
同事的二姐是個實在人,每天都去父母家幫父母洗洗刷刷,忙個不停,可是就因為不會哄父親開心,說話直來直去,不會拐彎,活沒少幹,也沒有落下什麼好,為此,惹得父母和自己沒少生氣。
可是,我的這位同事就不一樣了,每次來到父母家,搬個板凳坐到父親的床前,陪父親前三年後五帝嘮嗑,從不表現出不耐煩,都是順著父親的話去說,一噴一上午過去了,啥活不幹,父親還高興的對前去探望的,親戚鄰右們誇同事這個女兒如何如何好。
同事性格開朗,每當說起此事,我們說同事就是長了個八哥哥嘴,哄死人不償命。
同事就會哈哈大笑著說,誰讓二姐死心眼呢?在父母面前就不知道話咋說,活沒少幹,還落下個出力不討好的下場,不虧!
2樓:大自然的知識
在成長中,吃過苦的孩子會更心疼父母的付出,因為孩子吃過苦所以知道父母的不容易。這樣的孩子往往更心疼父母。
3樓:等月亮發光
吃苦耐勞,吃苦耐勞的孩子是懂事的孩子,他們懂得心疼父母辛苦,還感恩父母對他們的付出他們就會通過自己努力來減輕父母負擔。樂於分享,長大同樣會疼愛父母,內心溫暖,懂事明理的孩子更體恤父母的付出。
4樓:乙個
在成長過程中,那些懂事的孩子會更加心疼父母的付出,因為從小的教育當中就是需要他們懂事,所以總是會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考慮。
5樓:小李同學
媽媽的勤懇持家,對孩子和丈夫無微不至的照顧,從小被孩子看在眼中,孩子也會看出媽媽對自己的差異性,如果媽媽長期只是勤勤懇懇的照顧家人,而忽略了對自己的照顧,孩子就會感到心疼,會對媽媽很依戀,想要保護媽媽,讓媽媽對自己好一些,所以會把好吃的偷偷留給媽媽。
6樓:情感導師忘川三娘子
1、懂事的孩子。2、孝順的孩子。3、感恩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更會心疼父母的付出,同時也要有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不然的話基本上孩子是不知如何處理與父母的關係的。
孩子努力,父母心疼
7樓:感情大使
孩子不努力,父母頭疼。孩子努力,父母心疼。兩種都是疼,箇中滋味卻又千差萬別。
孩子努力,父母雖心疼,卻也欣慰。
今日放學回來,原有的興趣課因某些原因,沒能上成。她自己在房間開著空調聽故事。後又忙著從畫紙收納盒裡扒拉出一些彩紙,準備好馬克筆和剪刀、雙面前段膠一類器物,說是要做一樣手工,送給學校老師。
看汪緩她那麼專注,忍不住問她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她說,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老師欣賞,這樣就能拿到獎狀了。她還說大多數孩子都拿不到,但她想要拿到。
我聽著心中生出了幾許心疼。這麼小的孩子,才五歲,她在用她的努力,去爭取想要的榮譽。我沒困悔模有多說什麼,只是替她錄下乙個小**,留給以後的她來看自己幼時努力的樣子。
孩子,你應該懂得心疼父母
8樓:感情大使
8歲的女孩心疼父母夜市擺攤辛苦,常常陪著父母,在夜市攤位上讀書寫作業。夜市經常要營業到凌晨2點,小女孩只能在攤位上支起檯燈寫作業,實在支撐不住就睡一會。寫完作業還會給媽媽幫忙賣烤麵筋。
接受採訪時,女孩說:「小時候媽媽看我那麼累,該我(照)看媽媽了,我很心疼媽媽。」這讓很多家長都感到羨慕與感動。
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抱歲茄搜怨,整天為孩子忙前忙後,那麼辛苦,孩子卻不懂事、不聽話,不會心疼自己,讓人心寒。讓我想起前不久的另一則新聞:納鎮陝西西安,一位環衛工媽媽說,她12歲的兒子偷拿了她的身份證和銀行乎歷卡,玩遊戲充值花光攢了6年的3萬塊。
這位媽媽每個月的工資是2700元,6年攢了3萬元,原本打算給孩子上學用。如今卻被孩子花光,吃飯都要成問題。
為什麼有些孩子一點都不懂得心疼父母?這與我們的家庭教育是否有關?
養出乙個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不是非要讓孩子感恩父母、道德綁架,孩子生來並不欠父母什麼。而是因為學會愛,擁有愛的能力,是乙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課題。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必定是乙個有同理心、會關懷體貼別人、懂得愛和給予、有責任有擔當的孩子。
這些美好品質,會讓他的人生更加幸福快樂。
不會心疼父母的孩子,很多是被「寵」出來的。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父母愛孩子,要有分寸,應該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不包辦一切,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為自己的事情負責。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愛?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給出的答案是: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是可以肆意談論自己喜歡的男(女)孩,而不擔心被評判。
是可以淡然說出自己被欺負被排擠,不擔心反被質疑自己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是不想要的,可以拒絕;想要的,可以堅持。是可以痛哭,可以頹廢,可以憤怒,可以失敗。
是在你面前,我,可以做我自己。
在成長過程中哪些瞬間突然理解父母了
1,工作後,離開父母身邊,不論是環境,還是人,都不再是曾經在父母身邊那樣安心和寵愛。需要不斷地學習,努力,處理各種問題。在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現實情況,自己所處的環境,自己的能力等等各方面中徘徊,前行。開始理解父母曾經的忙碌,省吃儉用,以及偶爾的面帶苦澀。2,結婚後,有了新的家庭,有了愛,有了爭執,有...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怎樣避免失信於孩子?
父母應該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孩子,從孩子感興趣的小事入手,彰顯自己的良好心態和自律性。與孩子之間的承諾,盡量實現,在答應孩子之前,要認真思考自己是否能做到,避免失信於孩子。家長要做到答應孩子的所有事情,如果做不到的話,要和孩子好好解釋原因。當孩子對於家長缺失信任感時,該怎麼辦呢?當孩子不信任父母時,說明...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寶媽該如何對孩子做好誠信教育?
寶媽一定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做到言而有信,什麼事情說到做到 不能因為他是個孩子,就隨便的允諾而不完成 這樣孩子慢慢就會向你學習,學得很有誠信。寶媽應該要耐心的對孩子做好誠信教育,要讓孩子明白誠信教育是非常好的,一定要具有這樣優秀的品質以及星光。我覺得首先做家長的就要以身作則,小孩子都是喜歡跟大人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