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巡的《聞笛》中 旦夕更樓上,遙聞橫笛聲」所表達的情感

2022-10-04 06:05:03 字數 4243 閱讀 2165

1樓:小惡魔型男

「旦夕」本指早晚,這裡複詞褊義,特指深夜。「更樓」即城樓。詩人與眾將士一起日夜浴血奮戰,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當然已無畏懼怕苦之心,因而就能聽到無地傳來的橫笛之音。

不義戰爭破壞人世之美,但堅持正義而戰的人真理在握,心胸坦蕩,仍在創造人世之美,維護人世之美,因而也能欣賞人世之美。對比歷史記載,安史叛軍所到處,大肆擄掠以至「人物無遺」,對老弱婦也孺「皆以刀槊戲殺之」,可見滅絕人性之叛軍使人民遭受著何等慘痛的浩劫!同時,也可見酷毒的叛軍終未能完全扼殺人民的正義之聲包括這「橫笛」悠揚高亢的藝術美之樂聲。

有此結末一句,就使這首悲壯慘烈的戰爭之詩平添了生活的情趣而更耐人吟味。

2樓:來自保國寺帥帥的風信子石

不義戰爭破壞人世之美,但堅持正義而戰的人真理在握,心胸坦蕩,仍在創造人世之美,維護人世之美,因而也能欣賞人世之美。對比歷史記載,安史叛軍所到處,大肆擄掠以至「人物無遺」,對老弱婦也孺「皆以刀槊戲殺之」,可見滅絕人性之叛軍使人民遭受著何等慘痛的浩劫!同時,也可見酷毒的叛軍終未能完全扼殺人民的正義之聲包括這「橫笛」悠揚高亢的藝術美之樂聲。

有此結末一句,就使這首悲壯慘烈的戰爭之詩平添了生活的情趣而更耐人吟味。

含有「笛」字的詩詞都有哪些?

3樓:維也納森林四期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 春夜洛陽城聞笛》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高適《塞上聽吹笛》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李益《春夜聞笛》

旦夕更樓上,遙聞橫笛聲。——張巡《聞笛》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呂岩《牧童 / 令牧童答鐘弱翁》

1、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 春夜洛陽城聞笛》

原詩如下: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譯文: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2、高適《塞上聽吹笛》

原詩如下: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譯文:冰雪融盡,入侵的胡兵已經悄然返還。月光皎潔,悠揚的笛聲迴盪在戍樓間。

試問飽含離情的《梅花曲》飄向何處?它彷彿像梅花一樣隨風落滿了關山。

3、李益《春夜聞笛》

原詩如下: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譯文:在寒山吹著笛子呼喚春回大地,被謫遷的人彼此對望不禁淚濕衣。

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無數大雁,還沒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飛。

4、張巡《聞笛》

原詩如下:

岧嶢試一臨,虜騎附城陰。

不辨風塵色,安知天地心?

門開邊月近,戰苦陣雲深。

旦夕更樓上,遙聞橫笛聲。

譯文:試登高山瞭望,眼見敵騎已兵臨城北。

風塵漠漠不辨顏色,哪知道興亡天意。

營門外星月低垂,鏖戰正攪得天昏地黑。

早晚更樓上,聽遠處橫笛聲聲悲鳴嗚咽。

5、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原詩如下: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巴山楚水淒涼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謫居。

回來物是人非,我像爛柯之人,只能吹笛賦詩,空自惆悵不已。

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逢春。

今日聽你高歌一曲,暫借杯酒振作精神。

6、呂岩《牧童 / 令牧童答鐘弱翁》

原詩如下:

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譯文:遼闊的草原像被鋪在地上一樣,四處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晚霞時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

旦夕是多少時間,有具體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旦,日出時分吧 夕:日落時分吧。旦夕,即早與晚,比喻短時間內。如成語「危在旦夕」、「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旦夕之間」、「偷安旦夕」等,都是指時間很短的意思。

dàn xī   旦夕   英譯: [in a short while;in a day's time]   中義:   1.

早與晚。   《墨子·號令》:「諸門下朝夕立若坐,各令以年少長相次,旦夕就位,先右有功有能。

」 唐 張巡 《聞笛》詩:「旦夕更樓上,遙聞橫笛音。」   2.

