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唱藝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推行的

2022-10-25 12:10:11 字數 5984 閱讀 1610

1樓:匿名使用者

以後記住了,這種東西基本都是鴉片戰爭前後進來的。

請問,中國當代藝術從什麼時候開始算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當代藝術作為一支獨立的、特指的力量登上歷史舞台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

早期的中國當代藝術是一股代表反叛、獨立、地下的民間力量以區別於作為**工具的中國美術家協會體系。21世紀開始由於大量國際資本的注入和作為中國形象的代表在國際上倍受矚目。

3樓:君凌鏡

現代藝術的瓦解起源於古代地中海沿岸(埃及、希臘、西亞)的西方藝術到19世紀後期,出現了轉變的苗頭,這個苗頭進入20世紀後,成為西方藝術的主流,這就是西方的現代藝術。

現代藝術的性質有學者把西方美術的歷史概括為三個階段,即:前現代一現代…後現代。

4樓:匿名使用者

..........................

中國是什麼時候推行簡體字的?

5樓:

中國大陸解放後,新體制,新社會,新風尚,有些新的變化,這是很正常的。文化要反映經濟社會的變化,於是,文字型量、字形發生變化。從歷史上看,變化是常態,不變化的情況倒是從來也沒有過。

經過幾次「簡化漢字」方案公布、討論、修改,規範,最後定為國家法定文字。除去香港、澳門、台灣還延用繁體漢字,大陸使用簡化漢字幾近六十年。

在今天大陸使用的簡化漢字中,有的屬於歷朝歷代的正字,例如:萬——唐時用以為萬;個,豐,價,葉,雲,號,後,朵,廣,爾,禮,於——則屬於古文,即古(至少是從南北朝以來就有)已為官方所採用。

有的屬於朝野通用字。而絕大部分簡化字是屬於俗字,即來自於歷朝歷代民間,只不過是沒有經過規範而變成正字,新中國將其變成正字罷了。

6樓:煙斂風定

2023年2月1日,錢玄同在《新青年》上發表《減省漢字筆畫的提議》一文。

2023年8月21日,國民**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次年2月宣布廢止。

2023年***主席指出:「作簡體字要多利用草體,找出簡化規律,作出基本形體,有規律地進行簡化。漢字的數量也必須大大減縮。只有從形體上和數量上同時精簡,才算得上簡化。」

2023年12月,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改組為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簡稱文改會,直屬於***。

2023年1月中國文改會擬定了《漢字簡化方案(草案)》。

2023年1月《漢字簡化方案》由***正式公布。為慎重起見,方案中的簡化字和簡化偏旁,從2023年2月至2023年7月先後分四批推行。

2023年5月文改會編印出《簡化字總表》。經過補充、調整,簡化字由方案收錄的515個增加到2236個。

2023年,曾公布《第二批漢字簡化方案》,釋出「二簡字」,試用一段時間(約八年)後,因為字形過於簡單且混亂而宣布廢除。

2023年10月經***批准,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又對原來總表中的個別字進行了調整。

7樓:匿名使用者

第1個問題,推行簡化字是乙個過程。早在2023年,就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開始著手收集、整理、編制《漢字簡化方案》。2023年1月28日***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2023年11月教育部正式發文《關於在各級學校推行簡化漢字的通知》。

也就是說,應該算從2023年開始實施。2023年和2023年又分別修訂、公布過《簡化字總表》,對先前的版本進行了個別修整。期間,在2023年前後出過乙個非正常版的(比如:

鋒-夆,國-囗),後來廢除了。

第2個問題,說「70后們上學學的都是繁體」,這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是台灣的。因為我是60後,上學已經都是簡化字了。

第3個問題,你們的父母,如果在50年代上學,那麼學的是繁體字的。即使是60年代之後上學的,也可能受祖輩的影響,習慣性使用一些繁體字。另外,書法中也大多是使用繁體字的。

8樓:匿名使用者

推行簡化字是乙個過程。早在2023年,就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開始著手收集、整理、編制《漢字簡化方案》。2023年1月28日***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2023年11月教育部正式發文《關於在各級學校推行簡化漢字的通知》。

