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佛菩薩保佑的真實含義是:乙個人如果禮敬,供養佛菩薩,是因為你做了善事,一定會得到善報,這是永恆不變的因果律,如果你能按照佛菩薩的教導去行善積德,改過遷善,那就不僅能得福報,而且能化解冤仇(因為冤親債主得到利益,就有可能同意和解,不再找你算帳了。)自己的福要自己修,自己的債要自己還,明白了這個道理,真心誠意拜佛就是修善消業,就能消災免難,吉祥如意。
佛看眾生都是平等無分別的,只是悲憫眾生在苦海中流轉輪迴而不能出離,佛教就是教育眾生出離六道輪迴苦海,進入究竟涅磐的佛境界——成佛!
末法時代,淨土成就。唸佛成佛,唸佛是因,成佛是果!
阿彌陀佛!
2樓:鉛筆盒兒
首先樓主要知道佛不僅僅是指那些成佛的人,而且也指代佛的境界,若眾生有了佛的境界,就是佛。如果到不了佛境界,就不是佛。
佛境界是用心靈去接近的,主要是看「心」和由心生髮出來的行為。這些行為裡包括磕頭頂禮。
但是磕頭並不代表有了佛心或者達到了佛境界,或者真正的敬仰禮敬諸佛,所以那些不了知佛意,不依教奉行,不能真正禮敬的人,臨時抱佛腳,就不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和保佑。如果心懷惡意的人也得到了加持和護佑,那決定是邪魔外道,絕對不會是佛菩薩。
磕頭的時候,如果不能真正的了悟佛法的真諦,那麼就只是在積攢資糧精進修行。
因為了悟才去頂禮,就會更加貼近佛法,更加親近佛境界。這才是本質。
史鐵生先生可能只是借用了佛教的某一句話,並且用了他自己的理解,希望樓主不要只停留在史鐵生的理解境界上,而應該藉此機會深入經藏,徹底了悟佛法。
3樓:匿名使用者
史先生怎說我不清楚
那我分享一下我的見解
佛教講的是徹底的平等性
是完全沒有條件的
眾生皆具佛性
差別只有悟了沒有
若是認為拜越多保佑越多
那不是越有權勢 越早日成佛
相反地 開悟惟一心罷了
跟物質完全沒有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看來史鐵生沒理解「保佑」的含義。
5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哪,你認為古代人或譯經師會用白話嗎?
佛的教化是無私的,是平等的,所以無論信佛與否都是一樣的,因為佛教的教義最基本的就是因果,如果你殺了人當然要償命,傷害別人就要補償,這就是佛的教義他把這個道理告訴我們不就是最大的保佑了嗎,因為只要遵循這個道理就無往不利了
6樓:匿名使用者
佛也不一定保佑拜佛的人。你去拜佛相當於與佛結緣,他可能會保佑你。就像請教乙個問題,你不開口,別人怎麼去回答你。保佑只是種手段,不是目的。最終目的是化度眾生。
7樓:再世取經人
有這種想法的人本身想法就是錯誤的,你試想想如果有人想幫你,但是你不讓人幫~
8樓:匿名使用者
俺是無神論者 ! 佛什麼也給不了人,要吃飯 ,還是要自己雙手搞定 !
9樓:中草藥牙膏
?01010100000000
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出自**?
10樓:単聲噵鎝瞹眛
倉央嘉措的詩《問佛》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6303064
問佛全文: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乙個女子
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乙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
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
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
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
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
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迴,從中體驗痛苦。
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
鳳凰,涅槃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門中說乙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確,乙個人必須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
佛教說佛只是覺悟者,不是創世神,那麼佛就根本不能保佑那些祈福的人啊。
11樓:財碩水晶
樓主,你可以先讀金剛經,
佛並沒有說有什麼神的存在,也沒有說有什麼地獄的存在,因為眾生的領悟力不一樣,所以引導眾生開悟的方法也就不一樣,有些眾生的自我觀念太重,自己認為了對的事情,就永遠認為是對的。所以,像這樣的眾生,只能順著他的意願,從中引導。
如果一上來就對他說,這個世界沒有神,沒有地獄,那麼加深這個眾生的迷誤,要麼他會罵你,要麼他四處誹謗或四處作惡。
對於那些領悟力好的,就可以直接說了。
所以,只是方法不一樣啊。
其實世界上,沒有神,沒有功德,沒有地獄,死後也不會輪迴,也沒真正的佛法存在,佛法只是用來渡世人的一種方法。如果世人得渡了,那麼佛法也就沒有用了。
但是乙個人信佛做善事,總比他四處作惡好吧。
樓主所看到這些,都是渡人的方法不一樣,
如果樓主悟性高,看了金剛經就會明白的。
善哉善哉。
12樓:那麼挑剔
首先,你對賜福的理解不太恰當。簡單來說,譬如乙個班的學生,都去求神仙保佑考試得第一名,這樣不論是神仙還是你所謂的「創世」者,都是幫不了他們忙的:畢竟第一名只有乙個。
又比如,一對冤家,都求神仙只保佑自己、而讓對方處處倒霉,那麼神仙究竟該保佑誰、又該讓誰倒霉呢?
