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國兩次世界大戰都不入侵瑞典

2021-03-04 02:14:48 字數 4986 閱讀 5167

1樓:因緣法

瑞典奉行「和平時期軍事不結盟,以求鄰近地區發生戰爭時守中立」的外交政策。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宣布中立,是乙個永久中立國。因此,德國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入侵瑞典。

2樓:favorite指揮使

因為瑞典是名譽中立,瑞典的冶鐵技術是歐洲第一,他給德國出口鐵礦石和精煉鋼鐵,

德國的坦克大炮都需要瑞典的精煉鋼鐵,這種冶鐵技術德國人沒有,所以就沒入侵他,而且入侵也沒什麼值得入侵的,到處都是樹林和雪原,還不如留著煉鐵。

為何兩次世界大戰,瑞典都能倖免於難?

3樓:百度使用者

兩次世界大戰已經遠去,讓人沉思,但是同樣是在歐洲,為何乙個彈丸之地兩次世界大戰都與他毫無干係,究竟是和奧秘能讓這個國家安然度過兩次戰爭,不僅被稱之為**的天堂,軍事,經濟都是世界的前列呢?

瑞典是乙個神奇的國家,其實地域非常狹小,深處夾縫中生存,位於挪威和芬蘭,二戰中挪威和芬蘭都捲入征戰中,但是這麼乙個中間的彈丸之地希特拉確不曾光顧於此,

這就得說瑞典的中立政策了,和當時美國的政策幾乎是一樣的,不幸的是美國捲入了進去,

瑞典對於歐洲大陸上的戰爭保持中立的態度從一戰前就開始了,2023年時,瑞典讓挪威獨立出去,就開始保持這個態度了。

2023年一戰開始後,瑞典與挪威和丹麥組成中立同盟,沒有捲入歐陸大戰,但一直把槍握得很緊。二戰時,**裝備都進行了公升級,德國主張機械化的閃電戰,戰爭波及範圍很廣,北歐也未能倖免。

在二戰中,瑞典雖然有很強的軍事實力,但是和德國的軍事實力相比還是相知太遠的,但是作為乙個想要在戰爭時期生存下來的國家,尤其是左鄰右舍都在鬥毆中,你要麼臣服與乙個大哥,要麼,就是連同別人,

一起打,但是礙於瑞典名義上保持中立,最終外交上還是向德國屈服了,允許德軍無條件通過瑞典。

一直到2023年蘇聯人在此地大敗德國人,瑞典人的身闆才再次的挺立起來。

直到現在,瑞典一直保持著中立國的身份,但是想提的一點是瑞典人的軍事實力是很強悍的,早在2023年核**還被美蘇壟斷之時,瑞典是第三個建立核反應堆的國家。

而且瑞典也是當今世界上經濟遙遙領先中國的國家。

為什麼在二戰時德國進攻中立國挪威,但卻沒有攻打中立國瑞典和瑞士?

4樓:匿名使用者

占領挪威的目的

一、重水資源。

重水是製造原子彈不可缺少的原料。它是從含有特殊礦物質的普通水中提煉而成的,當時世界上能夠提煉重水的工廠僅挪威的諾爾斯克電氣化工廠。2023年德國進行了核**的研究試驗,向挪威的諾爾斯克電氣化工廠訂購重水,該廠重水的年產量由300磅增至1萬磅。

德軍占領挪威後,希特拉命令這家工廠大量生產重水,用船運往德國,從而加速了原子裂變的試驗程序。

二、保護鐵礦的運輸道路

德國是乙個資源貧乏的國家。主要的鐵礦石**就是魯爾工業區和瑞典。國內的貧鐵礦全力開採也滿足不了生產的需要。

而每年從瑞典進口的鐵礦石佔到了生產量三分之一強。所以,瑞典的鐵礦石對德國至關重要。沒有了瑞典的鐵礦石,也就沒有了德國的裝甲部隊。

瑞典的鐵礦石從挪威港口納爾維克,然後再航運到德國,整個航線恰好在挪威領海以內。自戰爭爆發後,德國的船隻一直在挪威領海裡自由航行,這當然是盟國不願意看到的,邱吉爾就公開呼籲並暗中活動力圖阻止這種情況,後來英國和法國商定,先在納爾維克布雷阻止德國船隻行動,再出兵奪占納爾維克。並企圖進一步以此為基地奪取德國鐵礦石運輸的另一通道呂勒歐港。

三、封鎖英美對蘇聯的支援

當時英美援助蘇聯的物資都是從美國、加拿大出發,經過冰島、英國再到蘇聯北部的不凍港摩爾曼斯克港,而德國占領挪威之後,部分航線就處於德軍戰機的作戰半徑內,德國空軍就能非常容易的攻擊運輸船隻和**。比德國海軍派**、潛艇攔截要划算得多。

