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政權有數十萬軍隊,為何不到一年就土崩瓦解了

2022-03-04 01:30:15 字數 7498 閱讀 1864

1樓:郎立

弘光帝沒什麼眼光,不會指揮,沒有精明的領帥。

弘光政權的建立,使北方地區上自明朝**,下至普通民眾看到了國家統一的一線曙光。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弘光帝根本不想恢復中原,而是打定主意偏安江南。他不僅未能利用可乘之機收復唾手可得的山東、河南地區,而且連長江天塹都輕易失守了。

不到一年工夫,以他為首的小朝廷就土崩瓦解了。

2023年的中國,處於風雲變幻的亂世。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煤山自縊;山海關外地動山搖,清軍從容入關;南方諸省趁著清軍與農民軍大戰之際,建立弘光政權。以當時的局勢而言,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三方勢力中,李自成的農民軍率先被淘汰出局。但對於清軍來說局勢也並不樂觀,雖然他們占領了北京,但並未統一全國。一些既極端仇視李自成,又反對清朝入主中原的大批原明文官武將及逃避戰亂的人民紛紛雲集江南,他們中一些有勢力的人物,經過反覆醞釀和明爭暗鬥,首先把福王朱由崧扶上了帝位。

當年繼續稱崇禎十七年,改明年為弘光元年。

事實證明,大清與大順兩個政權交替之時,河南、山東以及江蘇、安徽江北地區的原明**和地主武裝,紛紛起兵驅逐大順勢力後,把安身立命的希望寄託在剛剛建立的弘光政權身上,而非入關的清軍。

所以失敗是必然的,這個政權從一開始就存在很多問題。

2樓:看社會時事

因為當時弘光的政權不夠穩定,只靠軍隊是不夠的的。

3樓:許岸芷

乙個政權的建立,不僅僅是只有軍隊就可以的啊。

4樓:網路小岳嶽

我覺得是因為弘光帝沒什麼眼光,不會指揮,沒有精明的領帥

5樓:帽子七

弘光政權的那些數十萬軍隊,戰鬥力根本不值一提

6樓:漸行漸遠漸無晴

因為弘光帝不想恢復中原,只想著偏安於江南。

7樓:咪咪是個懶貓

因為弘光當時一心只想南遷,也無心在朝政上,所以才會失敗。

8樓:遼寧省小齊老師

再多的人有什麼用,沒能耐的皇帝,貪婪的下屬,崇禎死了,明朝沒了,就有人惦記上了,得擁立新君啊,擁立誰,是福王王由崧,還是潞王朱常芳,實際上這個根本就不用想,沒意義,就是乙個傀儡皇帝而已。

就這麼乙個地方,就有兩派,一派東林黨,一派馬士英,馬士英聯絡了不少人,把王由崧接到了南京,福王正式稱帝,這是第乙個南明政權,弘光政權,因為是馬士英接過來的,所以這個主動權就在馬士英的手裡。

兵部尚書的位置給了馬士英的朋友,看到這種情況很多**都罷官了,馬士英趁機安插自己的心腹,有了權力,還要有什麼呢?就是金錢,他通過各種手段斂財,說要恢復明朝,打著復興的名號,到處搜刮,最後錢財其實都到了他的口袋了。

當時還賣官,他跟皇帝商量了,說國庫也沒錢,咱們賣官吧,就這樣,**不需要考試,而是制定**,這樣的朝廷能有好嗎?壓榨百姓,就知道顧自己,也不想著如何管理這個國家,一心就想著怎麼圈錢。

最後清軍攻破了南京,馬士英跑了,王由崧被抓,帶到北京賜死了,弘光政權要是有個好人還好,可惜領導也不行,天天吃喝玩樂,沉迷女色,什麼事也不管,就跟個傻子一樣,下屬也不行,就想著怎麼斂財,根本一點能力都沒有,最後的結果就是加速了弘光政權的滅亡。

9樓:墨淡筆輕

這個主要還是因為當時弘光只想在江南安逸吧。

弘光政權有數十萬軍隊,為何不到一年就土崩瓦解了?

10樓:遼寧省小齊老師

再多的人有什麼用,沒能耐的皇帝,貪婪的下屬,崇禎死了,明朝沒了,就有人惦記上了,得擁立新君啊,擁立誰,是福王王由崧,還是潞王朱常芳,實際上這個根本就不用想,沒意義,就是乙個傀儡皇帝而已。

就這麼乙個地方,就有兩派,一派東林黨,一派馬士英,馬士英聯絡了不少人,把王由崧接到了南京,福王正式稱帝,這是第乙個南明政權,弘光政權,因為是馬士英接過來的,所以這個主動權就在馬士英的手裡。

