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施行均田制會不會觸動大地主階級的利益呢?

2025-01-19 00:40:22 字數 3442 閱讀 7779

1樓:成典珈

均田制是唐代前期實行的一種按照人口授予土地的制度,按照《舊唐書·食貨志》的記載:「武德七年,始定律令。以度田之制:

五尺為步,步二百四十為畝,畝百為頃。丁男、中男給一頃,篤疾、廢疾給四十畝,寡妻妾三十畝。若為戶者加二十畝。

所授之田,十分之二為世業,八為口分。世業之田,身死則承戶者便授之;口分,則收入官,更以給人。

也就是說,在唐武德七年之時國家開始實施授予農民土地的政策,按照不同種類的人給予不同數量的土地,所授予的土地,十分之二為「世業」,是不用歸還國家的,其餘十分之八為「口分」,要在被授田者嗣後歸還國家。《舊唐書》的這段記載大致告訴了我們唐代均田制的具體情況。那麼,均田制是否會觸動大地主階級的利益呢?

認為均田制會觸動大地主階級的利益,無非是覺得均田制將地主的土地分給了無所依的農民耕種,故而自身利益受損。

事實上卻不是這樣,國家所授之田地多半是無主的土地或者沒有人耕種的荒地,因此從本質上來看均田制並沒有觸犯到地主階級的利益。只是在其他一些方面,均田制的實行意味著國家會對土地兼併有所控制,故不會出現地主階級大規模兼併農民土地的現象,換句話說,均田制的實行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土地兼併的作用,從這一角度看,均田制的實行對於大地主階級而言的確不能算是什麼好事。

但土地兼併也並非通過國家管控就能抑制住的,隨著國家法令的鬆緊變化,地主階級還是通過各種方式兼併了大量土地,伴隨著土地兼併的愈加嚴重,交不起賦稅的農民只好逃往他方,國家能夠徵收到的賦稅越來越少,均田制最終於唐代中期崩潰,取而代之的是楊炎推行的兩稅法,成為唐代後期主要的賦役制度。

2樓:次元小拾

從道理上來說,這是會觸動大地主階級的利益,畢竟大地主最大的利益就是土地,而且他們是通過租出土地的租金積累財富的。

3樓:休閒娛樂達人東東

唐朝初年實行均田制不會損害大地主階級的利益,因為唐朝經過隋朝末年戰亂,人口銳減導致導致土地大量剩餘。

4樓:小什說生活

不會。因為唐初經過隋末的戰亂,導致人口大量減少,從而剩餘大量土地。

5樓:一樹

我認為這樣的制度是會觸碰到大地主階級的利益,因為原本屬於自己的土地被國有化,這會讓地主的收益變低。

為什麼唐朝實行均田制反而導致土地兼併

6樓:王汪旺枉忹

你沒有搞懂均田制的實行範圍,唐朝均田制不是全民的,而是在不觸動現有貴族利益的前提下進行的土地再分配,有著固有的缺陷,我們具體分析一下:

1.均田制的實質就是李唐王朝在王室貴族與平民百姓之間做出的利益權衡,即為了維護政權而雙方都不得罪。

2.所以,均田的土地大多**於戰爭人口銳減而無主的荒地,均田範圍十分有限,從史料來看,授田不充分,很多農民沒有得到規定數量的土地,這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之一。

3.原有貴族勢力依然強大,想方設法擴大自己的土地,憑藉家族勢力以及官僚權利,兼併土地不是什麼難事。

4。唐朝法律規定土地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買賣,土地必定趨於集中。

5.小農經濟固有的脆弱性,抵抗自然災害以及戰亂的能力差,大塊土地更有利於獲得效益,而不像今天的機械化農業之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更能獲得效益,這是優勝劣汰,自然選擇,當時生產力條件下的必然趨勢。

所以,唐朝均田制實行只是矛盾的暫時緩和,必然要崩潰。

7樓:心疼永不觸底

制度的漏洞。。。允許土地買賣,有地主當然就會有兼併。。。封建制度從來都是維護地主貴族的利益的。。。

如果是 真正意義上的均田,那怎麼會有貧富分化???會有壓榨?會有反抗?

8樓:棉花糖渝

因為唐朝商業繁榮,實行土地私有制。

唐朝的均田制是怎樣的?

