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使用空城計的時候,為什麼魏延不阻止?

2023-05-30 12:15:04 字數 3899 閱讀 2292

1樓:衣衣的暖閣

魏延阻止也沒有用,因為諸葛亮用空城計的時候,身邊沒有軍隊,只能用空城計來詐一詐司馬懿,碰碰運氣。

2樓:楓說社會

因為魏延不在諸葛亮身邊。當時魏延領軍在外,諸葛亮身邊乙個大將都沒有,才被迫擺了空城計。

3樓:嗯想露

主要還是因為當時情況緊急,蜀軍所剩不多,如果再次挑起戰爭很可能會慘敗,其實空城計是當時最有可能不被魏軍滅掉的方法了,而且就算失敗,魏延也不必承擔後果,他何樂而不為呢?

諸葛亮為什麼用空城計?

4樓:希望你的生活開心

因為當時諸葛亮所守的城裡只有老弱殘兵,靠他們是抵擋不住司馬懿的進攻的。

空城計,指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設兵備,造成敵方錯覺,從而驚退敵軍之事。後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它是根據我國古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諸葛亮為什麼要用空城計

5樓:有種拽給我看

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了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徵。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出此險策。

當時,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訊息都大驚失色。

6樓:韓燎笪山

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城內盡皆老弱病殘沒有絲毫戰鬥能力,諸葛亮又深知司馬懿多疑的性格,便坐於城頭撫琴,並派一兩個兵卒掃城門來迎司馬懿大軍,設下此空城計可見諸葛亮對人心把握得恰到好處。

7樓:遲芷藍邰媚

因為諸葛亮知道司馬懿疑心重,不敢魯莽,而這「空城計」是心理戰術,所以諸葛亮要用「空城計」。

8樓:和旺鑫矽膠

他這是退無可退,只好打心理戰,空城計就是一場心理戰求,當乙個很聰明的突然之間做了乙個件傻的事,你當時候肯定是不相信的,認為這不可能是他做,所以諸葛亮就是這樣,這是為了活命,沒有辦法的辦法,我們經常說的賭一把,就是這個意思。

9樓:梁景紅色彩與設計

孔明不聽先帝意見錯用馬謖。

失了街亭,兵勇護百姓撤退,體現「人和」主旨。

利用司馬懿多疑弱點,不得已大開城門,嚇跑魏軍。

10樓:舉杯邀月當歌

城裡沒有兵馬,更何況外面是詭計多端的司馬懿帶領的大軍。

不過據可靠史料記載空城計的主角你是孔明,而是另有其人。

11樓:我是瑩雪

諸葛亮無兵迎敵,又自信充分掌握司馬懿的心理和性格特徵,所以出此險招。

但事實上,諸葛亮並沒有擺過空城計,「諸葛亮擺空城計」這件事是羅貫中的藝術創作。歷史上的街亭之役,魏方主帥是張郃,而非司馬懿。(那時司馬懿遠在數千里以外的洛陽。)

12樓:陰靜楓丘又

諸葛亮和司馬懿對對方以及對方的實力都十分了解。司馬懿之所以能攬到兵權,是因為有諸葛亮無人能敵。所以他根本不想滅諸葛亮——除非他權傾朝野,所以他每次都是阻擊,而不是反擊。

二人都沒有意料到馬謖會屯兵山上守街亭,司馬懿奪街亭也是騎虎難下,只好奪了。

正因為司馬暫時不想滅蜀,所以諸葛亮擺空城計其實是給司馬乙個退兵的台階。諸葛亮最擔心的不是司馬看穿城內無兵,而是怕司馬看不清政治局勢,盲目滅蜀。

如果司馬滅了蜀,肯定立刻封王,但是兵權立失。司馬經過思考,想明白了,所以假裝被嚇退。

實際上,空城計是由於馬謖的失誤,使得司馬和諸葛在沒溝通的情況下,合作的一場雙簧。

諸葛聰明!司馬也聰明!

諸葛亮空城計能成功的原因

13樓:球球

1、諸葛亮和司馬懿是多年的老對手了,他們彼此都太過了解對方。 司馬懿知道諸葛亮平生謹慎,從不弄險。而諸葛亮也知道司馬懿生性多疑。

正是因為諸葛亮知道司馬懿了解自己,所以才用出了這麼鋌而走險的一計,這樣司馬懿認為諸葛亮不會這麼「犯傻」,因此中計了。如果說換做別人,就不一定會中計了。這也是**中交代了的原因。

2、當時,司馬懿剛剛被官復原職,復職的原因就是諸葛亮大舉進攻魏國邊境,而魏國卻無將領可以和諸葛亮相抗衡,朝廷在無奈之下,只得啟用之前被免職的司馬懿。因此司馬懿明白諸葛亮的存在與自身存在的關係:曹魏一方能制衡諸葛亮的人物,惟有司馬懿一人而已,沒有了蜀漢的諸葛亮,也就沒有了曹魏的司馬懿存在的「獨特」價值!