四、對英國施加壓力

占領挪威後,英國北方重要的軍事港口斯卡帕灣和英國東部的所有海港都處於德國遠端轟炸機的轟炸半徑內(但是沒有一款戰鬥機能全程護航,在放棄海獅行動後,德國空軍也就沒有利用駐挪威的空軍轟炸英國)

五、開啟出海口

戰爭前夕,德國海軍根據命令全部出海巡航,防止出現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海軍被封鎖在波羅的海的情況。但是**總要回來休整的。去法國的話,離英國太近,被炸了划不來。

(在整個戰爭期間,德國除了潛艇,沒有一艘主力**是把法國當成母港的)走北海,全程處於英國海軍的追殺當中,而搶占挪威,**起碼能夠接受德國空軍的保護。

另外,在戰爭期間,還有不少德國商船不顧生死的為德國運輸資源和招收志願兵(在《兄弟連》裡面,有個德國戰俘就是美國人,聽從希特拉的號召回德國參軍的。)

六、天氣預報

特別是在諾曼第登陸前,準確的天氣預報至關重要。

而在季風氣候的影響下,挪威這天的天氣,過一兩個星期就是德國法國的天氣。(德國氣象專家就是沒有預報出6月6日的好天氣,才讓德國輸掉了諾曼第之戰)

七、「韋斯特瓦爾德」號事件

也是導致希特拉直接決定入侵挪威的原因。

在戰爭的這個階段,影響挪威中立的最重要的海軍行動,是英國海軍於2023年2月16日採取的,當時驅逐艦「哥薩克」號駛入耶辛峽灣,並強行靠攏德國的海**艇「阿爾特馬克」號(它是「斯比伯爵」號的輔助艦)。海軍上校(後為爵上海軍元帥)菲利普·維安率領的一支隊伍強登敵艦,打敗了德國船員,救出了被「斯比伯爵」號俘虜而藏在「阿爾特馬克」號上的二百九十九名英國戰俘。在戰鬥中放了幾槍,打死了四個德國人。

乙個國家在另乙個國家向第三國進行軍事衝突,這是乙個非常嚴重的國際事件,而且這兩國還是交戰國。但是挪威只是給出了乙個不痛不癢的**。邱吉爾據此認為挪威軟弱可欺,下令英國海軍開始在挪威海域布雷,威脅德國鐵礦運輸線,而希特拉據此認為挪威倒向了英國,下令開始」威塞演習「

沒有出兵瑞典與瑞士

而瑞典雖然是中立國,卻已經偏向了德國,通過外交向德國提供英國的動向,外加開放的向德國提供鐵礦石,所以沒有進攻。

瑞士因為本身是永久性中立國,地勢太高,(不適合裝甲部隊行動,需要大量的山地師)

再加上銀行業發達,德國從猶太人、占領地搜刮的財富需要瑞士才能轉化為資源輸送會德國,德國在二戰期間製造的假英鎊和美元也是通過瑞士洗錢

5樓:鋼爪小隊長

因為瑞典同意向德國出口鐵礦,德國自然沒有必要浪費軍隊去攻占瑞典,畢竟你佔下地盤就要派兵把守,搞不好生產效率還不如從瑞典進口鐵礦高;

瑞士這邊則是在幫德國洗錢(德國從猶太人那裡奪取了很多財產),當時瑞士之於德國,就好像回歸之前的香港之於大陸,不是不能佔,而是不佔比佔的好處大。

6樓:1871的夢

其實德國原來也想打瑞典,它給比利時,荷蘭,丹麥,挪威發了乙個最後通牒,它們不接受,所以打,瑞典接受,所以不打。瑞士原來也想打,但是後來瑞士支援納粹以及瑞士的地形是高山難打

7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看地圖就知道,挪威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大西洋岸邊。而瑞典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波羅的海岸邊。波羅的海在二戰中基本上被德國控制,戰略意義已經不大了。

而挪威的岸邊正好是北大西洋暖流經過地,也是蘇聯海軍的唯一的北冰洋不凍港——摩爾曼斯克港的出海船隻必經之地。而且挪威有大量的峽灣,是很好的潛艇基地。德國占領了挪威,潛艇可以在遠離英國的基地進行休整。

必竟法國的基地很容易受到攻擊。

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牽扯到瑞士?

