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臉比黃花大
察舌辯證歌出自《傷寒指掌》 清代吳坤安所著
舌之與苔,首須辨識;苔為苔垢,舌是本質。苔察氣病,舌候血疾;陰陽表裡,寒熱虛實。邪氣淺深,察苔可知;臟腑虛實,舌質可識。
舌苔變化,各有分部;舌尖心肺,**胃腑,舌根屬腎,四畔脾土,舌之兩旁,肝膽地步;另有一法,三脘分看,尖上根下,舌中中脘。
辨舌津液,潤燥滑澀。潤多正常,溼厚屬溼。潤而多津,滑苔之色。澀又浮粗,燥則津劫。
有神無神,別在榮枯。榮為榮潤,津液充布;紅潤鮮明,氣血豐富。枯無血色,正氣將竭;津乏乾枯,病屬危急。
紅舌主熱,尚多分別。心火上炎,舌尖色赤。紅在舌邊,肝膽有熱。溫病初期,尖邊多赤;見於雜病,心肝之色;頭痛失眠,煩躁便實。
紅色鮮豔,亦各有殊;溫病熱甚,雜病陰虛。舌心乾紅,陰液被劫。光嫩無津,為鏡面舌;病多**,津液枯竭。若氣血虛,淡紅舌質。
絳色深紅,溫熱傳營。純絳鮮澤,包絡熱盛。乾枯而萎,枯竭腎陰;兼見嗌幹,大命將傾。更有一種,絳舌少苔,甚至舌裂,陰液將殆。
絳色深紅,溫熱傳營。純絳鮮澤,包絡熱盛。乾枯而萎,枯竭腎陰;兼見嗌幹,大命將傾。更有一種,絳舌少苔,甚至舌裂,陰液將殆。
絳舌粘膩,似苔非苔,濕邪挾濁,芳香宣開。望之若干,捫之有津,津液已傷,濕熱燻蒸,濁痰蒙竅,清洩生津。
紫舌主病,有陽有陰;有苔無苔,主要區分。潤燥深淡,滿舌或斑,主病不同,輕重兩般。黃苔紫舌,臟腑積熱;兼見乾燥,通下為急。
舌見青紫,浮苔滑潤,傷寒初起,直中三陰。瘀血之病,舌紫且晦,一般滑潤,或見灰苔,重則滿舌,輕則斑塊;痛久入絡,與此同類。
酒客成積,舌多紫斑。中心白滑,醉後傷寒。紫舌腫大,酒毒為患,衝心危險,性命難挽。
藍色變化,略如紫舌;尚能生苔,正氣未竭。光藍無苔,色萎不澤,證極危險,元氣敗絕。藍不滿舌,主證各別:瘟疫穢濁,兼苔粉白;黃膩濁苔,濕溫鬱熱;苔滑中藍,濕痰之舌。
黑主重病,有陰有陽:嫩滑濕潤,寒極為殃;粗澀乾焦,熱極所傷。血已敗壞,古稱死證;辨準早救,或可得勝。
蒼老嬌嫩,亦要分析:堅斂蒼老,實熱壅結,神氣尚存,病多屬實;浮腫虛寒,亦屬痰溼。嬌嫩齒印,虛弱之識。
紋剝芒刺,各有標誌:紋在舌質,幾如碎瓷,血虛熱甚,亦見陰虛。剝如剝落,一塊光潔,陰傷現象,每難填沒。病情更重,整舌剝脫。
舌生芒刺,有黑黃色,不論前後,化燥之志。舌體脹大,痰飲熱濕。舌體瘦癟,諸虛證急。
軟而柔和,正常舌質,運動靈活,氣血相得。痿絳陰虧,運動無力,色見淡紅,氣血虛極。舌體強硬,風火痰別:舌強癱瘓,心脾風入;
赤腫而硬,心火已極;痰腫而硬,苔濁灰色。舌之伸舒,常人自如;倘伸無力,顫動屬虛。舌欲舒伸,根如線牽,其因有三,燥寒痰涎,
均病筋脈,舌強語蹇。燥幹寒極,風痰粘連。舌舒痰熱,麻痺虛證。歪於一側,風中絡證。吐弄舐唇,心脾積熱,小兒驚風,常可見得。
舌忽縮短,乾紅陰損;白潤寒凝;粘膩疲卷。
有根無根,亦須分別,中氣存亡,有關得失。有根之苔,從舌生來,緊帖舌面,均勻鋪開。無根之苔,厚苔一片,四圍淨潔,如塗舍面。
苔厚苔薄,內外邪結。表寒均薄,兼證各別;邪積苔厚,內證多實。腐苔鬆厚,揩之即去,正將化邪,陽氣有餘。
膩則粘舌,刮亦不脫,痰溼踞中,陽被陰遏。腐苔如黴,或如腐膿,胃氣敗壞,或有內癰。
苔佈滿舌,邪氣散漫,表證薄白,白膩屬痰,用藥宜慎,防多變幻。苔生一偏,中後或前,或左或右,按部鑽研。苔色變換,順逆可尋:
由白而黃,黃退生新,此為順象,邪解正勝。白黃灰黑,逐漸加甚,正氣不支,病邪日深。苔若驟退,不由漸化,邪氣內陷,病危可怕。
