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也平定了,大唐為啥就是切除不了藩鎮割據這顆毒瘤呢?

2025-01-21 20:30:08 字數 1050 閱讀 7844

1樓:習習上七樓

大唐王朝存在了近300年,最終滅亡於藩鎮割據。藩鎮割據是在唐玄宗時期出現,其實就是在邊疆戰略要地設立防衛軍鎮,給予其一定的經濟軍事自主權,來低成本高效率地去對抗少數民族的入侵,進而來鞏固**統治,這套操作手法是唐玄宗發明的。

唐玄宗統治時期在邊疆戰略要地一共設立了10個藩鎮,設有9個節度使和乙個經略使來管理,史稱天寶十節度。

這些節度率領的邊防軍隊和**的天策軍組成了唐王朝的國防力量。

藩鎮制度在當時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能夠低成本、高效率的抵抗外來少數民族政權的入侵,有效地維護了**在邊疆的統治。

但隨著**王朝的腐敗,統治機器的老化,節度使勢力趁機做大,最終成尾大不掉之勢。

安祿山造反的時候,**軍隊只有13萬人,但安祿山手中的軍隊達到了30萬人。

所以說藩鎮割據是一劑猛藥,剛開始喝的時候藥效非常好,時間一長毒性就越來越大,最終導致唐王朝滅亡。

唐王朝必須喝藥的根源還在於唐玄宗之前幾代帝王的大肆對外擴張,使得唐王朝的版圖面積過於龐大,北面一直到了貝加爾湖,東面擴張到了庫頁島。

大唐在邊疆各個角落設立了眾多都護府,但是形勢大於實際作用。

當**王權衰落的時候,少數民族政權就趁機推翻都護府的統治,建立起強大的政權,對大唐王朝形成威脅。到唐玄宗的時候,都護府已經名存實亡,唐玄宗為了能夠對抗少數民族軍隊的入侵只能喝下這劑猛藥。

安史之亂使得唐王朝元氣大傷,藩鎮已經失去控制。到了唐武宗時期,他評定了昭義氣節度使劉稹叛亂。神奇的是,這場戰爭結束之後,各藩鎮節度使開始尊奉**的號令,唐朝在形式上完成了統一。

2樓:惠華小知識

因為當時各個藩王的勢力大,而唐朝經過安史之亂之後國力下降,根本無法對藩王進行壓制。

3樓:職場小超

因為藩鎮割據局面已經形成太久了,各個藩鎮的實力都很強,大唐在平定安史之亂之後國力迅速衰退,一步步走下坡路,已經無法改變這種局面了。

4樓:小九七

安史之亂也是靠著節度使來平定的,節度使擁有高度的自主權,還可以世襲,大唐**動不了節度使,只要有收回權力的想法那麼所有節度使都會造反。

安史之亂平定後,李亨給唐玄宗什麼東西,唐玄宗見後立即面露懼色

安史之亂平定後,李亨給了唐玄宗他的龍袍,但是在當時那個情況唐玄宗就已經沒有能力去當皇帝了。李亨登基後唐玄宗回來他就把龍袍脫下給唐玄宗,但是很害怕李亨對自己痛下殺手,為了保命就順水推舟把龍袍給了李亨。唐玄宗在他即位前期,勵精圖治創立了大唐盛世,但是在他晚年的時候卻沉迷美色,奸臣當道,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

安史之亂是什麼?什麼叫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 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 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1 又由於其...

安史之亂是什么,安史之亂是什麼

安史之亂,也稱天寶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 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 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所以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