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則和《論語》五則相較,內容有何異同?

2023-02-01 05:15:05 字數 3639 閱讀 5988

1樓:最愛這時花香

我覺得,每一章看似不同其實都是在說同乙個道理,做人學習的道理。

2樓:21世紀第一聖人

《論語五則》選取的是《論語》中以下五段內容: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2子曰:默而知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4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5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這段外,其他內容同《論語五則》並不相同。《論語十二章》選取了以下十二段: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為政》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論語》與《孟子》有什麼異同點 20

3樓:匿名使用者

同為儒家經典,語言樸實,深入簡出,內容主要為如何做仁。區別是孟子是孔子的繼承和發揚。

4樓:祿槐

沒錯,我很贊同剛剛那位仁兄說的。

《論語》十二章與《論語·顏淵》兩文中提到的誠信有何不同?

5樓:情歌悠揚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述而》)"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論語·雍也》)"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論語·述而》)"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慾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論語·顏淵》)

《論語》五則

6樓:酸檸檬嘿

《論語》五則:

第一則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習並且時常地複習,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第二則原文: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學而》)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出謀劃策盡心竭力了嗎?跟朋友交往真誠相待了嗎? 老師傳授的知識複習了嗎? "

第三則原文: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yǐ) 為政》)

翻譯: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憑藉這點做別人的老師了。」

第四則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

翻譯: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光是思考但不學習,就是有害的。」

第五則原文:子曰:「由,誨女(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翻譯:孔子說:「仲由啊,讓我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人才是聰明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註釋】 「子:對男子的尊稱,這裡特指孔子。曰(約):

說。時:時常。

習:用於實踐,實習。亦:

也是。乎:嗎。

朋:同學為朋,同志為友。慍(運):

怨恨,惱怒。」

【譯文】 孔子說:「經常學習,不也喜悅嗎?遠方來了朋友,不也快樂嗎?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原文】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註釋】 悌(替):尊敬師長。鮮(顯):很少。犯上作亂:冒犯尊長,顛覆國家。

【譯文】 有子說:「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卻好犯上的人,少極了;不好犯上,卻好作亂的人,絕對沒有。做人首先要從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註釋】 巧:好。令:善於。色:臉色。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人,很少有仁愛之心。」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註釋】 "吾(務):我。日:每天。三:多次。省(醒):檢查,反省。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原文】 子曰:「導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註釋】 "導:治理。乘(勝):軍隊基本單位,兵車一輛,兵士100人。"

【譯文】 孔子說:「治理國家應該事事認真,時時誠信,處處節約,關心群眾,及時抓住發展機遇。」

8樓:鄒珏源鳴

默而識之的識(zhi4)、誨人不倦的誨(hui4)、不捨晝夜的舍(she3)、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的好。

(hao4)

2、解釋詞意: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的謂(叫做)、不恥下問的恥(認為可恥)、默而識之的默(閉口不說話。

)、誨人不倦的誨(教誨)、是以謂之文也的是以(因此)、逝者如斯夫的者(的)

9樓:喬多儀雁桃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

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0樓:匿名使用者

由誨女之知呼,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在編寫結構上,你認為《孟子》和《論語》有何異同?

都是兩部經典著作,《論語》與《孟子》有什麼異同點呢?

11樓:雲遮世說的生活

區別見下圖:

兩位聖人的區別。

論語十二則原文及翻譯 5

《論語》十二則怎麼寫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 矣。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4.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學習態度 1.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體會 孔子的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是最有...

初中生必背古詩文中論語十二則相對的成語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師 擇善而從 任重道遠 歲寒知松柏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學而時習之 1 不恥下問 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 公治長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終。論語 先進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3 不亦樂乎 論...

論語十二章專項強化練習題,論語十二章專項強化練習題

11 逝者如抄斯夫,不捨晝夜 13 士志於道。而恥惡bai 衣惡食者。未足與du議也。飯疏食。飲水。曲肱zhi而枕之。樂亦在其中dao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7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 學而識習之,不亦樂乎。點 贊先 跟我們做的一幕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