其次,你對佛經的理解有些偏差。先粗淺講一下「佛」的概念:佛不是釋迦牟尼佛,不是阿彌陀佛,不是西方教主,不是你所知道的任何一位成佛者;不是乙個人,不是一件事,不是乙個物,而是最本質、最無上的存在。
如果把這最本質、最無上的存在形象的描述成乙個「點」,那麼這個點包括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彌勒佛等等所有你知道的、不知道的成佛者。而所謂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都只是佛現世時的乙個代稱,只是為了跟世人描述時需要的工具——就好比「我」這個字是代表不了我的,同樣「你」這個字也代表不了你,這些字都是我們彼此交流使用的工具而已。
佛經裡的確明述了「念誦佛號」有功德,可佛經處處都在談因果。世人都在求這樣求那樣:假如賞賜給你無數金錢,你又想著求名聲;賞賜給你好名聲,你又想著求權利;再賞賜給你權利,你又求美女;賞賜給你美女,你又求感情;即使這所有都得到了,你又想著求長生……這樣不斷的求,何時是個了結?
而念誦佛號的功德:能與佛結緣,能沐浴你內在潛藏著的菩提心,這就是在種「因」;經過千百回輪轉之後,你會得到成佛的「果」——人人都是能成佛的。成佛之後,你就能遠離生老病死、遠離妄想妄念、遠離一切執著、遠離一切苦惱。
這樣所得的福才是最徹底、最無上的。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阿彌陀佛。
13樓:西安智天
佛有無量的智慧型,無量的慈悲,無量的神通....!
佛具有比任何神仙都強大的「法力」,有無量的神通,能力。只是佛陀一般情況不用神通來教導人,因為神通不是究竟的解脫之路,反而能讓人引入歧途!佛陀是以正法來引導人覺悟。
「燒香磕頭,聲聲唸佛」----當然能得到佛陀的保佑,但是你不燒香,磕頭,只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也能得到佛陀的保佑,佛陀已經擺脫了所有的執著。念念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唸佛,是心裡想佛的智慧型,佛的慈悲,佛的光明,佛的清靜,念念不忘,口中念,心中想,身體上把慈悲與智慧型落實,你就在走成佛的道路。
14樓:我愛你的
1.您的態度應該改變一點,這樣說明您的閱歷,智慧型與年齡相符。
2.不知道您是什麼學歷,文科生還是理科生,請您多加學習,比如量子領域,天體物理。
3.如果鑽牛角尖任何事情都有負面,能可以說是編造或是虛幻哪怕是剛剛過去幾個月的事情。
4.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對錯要用自己的學識經歷去判斷,而不是只是書本上那簡單的說辭。如果您懂得科學,就應該理解因果論。
5.我是信佛學道者了解過各大宗教的理科學渣,但也熱愛學習,不極端,小心說話,觀察自己。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信佛拜佛唸佛,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嗎
佛對人的保佑,不是那種 庇護性質的。釋迦族的事件,是因為他們自己的業力,那個故事的寓意在於,神通不敵業力,要真消業轉業,要自己努力修行,從心地起修,真能改變自己貪嗔痴,就真能轉變命運,不然,即使是佛的族人,想依靠佛的神通蒙混過關,一樣不行。佛對人的保佑,是教育,將宇宙人生道理對人教授清楚,人真明白,...
若人能獲得永生,那麼永生後的人是什麼樣的
改變原子結構吧 初始形態肯定就是類似石頭差不多 下個形態估計會很漫長很漫長.為什麼人不能永生?永生會好嗎。如果全部的人都得到永生那麼這個地球裝的下這麼多的人嗎。還有如果永生了那麼生命還有什麼價值。如果自己得到永生,然後親眼看所有最親最愛的人乙個乙個的死去。還不如死掉的好。因為只要是明智的人,都不會去...
人生若只如初見的這本書咋那麼多版本,誰寫的比較好看
人生若只如初見bai 梅子黃時 du雨 都市白領趙子默,長zhi年的獨自打拼加上少dao年失父的經歷,讓她養成版了冷靜自持的性格,權宛 如浮世塵囂中一枝暗香浮動的寒梅,即使釣上了金龜,仍不敢抱任何幻想,或許就是這份淡泊明靜,吸引了情場浪子江修仁。在這場明知道沒有結果的糾纏中,江修仁懷疑自己的真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