兵部尚書的位置給了馬士英的朋友,看到這種情況很多**都罷官了,馬士英趁機安插自己的心腹,有了權力,還要有什麼呢?就是金錢,他通過各種手段斂財,說要恢復明朝,打著復興的名號,到處搜刮,最後錢財其實都到了他的口袋了。

當時還賣官,他跟皇帝商量了,說國庫也沒錢,咱們賣官吧,就這樣,**不需要考試,而是制定**,這樣的朝廷能有好嗎?壓榨百姓,就知道顧自己,也不想著如何管理這個國家,一心就想著怎麼圈錢。

最後清軍攻破了南京,馬士英跑了,王由崧被抓,帶到北京賜死了,弘光政權要是有個好人還好,可惜領導也不行,天天吃喝玩樂,沉迷女色,什麼事也不管,就跟個傻子一樣,下屬也不行,就想著怎麼斂財,根本一點能力都沒有,最後的結果就是加速了弘光政權的滅亡。

11樓:

政權本來就不牢固,加上內憂外患,兵事節節敗退,黨爭不斷,內訌不已。失敗是可以預見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軍隊人數比較多,但是軍心比較渙散,管理不嚴格,所以最後導致土崩瓦解

13樓:詩允love詩傑

假如弘光帝是個有為之君,而馬士英、錢謙益等人又都齊心協力,那麼統一全國將清軍趕出關外是大概率事件。

14樓:earth魔術

因為他們的領導階層沒有遠大志向,只知道守住一方水土做土皇帝,如此很快就會被其他勢力摧毀!

15樓:落盡絲衣

人多並不以為一定會勝利啊,軍隊也是需要人才的,如果瞎指揮,內部還有矛盾爭執,自然會土崩瓦解。

16樓:雙星有餘教育

軍隊的人多有屁用,不懂戰術,不懂用兵,不是人才,又沒有遠見,上戰場肯定失敗的多。

17樓:好好學習哇咔

人多沒有用啊,如果領導不好瞎指揮的話,那擁有100百士兵的軍隊說沒也是沒了。

18樓:啊羨

數十萬的軍隊其實不是非常的多,更何況他們統治者在某些政策上面做的不對

19樓:

因為領導層沒有遠見,沒有既定的指導方針,所以就算有幾十萬軍隊也是沒有戰鬥力的,一旦軍心渙散,就會土崩瓦解

20樓:匿名使用者

將領的無能是造成軍隊瓦解的主要原因,主要影響了士兵的作戰能力。所以士兵生還率的低、

弘光政權有數十萬軍隊,為什麼不到一年就土崩瓦解了?

21樓:

明末黨爭,內部內訌不斷,比如明末的閹黨餘孽與東林黨,復社等派系的互相鬥爭。而且沒有明確的戰略意圖,唐王、魯王、桂王等等實力分散,號令不統一,對清軍的吞併中原的形式認識不夠。

22樓:flyking萍

儘管有數十萬軍隊,如果沒有利用好一樣會兵敗而且,弘光政權內部矛盾尖銳。

23樓:丸子閒談文化

弘光政權的建立,使北方地區上自明朝**,下至普通民眾看到了國家統一的一線曙光。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弘光帝根本不想恢復中原,而是打定主意偏安江南。

24樓:活在瓜里的籽

因為他不僅未能利用可乘之機收復唾手可得的山東、河南地區,而且連長江天塹都輕易失守了。

25樓:驕陽的小哥

因為內部黨爭,最後朱由崧登基後,沉迷酒肉享樂,第一件事情不是去對付清軍,而去殺東林黨,人心渙散,能力就上不去了。

26樓:莫言名與利

假如弘光帝是個有為之君,而馬士英、錢謙益等人又都齊心協力,那麼統一全國將清軍趕出關外是大概率事件。無奈,江山社稷所託非人,想讓弘光帝這麼乙個不成器的人來力挽狂瀾,顯然是難為他了。

27樓:你想吃橘子

首先乙個軍隊的滅亡肯定是領導者的問題,因為他沒有能夠很好的處理與手下將領士兵的關係,其次因為內部有矛盾。

28樓:王木子言

弘光帝沒有聽信謀士的建議,執意南下,不恢復中原,沒有收復河南、山東等地,後又失去長江天塹,這才導致政權一年就破落。

29樓:叨叨

因為在明朝末年政治黑暗,尤其是明朝**內部的爭鬥更是不厲害,多方勢力相互碾壓,而軍隊之中領導者和士兵之間也不夠信任,沒有足夠的領導能力。

弘光政權軍隊有數十萬,為何不到一年就被瓦解了?

