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中的戰爭徭役詩,不僅寫戰爭和徭役的承擔者徵夫士卒的痛苦,還有以戰爭、徭役為背景,寫夫妻離散的思婦哀歌與徵夫苦語。
如大雅中的《江漢》《常武》,小雅中的《出車》《六月》《采芑》等,大都反映了宣王時期的武功;秦風中的《小戎》《無衣》等,也是表現對敵人侵犯的同仇敵愾、共禦外侮、保家衛國、守土抗戰、鬥志昂揚、情緒樂觀的戰爭詩。
小雅中的《采薇》、豳風中的《東山》《破斧》等寫出戰後蕭索破敗,田園荒蕪,表現出對戰爭的厭倦和對和平的嚮往,充滿憂傷的情緒。
2樓:小山村情懷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這是描寫兵役之詩,當產生於周宣王時代。周人一直受到北方尚處於游牧時代的獫狁的侵擾,這種現象到懿王之時更為嚴重;直到周宣王時,周朝才開始對獫狁發動有效的防禦戰爭,並取得重大勝利。全詩工六章,揭示了異族統治者侵擾和掠奪的嚴重現實,揭露了敵人的侵擾給人民和士兵帶來的苦難,讚美了兵士應用抗敵的愛國精神,對朝廷不恤士卒也表達了不滿之情。
詩以薇的生長過程起興,很自然地揭示了徵戌的漫長演進過程,形象而又含蓄,且能喚起讀者的聯想,頗有韻味。詩人極力渲染周軍的氣勢,很好地烘托出周軍將士的應用和愛國精神。昔日離家時的依依惜別之情,今日歸來的悲悽之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說《采薇》還是對敵人痛恨之情和思鄉自傷之情的矛盾體,《豳風·東山》反映的完全就是士卒的厭戰情緒了。出征三年後的士兵,在歸家的途中悲喜交加,想象著家鄉的景況和回家後的心情。「我」久徵不歸,現在終於脫下戎裝,穿上平民的衣服,再不要行軍打仗了。
歸家途中,觸目所見,是戰後蕭索破敗的景象,田園荒蕪,土鱉、蜘蛛滿屋盤旋,麋鹿遊蕩,螢火蟲閃爍飛動,但這樣的景象並不可怕,更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家中的妻子獨守空房,盼望著「我」的歸來。遙想當年新婚時,喜氣洋洋,熱鬧美好的情景,久別後的重逢,也許比新婚更加美好?這裡既有對歸家後與親人團聚的幸福憧憬,也有對前途未卜的擔憂,整首詩把現實和詩人的想象、回憶結合在一起,極為細膩地抒寫了「我」的興奮、傷感、歡欣、憂慮等心理活動。
詩人對戰爭的厭倦,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詩經的文學特點
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 5
3樓:匿名使用者
人氣空間q1016923806!給你精彩!
簡述《詩經》的文學成就。求解?
詩**學常識
4樓:永遠的曼巴
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
《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詩**學常識。
5樓:博達國學
《詩經》中分為風、雅、頌,其中:
風——各地民歌。
雅——宮廷樂曲。
頌——祭祀**。
其中還有主要的三種表現手法——賦、比、興。
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於如今的排比修辭方法)比:模擬,比喻。
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點更鮮明。(這裡有兩種說法,分別是模擬和比喻。而在「比興」中,「比」為「比喻」之意。
)興:以其他事物為發端,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
風、雅、頌、賦、比、興被稱為《詩經》六義。
《詩經》對後世文學有什麼重要影響
古代文學《詩經》有什麼特點?
《詩經》中有哪些簡單的詩《詩經》中關於梧桐的詩歌有那些
詩經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詩經 國風 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
詩經志向高遠的詩句,詩經的文學特點
詩經 雖有少數敘事的史詩,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如 衛風 氓 這類是偏於敘述的詩篇,其敘事也是為抒情服務的,而不能簡單地稱為敘事詩。詩經 可以說主要是一部抒情詩集,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產生了如此眾多 水平如此之高的抒情詩篇,是世界各國文學中罕見的。從 詩經 開始,就顯示出我國抒情詩 特別發達的民族文學特...
《詩經》有怎樣的藝術特色,簡述《詩經》的藝術特色。
詩經 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採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迴旋跌宕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多採用雙聲疊韻 疊字連綿詞來狀物 擬聲 窮貌。以少總多,情貌無遺 此外,詩經 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 詩經 中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