9樓:易書科技

武德七年(624年),為了使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唐朝大規模實施均田制。

均田制度是北魏太和九年(485年)建立的土地制度,隋朝沿襲下來。隋末唐初,由於連年征戰,造成大量土地荒地,全國不足300萬戶,促使唐**實行均田制度。均田制規定,丁男及中男受田百畝,其中20畝為永業田,可傳子孫;80畝為口分田,死後還官。

老男、殘疾者授田40畝;寡妻妾授田30畝,若為戶主者再增20畝永業田。凡道士、和尚給田30畝,冠、尼20畝。官戶受田等於良丁之半,工商業者和官戶相同。

有封爵貴族和五品以上官吏可授永業田500—1000畝。因戰功受勳者,按勳級授田600—3000畝。各級官吏有職分田2頃至12頃,以為薪俸。

各級官府有公廨田1頃至26頃,以為辦公費。授田有寬、狹鄉之別,狹鄉口分田額減寬鄉之半。唐均田令與前代相比,取消了奴婢、普通婦女授田,農戶授田額有所降低:

受田物件廣泛;對土地買賣的限制不是那麼嚴格了。均田制的實施取得了開墾荒地、增加戶口,穩定兵源等效果,使唐初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恢復和發展。

唐朝均田制瓦解的原因

10樓:網友

受田以bai

後,百姓不得隨意遷徙。du貴族和官僚可以zhi通過奴婢和耕牛另外dao獲得土地。地方內官吏按官職高低容授給數額不等的職分田,刺史15頃,太守10頃,治中、別駕各8頃,縣令、郡丞各6頃,不準買賣,離職時交於繼任者。

北齊、北周、隋、唐都沿用均田制,具體辦法有所變更。北齊男子18歲開始授田。唐代女子不授田,男子授永業田20畝,口分田80畝,狹鄉減半。

永業田、口分田均不得買賣,但遷徙和身死無力營葬者可賣永業田,從狹鄉遷往寬鄉者可出賣口分田。均田制的實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權和佔有權,使農民擺脫豪強大族的控制成為國家編戶齊民,保證了國家的賦稅收入。唐中葉以後,人口增加,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均田制實行的基礎——土地國有被破壞。

唐德宗建中元年(西元780年),實行兩稅法,均田制被廢止。

詳情請查考。

11樓:我是人間別離客

至唐中葉,由bai於社會生產力的提高du和商品經zhi濟的發展,土地兼併空dao前盛行,國有土地通專過各種方式不斷地屬轉化為私有土地,**控制的土地日益稀少,**已無地授田。同時,唐**對原來授田的農民橫徵暴斂,農民不堪忍受,或紛紛逃亡,或出賣土地而投靠貴族官僚地主為佃客。

12樓:bd雕龍字俠

您好!皇室貴族大官僚,兼併土地稱霸豪。均田制度遭破壞,苛捐雜稅如牛毛。

天災人禍降魯豫,八七五年起風暴。長垣冤句舉義旗,仙芝黃巢為領導。

原因、結果在其中。)

不當之處,請指正!

均田制為什麼在封建社會能得到持續推行?

13樓:毗沙王之寶

均田制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開始實行以後,持續到唐朝前期。之所以持續推行,主要原因是:

1、抑制日益發展的土地兼併。

2、**手裡掌握可供支配的大量土地。

3、社會相對穩定。

其中後兩條是關鍵,一旦這兩條受到破壞,那麼均田制就難以實行了。

14樓:劇菁英

因為在封建社會,均田制可以有效地解決農民的種田問題,是農民獲得豐收。

隋末唐初時期主要的軍閥有哪些,隋末唐初的軍閥有哪些

翟讓,瓦崗軍首領。李淵,大唐皇帝,關隴貴族集團。竇建德 長樂王,武德元年,建國,國號夏,建元五鳳,定都樂壽,控制河北大部地區。後部下劉黑闥也曾起兵。杜伏威 輔公祏 杜伏威自稱總管,輔公祏為長史。是江淮地區最強大的一支軍事力量。624年在輔公祏在丹陽稱帝。王薄,自稱 知世郎 作 無向遼東浪死歌 王世充...

唐初為何只有李世民三人爭皇位呢?

因為只有他們三人是嫡子,古代講究立嫡立長,李淵只有三個嫡子,所以只有他們三個爭皇位。因為其他兒子的歲數都很小,只有他們三個成年並且歲數相當,所以只有他們三兄弟爭。別人沒有這個實力和機會。李世民在唐朝建立時功勞很大,李建成是太子,因此爭奪激烈。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取得王位的?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

隋朝留下了多少糧食,竟然到唐初還沒吃完

雖然不至於這麼誇張,但我個人認為隋朝留給唐王朝的東西還是蠻多的。因為隋朝滅亡的時代實在太過突然。如果沒有隋煬帝楊廣的話,我個人認為隋王朝還是能夠持續一兩百年,沒想到隋煬帝楊廣這麼作死,硬生生的是將強大的隋王朝給玩垮掉了。其實我們說隋王朝和秦王朝雖然都是二世而亡,可是就這兩個王朝而言,我個人認為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