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林棲土豬
這句話完整的是:損其家口,充狙之慾。出自《莊子·齊物論》
其指代:他(狙公)家口——本意是人口,這裡是家裡的糧食的意思。
句子大意:他(狙公)寧可減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滿足獼猴(吃食)的慾望。狙公:養猴子的人
狙:獼猴 原文如下: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損其家口,充狙之慾。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己也,先誑之曰:
「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怒。俄而曰:
「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另外,這是成語「朝三暮四」的源來。
這個故事原義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騙術。它告訴人們,要善於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因為不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只有一種。
2樓:cage超
指代什麼要結合上下文來看的。
這句話出自成語朝三暮四的故事。
原文是: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慾。
狙是獼猴的意思,狙公就是養猴子的人。
損其家口,充狙之慾的意思是:那位老人減少了他全家的口糧,來滿足獼猴們的慾望。
所以「損其家口」裡的「其」指代狙公,也就是養獼猴的老人。
3樓:匿名使用者
不過思念依舊是在刻苦
再也不能期待著長久
文言文朝三暮四其字個指代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列子·黃帝篇》宋有狙(jū)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慾。俄而,匱焉,將限狙之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己也。
先誑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zhao san mu si
朝 三 暮 四朝:早上
暮:晚上
早上 三個(食物),晚上四個(食物)
文言文《朝三暮四》翻譯全文。。。。急
5樓:麼麼
原文:朝三暮四 莊子
宋有狙公者,愛狙①,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②公之心③。損其家口④,充狙之慾⑤。
俄而⑥匱⑦焉,將限⑧其食。恐⑨眾狙之不馴⑩於己也,先誑(11)之曰:「與(12)若(13)芧(14),朝三而暮四,足(15)乎?
」眾(16)狙皆起而怒(17)。俄而曰:「與若芧,朝(18)四而暮三,足乎?
」眾狙皆伏而喜。
——《莊子·齊物論》
【註釋】:
①狙(jū):猴子。②得:
懂得。 ③心:心意。
④口:口糧。 ⑤欲:
慾望,要求。⑥俄而:一會兒,不久。
⑦匱:不夠。 ⑧限:
減少。 ⑨恐:恐怕。
⑩馴(xùn):馴服,順從,聽從。 (11)誑(kuáng):
欺騙,瞞哄。 (12)與:給。
(13)若:人稱代詞,就是「你」、「你們」。 (14)芧(xù):
橡粟,一種糧食。(15)足:夠。
(16)眾:所有的。 (17)起而怒:
一起生氣起來。怒:惱怒,生氣。
(18)朝:早上。
【譯文】:
宋國有乙個養獼猴的人,他很喜歡獼猴,養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們的心意,猴子們也能夠了解宋公的心思。那人減少全家的口糧,來滿足猴子們的慾望。然而過了不久,家裡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們吃橡粟的數量,但又怕猴子們不聽從自己,就先瞞哄獼猴們:
「(我)給你們橡粟,早上三顆,晚上四顆,夠嗎?」猴子們一聽,都站了起來,十分惱怒。過了一會兒,他又說:
「給你們橡粟,早上四顆,晚上三顆,夠嗎?」猴子們聽後都服服帖帖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慾.
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己也,先誑之曰:
「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怒.俄而曰:
「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選自《莊子·齊物論》
翻譯宋國(今商丘)有乙個養獼猴的老人,他很喜歡獼猴,養了一大群獼猴,他能懂得獼猴們的心意,獼猴們也能夠了解那個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減少了他全家的口糧,來滿足獼猴們的慾望.但是不久,家裡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獼猴們吃橡粟的數量,但又怕獼猴們生氣不聽從自己,就先騙獼猴們:
「我給你們的橡樹果實,早上三顆,晚上四顆,這樣夠嗎?」眾多獼猴一聽很生氣,都跳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又說:
「我給你們的橡樹果實,早上四顆,晚上三顆,這樣足夠嗎?」獼猴們聽後都很開心地趴下,都很高興對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註釋1.狙公:養獼猴的人.
2.了解,理解,懂得.
3.狙(jū):獼猴.
4.意:心意.
5.得:懂得.
6.得公之心:了解他的心思.
7.損:減少.
8.家口:家中口糧.口:口糧.
9.充:滿足.
10.欲:慾望,要求.
11.俄而:一會兒,不久.
12.匱:不夠.
13.限:減少.
14.恐:恐怕.
15.馴(xùn):馴服,順從,聽從.引申為服服帖帖16.誑(kuáng):欺騙.
17.與:給.
18.若:文言文中的人稱代詞,就是「你」、「你們」.
19.芧(xù):橡樹的果實,俗稱「橡慄」.
20.足:夠,足夠.
21.眾:所有的.
22.皆:都.
23.而:表修飾.
24.起而怒:一齊生氣起來.怒:惱怒,生氣.
25.皆伏而喜:都很高興而趴在地上(一般是動物感到滿足時的動作).伏:降伏,馴順.引申為服服帖帖.
26.朝:早上.
27.之:代詞.指代獼猴們.
7樓:北墨疏塵
宋國(今商丘)有乙個養獼猴的老人,他很喜歡獼猴,養了一大群獼猴,他能懂得獼猴們的心意,獼猴們也能夠了解那個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減少了他全家的口糧,來滿足獼猴們的慾望.但是不久,家裡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獼猴們吃橡粟的數量,但又怕獼猴們生氣不聽從自己,就先騙獼猴們:
「我給你們的橡樹果實,早上三顆,晚上四顆,這樣夠嗎?」眾多獼猴一聽很生氣,都跳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又說:
「我給你們的橡樹果實,早上四顆,晚上三顆,這樣足夠嗎?」獼猴們聽後都很開心地趴下,都很高興對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人有其寶》的文言文翻譯,有傾文言文翻譯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 我以不貪為寶 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稽首而告曰 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子罕置諸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後使複其所。人有其寶 譯文 宋國有個人得到一塊玉,把它獻給予罕,子罕不接受...
文言文以學自損,不如無學翻譯,顏之推的文言文《以學自損,不如無學》的原文及翻譯
夫學者,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損,不如無學也。註解1.夫 句首發語詞。2.求益 求得長進。3.凌忽 凌,欺侮 忽,輕視。4.輕慢 輕視。5.同列 同輩。6.疾之 怨恨他。7.惡 w 厭惡。8.鴟梟 ch xi o 兩種惡鳥,這是古...
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並列舉出例子,其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有哪些例子?
其 j 名 1 通 諅 周年。喪 父母三年,妻 後子三年,父 叔父 弟兄 庶子其,戚 族人五月。墨子 左右伯受沐塗樹之枝闊,其年,民被白布。管子 輕重戊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詩 豳風 七月 2 另見 q 詞性變化 其 q 代 1 形聲。甲骨文本形象簸箕形,即 箕 本字。金文又加聲符 丌 j 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