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教育小百科是我
1、祛除晦氣
在某些地區,重陽時放風箏是為了「放晦氣」。風箏飛得越高、越遠,晦氣也離之遠去,有些人,在放風箏的時候還要將線燒斷,讓風箏消失得無影無蹤才好。
2、氣候適宜
農曆九月,南方地區季風逐漸加強,此時秋高氣爽,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所以在南方有重陽節放風箏的傳統。
3、寓意吉祥
有些人認為重陽放風箏是「放吉祥」、「放福氣」,重陽節放的風箏飛得越高,寓意越好。在放風箏過程中不能將風箏的絲線弄斷,人們認為若是絲線斷了,則「吉祥」、「福氣」也隨之飄向遠方,所以,重陽節放風箏時要千方百計保護好自己風箏的絲線。
2樓:廷廷
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的寓意是把一些不好的病痛什麼的都放飛趕走
3樓:帳號已登出
重陽節放風箏是希望把一年中的不好都放飛,也是思念家鄉的一種方式
4樓:
放紙鳶就是現在的放風箏重陽節放風箏是為老人祈禱健康長壽
5樓:飄逸故事匯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意義含義很深刻
6樓: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因為迷信的心理
7樓:淡然一笑泯恩仇
重陽節是以放紙鳶是對已故親人的一種哀思 祭奠亡靈
8樓:同雁菱
放紙鳶寓意是把所有的不開心和疾病統統都放走
9樓:
其實是來表達對遠方的人的思念的呢,這樣來寄託自己的心靈
10樓:小嘟嘛
寓意把一些不好的病痛什麼的都放飛趕走,只留下美好的事物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11樓:菜菜cai菜菜
一、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二、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尤其是在嶺南一帶,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祭祀祖先,登高遠望,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不過隨著歷史的發展,不少地方人重陽祭祖的觀念正日漸淡薄。
三、飲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陽節才一直保留著飲菊花酒的習俗。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宋人以菊花、茱萸泡酒,名茱萸為「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認為藉此二物,可消「陽九之厄」。如今,山東地區仍有民間童謠言:「九月九,九重陽,菊花做酒滿缸香」。
四、登高
登高是重陽節的重要風俗,漢代此俗當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災故事而來。到了魏晉時代,登高的日期已專定在九月九日。《荊楚歲時記》說,九月九日,士農工商各行業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設宴飲酒。
五、放紙鳶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鳶亦現在的風箏。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乙個特色。
紙鷂亦現在的風箏,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12樓:匿名使用者
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習俗。
1、登高: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活動筋骨,所以,人們於重陽登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2、佩茱萸: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製酒養身祛病。
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3、吃重陽糕:與登高相聯絡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4、賞菊: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5、飲菊花酒: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6、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
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13樓:天下的大路
1、登高 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
2、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農曆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3、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14樓:中華一心
重陽節是我國的乙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第一要講究的就是登高,九九重陽,節節高公升嗎!在下來就是朋友相聚,煮酒會友,還有就是九月是菊花爆滿山的季節,所以重陽節還要賞菊,有的地方還有其它一些講究,總體而言就八個字:登高賞菊,煮酒會友
15樓:匿名使用者
1登高 2佩茱萸 3吃重陽糕 4賞菊 5飲菊花酒 6放紙鳶
16樓:匿名使用者
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放紙鳶:放紙鷂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徵的。
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鷂亦現在的風箏。 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嶺南地區乙個特色。
賞菊: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於菊文化。
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求壽:重陽節的求壽之俗,有現存文獻記載的最早見於漢代。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
飲菊花酒: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花酒的習俗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作詩、飲酒、愛菊出名;後人效仿他,遂有重陽賞菊的風俗 。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採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採菊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採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17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插茱萸、賞菊、登高、踏秋、喝菊花酒對了點個小愛心
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正是菊花盛開時 每逢重陽節,正是一年菊花盛開之時,這個時候是最佳的賞菊時期。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而菊花又被稱為長壽之花,重陽節賞菊有祈求長生與延壽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稱為 延壽客 據說重陽節賞菊的風俗,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 後人效之,舊時文人士大夫...
重陽節的傳統習俗,重陽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國人把 一 三 五 七 九這些奇數視為陽數,把 二 四 六 八則為陰數,九是這裡面最大的數,因此也稱為 老陽 於是農曆九月九日此節的月 日皆為九,故稱為 重陽節 或 敬老節 由於 九 久 同音,有長久長壽...
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
重陽節 重陽節 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 九日與鍾繇書 中載 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因此,重陽節被定為農曆的九月九日。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 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絡的有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