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厲害嗎?如果漢文帝有武帝時的國力,他能戰勝匈奴嗎?

2025-02-07 12:05:07 字數 1410 閱讀 1132

1樓:漢尼拔_塔塔

漢對匈奴其實一直都是有優勢的。

但由於匈奴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連個據點都沒有,所以才和漢形成了長期的拉鋸。

文景的做法實際上就是想積蓄力量,然後把匈奴問題徹底解決了。

只不過是這二位時壽所限,沒能熬到親眼看到的那一天。

武帝一繼位,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了。錢糧、兵馬、將才全都到位了。

其實漢高祖劉邦時期的白登之圍,並不是因為漢軍處於弱勢導致的。

而是劉邦輕敵冒進,脫離大部隊,只帶了兩萬人就衝進去了。

結果戰術失誤,被匈奴幾十萬大軍包圍。

我們應當注意到的一點就是,匈奴這幾十萬大軍圍了那麼多天,都沒把高祖他們吃掉。

反而是後來漢軍大部隊殺到,匈奴大軍就散了。

其實當時漢對匈奴的優勢,就是技術優勢,彼時北方遊牧民族還沒掌握冶鐵技術。

而漢軍則玄甲蔽日,旌旗獵獵,**裝備上就比匈奴強很多。

用陳湯復出的時候的話來講,就是早期乙個漢軍可以打五個匈奴兵。

現在差點,乙個只能打三個了。

歷史上對漢的評價是「獨漢以強亡」。漢的滅亡恰恰就是因為武力征伐太多了。

也是因為那個時候的中國人還都是一種能動手儘量別吵吵的狀態,尚武精神特別足。

漢與外敵交戰,很多次連動員工作都不用做,只要朝廷招呼一聲。

老百姓就自己抄起傢伙帶好乾糧上戰場了。

當時同時代的帕提亞帝國(波斯帝國的繼承者,漢稱安息),羅馬的勁敵。

在漢眼裡就是「安息,大國,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業,而兵弱。」

漢朝周邊的國家甚至有「漢軍至,身死國滅」的說法。

2樓:匿名使用者

兩國交戰靠的就是國力和人才,文帝是個勤儉有德、任人有度的人。關於人才,太尉周勃曾跟隨高祖南征北戰,又屢平叛亂。如果文帝時期有武帝時的國力,是不懼匈奴的。

漢武帝為什麼能打敗匈奴?

3樓:嘿白咴

國力強盛,這是最主要的一點。

4樓:網友

雖然漢朝到了漢武帝時期已經經過了"文景之治 " 國力大為提高 但是景帝時的"七國之亂"又使這個帝國大傷元氣。漢武帝之所以能打敗匈奴關鍵是他自己的英明神武,他一方面採取積極措施治理國家,使國家變的富強,另一方面只人善用,提拔了一大批人才,如衛青 霍去病 ..這些都為打敗匈奴奠定 了基礎。

5樓:網友

漢朝初年,絕大部分的統治者都採用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尤其是文景之治之後,在經濟上已有了一定實力。漢武帝即位後,又湧現出了象衛青,霍去病一樣的軍事人才,內外政治都協調的很平衡。再者,匈奴畢竟只是乙個遊牧民族,他門可以在短時間內靠著駑馬嫻熟朵得一定的優勢,但是他們沒有象農業社會那樣的良好的行政組織和經營經驗,沒有駕御乙個農業帝國的能力,而且匈奴也是疲於連年的征戰,漢朝在一天天的強大,而匈奴卻有日薄西山之勢,孰勝孰負顯而易見。

漢文帝是魏豹的遺腹子嗎?

我覺得並不是,薄姬雖然曾經是魏豹的妻子,但是漢文帝是跟隨薄姬劉邦年之後才生下的,並不是他的遺腹子。個人認為不是,魏豹死後薄姬入宮,如果薄姬在入宮的時候就懷有身孕的話,是很容易讓人發現的。當然不是,漢文帝是在魏豹死後兩年才出生,出生時間就不對了。漢文帝的父親究竟是魏豹還是劉邦,說不清 薄姬歲初幸,歲中...

漢文帝和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了什麼盛世局面?

文景之治,西漢漢文帝 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文景二帝還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定三老 孝悌 力田若干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文景時期,重視 以德化民 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

細柳營 簡述漢文帝稱亞夫為“真將軍”的原因

漢文帝在這一次視察中,認定周亞夫是個信守軍規 從嚴治軍的軍事人才,就把他提升為負責京城治安的軍事長官 中尉。第二年,漢文帝害了重病。臨死的時候,他把太子叫到跟前,特地囑咐說 如果將來國家發生動亂,叫周亞夫統率軍隊,準錯不了。周亞夫是個信守軍規 從嚴治軍的軍事人才,所以稱周亞夫為 真將軍 公元前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