8樓:因緣法

瑞士是永久中立國。這是歐洲列強在2023年召開的維也納外交會議上確認的。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並由歐洲列強做保證。

從此瑞士作為中立國,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捲入,歐洲各國都遵循了這一立場。

瑞士全稱瑞士聯邦,為中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伯爾尼是聯邦**所在地。領土北鄰德國,西鄰法國,南鄰義大利,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有"歐洲屋脊"之稱。

瑞士是乙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瑞士也是世界最為穩定的經濟體之一。

瑞士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中立的歷史相當悠久,是乙個永久中立國,自2023年以後從未被捲入過包括一戰和二戰在內任何大小的區域性與國際戰爭。但同時也參與國際事務,許多國際性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瑞士。其政策的長期性、安全的金融體系和銀行的保密體制使瑞士成為避稅投資者的安全避風港。

9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先說點別的,瑞士的實力就如同今年世界盃瑞士擊敗了西班牙,靠的是防守反擊,這個歐洲小國,國土面積不足4.2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640萬,和德國,法國,義大利都接壤,可是這個國家已經有600多年沒有經歷過戰爭。有句話說:

「瑞士公民邁出右腳的時候,是乙個平民,邁出左腳的時候,就是乙個戰士。如果要問我們為什麼600年來沒有打過仗的原因,其主要的原因是,我們隨時在準備打仗。」瑞土自從在2023年維也納會議上被確認為永久中立國,瑞士雖然是永久中立國,但它能夠躲過兩次世界大戰顯然不是靠中立這個幌子。

在瑞士,無論怎樣小的村莊,至少要有三樣東西:禮拜堂、咖啡店和打靶場,軍事知識非常普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徳皇威廉二世很想入侵瑞士。

瑞士人知道後,就請他參觀瑞士全民皆兵景象。徳皇看後改變了主意,決定取道比利時。二戰時,儘管一直處於和平環境之中,不僅沒有停止備戰,而且非常重視國防建設,建成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地下掩蔽系統,可供全部長住人口使用。

有人比喻瑞士像塊滿是洞孔的乾酪,公路旁偽裝的居民小屋實際是軍事基地的大門,從裡面可以開出坦克和裝有飛彈發射架的軍用卡車,地下掩蔽工程裡建有各種生活必須的基本設施,儲存著可供生活10天以上的所需物資。新世紀之初,瑞士國防部取消了保持了100多年的「自行車部隊」,使瑞士軍隊成為一支更為現代化、正規化的部隊。希特拉軍隊攻陷法國後,在瑞土東部邊境部署了50個師團,制定了「冷杉行動」準備吞併瑞士。

瑞土雖然對外奉行永久中立,對內卻「全民皆兵、武裝中立」。如果德軍開戰,幾小時之內,瑞士的男人們穿上了軍裝,在乙個當時只有400萬人口的國家裡竟動員了50萬人的大軍,他們準備在阿爾卑斯山脈的隱蔽陣地內長期固守,危急關頭將不惜炸毀與德國和義大利相聯的至關重要的哥大隧道和辛普朗隧道。個國家不僅在地下有許多民防工事,地上還有許多偽裝成山丘的飛機坦克洞庫,加上全民武裝,如果德軍入侵的話,那麼將遭受重大損失!

但無論怎樣計算,要拿下這個面積僅有4.2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德**隊至少要付出100萬精銳兵力的代價,實在是得不償失。所以德國並未認真考慮吞併瑞士,義大利的墨索里尼倒是很想打瑞士的注意,但被希臘人打了個丟盔卸甲,還要像德國搖尾求援,所以義大利不具備軍事實力拿下瑞士,而日本更是鞭長莫及。

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英 法 美等國在面對法西斯的對外擴張施行綏靖政策,企圖做出讓步以平息戰亂,這極大的助長了法西斯政權囂張的氣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總而言之,二戰爆發的原因遠遠不止這些,一場戰爭的爆發,肯定是由乙個個矛盾累積而成,最終徹底爆發。作為後人來看待這樣一場戰爭,我們還是要懷著理性的態度,雖然它給...

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的主要危害是什麼

各方面都有,精神,人文,肉體。概括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的損失 第一次世界大戰從1914年8月4日全面爆發到1918年11月11日結束,前後持續了4年零3個多月,參戰的有33個國家,約15 億人,佔當時世界人口總數的67 戰爭中雙方動員了約7351萬人走上前線,其中協約國方面達4835萬,同盟國方面...

兩次世界大戰的經典戰役風雲人物

隆美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璀璨將星中,能做到生前顯赫,死後殊榮不斷,特別是被敵對雙方都認可的,惟有隆美爾一人而已。對其的評價也漸漸趨於兩極化,支援的人將其稱為納粹的戰神,其高超的軍事素質和出色戰術才能受到了許多軍事愛好者,甚至是著名軍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對的人根據其戰略錯誤稱之為 戰術上的巨人,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