食物染苔,注意分別。枇杷橄欖,變黃變黑。甜酸鹹物,色酒果汁,均能染苔,多白潤舌。
白苔主表,並溼虛寒。苔白而滑,外感風寒。白苔舌紅,風溫初染。白苔轉黃,邪氣內傳。白苔絳底,溼遏熱伏。白苔粘膩,痰濕內搏。
白苔濕潤,邊尖赤印,並兼胖舌,濕痰之證。虛證白苔,望之明淨,舌多嫩滑,陽虛之證。
黃苔主病,屬裡屬熱。微黃不燥,初傳當別;黃而乾燥,裡熱已極。舌苔黃聚,陽明腑實。燥生黑刺,或者發裂,均為熱深,陰液消失。
黃而滑膩,痰濕熱結。以上黃苔,均屬熱實。別有一種,淡松花色,色黃而淡,胖嫩舌質,津潤而冷,脾虛有溼。
灰苔主病,寒熱陰陽,辨在潤燥,察之當詳。由黃轉灰,苔燥乾厚,傷寒傳經,裡熱證候。苔由驟見,並無積垢,薄而滑潤,三陰證候。
苔灰微黑,滑潤舌質,痰飲水腫,細辨自識。
黑苔與灰,辨證相近,灰黑漸來,裡熱日深。黑而燥裂,津傷熱盛。苔根黑燥,下焦熱甚。均屬實熱,急下存陰。黑而滑潤,陰寒直中;
雜病陽虛,苔亦相同。另一種人,平素痰飲,舌常灰黑,舌面滑潤,證無險惡,切勿驚心。
平素體質,舌苔有別。常見多苔,灰黃或白,病在脾胃,屬於濕熱;至有病時,苔反薄脫,中氣不足,留心辨識。舌赤無苔,尖邊紅點,見於平時,陰虧可驗。
潤燥厚薄,可知邪正;察舌關鍵,辨證綱領。潤為津存,燥乃熱乘;厚是病進,薄為邪輕。結合苔色,病情自明。若因飲食,混衝當偵。
診而後食,厚薄分清;診而後飲,潤燥分明。以上舌苔,牢記當真;臨證不惑,運用要靈
2樓:是心不二
察舌辯證歌出於清代吳坤安所著的《傷寒指掌》
古詩出自**?作者是誰?
以中醫辯證治的舌問都是什麼方式?
3樓:匿名使用者
我知道中醫四維**都是以四診合參來指導臨床用藥
舌背是什麼位置 ?舌苔是什麼啊?
4樓:匿名使用者
舌背就是舌頭表面(除去舌苔)。舌苔是指舌面上一層薄垢,好像陰暗潮濕的地上生的苔蘚一樣。祖國醫學認為舌苔的形成是脾胃生髮之氣的顯現。
清代醫學家章虛谷「舌苔由胃中生氣所現,而胃氣由心脾發生,故無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氣,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則土無生氣也。」清代另一位名醫《察舌辨歌)的作者吳坤安也說:
「舌之有苔,猶地之有苔。地之苔,濕氣上泛而生;舌苔,胃蒸脾濕上潮而生,故曰苔。」
這是講的什麼意思?出自**?
5樓:匿名使用者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 釋義 〗
這個心起了善念,善雖然還沒有去做,就已經感動了吉神,跟隨著護衛,希望他的善行圓滿而多方賜福;或是心中起了惡,惡雖然還沒有去做,就已經感應了凶神,跟隨鑑察,等待他惡貫滿盈的時候而多方降禍。
〖 原文 〗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 釋義 〗
若是有人曾經做過壞事,後來自己懺悔改過,並且必須要斷除一切的惡事,奉行一切的善事,這樣行之久久,必定就能夠獲得吉祥喜慶,也就是所謂的轉禍為福啊!
〖 說明 〗
改就是改過,悔就是懺悔。天下純善無惡的人非常地少,而曾經做過惡事的人,則相當地多啊!所謂懺悔,就是改正過去的過失,使未來不再重蹈覆轍,生善滅惡的重要方法啊!
「諸惡莫作」,就是希望他能夠將惡業刮磨淨盡,「眾善奉行」,就是希望他能夠將善行積累得圓滿。這樣地去做,久而久之,才能夠將從前所造的惡業漸漸地消釋去,因此它的禍害方能夠全部地消除,而後來的行持,則一天一天漸行地圓滿,新增的福報,自然地就會到來啊!