如果在西城活捉或殺掉諸葛亮,蜀軍就會全線崩潰,蜀漢也就會隨即滅亡,羽翼未豐的司馬氏就難免「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厄運。這是當時的司馬懿不願看到的局面,司馬懿還需要繼續為曹魏「推磨」,只要有推不完的「磨」,就不會遭到「卸磨殺驢」的慘局。繼續「推磨」的前提,就是諸葛亮必須繼續存在,以此來爭取時間培植勢力,等待時機,施展自己的巨集圖大志。

14樓:鬼鬼

【成功原因有三條:一、緣於對對方主帥的深入了解和準確分析。二、諸葛亮的勇敢和機智。

三、空城計是被逼出來的,「不得已而用之」,反而收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 眾皆驚服曰:「丞相之機,神鬼莫測。

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

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言訖,拍手大笑,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

結局:孔明釋計。】 忽然」、「十餘次」突出了事態緊急。

司馬懿有「大軍十五萬」,而諸葛亮「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兩軍兵力十分懸殊,連用兩個「只」,更渲染了一種讓人屏息的緊張氣氛,「山雨欲來風滿樓」,突出了乙個「危」字。 眾官的表現是「盡皆失色」,群像描寫,再一次烘托出驚心動魄的危險氣氛,並與諸葛亮後文的表現作對比。

第二段中,「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這些措施都是圍繞「空」字做文章,就是讓司馬懿看到一座空城。「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這是為了嚴肅軍紀,謹防露出破綻。

吾自有計」表明諸葛亮在危亂之中不忘緩解士兵的緊張感。 為了把戲演得更加逼真,諸葛亮還親自上場擔任這場戲的主角。他「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一副悠然自得的輕鬆神情。

而這恰恰需要勇氣與謀略。 司馬懿初聞「笑而不信」,既見則疑惑不解,而後便令退兵,懸念頓起。 「笑容可掬」,神態描寫語言簡潔,但恰到好處,可看出諸葛亮此時是故作坦然誘司馬中計,內心不免有些緊張。

僅乙個「笑容可掬」寫盡了諸葛亮臨危不懼,從容鎮靜的風度。 通過司馬氏父子的對話交代了司馬懿的心理,此處突出了司馬懿的狡詐、多疑和自負。應該說懿並非平庸之輩,他與諸葛亮交戰多次,對諸葛亮十分了解,此前曾成功識破諸葛亮的戰略意圖,還感慨其不肯冒險,因選擇保險的路而失去速勝的機會。

此刻他不相信諸葛亮不肯弄險不是沒有道理的。且諸葛亮長於謀略,司馬懿也早有領教,不進西城也不失為謹慎。不是司馬懿太愚蠢,而是諸葛亮太聰明,計高,一反常態,出奇制勝。

諸葛亮二笑乃「撫掌而笑」,因見魏軍遠去,施計成功,便如釋重負。這是輕鬆的笑,也是僥倖的笑,畢竟太危險了。

15樓:斷浪刀

確實,空城計不是諸葛亮的發明,傳說是孫權的傑作。不過我們現在討論的是三國演義中他為什麼能成功,一司馬懿多疑,諸葛亮恰好利用了他這一點。因為他多疑,所以擔心有埋伏。

二諸葛亮夠膽大,敢於用這條計謀,做了種種偽裝掩飾,讓環境更顯平靜。就是太平靜了。正好那時環境肅殺,大概是秋冬季節,時不時有風颳來,落葉翩翩,你想啊,乙個你本來以為能產生動亂的地方,突然這麼安靜,你不懷疑啊,二諸葛還優雅的彈著古代的「小鋼琴」,看似胸有成竹,所以司馬懿懷疑有埋伏,鑑於他也吃過太多虧,所以空城計成功了。

司馬懿不會故意的,因為就知道自己會被重用,而當時的國家形式根本離不開司馬懿,還怕什麼走狗烹。

16樓:貓小雅

因為他們彼此很了解對方。

空城計中扮演諸葛亮演員是京劇中的什麼角色

空城計 中扮演copy諸葛亮演員是京劇中的老生。更詳細點屬於 安工老生,這種老生即以唱為主,那麼他的動作性就比較次要,動作幅度較小,態度比較安閑從容,唱的時候總是比較沉著安穩的。老生又稱鬚生,正生,或鬍子生。鬍子在京劇裡的專有名詞叫 髯口 老生主要扮演 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唸白都用本嗓 真嗓 老...

諸葛亮在「空城計」中撫琴退敵的古琴曲是什麼

羅貫中的 三國演義 裡,沒有說諸葛亮彈了什麼曲子。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 右有一童子...

在空城計中,通過側面描寫諸葛亮足智多謀,處變不驚的詞語有哪些

側面描寫的詞語就是通過司馬懿來展現的。司馬懿聽琴 這錚錚之專音,如驚濤拍岸,風捲殘雲屬,指端似有雄兵百萬。似山間小溪,清澈見底,非心曠神怡者不能為之。心亂則音噪,心靜則音純,心慌則音誤,心泰則音清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 三國演義 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 郭衝三事 改編的一段故事。後被用於三十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