日夜;每天。   《書·冏命》:「昔在文武,聰明齊聖……其侍御僕從,罔非正人,以旦夕承弼厥闢。

」 漢 劉向 《列女傳·鄒孟軻母》:「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 宋 蘇軾 《藥誦》:

「自今日以往,旦夕食淡面四兩。」明 王鐸《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夫人宋氏行狀》:「偕夫人長跪,柔旨酒奉以為壽,旦夕善事之。

」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誌》第七十三回:「王僚得一慶忌,旦夕相隨,尚且難以動手。」清 龔自珍 《葛伯仇餉解》:

「葛雖貧,土可兼,葛伯放而柔,彊隣聖敵,旦夕虎視,發眾千百入其境……能無懼乎?」   3.比喻短時間內。

《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焦仲卿妻》:「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宋 蘇軾 《答孫志康書》:

「今復覩此文,旦夕當下筆,然不願傳出。」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誌》第七十一回:「今敵國侵凌,邊境騷動,吾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以三軍之眾,託吾兩人,冀旦夕立功,以救百姓倒懸之急,何暇與親舊飲酒為樂哉?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關於革命軍方面訊息》:「戰況甚佳,南京旦夕可下。」

5樓:

旦,早上。夕,黃昏。就是說一朝一夕之間,通俗說早晚之間,十二個小時左右。

6樓:匿名使用者

早晚之間,應該不超過12個小時。形容時間很短。

旦夕是什麼意思

7樓:歌唱平凡

旦夕,即早與晚,比喻短時間內。如成語「危在旦夕」、「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旦夕之間」、「偷安旦夕」等,都是指時間很短的意思。

1.早與晚。

①《墨子·號令》:「諸門下朝夕立若坐,各令以年少長相次,旦夕就位,先右有功有能。」

②唐 張巡 《聞笛》詩:「旦夕更樓上,遙聞橫笛音。」

2.日夜;每天。

①《書·冏命》:「昔在文武,聰明齊聖……其侍御僕從,罔非正人,以旦夕承弼厥闢。」

②漢 劉向 《列女傳·鄒孟軻母》:「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

③宋 蘇軾 《藥誦》:「自今日以往,旦夕食淡面四兩。」明 王鐸《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夫人宋氏行狀》:「偕夫人長跪,柔旨酒奉以為壽,旦夕善事之。」

④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誌》第七十三回:「王僚得一慶忌,旦夕相隨,尚且難以動手。」

⑤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卻說玄德在袁紹處,旦夕煩惱。紹曰:「玄德何故常憂?」

⑥清 龔自珍 《葛伯仇餉解》:「葛雖貧,土可兼,葛伯放而柔,彊隣聖敵,旦夕虎視,發眾千百入其境……能無懼乎?」

3.比喻短時間內。

①《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焦仲卿妻》:「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②宋 蘇軾 《答孫志康書》:「今復覩此文,旦夕當下筆,然不願傳出。」

③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誌》第七十一回:「今敵國侵凌,邊境騷動,吾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以三軍之眾,託吾兩人,冀旦夕立功,以救百姓倒懸之急,何暇與親舊飲酒為樂哉?」

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關於革命軍方面訊息》:「戰況甚佳,南京旦夕可下。」

8樓:法拉利恩佐引擎

一之上日,很形象的是,早上太陽公升起的時候。

夕,找象形文本看,有點像太陽落山的景象,意指傍晚。

9樓:登瀛風景

常常用在危在旦夕,形容等你做出反應的時間很短,危險馬上就要降臨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1.早與晚。2.日夜;每天。3.比喻短時間內。

有關笛的詩

11樓:匿名使用者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2樓:窮斯濫

長笛在手,吹破楚天秋!-------《元曲選》

《春夜洛城聞笛》的翻譯,《春夜洛城聞笛》翻譯

作品註釋 1 洛城 洛陽 現在河南洛陽 2 玉笛 精美的笛。3 暗飛聲 聲音不知從何處傳來。4 春風 另一版本作 東風 5 折柳 即 折楊柳 笛曲,樂府 鼓角橫吹曲 調名,內容多寫離情別緒。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 卷四 樂府雜錄 雲 笛者,羌樂也。古典有 折楊柳 落梅花 故謫仙 春夜洛城聞笛 杜少陵...

聞笛賦》和《思舊賦,誰知道「聞笛賦」的典故

思舊賦 思舊賦並序 向秀 序 餘與嵇康 呂安居至接近,其人並有不羈之才 然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後各以事見法。嵇博綜技藝,於絲竹特妙。臨當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餘逝將西邁,經其舊廬。於時日薄虞淵,寒冰淒然。鄰人有吹笛者,發音寥亮。追思曩昔遊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雲。將命適於遠京兮,遂旋反...

《春夜洛城聞笛》中折楊柳指什麼?為什麼詩人聞折柳後就產生了故園情呢

折柳 即 折楊柳 古代曲名。折楊柳 表達的是一種哀傷之情,傷春惜別之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所以詩人產生了故園情。古人送別時一般會折柳贈人,所以楊柳 或折柳一般代表離別 後來有專門送行的歌曲 一般也會以楊版柳作權為意境,且曲調悽切蕭索 具體到這首詩裡 是說李白聽到了送別折楊柳的淒涼曲子 想起自己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