經上說:「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
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所以我們要至心懇切地懺悔,就像百年都沒有洗過的髒衣服,可以一天就把它洗乾淨了;又像千年蒙塵的古鏡,可以一下子就把它擦拭出原來就具有的光明啊!所以懺悔能夠解除千生萬生的過失,能夠滅掉四重五逆的罪業。
只要能夠真誠地懺悔,就沒有什麼惡業滅除不掉的,也沒有什麼善業生不起來啊!
〖 原文 〗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 釋義 〗
所以勉勵力行眾善的吉人,因為他的語言善、視善、行為善,在一天之中,就有了三件的善事;等到三年滿了,他的善行也就圓滿了,上天必定會賜福給他,增長他的壽命;而常作諸惡的兇人,因為他的語言惡、視惡、行為惡,在一天之中,就做了三件惡行,等到三年滿了,他所造的惡行也到了惡貫滿盈的時候,上天必定會降禍於他,減除他的壽命啊!所以人為什麼不肯勉勵力行眾善,以轉禍為福呢!
〖 說明 〗
語善,例如非禮勿言,樂道別人的善行,勸人做好事等等。視善,例如非禮勿視,樂於見到善人,喜歡看善書,常常見到自己的惡行,而不去見別人的惡事。行善,例如非禮勿動,非法的事情絕不去做,勇猛地行善,時時行方便,種種作陰功,提倡引導於一方,乃至推廣到四方,感化世人,共同地來行善。
惡則恰好與此相反。三年就是千日,也就是圓滿之期,因為這個時候已經是善積而惡盈了啊!
人心至為靈活,而且變化無常,若是乙個人在三年那麼久的時間,而心卻沒有改變的話,則他所造的善或惡,也就到了純熟的地步啊!在這裡指出了「天」字,就是因為上天為賞善罰惡賜福降禍的大主宰,也是整篇文章的精華關鍵所在啊!而這裡所謂的天,也就是我們的心。
孟子說:「保持了自己靈明的本心,順養自己天賦的本性,這就是奉侍順從上天的方法。」
要知道,沒有行善就不會有福,沒有造惡就不會有禍,這是天道永恆不變的真理。然而善惡的報應,有的是報在本人身上,有的則報在子孫的身上。有的現世是惡人,而他過去生中所修的福德因緣成熟了,這一生應該受禍而轉受福;有的現世是善人,因為他過去生中所造的惡業成熟了,這一生應該受福卻轉而受禍。
等到前世的禍福受過之後,則今生所造善惡的報應,方才會一一地現前受報,這只是遲早先後的問題而已,並不是說善惡的報應有了誤失啊!
世人惟有尊敬相信感應篇的道理,認真地隨事奉行,自然就會福祿無量,子孫榮顯昌盛。遵行了一年,萬罪就能消滅;遵行四年,百福就能到來;遵行七年,子孫就能考取功名;遵行十年,壽命就能延長;遵行十五年,萬事就會如意;遵行二十三十年,就能夠名列仙籍;遵行五十年,天神就會恭敬,而且位列上界。人若是能夠如此,就一定會達到行滿功圓成真,或是證得聖人果位的境界。
參考:佛教百科 因果定律
阿彌陀佛
6樓:匿名使用者
本段出自《太上感應篇》
又名《感應篇》出現在春秋時期
作者不詳
7樓:背刺王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可不行也。
」 出自:論語學而第一第十二章 【譯文】 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
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裡。但不論大事小事只顧按和諧的...
古詩「涉江採芙蓉」出自哪裡,作者是誰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從這兩句來看應該是描寫女子思念情人吧。相愛的人卻不能在一起,只能鬱鬱而終了。涉江採芙蓉抒情主人公是誰,什麼身份 涉江採芙蓉 的主人公是思婦。是離鄉的遊子在江南家鄉的思婦 即妻子 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詩歌中的 芙蓉 荷花 往往諧 夫容 之音,即丈夫的面容。原詩 涉江...
這個動漫女孩是誰,這個動漫少女是誰,出自哪裡
是單幅繪畫作品,人物為原創 出自插畫集 push 而這本插畫集是集結了多位美少女畫師的作品合集,其中畫師包括橫田守 西又葵 七尾奈留 山本和枝 carnelian等。而此圖就出自其中的carnelian,也就是遠藤 直 2l說的桃花月禪的原畫也是她。畫師百科 原大圖參考 該畫師其他作品 天上天下 裡...
自古紅顏多薄命,這句出自什麼詩,作者是誰,全詩內容是什麼?謝
出自安徽靈壁虞姬墓聯,為倪元璐 所做 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 姬耶安在?獨留青塚向黃昏。今尚祀虞,東漢已無高後廟 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墓聯橫聯為 巾幗英雄 倪元璐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 姬耶安在?獨留青塚向黃昏。今尚祀虞,東漢已無高後廟 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墓聯橫聯為 巾幗英雄 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