也就是說,應該算從2023年開始實施。2023年和2023年又分別修訂、公布過《簡化字總表》,對先前的版本進行了個別修整。期間,在2023年前後出過乙個非正常版的(比如:

鋒-夆,國-囗),後來廢除了。

中國的雙休日是什麼時候開始實行的?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自2023年5月1日起開始

實行雙休日制度,直接目的是保障公民的休息權。

我國自2023年開始版實行雙休日,2023年開始實行國慶、權「五一」長假制度後,少年兒童一年中應該有一半多時間是在校外度過,這無疑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閒暇生活契機。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的閒暇日是怎樣度過的呢?一方面是學生閒暇生活的貧乏與不良,許多學生的空餘生活不是在家長的威逼之下,被迫著從事無休止的學科知識學習,就是在電視機與遊戲機前無聊地消磨掉金色的童年時光,除此以外,他們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另一方面,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則憑著家長們自己的愛好和意願,強迫孩子在空餘時間奔波於各類「特長班」、「培訓班」之間,使孩子忙得不亦樂乎。

以至很多人都在慨嘆:「現在社會上最累的是學生!」

10樓:吳韋水海白

2023年3月25日:***下發「***關於修改《***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決定」,規定從當年的5月1日之後改為每週工作時間40小時,即現在家喻戶曉的雙休日工作制。

11樓:大啊小胖子

2023年的5月1日是

來我國開始實行雙休自日的第乙個星期六和星期日,而整整十一年來1140多個雙休日潛移默化中使民眾生活方式發生歷史巨變,民眾「休養生息」促進了社會和諧發展,同時撬動了超過2萬億元的大市場,國人對生活質量的追求更成為小康建設中的強音。

12樓:匿名使用者

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現在除了公務員,有多少企業是雙休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前後,中美入世談判最艱難的時刻,美方突然向中方提出:在全世界都實行雙休日的今天,中國必須尊重人權,也給中國人雙休日,並把這一項作為入世條件之一。

14樓:呼延鐵

報道還稱,中國自2023年5月1日起開始實行雙休日制度,直接目的是保障公民的休息權

問題問的不錯,反正我是查的,自己也記不得了,隱約覺得是92年-94年

15樓:匿名使用者

是2023年,因為那年我上高一,只讓我們享受了乙個月,後面就變成單休日了。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

16樓:會r閃的陳三七

計劃生育政策2023年9月被定為基本國策,同年12月寫入憲法。主要內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從而有計畫地控制人口。

計劃生育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嚴格推行。其間略有微調,如放開「雙獨二胎」(夫妻雙方為獨生子女,可以生育第二個孩子),及部分省份農村地區實施的「一孩半」政策(第乙個孩子為女孩,可生育第二個孩子)等。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面臨的人口再生產狀況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中國人口在上世紀50、60年代,由傳統的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轉變到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後,僅僅30年左右的時間,就已過渡到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

擴充套件資料:

計劃生育的優缺點:

一、優點

1、有利於國家加速資金積累。實行計劃生育,使國家用於新增人口的消費減少,從而加速資金積累。

2、有利於勞動就業。實行計劃生育,可以使每年進入勞動適齡人口減少,減輕就業壓力從而有利於勞動就業。

3、有利於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質量。實行計劃生育,國家可以把積累下來的資金用於教育,使更多的人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和技術訓練,從而達到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質量的目的。

4、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人均資源水平。實行計劃生育,可以緩解人地矛盾,提高人均佔有耕地面積、人均佔有糧食的水平。

5、有利於農民少生快富。實行計劃生育使每個家庭的人口減少,不僅可以增加家庭消費,而且使家庭主要成員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發展家庭經濟和健康娛樂中,從而保證家庭幸福、社會穩定。

二、缺點

1、人口老齡化加速,。中國的年齡超過60歲的人口為十分之一,2023年將為四分之一,而到2023年,每三個中國人中就有乙個超過60歲。

2、男女比例失調是很多國家存在的現象,但是計劃生育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這個問題。

