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銀色天穹
這個你不都已經把答案說了······除了當時還沒有盟軍這個概念,「盟軍」是反法西斯聯盟成立後採用的。
法國主要就是與英國一起對德國違反一戰條約,擴大軍備的行為進行容忍,在德國拿捷克試刀時要挾捷克不准反抗,之後在德國入侵波蘭時與英國一起口頭支援波蘭但沒有任何行動。他們與希特拉以簽訂《慕尼黑條約》為代表的大量綏靖政策是希望德國能夠向東擴張,攻擊蘇聯。但是明顯技高一籌的希特拉又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樣德國周邊國家的關係被徹底打破。
參考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
當時法國雖然不穩定,經濟衰退,仍然號稱是歐洲陸軍第一強國的,與德國接壤處還有馬奇諾防線。它被德軍摧枯拉朽的打敗是出乎世界的意料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戰的時候,法國根本不安全,邊境一直戰火不斷。
二戰的時候法國那是相當的安全,貝當的妥協政策,導致法國幾乎部分偏向了軸心國,不然英國人也不會先入為主的直接消滅法國半數海軍。法國成為了德國戰敗國中待遇最好的國家,就連在法術越南,日本人都是客客氣氣低三下四的像法國人懇求補給。雖然法德關係類似中日,數百年戰爭不斷,但是今日的法國人對德國沒有怨恨。
兩次世界大戰在法國發生的戰役是什麼?
3樓:戈壁胡楊
一戰有凡爾登戰役
二戰有諾曼第戰役
兩次世界大戰有哪些國家?
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何都找了打仗不行的義大利做盟友?
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在世界歷史上,新晉列強的德國只能找義大利作為盟友。在那個時間他找不到其他國家可以跟他一起合作。只有義大利可以合作。
在這種時候用有總比沒有的好吧。所以就算義大利打仗不行,但是做盟友應該還是可以的。而且義大利跟德國從經濟還是軍事上,無論是怎麼樣的合作都是繞不開的。
在歐洲大陸,傳統上除了俄羅斯,這裡需要注意一下,歐洲大陸是看不上俄羅斯的,有四大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很多人說了,義大利這麼弱,還能是第四,對的因為除了三駕馬車,矮子裡面拔高個也就是義大利了,其他國家如西班牙,波蘭等那都太弱了。
在歐洲歷史上,義大利的敵人也是法國,法國一直對近鄰義大利虎視眈眈,想要把這塊土地吞滅。拿破崙時期,義大利就徹底被法國佔了,而且我們看到,義大利門口的兩個島嶼,至今都是法國的,可見義大利被法國壓制得多麼差。
所以對於德國來說,義大利也是對法國進行防範的,而法國也是德國的死敵,因此從共同的敵人來說,也必須聯合在一起,圍堵法國,攻打法國,這是最基礎的了。所以,每次德國對法國開戰,也找不到其他國家,只有義大利積極參與,有總比沒有好。
在世界歷史上,英國法國都屬於老牌列強,相對來說,德國和義大利那都是後起之秀,屬於新的列強,所持的價值觀還有產業都差不多。尤其是義大利跟德國,兩國的產業幾乎融合,義大利需要德國的資源,而義大利的輕工業產品也需要德國的市場,所以從平時關係來看,義大利一向跟德國保持一致。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上的聯絡和融合,也決定了兩國在政治,軍事上的合作,這也是繞不開的。
5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知道義大利戰鬥力感人,但是倒向德國總比倒向英法聯軍要好吧?德國可以向義大利索要物資,這才是要義大利做盟友的目的吧。
6樓:烏龜
找義大利做二戰時期的盟友主要是看地理位置與當時的義大利政局也與德國差不多。
7樓:井翰
首先義大利也是類似的情況,有野心擴張,而且統治者說了算。其次盟友不能太強,要不然意見不能統一,控制不住,以後會有矛盾
8樓:保護我方亮哥
因為義大利不行所以才有利用價值,強力強勢的盟友不好駕馭。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人家是盟友,合作夥伴
10樓:手鍊戀
可能是挨的近,義大利又還行
11樓:我得意的笑松哥
因為墨索里尼是希特拉的偶像
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英 法 美等國在面對法西斯的對外擴張施行綏靖政策,企圖做出讓步以平息戰亂,這極大的助長了法西斯政權囂張的氣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總而言之,二戰爆發的原因遠遠不止這些,一場戰爭的爆發,肯定是由乙個個矛盾累積而成,最終徹底爆發。作為後人來看待這樣一場戰爭,我們還是要懷著理性的態度,雖然它給...
兩次世界大戰的經典戰役風雲人物
隆美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璀璨將星中,能做到生前顯赫,死後殊榮不斷,特別是被敵對雙方都認可的,惟有隆美爾一人而已。對其的評價也漸漸趨於兩極化,支援的人將其稱為納粹的戰神,其高超的軍事素質和出色戰術才能受到了許多軍事愛好者,甚至是著名軍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對的人根據其戰略錯誤稱之為 戰術上的巨人,戰略...
為什麼德國兩次世界大戰都不入侵瑞典
瑞典奉行 和平時期軍事不結盟,以求鄰近地區發生戰爭時守中立 的外交政策。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宣布中立,是乙個永久中立國。因此,德國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入侵瑞典。因為瑞典是名譽中立,瑞典的冶鐵技術是歐洲第一,他給德國出口鐵礦石和精煉鋼鐵,德國的坦克大炮都需要瑞典的精煉鋼鐵,這種冶鐵技術德國人沒有,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