30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從崇禎中期開始,就已經丟掉了朝廷的信譽。崇禎都指揮不動那些地方軍閥,更何況得國不正的弘光帝呢?加上東林黨諸人幫助清朝的神助攻,弘光自身內部的軍事紛爭就把自己搞垮了。

滿清正在國祚鼎盛時期,再給南明這個破屋子踢上一腳,不倒才是奇蹟。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以弱勝強戰役

31樓:斯巴達魯思

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役有:

一、赤壁之戰

雙方兵力:曹操:20多萬;周瑜:5萬。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孫權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損兵折將。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休養生息五年,平定關中後才大舉南征孫權。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二、合肥之戰

雙方兵力:張遼:七千;東吳軍隊:10萬。

合肥之戰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孫軍與曹軍以合肥為目標的爭奪戰。合肥是曹操命劉馥建設的一座東南方重要、繁榮的城市(後再增築,命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敵人的寨壘,所以守備能力對曹軍極為重要;而東吳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乙個障礙點及補給點,所以雙方於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發過五次較大型的衝突,不過數次也未有勝負。

合肥之戰,可謂張遼巔峰之戰。這一戰,張遼不僅功勞重大,他的才能也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他的勇猛,他的果敢都無一不得到充分展現。

三、夷陵之戰

雙方兵力:陸遜:5萬;蜀漢軍隊:數十萬。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

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四、兗州之戰

雙方兵力:曹操:數萬;黃巾軍:30萬。

兗州之戰是曹操對黃巾軍的戰役,是曹操以數萬兵力迫降黃巾軍30萬大軍,這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兗州之戰發生在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東郡太守曹操在壽張(今山東東平西南)地區擊敗黃巾軍的作戰。此戰,曹操以少勝多,不僅取得了兗州根據地,而且收編精兵數萬,成為曹操的基幹部隊,為曹操爾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五、官渡之戰

雙方兵力:曹操:兩萬;袁紹:十餘萬。

官渡之戰乃是漢末乃至中國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是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霸權的轉折點,官渡一戰之後,曹操終於一反之前對袁紹的劣勢,為自己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曹操在戰事初期處於劣勢,當中全賴三人為曹操扭轉困局——劉曄、荀攸、許攸。

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

六、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又稱「武王伐紂」,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河南省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進行的決戰。

周軍聯軍總數達4.5萬人。據《史記》記載,帝辛出動的總兵力有七十萬人,另一些文獻記載是十七萬。牧野之戰周武王大獲全勝。

七、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數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

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八、彭城之戰

彭城之戰在漢高帝二年(西元前205年)四月發生,是楚漢戰爭其中一場大戰。楚軍依靠項羽的雄才大略,千里出奇兵,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56萬之眾,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九、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交戰,最終東晉僅以謝玄統率的八萬軍力大勝苻堅、苻融率領的八十餘萬前秦軍。

十、護步達岡之戰

金收國元年(遼天慶五年,2023年),在金遼戰爭中,金軍追擊大敗遼軍主力於護步答岡的戰略決戰。金軍以2萬兵力大勝遼軍70萬,遼軍大潰,死者甚眾。此役,是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一、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是新朝末年,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這場大戰的主戰場在昆陽一線,故稱為昆陽之戰。昆陽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它決定了新漢兩軍的命運和未來中原王朝數百年的國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有深遠影響的戰略決戰。

綠林軍17000擊潰新軍43萬,昆陽之戰中,身為偏將軍的劉秀一戰而天下聞名,昆陽之戰不但是劉秀擊敗王莽的關鍵一戰,同時也為劉秀日後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

二、薩爾滸戰役

薩爾滸戰役是2023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間,在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以及薩爾滸附近地區大敗明軍四路進攻的反擊戰,是明朝與後金遼東戰爭中的戰略決戰。後金以六萬兵力大勝明君十萬,後金大勝,掌握戰略主動權。此戰役是明清戰爭史上乙個重要的轉折點,是明清興亡史上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是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有數,十位和十分位上都是2,個位和百分位上都是5,這個數

有乙個數,十位和十分位上都是2,個位和百分位上都是5,這個數是25.25,它的計數單位是0.01 故答案為 25.25,0.01.有乙個數,十位和十分位上都是2.個位和百分位上都是5.這個數是多少?它的計數單位是多少?10 25.25 它的計數單位是多少?0.01,百分位 25.25,0.01 百分...

世界上最大的數十什麼

現在有人發現了乙個奇怪的大數,它可以用來表示人類現今的知識領域中所能想象出來的一切事物而綽綽有餘 這個數既有物理意義,也是目前所能知道的最大的大數,它就是10133.為什麼說它是目前人們所能知道的最大的數呢?為了說明這個問題,讓我們先介紹一下在此以前,由美國數學家卡斯納發現的 古怪爾 數吧!地球上到...

寫出五代十國有哪些政權,政權各自的都城和起止時間

一 五代 907年 960年 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和後周。1 後梁 907 923 是五代的第一個朝代。907年,樑王朱溫篡唐稱帝,國號樑,史稱後梁,唐朝正式覆滅,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實行兩京制,東都開封 今河南開封 西都洛陽 今河南洛...