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孟子「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的理解

2022-07-24 07:10:02 字數 3251 閱讀 4071

1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

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

『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

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去邠,逾梁山,邑於岐山之下居焉。

孟子回答說;過去周大王曾居於邠,狄人不斷進犯.把獸皮絲綢送給狄人,還是免不了被入侵.把寶馬名犬送給狄人,同樣免不了被入侵.

把珠寶送給狄人,依然免不了被入侵.'於是召集族中的老年人告訴他們說;"狄人想要的是我的疆土.我聽說;君子不用供養人的東西去害人.

你們為什麼擔心沒有君主呢?我將離開這裡!'離開邠,越過梁山,在岐山腳下定居下來.

邠的老百姓說;"他可是位仁義的人,不能失去這樣的領袖.'跟隨他的人像趕集的一樣多.

2樓:

我聽說;君子不用供養人的東西去害人.你們為什麼擔心沒有君主呢?我將離開這裡!

'離開邠,越過梁山,在岐山腳下定居下來.邠的老百姓說;"他可是位仁義的人,不能失去這樣的領袖.'跟隨他的人像趕集的一樣多.

養人不如挖人 是怎麼理解的

3樓:錦羿航成

花費大量時間與資源培養人才,容易跳槽,得不償失。不如挖乙個人才回來,給錢打工,天經地義。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是什麼?

對孟子「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的理解! 50

4樓:

君子人格的追求過程,是乙個逐漸完善自我的過程,是不斷洞悉自己,從細小處建立仁愛根本的過程。《孟子·梁惠王上》曰:「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孟子·梁惠王下》曰:「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若夫成功,則天也。

」又曰:「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孟子強調惻隱、羞恥、恭敬、是非四者,而為仁義禮智之四端。

有不忍人之心,則有不忍人之政,所以,《孟子·公孫丑上》曰:「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

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君子以捨己從人之本心,實現與人為善之根本,正是自覺地實踐君子人格的過程。

5樓:匿名使用者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

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聞之也:

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

』去邠,逾梁山,邑於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

』從之者如歸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為也,效死勿去:

』君請擇於斯二者。」

【譯文】

滕文公問:「我們滕國是個小國。下大功夫事奉大國,卻不能免於亡國的危險。怎麼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過去周太王曾居於豳地,狄人不斷進犯。把獸皮絲綢送給狄人,還是免不了入侵。

把寶馬名犬送給狄人,同樣免不了入侵。把珠玉財寶送給狄人,依然免不了入侵。於是召集族中的老人告訴他們說:

」狄人想要的,是我的疆土。我聽說:『君子不用供養人類的東西去害人。

你們為什麼擔心沒君主呢?我將離開這裡!』他離開豳地,翻越梁山,在岐山腳下築城定居下來。

豳地老百姓說:『他可是位仁義之人啊,不能失去這樣的領袖。』跟隨他的人像趕集一樣多。

也有人說:『這是世代相傳的土地,不能自己隨意決定,寧願戰死也不能離開。』請您在這二者中選擇其一。」

滕文公曰滕小國也竭力以事大國 譯文。

6樓:超級豆包一號

勝文公問,我就算盡心竭力地奉承強大的國家,最後還是免不了他們的侵略,該怎麼辦才好呢?

孟子還是告訴他說,從前周太工住在分阝地,狄人侵犯他。大王拿皮貨和幣帛去賄賂,可是沒有用。又送狄人喜愛的狗和馬去討好他,仍舊沒有收到效果。

最後拿珍珠和寶玉去,仍免不了狄人的侵犯。(在這種情形之下,太王實在沒有辦法,只好遷都另作他圖,離開分阝這個地方。)(行前)召集分阝地的父老們,告訴他們說,狄人所想要的,是我的這塊土地;我曾經聽說過,乙個君子仁人,是不會拿用來保養大家的事物,來作害人之用。

(現在外族人來侵略我們,我曾經為了大家的安居樂業,送給他們好多財物,可是他們的侵略,始終沒有停止。本來我是希望以我們現居的土地,使大家過安定生活的,而現在竟因為我有了這土地,使狄人不斷來攻擊我們,那等於我用土地來害大家遭受戰爭之苦,這是不應該的。)像我這樣的人,多的是,(你們不必顧慮找不到更好的領導人。

為了不牽累你們,)我將離開這裡。大王(對他的子民耆老們談話後,就帶了家人)離開了邠地,翻過梁山,跋涉到歧山下面定居。但是居住在原地分阝的老百姓們都說,太王是乙個好領袖,我們不可以失去這樣的領袖,(於是大家也放棄了在分阝的土地,)跟著太王到歧山下面一起居住的人像市集一樣湧進歧山之下。

還有人的人說,凡是世代相傳下來的土地,應該好好地守著,(如果)不是憑你自身的能力所能守護的了的,那麼你就寧可戰死也不離開。請滕文公從這兩種選擇中選取乙個吧。

翻譯此文

7樓:匿名使用者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如之何則可?」 滕文公問道:「滕國是個小國,竭力去侍奉大國,卻不能免除威脅,怎麼辦才好呢?」

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

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

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去邠,逾梁山,邑於岐山之下居焉。

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從之者如歸市。

孟子回答道:「從前,太王居住在邠地,狄人侵犯那裡。(太王)拿皮裘絲綢送給狄人,不能免遭侵犯;拿好狗良馬送給狄人,不能免遭侵犯;拿珠寶玉器送給狄人,還是不能免遭侵犯。

於是召集邠地的父老,對他們說:『狄人想要的是我們的土地。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

君子不拿用來養活人的東西害人。你們何必擔心沒有君主?我要離開這裡了。

』於是離開邠地,越過梁山,在岐山下建城邑定居下來。邠地的人說:『是個仁人啊,不能失去他啊。

』追隨他遷居的人,多得像趕集市一般。

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為也,效死勿去。』

也有人說:『(土地)是必須世世代代守護的,不是能自作主張的,拼了命也不能捨棄它。』君請擇於斯二者。」 請您在這兩種辦法中選擇吧。」

孟子論人和

孟子三樂中的孟子曰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

譯文 君子有三樂,這三樂與治理天下沒有關係。父母俱在,兄弟安好,一樂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 得到天下的好學生,然後教育他們,三樂。孟子曰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譯文 君子有三樂,這三樂與治理天下沒...

談談你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

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出自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名著 岳陽樓記 就是不因事物的好壞而或喜或悲,這是翻譯.聯絡生活實際來說,例如 你考試成績不理想,但你不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而心情不好,就這樣理解吧,就是保持平常心 不因為意外得到的東西而高興,不因為自己的不幸而傷感 不以物喜 物 是指結果,指...

孟子的思想核心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孟子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第一 孟子的 主要思想 一 性善論 孟子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他的人類性善論。性善論 是孟子談人生和談政治的理論根據,在他的思想體系中是乙個中心環節。他認為 仁 義 禮 智 是人們與生俱來東西,不是從客觀存在著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性善論 是一套唯心主義的說法,不過,孟子以 性善論 為人們修養品德和行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