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到底有什麼功勞,為什麼落得不得善終的悲催結局呢?

2025-01-24 06:55:18 字數 2017 閱讀 7693

1樓:帳號已登出

劉伯溫功勞很大,明朝的建立有一半功勞是他的,他之所以不得善終,是因為自己知道的太多了。

2樓:三棵樹

劉伯溫作為當時朱元璋的智囊,為朱元璋出謀劃策,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因為當時遭到胡惟庸的打擊,導致劉伯溫非常擔憂,最後病死。

3樓:小鄧同學

劉伯溫幫助朱元璋統一天下,治理國家,非常善於卜卦和謀略,所以朱元璋非常忌憚他的才能,在朱元璋老年後最終除掉了劉伯溫。

劉伯溫為什麼不得善終?

4樓:電子銀河數碼

劉伯溫不得善終的原因如下:

1、劉伯溫做事還是比較高調的,不知道低調行事,以至於讓朱元璋。

一直防著他,最後自己才封了伯爵,這和其他人比俸祿比少的可憐,這讓劉伯溫也非常氣憤。

2、朱元璋要救韓林兒。

的事情,劉伯溫說了不能救,朱元璋還是要救,最後所有的事情,都被劉伯溫言中了,要不是朱文正。

自己還可能要死,從這件事朱元璋就應該不高興,因為劉伯溫要是把這些本事用在自己身上呢?所以朱元璋對劉伯溫有了防備之心。

3、就是朱元璋和劉伯溫的一次對話,朱元璋讓劉伯溫當丞相,劉伯溫說自己不合適,說自己還嫉惡如仇,那這是什麼意思,是說朝廷裡面的人都是惡人嗎?朱元璋聽了還是很生氣的。

4、有人告劉伯溫佔了一塊王氣之地純拿納,本來朱元璋也沒罰他什麼,就是沒收了退休金。

劉伯溫又跑到京城,以為自己在朱元璋眼皮底下就沒事了,但是朱元璋已經不耐煩了,吃了朱元璋讓胡惟庸。

帶去的藥就死了。

5、劉伯溫的死與朱元璋和胡惟庸都有關係,與其說誰是主謀,不妨說互為主謀,朱元璋想要不動聲色的除掉劉伯溫,但是又礙於他的功績,胡惟庸想殺死劉伯溫,卻又怕朱元璋有心庇敏鏈護,這塊帶著"龍氣"的地,做沒自然讓兩人達成一致。

劉伯溫最後善終了嗎

5樓:程家莊小燕兒

劉伯溫最後沒有善終。

民間都爭相傳頌: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都說劉伯溫的智慧和謀略堪比當年劉皇叔的諸葛武侯,他也是明朝的開國元勳,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朱元璋因為得到了他的輔佐,才會一路屢戰屢勝,最終奪得皇位,建立大明,劉伯溫的智謀也是相當出色,多次在戰爭和內政中幫助到了朱元璋。

劉伯溫在1311年,在浙江文成縣出生,自小生活於官宦世家,家境十分良好,並且小的時候劉伯溫十分好學,自小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所以其特別喜歡讀書。

在元朝末年,劉伯溫高中進士,成為朝廷命官,但是當時的元朝**已經江河日下,根本就沒有乙個人可以將這個腐敗元朝的**拯救回來。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所以劉伯溫在元朝的朝堂裡面也是處處碰壁,自己的一身才華沒能夠展現出來,最終劉伯溫在圍剿義軍失敗之後,只得選擇歸隱山林返回老家,每天種種地。

回到老家的劉伯溫並沒有就此消沉下去,而是開始專心寫書,將自己的思想與智慧都寫了進去,最終寫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這本書的名字叫《郁離子》。

劉伯溫結局是什麼?

6樓:小小遊戲玩樂家

劉伯溫結局是感冒去世,在1375年,劉伯溫感冒,皇帝朱元璋很是「著急」,急派胡惟庸帶領宮廷御醫前去「好好**」,吃了御醫的藥後,劉伯溫感覺越來越痛苦,離死期已經不遠了。就這樣劉伯溫再也沒有醒過來。

劉伯溫的部分經歷:是明朝非常有名的謀士。當他第一次見到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並不佔優勢。

當時陳友諒和張士誠逐漸形成二分天下之勢,朱元璋做過乞丐當過和尚,完全看不出是未來帝王之相。

然而劉伯溫之所以與眾不同就在於他有著出色的洞察能力。劉伯溫12歲中秀才,22歲參加科舉考中進士。無奈性格耿直再加上當時的元朝已經風雨飄搖便回鄉隱居,直到50歲開始輔佐朱元璋。

朱元璋也十分欣賞劉伯溫,然而明朝建立之後劉伯溫結局卻非常悽慘。

魯智深在水泊梁山有什麼功勞,水泊梁山到底有哪些派系?魯智深為何敢叫板宋江

如果你是一位技藝精深的園丁,你會知道什麼時候該修剪枝蔓。經歷了許多,喜怒哀樂交織,有些是要完全忘記的,有些是要小心珍藏的。修剪荒蕪,留下精緻,正是為了留下輕鬆的心靈空間,使現在和將來的生命更蓬勃 水泊梁山到底有哪些派系?魯智深為何敢叫板宋江 在宋bai江上山後,經過晁蓋讓位和論du 功勞排座次可以z...

你認為秦始皇到底有多大的功勞

奠定了適合了中國發展的政治體系的基礎,雖說是不完善,但畢竟在那個時代,並無前人做參考,能做到這已經很好,後來的漢朝,唐朝等都是根據這不斷完善的,然後就是法制的基礎建立,希望別怪責秦始皇殘暴,實際是法律嚴而明,違法就追究其責任,另外不會隨意殘害任何百姓,別看大戰過後急著動員百萬人修建長城,當時是因大戰...

學習到底有多重要,學習到底有多重要為什麼

我一時也很難針對學習的重要性說出一大堆的道理來,但只是感覺學習是重要的。在目前社會環境下,如果不搞好學習,好像也不至於餓死,如果乙個人只是想想簡單地生活,那學習對他來說好像並不是特別的重要了。要讓人努力學習,並認為學習是很重要的,就必須對其賦予重要的生活內容,給予責任,使其迫於完成一種使命也必須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