17樓:yzwb我愛我家

我國於2023年就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了,但把計劃生育確定為基本國策並寫入憲法是2023年,具體如下:

1、2023年7月,***批轉《關於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報告》,把控制人口增長的指標首次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畫。

2、2023年9月,***發表《關於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乙個孩子。

3、2023年9月,黨的十二大把計劃生育確定為基本國策,同年12月寫入憲法。

4、2023年5月,中共**、***作出《關於加強計劃生育工作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決定》,明確貫徹現行生育政策,嚴格控制人口增長。

5、2023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施行。

6、2023年11月,《中共**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

7、2023年12月,中共**、***印發《關於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見》。

8、2023年12月27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將於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18樓:匿名使用者

大量事實論證「計劃生育」就是乙個徹頭徹尾的錯誤!

19樓:匿名使用者

計劃生育只針對漢族,少數民族不搞計劃生育的,計劃生育正式開始於2023年,2023年寫入憲法,然後漢族就從1949佔比98%下降到2023年的90%,還在繼續下降。

20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提出了計劃生育。是為了減少人口的過大。

21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的年青人,最好只生育乙個小孩,由於重男輕女的錯誤的思想,導致第乙個孩子夭折的事經常發生。生育第2個孩子,失去了第乙個孩子。

22樓:藍雨飄絲

計劃生育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面推行,2023年定為基本國策,2023年就成為國家的法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就已經不再是政策了!

計劃生育的方針、政策和制度措施等,主要意義是有效控制人口數量增長過快的情況,以防人口數量的過快增長直接影響國家經濟的增長和環境、資源的不足的矛盾,以致破壞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計劃生育政策

2023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2023年12月4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公布施行 根據2023年4月1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2023年3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和2023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修訂)

特別是2023年世界人口年以來,許多國家的**。其中包括許多人口增長過多過快的發展中國家,都主張控制人口增長,實行計劃生育。計劃生育是指依據人口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實行人類自身生產的計畫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社會安定,衛生條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再加之長期缺乏對人口增長的適當控制,致使人口數量增長迅速。世界上人口在5 000萬以上的國家就被稱為人口大國,而中國到1 995年2月1 5日零時,人口就已達到12億,約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中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並將有關規定列人憲法。由於推行了計劃生育政策,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明顯下降,人口無計畫增長的局面得到了控制和扭轉。據統計,20多年來,中國少生了2億多人。

但是,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大,每年淨增人口數量仍然很大。因此,計劃生育將是中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寶寶從什么時候開始會有「媽媽」的概念?有什么不同之處

我們都說十月懷胎,其實我個人認為,寶寶從出生的那一刻起,甚至是在媽媽的肚子裡都已經有 媽媽 的概念了,畢竟是骨肉相連,只是當時他們還不會表達出來而已。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網上真的有很多種。有的人認為是從寶寶開始會叫 爸爸 媽媽 的時候,從這個階段開始,他們才有父母這個概念。而有的專家也認為是從寶寶...

端午節的來歷是怎樣的?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與南韓有什么關係

端午節就是紀念愛國浪漫詩人屈原的,大概在秦朝以前因為屈原是楚國人,和南韓的關係就是南韓以前學習中國文化所以也學習了禮儀。根本就沒關係還不是學習我們。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 午日節 五月節等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 蒿草 艾葉,薰蒼朮 白芷,喝...

媽媽是從什么時候叫起的,媽媽是從什麼時候叫起的

不知道你說什麼。能詳細點嗎?第一種解釋 媽,從造字上看,媽是形聲字,從女,馬聲。本義是稱呼母親,重讀仍為原義。廣雅 釋親 媽,母也。康熙字典 俗讀若馬,平聲。稱母曰媽。在歷史長河中,媽媽 這個詞的含義經過變化,但是 必須強調的是 媽媽 不是外來詞,人類的各種語言中,mama的發音總是用來稱呼母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